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淑妃没有动。王贵妃仍然在冷眼旁观。
皇帝这一手不过就是在和稀泥,在场的所有人不是傻子,都看得出来。
刚刚的杨可宋不过是个替罪羊,虽然他肯定不是清白无辜,但是说他是主谋,这谁都不会相信。
所有人都在等皇帝的后续。
在这死一般的寂静中,大概只有皇帝本人觉得这个场面十分受用,毕竟所有人都在等着他的决定,所有人都在注意他,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会引发各方猜测。这让经过逃离长安之后,权威不断下降的皇帝感到了许久没感受的畅快感。
果然这种感觉比什么都好。要是自己能够长生不老,能够永远感受这种畅快该多好。
他清了清嗓子,假咳了几声,敲了敲手中的木杖,故作威严地宣布:
“王贵妃因中毒之事损坏了身体,还得多多静养。之前分配给她的统摄六宫的事感觉不利于她的养病,现在姚淑妃也在这里,那就把这个交由姚淑妃处理吧!”
姚淑妃心中一喜,顾不上满头的血污,跪地盈盈一拜。
“谢陛下恩典!”
皇帝嘟了嘟下嘴唇,貌似威严又正经地“嗯”了一声。然后他又转头看向王贵妃的方向:
“贵妃怎么不谢恩哪?是有什么不满吗?”
王贵妃脸色苍白,但是神态如常,在皇太子的搀扶之下,认认真真地朝端坐在珠帘之后的皇帝拜了拜,说出了那句她并不想说的话。
“谢陛下恩典。”
皇帝虽然有点不怎么高兴,因为他觉得王贵妃语气还是很不情不愿的。但是至少这个女人没有正面违抗他,还算给了他一个面子。皇帝扫兴地挥了挥手,重新看向满脸血污的姚淑妃。
“姚淑妃君前失仪,就去大高玄殿里罚抄《道德经》吧。”
姚淑妃再度匍匐在地,深表自己的谢恩之情。
皇帝朝刘贞亮挥了挥手。刘贞亮会意,唤来一干禁卫将杨可宋及他的手下都带了出去,然后让众人退出内殿。长公主第一个走出内室,经过姚淑妃身边的时候她还有意无意地瞟了她一眼;然后是王贵妃以及搀扶着她的皇太子,他们都是毫无表情,王贵妃低垂眼帘,走出长生殿后就看向天空,皇太子则是一直看着脚下;然后是姚淑妃,她满脸血污地看着皇帝,然后慢慢转身遮脸而去,经过门口那一堆死伤者时,则将遮脸的袖子盖住了自己的大半张脸;门罗和陆元则在最后,跟着人群离开。
他们在九州池边追上了走的很快的王贵妃一行人。王贵妃脸色苍白但是却仍然傲气十足地同意了他们就此离开宫殿的打算。一旁的皇太子拿出身上佩戴的玉佩和手中常用的扇子,和善地对着门罗和陆元说:
“刚刚出门比较仓促,没有带什么可以赏赐给你们的东西,这个你们就先拿着,之后你们凭这个作为信物,我可以答应你们一个要求。”
门罗和陆元接过了皇太子手上的东西。门罗拿了扇子,陆元则拿了玉佩。他们对着皇太子这一举动略感惊讶,但还是表示了感谢。双方就此别过。
看到门罗和陆元的身影逐渐远去,王贵妃对皇太子说:“你这次做的还算可以。给了他们每人一样信物,许诺他们一个要求。但是,只有你登上皇位,这个要求才比较值钱,他们要想兑现这个要求,首先得让你登上皇位才行。”
皇太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只是看了看他的母亲,便垂下了头,没有说话。
**********
长公主说她还有其他地方要去,让门罗和陆元先在洛阳城内先逛逛。陆元倒是没有说什么,说让门罗带他去洛阳的好玩地方看看。门罗却很是发愁。因为她不知道该带陆元去哪儿比较好。
茶馆?
不行,早上便去过了,而且还之后发生了命案。看到王贵妃的下毒案是投毒在茶水里,她现在不太想喝茶了。
洛水边上?
