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81800000002

第2章 为国为民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屈原《离骚》

译文:我仰天长叹止不住泪流满面啊,哀叹民众的生活多么艰难!

解词:太息:叹息。掩涕:擦拭眼泪。

解析:爱国诗人屈原面对着楚国衰败的政局和民不聊生的悲惨现状,心中万分忧虑、痛楚。他时时牵挂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其一片爱国、爱民之心,感人至深。这种高尚的情感和赤诚的胸怀,感天动地,恒久生辉。屈原所具有的美德,传承至今,其积极意义就在于,感召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公仆,要体恤民情、关注民生,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努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而尽职尽责。

链接:2006年9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访问欧洲前夕,接受了芬兰《赫尔辛基新闻报》、英国路透社和《泰晤士报》、德国《德新社》和《法兰克福汇报》五家媒体的采访。采访中,《泰晤士报》一名记者发问:“你在晚上睡觉之前,最喜欢读什么书?掩卷之后,有哪些问题常使你难眠?”

温家宝总理回答说:“你实际上是问我关于读书和思考的问题。让我引用中外名家的诗词著作,它可以形象地告诉你,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经常读哪些书,在思考什么问题。‘为天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温总理在这里引用了左宗棠、张载、屈原、郑板桥、康德和艾青的诗句,生动、感人地表现了他关注民生、牵挂劳动人民生活的爱民之心。这些诗句除康德和艾青的名句外,本书均已收录。

离骚(节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脩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攘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战国·屈原《离骚》

译文:只要我心里认为是美好的,就要坚持下去,就是九死一生,也绝不追悔。

解词:余:我。善:崇尚,自认为是好的。九死:九死一生,用以强调必死无疑。犹未:仍不。

解析:此诗句极其深刻地表明了爱国诗人屈原,在处境十分艰难、险恶的情形下,坚贞不屈,死不移志的决心。显现出了一个铮铮铁骨的不屈形象。爱国应如此坚贞,其他方面,诸如对真理的认知,对事业的热爱,对新事物的摸索,对先进科学的探究,对不良现象的抵制,都应该坚持这种精神,做一个冲锋陷阵的勇士。

离骚(节选)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译文:前面的路程非常遥远,我将上天入地到处去探寻。

解词:漫漫:形容非常遥远。修:长。吾:我。上下:上天入地。求索:追求。

解析:此诗句表现了诗人在为追求美好真理的漫长、艰辛的过程中,下定决心,鼓足勇气,拼尽全力,坚持到底,四处探寻正确的前进道路的决心。屈原这种坚忍不拔,不怕挫折,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去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对后世的影响是无比深远的。

当一个人在确立了奋斗目标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寻找出一条通往目标的顺畅之路。而顺畅之路,又绝非天然生成。必须要由自己去努力开拓。在前进的路上,可能险象丛生,有急流险滩,有高山峻岭,有泥潭沼泽,有无边的荒原等。为了要实现自己所确立的奋斗目标,为了成功,就应该像屈原那样,怀着必胜的信念,以一种忘我、痴迷的追求精神和无畏的胆识、必胜的信念,以一种坚定的咬劲、韧劲,心无旁骛,去寻找通往成功之路。

离骚(节选)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屈原《九章·涉江》

译文:我和天与地啊一样长寿,我和太阳与月亮啊一齐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解析:屈原胸怀报国大志,但却长期受压被逐。他在《涉江》一诗中,倾泻、抒发了满腔的苦痛和伤感,把自己从失望到悲愤,最后到绝望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出来。而“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一句却格调高昂,气魄宏大,读来荡气回肠。这是因为屈原在失望后,心灵受到了极度伤害之时,展开了无尽的想象——天地宇宙、神灵仙女、历史神话等,都融于个人的思想感情之中。屈原的理想抱负在现实中未得实现、施展,他死而有憾,但他坚信自己所信奉的救国之道和追求的美德是高尚的,是不朽的,可以“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可以光耀千古。屈原的丰富想象达到了这个高度,就生动地表明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已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在诗句中能感受到屈原如此丰富的想象和奔放的激情,对读者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同时,对个人理想的确立和生活目标的追求,也是一种强烈的激励。

