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痛煞我也。“
江青岸醒来,已经是在相州府的大牢里了,迷迷糊糊听见有人叫他:
“使君,使君醒来,使君醒来。”
手脚一晃,就听滴沥当啷乱响,睁眼一看,四周阴暗潮湿,自己靠墙躺在一张草垫上,高墙上一个手掌大小的窗口照进几缕阳光,挣扎着撑起身来,一看手脚都上着镣铐。看来自己是下了大狱了,前者大狱被淹,看来大水过去,大狱已经收拾起来了。可具体怎么回事,是谁把自己关进大狱,一点也想不明白,陈出疆吗?他没有这个权力,也不敢越权。
听见斜对面有人喊他,勉强挣扎着站起来,头还有些晕,踉踉跄跄的到门边,不由大惊,一看对面都是熟人啊,程司马和各曹参军全都关在一处,有程司马几个人正往自己这边焦急地看着,程司马眼圈里还含着热泪,几人施礼“使君“、”使君“叫着,似乎十分担忧。还有两个满脸怨气坐在后面,压根就不看自己,边上还有两个个一看自己过来了,随即把头扭过去。
江青岸一看就明白了,这是埋怨自己啊。为官一任落得个天怒人怨,这也是江某无德,怨不得别人。
江青岸躬身施礼:“诸公身陷囹圄,皆因受我连累,江青岸愧对各位。诸公为官清正,鞠躬尽瘁,江某看在眼中,若有申辩机会,江青岸一人承担,纵刀斧加身,定不让诸公蒙尘。“
程司马年高有德,深受感动,掸去眼边泪,向下就拜:“使君哪里话说,我等在相州几年,多蒙使君照顾,使君所作所为,我等看在眼中,如今落得如此下场,谁也预料不到,都是那曲山的狗奸贼,教唆百姓,破城劫掠,才至如此,当初就应该判他斩立决。“
“身陷囹圄,我虽在意料之中,但究竟发生了什么?我等进来几日了?城中现在如何了?什么人把我们关进大狱?“
“我来回答吧!“说话间进来一人,四十上下年纪,身穿官衣,四品服色,正是御史中丞陈出疆。
江青岸面带惊色,又有些怀疑:“陈中丞?“
“看来使君恢复的不错,不枉我这两日请自带着大夫照看。你们先出去吧,待会再进来!“一摆手,示意跟着的从人和一个提着药箱的老郎中离开。
“多谢陈中丞,但不知城中如何?“
“使君想知道,那我便从头说起。自使君吐血晕倒,至今已经三日……”
原来啊,当天大乱,流民入城大肆劫掠,大多数百姓逃出城了,才幸免于难。城中豪富可惨了,各家私仓尽数被抢,财货损失不计其数,也有些躲入地窖中才幸免于难,混乱之中,踩踏伤残至死者不可计数,都亏了上千护城兵阻拦,刺史府才幸免于难。劫掠一番,未及入夜,便逃出城去,不知去向。
单说江青岸吐血晕倒,被众人抢救回刺史府,陈出疆也是大惊,万万没想到流民真敢闯城,也叹江青岸过于的妇人之仁了。亲自出面,诈称朝廷大军押运粮草已经不远,私自闯进州城死罪一条,劫掠民财,罪加一等,再不退去,赈灾大军就会变成剿匪大军,众人都难逃活命。程司马配合一番苦劝,这才连哄带吓唬让流民散去。
江青岸一直昏迷不醒,陈出疆命程司马代行刺史权限,处理州府大小事务,其实陈出疆也没有任命官员的权力,这也是事急从权,程司马对州府事最为了解。现在哪有什么事务?程司马调集所有护城军重新守住四门,以防流民再度入城,各班衙役黑白天护住刺史府。陈出疆亲自下令,灾民闯门,可以击杀。众人都是一惊,其他的也做不了什么,至于统计损失什么的,没有那个时间,也没有那么多人手。
次日江青岸还未转醒,城外又来了不少流民,护城军极力拦阻,双方互有损伤,所幸,没发生什么激烈冲突。