那太二了。那边都是一堆腻歪的男女情侣,各种踏青活动嘻嘻哈哈地进行。还有一对对吟着酸掉牙的诗文的书生在那里说着风花雪月。虽然不知道陆元怎么看,但感觉自己去那里待不住五分钟。
感觉自己还真不知道要去哪儿。
总不能把他带到云萝所在的花楼吧。
等等……
好像可以!
说不定那个难缠的老鸨还会因为自己给她那边拉客而对云萝好一些。
门罗心头一转,顿时有了主意。她豪迈地拍了拍陆元的肩膀,左手朝前一挥。
“走,我带你去个好地方!”
陆元一时有些疑惑,但是还是跟着门罗的方向走去。
门罗走到空旷的地方拦了一架载客马车,付了钱让车夫往雨雾馆的方向走。车夫接过那一堆叮叮当当的钱币,马上掀开了马车帘子让门罗和陆元上去。
这种马车可不是长公主的豪华车驾可以比拟的了,陆元还有些不习惯。
门罗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着他说:“放心好啦,我们就坐一小会儿。过不久我们就到目的地了。”
陆元的个子比较高,长手长脚,在狭窄的马车里只能缩起来。
“搞什么啊,这么神神秘秘的。到底要去哪呢?”
“你到了就知道了。”门罗斜着眼睛看着他,嘴角一勾,露出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
陆元彻底放弃了,按照他之前的经验,一旦人故意卖关子的时候,对方越是不肯说,就越不能急。一急就更不能弄到对方故意不说的消息了,这得熬,等到对方熬不动了,主动说出来。要不等时机到了,也是要说的。反正这关子卖到最后都是得抖出来的,否则就没必要半遮半掩了。
“你觉得刚才是姚淑妃大获全胜了吗?”陆元岔开了话题。
“不好说。因为我觉得虽然老皇帝不喜欢王贵妃,但是毕竟还忌惮着她。还未收复长安,他不敢真的对王贵妃怎么样的。所以这次还是在玩那种不对称的平衡吧。”
“姚淑妃看上去赢了,实际上她的状况很危险。王贵妃的统摄六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日后出了问题,可就是实打实的姚淑妃的责任了。之前全靠着刘贞亮手上的禁军来维持一个脆弱的和平,现在姚淑妃得罪了刘贞亮,王贵妃肯定会搞事。所以,我感觉姚淑妃这个位置坐不久。”
虽说姚淑妃夺得了后宫最高权力,但是却不能忽视刘贞亮。硬要说,刘贞亮才是这个宫廷里的最强势力。因为他有禁军。本朝的宫变,均是掌控了禁军或拉拢了禁军一方才会最后站上了胜利的宝座。所以刘贞亮的态度将是重中之重。
“不过姚淑妃也不是傻子,我今天看到她已经在搞刘贞亮了。不过皇帝也不会傻到把禁军也交给姚淑妃,他心里也很清楚,这样会导致姚淑妃的势力空前膨胀。他的江山是属于自己儿子的,而不是这个女人的。何况如果再打压王贵妃的话,在长安浴血奋战的王老将军要是跟着叛军一起反了怎么办?皇帝身边没有其他可用的军队了。禁军的人数远远不够打的。所以姚淑妃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如履薄冰。”
“可是我觉得王贵妃今天的态度很微妙,虽然她的确还是一如既往的傲慢。但是我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
陆元叹了一口气:“你的预感是正确的。王贵妃玩的是阳谋。姚淑妃、齐王甚至皇帝都知道她在做什么,但是就是阻止不了她。王贵妃在操控了朝中的清议和民间的流言。其余人操控都不如她那般手腕,包括姚淑妃。”
“姚淑妃的名声太差了。她首先就对着当下所有既得利益者开炮,造成了很多人的疑虑。这一点估计中了王贵妃的下怀。”