涉江(节选)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译文:山越高越好,海越深越好。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广揽贤才,才会深得民心。

解词:厌:满足,嫌太多。周公:即姬旦。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是周武王之弟。因其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岐山附近),故称周公。吐哺:《史记·鲁世家》记载周公说自己“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吐哺的意思是吐出正在口中咀嚼的食物。传说周公旦为了招纳贤才,吃饭的时候,常常几次放下碗接待前来的贤才。曹操借这个典故,是表示要像周公一样,广招贤人。归心:民心归附。

解析:曹操不仅是位有光彩的诗人,他更是一位出众的政治家。作为政治家,他具有博大的胸怀、豪壮的气魄和超远的眼光。这种政治特色在上述诗句中,有十分鲜明而突出的体现。把“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一句理解为曹操具有招纳并重用贤才的胸怀和远见,是极为深刻而贴切的,因为只有山不辞土石,才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才能成其大。进而推论到明主若能广纳贤才,则必然能有其众。而且“周公吐哺”一句,就更显曹操求贤若渴的感人情怀。

古代的政治家,对招贤纳士已然有如此清醒、深切的认识,并表现出具有战略性的远见卓识。那么,当今时代的负有重任的官员们,不是应该更超前吗?

短歌行(节选)

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译文:(木兰)骑着战马,从万里之外奔赴前线,急促地跨过一道道关口,飞过一重重山峦。

解词:戎机:军机,指战争。度:越过。若:像。

解析:《木兰诗》是一首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叙事诗。描写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参军,立下赫赫战功的动人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花木兰刚毅勇敢、不慕功名富贵的鲜明形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短短十个字,极其概括而形象地描写出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参加爱国、正义战争的感人行动,并由此展现了她的决心和勇气。花木兰是历史上最典型、最感人的女中豪杰,人人敬仰、千古不朽。

战乱时期,在战场上英勇抗敌,是爱国;在和平时期,积极投入经济建设、致力于科学研究、从事各类社会工作,也是爱国。爱国是各种感情中的大爱、至爱。这种情感要自觉地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去。

让爱国之情植根于内心的最深处。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唐·杜甫《蜀相》

译文:(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为的是请教定国安邦大计。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创了帝业,扶持了刘禅度过了危难,表现了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解词:三顾:指刘备的三顾茅庐。据历史记载,诸葛亮曾躬耕南阳,刘备为了请他出来辅佐自己,三次亲自到草庐中去拜访他。顾:拜访。频烦:屡次劳烦。两朝:指刘备(先主)和刘禅(后主)。开济:开创大业,匡危济时。老臣:指诸葛亮。

解析:“三顾茅庐”的故事,千百年以来,广泛流传,人人皆知。杜甫仅用短短的两句诗,就极其简练、准确而形象地表现了刘备的贤和诸葛亮的忠。刘备的胸怀宽广,虚怀若谷,知人善任,礼贤下士,在历代君主中,是最为突出的。他所以能由弱到强,建立蜀汉王朝,与他三顾茅庐,得到奇才诸葛亮的辅佐,是大有关系的。而诸葛亮不仅才智出众,而且为报知遇之恩,而忠心耿耿,呕心沥血,肝脑涂地,也是感人至深的。

作为高层决策者,如果能具有高瞻远瞩的胸怀,能独具慧眼,善于发现、识别、重用人才;作为供职者,能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竭尽全力,鞠躬尽瘁,事业何愁不兴旺发达?社会何愁不日新月异?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莺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8.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唐·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译文:心里常常念及农民终日辛勤操作农活的辛苦,耳朵里常常听到饥民挨饿受冻的呻吟声。

解析:此诗句极其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关心、体恤劳苦大众的疾苦,惦念他们的温饱、冷暖。这种血肉相连、休戚相关的情怀,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对当代为政者的启示,应当是一心关注民生、体恤民情,情为民所系、事为民所想,全心全意为民造福。做一个人民群众所欢迎、所尊敬、所爱戴的好官。

链接:2003年9月10日下午,在中秋节到来之际,温家宝总理在与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馆的五十多位参事、馆员进行座谈时说:“当领导的要心里想着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真实情况,‘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温总理在这段讲话中,引用了这句诗,生动地表现出了他牵挂、关心广大群众生活的赤诚之情。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节选)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晴。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译文:作为一个男子汉,为什么不身佩宝刀,奔赴疆场为国收复大片失地呢?

