石头和杏花的手上没有提大桶,不过一人抱着一个竹篮。
里面装的,正是李辰荷和李辰兰这段时日抽空编的手绳,加起来大概有个几百条的样子。
李辰兰拿了一个鱼篓,装的是螃蟹、贝壳和螺之类,对水的需求不是特别大的海鲜种类。当然,盖子肯定是盖紧了的。这一路去赶集,会遇到很多小渔村、和临近村子的人。
除了打掩护用的那两桶鱼,剩下的东西都不适合让他们看。
为此,李辰兰她们连日日戴在手上的手绳,都收了起来。而平时赶海时,为了不让海水淹坏手绳,她们都会摘了放在家里,偶有带出去让人看到的,也说是镇上买的时新货。
总之就一句话,编手绳?不存在的,她们李家二房不会。
庆幸的是,上次小张氏上门看到了手绳,不知她出于什么原因,居然没有传扬出去。
不然对李家二房倒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二柱,赶集去啊?”
李二柱做的木桶,每个都有半人高。
这么大一只木桶,装满了鱼和水,死沉死沉的。要是李家二房的人,选择自己提着木桶走路去镇上,估计会累死在半道上。所以在李辰兰的坚持下,他们决定做牛车。
悲催的是,小渔村的牛车只有一辆,坐十几个人就满了。
虽然小渔村的人大部分舍不得坐牛车,牛车的位置还空了几个。但显然也堆不下李辰兰她们整整八口人,外加五个大木桶、一个大鱼篓和两个竹篮的。
最后,勉强塞下了三桶鱼,和抱着竹篮子的杏花儿、石头两小只。
王氏和李二柱抬着一桶鱼,李辰松和李辰柏抬着最后一桶鱼,跟在牛车后面走。
连抬鱼用的扁担,都是跟赶集的人借的。
至于李辰兰的鱼篓,一路会有李辰荷替换着背。再加上她的鲛人血脉晋级两次以后,力气变大了不少,倒也不成问题。一路去镇上,李家二房这浩浩荡荡的阵势,自然引人瞩目。
很快开始有人搭话,“二柱啊,你这一大桶、一大桶的,收获不少嘛!”
说话的人吊眉斜眼,两个黄黄黑黑的大板牙尤为辣眼睛,脸上满满的都是不怀好意,“让我看看都捉了些什么,这么沉甸甸的。”
话还没说完,手已经飞快揭开了李二柱与王氏抬着的那桶鱼上面的盖子,“啧啧啧,这么多鱼,李二柱你这是发达了啊!”
李二柱整个脸都黑了,“吴大牙,你这么做不合适吧?”
“有什么不合适的?”
吴大牙不以为然,甚至还拿他那脏手往鱼桶里伸,“还以为你们捉了什么好东西,原来都是一些不值钱的海鲫鱼和黑毛啊!喲,这是什么,石狗仔?”
“李二柱你是穷疯了吧,这玩意儿可是有毒的,你也抓来卖?”
“还有这恶心巴拉的,不是八腿鱼嘛?”
“这些东西就算你想卖,也没人愿意买呀,哈哈哈哈哈哈!”
刺耳的笑声带动的旁边几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也围上了李二柱与王氏抬着的那木桶,等看清里面装的鱼后,齐刷刷发出同款嘲笑。与此同时,牛车上的杏花儿和石头发出怒斥声。
“别碰我们的鱼!”
一人护住了一个桶,剩下那桶上面的盖子也被无情的揭开。
里面是一桶,与李二柱和王氏抬着的鱼,没什么分别的小杂鱼。除了偶有几条稍微大点的鱼,仿佛还值几个钱外,加起来顶天了卖个七八十文。
虽说如此,五大桶的鱼加起来也能卖个三四百文钱。
人群里的嘲笑声又多了几道,不过到底是因为嫉妒眼红,还是真不稀罕李家二房的“这么点”收获,那就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了。
“滚开。”
李辰松、李辰柏的鱼桶边,也有人试图掀盖子。
对上李辰柏寒气直冒的双眼,不知怎么的,掀盖子的人浑身一僵,那手就伸不出去了,“呵呵,这么严肃做什么?我就是看看,又不会抢你们家的鱼。”
周有财说着,讪讪的缩回了手,“柏哥儿,你这个性子可不好,忒吓人。”
“乡亲们就是开开玩笑,没什么恶意的,你别往心里去。”
李辰柏眼角尾风都不给一个,抬着鱼桶快走几步,一把撞开了周有财,“有财叔,好奇心还是不要那么重的好,别人家捉什么鱼卖什么鱼,跟你有什么关系?”
“你还是操心好自家那一亩三分地,免得媳妇儿都成了别人家的。”
周有财面色一变,不知想起了什么,连镇上都不去了,转身往家里跑。
李辰兰:“……”
自打鲛人血脉晋级了两次以后,她五感灵敏了许多。
李辰柏的话虽然说得比较小声,她还是一字不落的听到了,三哥威武啊!果然一开始在家里商量好的对策妥妥的,两桶打掩护的鱼,一桶放牛车上,一桶由李二柱和王氏抬着。
李二柱和王氏,注定护不住他们的鱼桶。
牛车上坐着杏花儿和石头,一人护一个桶,特意留一桶鱼给人掀。
人们满足了好奇心,再加上杏花儿和石头护的紧,一副让别人嘲笑了很愤怒的样子,剩下两桶鱼自然没人感兴趣了。
唯一需要担心的,是李辰松他们这边。
没想到三哥这么给力,一个眼神就把人吓退了。
不仅如此,周有财还被吓的赶集都不敢去,跑回家去捉奸。
“三哥,那人的媳妇真有问题啊?”
李辰兰快走几步,凑近李辰柏,好奇的问道。
“我咋知道?”
李辰柏不负责任的抬了抬眉毛,“那是他媳妇,又不是我媳妇儿。”
“不过他媳妇长的倒是挺好看,周有财家条件一般般,据说当初费了不少劲,才娶到手。”
李辰兰:“……”
还能说什么呢?
还不是只能膜拜的看着自家三哥,想着怎么才能让自己也学个几分?还别说,这招数对付起某些特定的人群,那是极为好用。
“杏花,你们篮子里装的什么呀,给我看看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边鱼桶的事儿刚刚将息,牛车上又有人惦记上了杏花儿和石头提的竹篮。好在杏花儿的回答无懈可击,“就是一些我二姐打的络子,以往你都见过的。”
“我二姐打来打去,只有那几种花样,扣掉络线的成本,卖不了几个钱。”
“不过打都打了,不拿去卖岂不是更亏?我们只好一并带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