第二天出大事了,东门又发生了闯城事件,陈、程二人赶到,两方面已经打起来,所幸官兵紧守城门,程司马城门外拦截,劝告。陈出疆一看无用,登上城楼,大喝一声,说再有闯城者,一律击杀。
城外有人大喊:“不是说相州让进城吗?“
“你看有哪州哪县敢放流民进城?护城军听令,本官还是那句话,擅闯城门,一律格杀。“陈出疆怒目而视,程司马无奈,退回城中。
起初还无事,半晌之后,就有几个人呆不住了,站起来就要往城内闯,其他人一看有带头的,也紧随其后。陈出疆再次警告无用后,大喝一声:“再进一步,杀。“
哪有人听他的,这群人全疯了。陈出疆无奈,拔出随身的宝剑,向城下投去,正好扎死一人。流民打乱,喊着“官府杀人了“接着往前闯,护城军无奈,也害怕,混乱中杀死打伤数十人,流民这才怕了,慢慢散开。
正在这时,只听铜锣开道,旌旗招展,一杆大旗,青底黑字一个“余“字,一票军队浩浩荡荡过来,眨眼就到眼前,近了一看,这些军兵与护城军与众不同,是朝廷正规的军队,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样子,帅旗下一匹高头大马上座一人,顶盔掼甲,腰悬宝剑,三十多岁的年纪,面无表情,二目冷肃。当中一黑衣青年文士大喊:”奉旨赈灾钦差,余大将军到,闲人闪开。“敲一遍锣,喊一遍,连嚷数遍。
百姓一看赈灾钦差到了,后面几十上百辆大车,肯定是粮食啊,这群流民就疯了一样往前闯。前面开道和护粮的军兵刀出鞘,矛向前,来一个挑一个,上一个砍一个,杀了不知多少人,终于不敢再上来了。
来到城门下,那人又冲着城上的陈出疆大喊:“奉旨赈灾钦差,骁骑将军余槐荫将军到,速开城门。“
陈出疆在城楼上早就看见了城外的一切,吓得他也汗毛倒竖,但终于来了还是感叹一声:“终于来了。“双腿一卸力,差点坐在城楼上。
随后命令大开城门,迎接钦差大驾。刚才余槐荫一顿杀,流民早就被吓破胆了,哪个敢上来啊。余槐荫一到,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同时也被他的冷血无情吓得够呛。
城门打开,余槐荫一个字没说,看了一眼旁边的年轻文士一眼,年轻文士点头,随即余槐荫也没等陈出疆从城楼上下来,就带着队伍浩浩荡荡直奔城里,倒是程司马老成练达,主动指引道路,够奔刺史府。
队伍走光了,陈出疆才刚从城楼上跑下来,满头大汗,一半是累的,一半是吓的。这时城外年轻男子,朝着城外大喊:“相州百姓听真,我乃钦差随行帮办沈仲泉,奉钦差老爷之命,特告尔等相州百姓,天灾难测,人祸可防,当知人心似铁,官法如炉,为防民祸蔓延,触法皆斩。另外,朝廷赈灾粮已到,明日开始发放,州衙于城外重开粥棚,尔等皆可来。”
流民听说这等好消息,欢呼雀跃,刚才死伤无数已经抛之脑后了。沈仲泉说完,看者百姓欣喜不已,他冷冷的哼了两声,转身看见陈出疆,紧赶两步,满脸带笑,上前见礼:“诶哟,这不是陈中丞嘛,你怎么在这啊?您这查勘灾情的速度,比我们赈灾的脚步也快不了多少啊,早知道,你多呆几天,跟我们一块启程也来得及啊。“
陈出疆听得出他的嘲讽之意,陈出疆本来就看不上他,认为他们这种人都是靠着溜须拍马,狐假虎威,说白了连个官都不是,就是三大家的奴仆。可人有见面之谊,打头碰脸的也见过几面,从刚才表现来看,这沈仲泉应该是余槐荫的喉舌,日后少不了碰面。因此强挤出一个惨笑,一拱手:“本官因故滞留相州,其他几位大人分散查看各地灾情,如今恐怕已然到了青州,这几日就有回报。沈先生一路辛苦,先进城吧,粮食分派,恐怕还要与沈先生商讨。”
“哪里哪里,陈中丞请。”
“请!”