解词:吴钩:一种刀的名字。关山五十州:指当时唐朝当政者不能控制的大片国土。

解析:李贺27岁就英年早逝。他短短的一生,由于避父讳,朝廷取消了他应试以求取功名的资格,所以长期备受压抑,郁郁不得志。他没有经历过戎马生活,因此根本没有机会和可能杀敌立功,收复失地。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蕴藏着激越的豪气和坚定的志向,向往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正是他长期郁积在胸的爱国豪气和坚定志向的表露和抒发。这是十分可贵的。

爱国志向和激情是走好人生之路的力量支撑点。一个人所以能够以坚定的信念、蓬勃的活力、不懈的努力,孜孜以求,正是因为他的爱国深情形成的巨大动力。

南园十三首(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1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宋·苏轼《江城子》

译文:我要拼力把像半边月亮的弓拉成像满月一样,箭指西北,射退前来侵犯的敌人。

解词:会:将要。雕弓:雕着花纹的弓。满月:弓原是半月形,用力拉开,就成为满月形。天狼:星座名,又名犬星。古人认为它的出现预示侵掠之灾。词中用来代指经常在北宋边境侵扰掠夺的辽国和西夏。

解析:这首词是苏轼出猎时所写。全词气势豪迈,场景热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在苏轼豪情满怀,意气风发出猎之时,浮想联翩,纵情放笔,抒发报效国家,保卫边疆,抵御外敌的凌云壮志和远大抱负。苏轼此时因与新政不合,仕途上屡受挫折,但可贵的是,他爱国豪情不衰,满心充盈着蓬勃的活力和旺盛的生机。这种立志报国、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是一种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个人不论处于何种状况——年轻气壮时,年老衰弱时;一帆风顺时,坎坷不顺时……都应充满爱国激情、精神焕发、豪气长存;都应乐观进取,开拓创新;都应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只有这样,人的生命才有意义,才有价值,人才活得充实、有兴味。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1.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宋·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译文:(我)抬头极目向青天望去,胸怀古今纵观天下,不应像一些人,为个人恩怨而纠缠不清。

解词:儿曹:同“尔曹”,意为你们这些人。相尔汝:意为你你我我,纠缠不清。

解析:诗人生于南宋战乱时代,怀着除敌报国的大志,面对当朝君主昏庸,权臣卖国求荣的衰败局面,心怀愤懑、悲痛,但尽管如此,他却“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视野开阔,高瞻远瞩,胸怀天下,矢志报国,而不纠缠于个人恩怨、琐碎是非之中。

词句慷慨激愤,忠义之气溢于字里行间。千年之后读来,仍可深深感受到其中的激情及凛凛生气。

一个人如果身怀爱国激情和报国之志,定能胸怀宽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目光透彻、是非分明、光明磊落、行为端正,绝不会陷于世俗小人的恩怨争斗的漩涡之中。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节选)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1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译文:当宋王朝的大军北上收复中原时,在家里举行祭奠,千万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这个好消息。

解词:示儿:给儿子看。家祭:在家里设立灵堂拜祭先人。乃翁:你的父亲。诗中指陆游自身。

解析:《示儿》是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这首压卷之作,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他对南宋王朝屈辱求和的悲愤、热盼早日收复中原的爱国深情和统一全国的坚定信念。字字血泪,可歌可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真切地表明了,在诗人处于弥留之际,想的不是家事的嘱托,不是倾诉与家人难舍难分的亲情,而是对多难的南宋朝不能忘情释怀,是对统一大业的关注和期盼。这是何等血脉相连的深厚眷恋!是何等热切精诚的情怀!这样的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即使在千百年之后的今天,读来也同样会为之感叹、为之动容,甚而潸然泪下。

爱国之情最博大、最淳厚。爱国之情所生发出来的动力,最强大、最持久。世代传承,生生不渝!