“不要忽视舆论的作用。就连周公都有恐惧流言的时候,王莽篡位之前也是装的跟贤臣一样呢。你没看到王贵妃一直在主打皇太子的仁厚吗?虽然我私下里觉得王贵妃很看不上她这个儿子,觉得他烂泥扶不上墙。可是被王贵妃那么一包装,皇太子就是礼贤下士、仁厚百姓的贤良之辈。而不重视形象和流言的齐王的形象则并不是很好,而姚淑妃更是在民间被冠以奸妃之名,连长安沦陷都被算在她红颜祸水的身上了。”陆元有所感叹,但是缩在狭窄的马车里,摇摇晃晃地装着一副悲怆的模样有些可笑。
“这次的杨可宋事件,又会被人指着脊梁骨骂吧。我都很怀疑到底杨可宋是哪边的。”门罗苦笑着掀开了窗帘,看着现在到哪了。
“杨可宋就是姚淑妃那一派的,他不是很好收买的人。这个人厌恶宦官和藩镇,他家人就有死在长安沦陷的那场变故里。姚淑妃一说会清算藩镇和宦官,他就相信了。这是很合理的发展。志大才疏,杨可宋并不知道姚淑妃的能力并不足以对付藩镇,不足以对付宦官。但是他极端的态度在姚淑妃阵营里是出了名的。这也是很好利用的一点。”
“这种人最好利用了。只要派出一个身份让他无法怀疑的人,教他做一个看起来对齐王有利,而置太子于死地的事情,他是会心甘情愿的去做的。恐怕他这次到死都会觉得自己是替姚淑妃和齐王做事,而姚淑妃和齐王则会怀疑上他。幸好他是这次的幕后黑手的替罪羊,注定难逃一死了。”
“你的意思是……王贵妃使了一个反间计,离间了姚淑妃和她的门下大臣?”门罗感到十分不可思议。
“是的。杨可宋将会在天牢里度过他的人生末路吧。姚淑妃肯定会去质问他的,而且会亲自去。按照她的那个性子,一旦心里有了怀疑就会给找寻理由去证明自己的怀疑。她不会相信杨可宋的。”
“我突然有些同情杨可宋了……”门罗喃喃自语地说道。
“别同情他,杨可宋之前并不是没有陷害过好人。之前因为长安沦陷那个事情,他借口奸细作祟,杀光了所有洛阳城与那些藩镇有所关联的人。不少人不过是之前当过藩镇的下人、管事、车夫就被杀了。更别说藩镇军队的亲人了。”
“……”门罗无言以对。
“而且他还为了迎合上意,四处构陷一些名臣良将。著名的书法大家韦季真,就是因为他之前提了一嘴说自己之前在乱中将杨可宋的父亲的头颅带回洛阳,头颅上满是血污,都不忍心细看,难道杨可宋你还容不得我吗?所以杨可宋对他很是恼怒。于是在叛军和朝廷军激战的时候,派他去叛军那边宣布朝廷旨意。皇帝也允许了。结果韦季真一到那里,就被扣住,最后坚贞不屈被杀。”
“陷害父亲的恩人,落到如此境界,这也是杨可宋应有之下场吧。”门罗良久才说出一句话来。
“求仁得仁。善于构陷之人,也将死于他人构陷之手。皇帝和姚淑妃都不怎么看重他,他名声也是一样的坏,为了自己的今后着想,他只能抱上姚淑妃的大腿。你再构陷也奈何不了藩镇和宦官不是?虽然他厌恶藩镇,但是借藩镇的刀杀自己不喜欢的人,他也是乐见其成的。一到要他比拼真本事的时候,你看,他不是那么久,连个毛贼都抓不住?”
陆元说到这里便有些愤愤不平。
“还让那个毛贼闯入长公主的府上。公主是个厉害人物,打发这种毛贼不在话下。但是都因为那个混账的贸然行动,而且人还没抓到就惹出这么多麻烦。真是只会奉承的废物。”
门罗的表情有些尴尬,突然从正经的讨论变成了单纯的情绪发泄。看了陆元对杨可宋的怨念可不是一点半点。
“算啦。反正杨可宋不是已经完了吗?剩下的就是抓到那个毛贼了。”她赶忙打着圆场,将话题扳回正道。
陆元叹了一口气,开始摆弄皇太子刚刚给他的那个玉佩。还没等他把玩多久,马车外传来车夫的声音。
“两位客官,雨雾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