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位于宜州城西,与车船来往频繁的商业区离得远,环境清幽,树木葱葱,又无叫卖声扰耳,正适宜念书。
王荀虽精神矍铄,毕竟已经年过天命,何况一人难以支撑整个学院,在书院起建时就发信给闲暇中的学生们,有愿意来做先生的,一路上晃悠悠地前来宜州。等到书院建成之后,已有十来个人,足够撑得起学院的教师队伍。
安汀与她们一一聊了聊,感觉十分满意。
王荀教出来的学生,不管文才高低,很重要一点儿在于贴近生活,并不是一味的苦读书,正如之前她带着许绍等人在县里的农田里实地查看水车等,学生们在实务上也不是一窍不通,安汀想要的就是这么一种人。
不过,一府的教化也不是指望立个书院就能解决的,除了建成学院之外,安汀还命府衙的教授们前往各个书院视察,以正学风。又在宣州府的三个学院里设了奖学金制度,若能在书院里名列前茅,便可得到奖学金或者藏书阁中的珍品书籍数本。若是家境贫困,也可申请勤工俭学,替县衙或者府衙里做些文书工作赚取学费。
去年又逢会试年,一府举子赶赴京城参加会试。四月里,会试落下尾声,取中二百名进士,宜州并无一人。虽说满东陵一百五十多府,不可能平均每府一个,不过这成绩相对于宜州的繁华景象也着实惨淡了点儿。
年底前往总督府拜见上官时,郑总督提及会试成绩,再之前的府试乡试,也免不了提点她两句。虽不至于面红耳赤,终归脸皮薄还是听了略尴尬。
好在农桑、赋税等等方面俱是优等,这两样成果比起教化来的直接了当,比起道内其他数府都强,总算给安汀挽回了些面子。
至今年,有了两年的任职经验,对于日常的政务安汀已经十分娴熟,她开始腾出手,准备做些别的。
首先想要做的就是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宣传口号以前对安汀来说很虚,到了东陵朝之后,因商税低廉,修路修得好,其实对于一府税赋没多少帮助,但,在这个无法做好马车减震情况的古代,道路平坦确实十分必须。
修路最好莫过于水泥,对安汀来说,二十一世纪的环境始终是她不喜欢的一点,她喜欢自然生长的植被,喜欢苔痕上阶绿的意境,对于水泥糊成的光秃秃地面,实在没多少爱好。这么想来,她提前做出了水泥……是不是就等于提前破坏了环境?
不过,因噎废食之类,最要不得。有水泥在,道路修得平坦,无论是经商还是探亲,行路方便得多。修宅子可以用青石或者青砖铺地,下雨也不会才到泥水,可若是全府路面都用这些,那修路的费用就是天文数字,算下来,还是水泥更实惠些。
宁矩与侯昆对她的这点建议并没有多少热情,为了劝说两人,安汀在水泥制成之后,还请两人一起去实验成果。
安汀找来了块空地,厚厚得涂了一层。正值夏日,半日就干得差不多。等彻底干了之后,命人试试坚固程度。只能说,再次的水泥,也比砖头更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