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译文:青山想遮也遮不住,大江毕竟要东流而去。

解析:这首《菩萨蛮》写景抒情,痛忆国破家亡的往事,抒发山河残破,国事日非的兴亡之感和深沉的爱国情思。是传颂至今的名篇。其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写词人面对奔腾不息的江水,抚今追昔,浮想联翩:江水东流,是任何层峦叠嶂都阻拦不了的,而全国人民收复破碎山河的热望和自己的报国壮志也如江水一样,是那些苟且偷安的主和派所不能阻挡的。这种对江水东流的感慨和无情的现实所带来的沉痛和愤懑的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使词人难以言状,感慨万千。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内含一种隐喻,即江水东流可视为一种自然规律。今天读来,可以从此处深入思考。自然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存在。我们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正确认识、利用规律去改造自然和社会。所以,无论立志成才创业、科学发明革新、改造自然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等,都应遵循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14.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宋·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其一)》

译文:一心一意,甚至在梦中,也想着大宋的统一、复兴,即使命归九泉,也留下诗篇,表达永远爱国的赤心。

解词:德佑二年:即1276年。岁旦:元旦。中国:古时含义不一,或指京城,或指华夏族、汉族。至19世纪中叶后,专指国家。此诗可指宋王朝。下泉:即黄泉或九泉,地下的泉水。古人认为是人死后所处的地方。

解析: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德佑二年岁旦》是一首著名的爱国诗篇。诗人写此诗时,元兵正大举攻打江浙一带,京城临安(今杭州)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诗人满心热望朝廷能全力抗敌,收复失地,但南宋小朝廷却软弱无能,且耽于享乐,面对这种局面,他万分激愤痛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

“一心中国梦”十分感人地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表示他的日思夜想,都是社稷的复兴和民族、百姓的安危。拳拳的爱国之心,跃然纸上。“万古下泉诗”更深一步显示出他忧念国家的命运,与其休戚相关、血脉相连,生死不渝的深厚感情和赤胆忠心。字字催人泪下,句句感人肺腑。

链接:2008年3月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后,温家宝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脑子里总是在想‘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将继续扩大同台湾经贸交流的范围,包括投资、贸易、旅游、金融,提高合作的层次。”温总理在此段讲话中,引用郑思肖这句诗,充分展现了他博大的爱国情怀和感人的赤子之心。

德佑二年岁旦(其一)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1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文:人生自古以来,有谁不会死去,要留下报国的赤胆忠心在史册上光辉照耀。

解词:丹心:赤红的心。汗青:史册。

解析:这一诗句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诗中所含的悲壮情怀,血性风骨,读来动人心魄,热血沸腾。文天祥以自己的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为后人诠释了正确的生死观。从古至今,来到世界的每一个人,先后都要一一回归自然,从人世间消失。这是万古不变的自然规律。有生命的动物也是如此,但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在于人的生命不是仅仅只具有生物性,而是有思想、有精神的。因此,人可以主宰、把握自己的生命。也就是说,人可以决定自己走什么道路,做什么样的人。文天祥生于乱世,为国家、民族的兴盛,竭尽全力,坚持抗敌,直到战败被俘。元人对其威胁利诱,屡次劝降,但他毫不动摇,仍坚贞不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他为报国而生,为尽忠而死的生死观的生动写照。这种英气、忠义、气节,光照天地,千古流传。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文天祥作出了正确的抉择,使他留芳千古。人的生命的开始和结局都一样,但过程却不一样,或者大不一样。其原因在于对生命的存在有没有质的认识,在于会不会充分使用生命,在于是奉献还是索取在推动着生命的进程。如果你选择了奉献,那就活得有价值,活得有光彩;如果你选择了索取,那就活得无意义,活得灰暗。人人都要直面人生,直面生与死。要生得有真义,死得无愧疚。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6.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明·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译文:从现在开始,四海成为一家,长江不再成为划分南北两朝的界线。

