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与草为伍,不闻其香而益香,凤凰偕鸟群飞,不见其高而益高。”人生于世,唯有善藏者,才能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唐顺宗李诵在初做太子时,亦曾壮怀激烈,豪言壮语,憧憬着如何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然而在中国古代,皇室权力之争异常激烈,太子有能力、有魄力,自然是储君当有的条件,但倘若风头太健,就会召来父皇的猜忌,逐渐失去储君的地位。
当时,李诵对自己的幕僚表态:“我一定要尽我之所能,劝服父皇革除弊政!”这位幕僚告诫他:“身为太子,你首先要做的是尽孝道,多进宫向你的父皇问安,而不宜多参言国政。何况,革除弊政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你是在暗示皇上无能吗?而且你若是过分热心,别人就会认为你求功心切,在招揽人心,倘若皇上因此而疑心于你,你又该怎么办?”李诵听后顿如醍醐灌顶,自此缄口不言,做太子26年,只在一件事上发表过自己的意见,那就是阻止德宗皇帝任用裴延龄、韦渠牟等奸佞小人为宰相。如此,方有了唐朝后期著名的“顺宗改革”。
相比之下,隋炀帝的太子杨暕就差得多了。隋炀帝性本残暴,又好大喜功,早就感到儿子对自己不够尊重。有一次父子二人同于猎场围猎,炀帝两手空空,杨暕却满载而归,这下子炀帝可是颜面扫地,于是逮了个机会,便把杨暕给废了。
同是储君,前者深藏不露,终荣登九五;后者喜于表现,不避风头,后被罢黜。可见,对于锋芒何时“露”的把握,是一个人前途命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