留下军兵继续把守城门,二人回到刺史府,就见府门打开,所有的差役军兵面有难色,战战兢兢,呼吸都不敢用力,陈出疆就觉得要出事。
来到大堂,就见余槐荫摘掉帅子盔,正襟危坐,脸上还是看不出表情,宝剑压在案头,桌案正中放着一个鹿皮卷筒,估计里面就是圣旨。堂下相州府大小官吏,自长史以下,六曹参军跪倒一片。陈出疆急匆匆一拜到地:“奉旨巡察灾情,御史中丞陈出疆,拜见钦差余将军。“
这就是点给他,这不是朝廷,你是钦差,我也是奉旨,你不给我面子,也得看看皇帝陛下的面子,别做的太过分。
“陈中丞,圣旨在此,你还看看吗?”余槐荫也不是痴人,没有以势压人,但是话语之中同着一股寒意,让人生畏。
“不必了,早就……”
陈出疆刚说了三个字,余槐荫就打断了他。“来人啊,将相州府大小官吏一并拿下,压入大牢,待查明详情,再行定罪,刺史江青岸前来见我。”
从外面冲进来几十个军兵,两个架一个,就要搭出去。地上几个人又惊又怕,连喊冤枉。
“住手,余将军……”陈出疆出言阻拦,可这些兵都是余槐荫带来的,没人听他的,陈出疆满脸怒气就要动手阻拦,旁边沈仲泉夹着他胳膊拦住了他,小声在他耳边嘀咕,说是小声,一多半人都能听得见。
“陈中丞,您又不是相州的官,您就别管了,您管不了,我们刚从汴州来,六曹官吏杀了一半,刺史别驾都宰了。”
并非是他虚张声势,汴州局势更为严重,因为疏于防范,流民两度入城,囚犯逃跑,水路运粮在汴州,还没到汴州码头就被劫一空。多亏了余槐荫赶到,驱散流民,这帮人已经疯了,不要命了,为平复数万流民,余槐荫一到就剑斩汴州刺史,后来查实渎职之罪,六曹官吏杀了不少,剩下一些戴罪立功,处理赈灾事宜,察觉事态紧急,又急匆匆长途奔袭到相洲。
陈出疆终于明白皇帝为什么派这么一位杀神来赈灾了。各州官吏都是太傅和丞相门下,要从他们手里夺权,就得把根基除掉,可太傅和丞相就想不到吗?怎么他们也轻易同意了呢?
想不通,干脆就不去想,相州的事自己看在眼里,能帮就帮他们一把吧。
“相州刺史江青岸吐血昏迷,已有两日,来不了啦,余槐荫,你罔顾法度,草菅人命,擅杀封疆大吏,你要造反吗?相州的事本官也有参与,你要连我一块杀吗?”说着说着,用手指着余槐荫。
“本将军杀人无数,主动求死的,见过,不多。”余槐荫还是那副阴冷平静的样子,比刚来相州的陈出疆还要置身事外感觉,但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让人看不出他是否真的生气。
“也罢,江青岸,玩忽职守,暂押大牢,把陈出疆一并押下去。”
有人就要上来拉扯陈出疆,陈出疆大喊“我是朝廷奉旨巡察的御史,你没权力关我。本官要马上参奏你一本,请朝廷令派贤能。“
余槐荫依旧是那副漠不关心的表情:“你能做到就做吧。“
“你……哼,我知道你们冷门出来的都没什么人性,但江青岸重伤在身,不能移动,稍有不慎,命就没了,不可加刑。”
“那就,给他安排个好点的牢房。“
军兵拉着陈出疆就往外走,沈仲泉旁边拦下:“且慢!“
随后在余槐荫耳边低语几句,余槐荫冷哼一声,脸上闪过一个生气的表情,立刻又转回原先冷峻的样子,起身离座,出了大堂,不知往何处去了。
沈仲泉看了看,随后代他发令:“相州大小官员,一律关押待审,陈出疆哄下堂去,明日起,负责相州赈灾事宜。“
命令军兵放开陈出疆,随后又向陈出疆赔情:“陈中丞,你别跟他一般见识,行伍之人,粗野莽夫,不通人情,您莫要见怪。您看,我这几句话,相州大小官吏今天算是替您保下来了。您明哲保身这么多年,何必非得折在这小小的相州呢。”
“哼,冷大将军到死养了条好狗。”说罢,一甩袍袖,转身就走
“哎,你这人,怎么不识好歹呢。“说完就命随行书办等开始忙活,书中代言,沈仲泉带着不少的书办、文员,以及将军府的门客幕僚。大将军冷秋泉不可能放余槐荫一个人出来,于是命沈仲泉从将军府和军队中挑选几十名精干文员随行,皇帝也派了数名小官随行,名为协助,这也是为什么余槐荫敢一下子羁押一州官员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