解析:金陵(现南京)由于处于长江天险,历史上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经历了风风雨雨,几度南北对峙,分庭抗礼,致使国家分裂,民不聊生。明太祖推翻了元代的统治,定都金陵之后,全国统一。诗人在饱受战乱之苦后,在金陵登山游览之时,抚今追昔,不禁感慨万千。和历来常常抒发悲情离愁的怀古诗所不同的是,诗人此时的思绪和感情是激昂、饱满的。面对浩浩长江,想到祖国的强大统一,他的内心深处,不仅荡漾着无比的兴奋、欢快之情,而且由衷地发出对祖国统一的赞美之声,表达出对永久和平的强烈希望。热爱祖国的深情溢于言表,也展示了其宽阔的胸怀和气质。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这样的诗句,读之深受鼓舞,大大生发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终生的坚定决心。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节选)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17.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明·戚继光《马上作》

译文:在大江南北策马疾驰,转战沙场,为的是报答君主重用之情,江边的花儿和边塞的月亮笑着见证了我的戎马经历。

解析: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生平转战南北,战功卓著。“南北驱驰”描绘出戚继光鏖战疆场、奋勇杀敌的飒爽英姿。“报主情”表现了他忠君报国的决心和壮志(古人由于时代的必然局限,以忠君的形式表示爱国,这可以理解,且毫不减弱其对祖国的忠诚)。诗句中的一个“笑”字,突显出英雄的满腔豪情和强烈的必胜信念。

战场拼杀是爱国,建设创业也是爱国。爱国对生活在任何时代的人,都是首要必须具有的心志和大爱。

马上作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18.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译文:晚上在官衙的书斋里躺着休息时,传来了风吹竹叶的萧萧声,以为是老百姓为艰难的生计而痛苦呻吟。我们是一些官职低微的地方小官,风中吹着的竹子的一枝一叶就像民间疾苦一般,都寄寓着深切的关心。

解词:些小:微小。句中形容官职低微。吾曹:我们,我辈。关情:关心,惦念。年伯:是对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同榜登科的同年(即同学)的父亲的尊称。包大中丞括:指作者的年伯包括。中丞:官名。

解析:这是一首题画之作。画名是《风中竹》,是呈送给其年伯包括的。郑燮写此诗时,正任山东潍县县令。作为一个地方小吏,郑燮心中所想,不是自己如何升迁、富贵,而是时时念及百姓。竹叶被风所吹,与大众的生活现状,本无什么联系,但当他听到萧萧的风竹之声时,那一枝一叶,却使他立刻联想到黎民的疾苦,惦记着他们的冷暖安危。一个旧时代的小官吏与百姓之间,竟然如此血肉相连,如此息息相关,这种情怀,是何等可贵、何等感人!

新时代的政府官员,更应是人民的公仆。

链接: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所作的《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说:“我的心里常默念着郑板桥的两句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作为中国的总理,每念及我们还有3 000万的农民同胞没有解决温饱,还有2 300万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人口,还有6 000万需要社会帮助的残疾人,我忧心如焚,寝食难安。中国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长期的艰苦奋斗。”温总理如此亲民爱民的情感和作风,应在各级领导和各级政府中大力提倡。让所有的官员真正成为公仆,把人民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为提高劳动大众的生活水平而殚精竭力。

1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一)》

译文:假如(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国家,就应不顾生死全力献出,哪能是祸就躲避,是福就紧随不舍!

解词:苟:假如。以:用,使用。可作“献身”解。

解析:林则徐是著名的禁止鸦片、抗御外敌的民族英雄,为世人所崇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鲜明而感人地表明了他深明大义、为了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尊严,大义凛然、忍辱负重,把自己的生死祸福置之度外的爱国热忱和献身精神。诗句广泛流传,其中所蕴涵着的高尚情操,不断升华。

爱国是大爱、至爱。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的血脉中,都应当流淌着爱国的炽热之流;在内心之处,都应当积淀着无比厚重的爱国之情。

链接: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与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见面,并答记者问。德新社记者:“朱镕基开始当总理的时候,他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他都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和他比起来,你觉得你的工作风格会怎么样?”温总理回答说:“朱镕基总理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个领导人,他有许多优点值得我学习。至于我自己,大家普遍认为我是一个温和的人。但同时,我又是一个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的人。在我当总理以后,我心里总是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的工作态度。”温总理引用这句诗,目的是当众表明自己当总理之后,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繁荣富强而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的报国之心。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20.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清·林则徐《戏为塞外绝句(其五)》

