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孩子身上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不良行为,例如:孩子调皮、喜欢上网、喜欢看电视、喜欢看闲杂书、贪玩等等,很多因为工作而很少有时间教育孩子的上班妈妈为此苦恼。我也经常听到许多妈妈对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而大伤脑筋。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其实,上班妈妈也不应该要求自己的孩子凡事都做得十全十美,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但保持平常心的同时,不能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孩子矫正不良行为,并且尽可能将孩子的不良行为向积极方面转化。这样就可能使孩子把缺点与不足转化为优点与长处,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
当然,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妈妈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孩子身上有哪些不良行为、形成这些不良行为的原因是什么、这些不良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不良后果、应该如何克服或转化这些不良行为。
作为上班族妈妈,不管你有多忙,都不应该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有良好的习惯,孩子才会拥有良好的人生。而只有正确认识了孩子的不良行为,才能帮助孩子有针对性地去改正这些不良行为。这样“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不但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也能使孩子心服口服地配合妈妈去改正这些行为。
好友婷的儿子小刚就是一个调皮的孩子,经常做一些调皮的事情,婷由于整天要上班,平时对小刚的这种行为也没太重视。有一次,她下班回来,在楼下看见小刚正拿着手里的一个烂苹果砸邻居李叔叔的车。当时婷什么也没说,把孩子先带回了家。回家后,她并没有急着责骂孩子,而是采用友善的方式和小刚对这件事情进行了讨论。婷以退为进,她首先对小刚的行为表示理解:“儿子,我也知道用烂苹果砸叔叔的车可能是一件让你很开心的事情,它也是一次冒险经历。但是,咱们猜测一下叔叔看到车子被砸会是什么感受呢?”
小刚露出了一丝愧意,婷趁热打铁接着问小刚:“你认为叔叔会怎么想呢?如果有人拿苹果砸你的车,你会有什么感受呢?”小刚沉默了一会儿说不知道。婷接着说:“儿子呀,不是妈妈给你找麻烦。当然,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但是,假如,我们能从自己的错误中学到知识,并且采取亡羊补牢的方式去弥补自己的错误,那么,我们是不是又成长了一步呢?妈妈知道你不但是制造麻烦的高手,你更是解决麻烦的高手。想想看,如果是别人砸你的车,他们怎么做才会让你感觉好些呢?”
小刚说:“我希望他给我道歉,也希望他们给把我车子擦干净。”这时,婷就坡下驴接着说:“这个主意不错,儿子。那你愿意为那位叔叔这么做吗?”小刚显得有些不情愿。婷也看出来了,急忙接着说:“宝贝,我知道这样做你会感到别扭,但是妈妈相信做完这些事,你会感觉很舒服。你选择是妈妈跟你一块儿去找叔叔去,还是你自己去呢?”小刚想了想,最后决定自己去。小刚去后,那个叔叔不但没有责怪他,相反还表扬了小刚知错能改的行为,直称小刚是个好孩子。小刚有种空前的满足感,他从自己的不良行为转为受人称赞的行为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不管如何,我认为婷的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要有个正确的认识,不要一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就恐慌,手无举措。其实,孩子的不良行为确实有可能向好的方向转化。比如说孩子贪玩,妈妈就要明白,玩是孩子的天性。要想方设法让孩子玩出兴趣、玩出水平,说不定哪天孩子还能申请个国家专利,搞出许多小发明、小创作呢。如果孩子爱上网,就要引导孩子,不要天天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妈妈可以给孩子介绍些即好玩又可以学到不少东西的网站,或者能学到知识的游戏,从而让孩子在娱乐中学到有用东西。倘若孩子喜欢看闲杂书,妈妈不妨从书店找些既具有故事性又具有教育性的书籍给孩子买回家,让孩子慢慢接触。也可以自己先读一遍,然后给孩子讲解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在无形中爱上这些书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担负着不可或缺的教育重任,缺点再多的孩子也有他的优点,这就需要妈妈去发现、寻找。要知道,在我们眼里孩子的所谓的不良行为,在心理学上是一种人生中特定年龄阶段必不可少的一种生理行为和心理现象。而孩子的这些行为和时代或环境的联系不大。所以一旦发现孩子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妈妈不必大惊小怪,要采取一种折中而不是极端的方法去处理。先不着急下结论,观察一段时间,然后等待时机对孩子采取疏导引导的形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把不良行为向好的方面转化。
总之,教育孩子把不良行为转向积极一面的方法有很多,就好像教育孩子有法而无定法一样。聪明的上班族妈妈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不良行为采取不同的转化方法,相信你一定能够把孩子培养得更加优秀,更加人见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