译文:我和山灵相对而笑,头上的白发和山顶上的积雪一样,都难以消除了。

解析:184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英军用大炮、兵舰轰开了我国的大门。道光皇帝吓破了胆,匆忙割地赔款,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并将坚决禁烟、抗击英军的林则徐,贬谪到边远的新疆伊犁。这首诗是在林则徐去往新疆途中所写。

林则徐此时的心境十分复杂。他报国抗敌的壮举遭到了重创,又被发配边疆,心中充满了痛苦和忧愤。一路走来,看到了积雪的天山,想想自己,不禁百感交集。“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强烈地抒发了他壮志难酬,忧国忧民之情。他看到天山顶上覆盖着的晴日白雪,虽然联想到自己也已白发苍苍,由此感叹岁月匆匆,但却丝毫不带消沉情绪。“相对笑”中的“笑”,虽含带一些苦涩,但绝无失意之感。上述种种,实际上也是爱国豪情,民族气节的强烈表露。

爱国豪情和民族气节把我们和古人在情怀上紧紧联结在了一起。正是这种浩然正气的世代相传,才使我们的祖国英雄辈出。

戏为塞外绝句(其五)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2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

译文:我奉劝天帝重新抖起精神来,不拘泥旧的格局遴选出类拔萃的人才降临到人间来。

解词:天公:指天帝。抖擞:振作精神。

解析:这是诗人在离京南下途经镇江而写。此时正值该地举行祭拜玉皇和风神、雷神大典。在道观里,他看到旗幡飘扬、青烟缭绕、钟鼓齐鸣的情景,不禁浮想联翩,想到了时政,当前这“万马齐喑”的颓败衰势,就急需神灵发威,出现激荡天地的风雷,摧枯拉朽,一扫笼罩九州大地的沉闷、死寂的局面,以求出现世人所期盼的曙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更显示了诗人注重人才的远见卓识。振国兴邦,需要大批志士、英才。诗人出于拯救中华的热望,期盼革除扼杀人才的弊政,出现创新局面,以利优秀人才发挥才能,从而迅速改变危难深重的时局。满腔爱国激情溢于言表。

人的能量是挖掘不尽的,人在推动社会前进、科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人才是最可宝贵的财富,所以龚自珍的人才论至今仍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当今时代,更需人才辈出、精英涌现。为此,应当坚信,随着改革大潮不断向纵深发展,出类拔萃的人才和精英,必当大量涌现,担当历史重任,以加快时代前进的脚步。

己亥杂诗(其一)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译文:我横刀在手朝着上天大笑,去和留两者肝胆相照,都像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解析:谭嗣同是清末戊戌变法时的坚定革命派。慈禧太后镇压维新派时,他被捕入狱。《狱中题壁》是他用地下的煤渣在墙壁上写下的绝笔诗。谭嗣同本可以选择不死,但他却坚定地留下坚持斗争,以死殉道,这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他曾有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在投入死牢后,他深知等待自己的是必死无疑的结局,可他却镇定自若,异常从容清醒,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荡气回肠的豪迈诗句。在他被绑缚法场执行死刑,面对刽子手举起的钢刀时,他用洪钟般的声音昂首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的所言、所写、所行都集中、突出地表现了其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这种可贵的胆识、胸怀和气魄,感人至深,惊天地、泣鬼神,将流芳千古!

谭嗣同短短的三十多年的生命,如此光彩照人,主要是由于他有坚定而明确的信仰。信仰使他产生无穷的力量和勇气;信仰使他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当今,我们充分肯定谭嗣同的感人精神,并非是要倡导他的以惨烈的方式以身殉道,而是为了继承和发扬光大这种对信仰的执著追求、无怨无悔的精神。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3.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译文:只知道在战场上为国牺牲,至于死后能否用马皮裹着把尸体运回家乡,那并不重要。

解词:马革裹尸:意为用马的皮裹着尸体。出于《后汉书·马援传》:“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解析:徐锡麟是反清志士。起义失败后,从容就义。“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是广为流传的名句。写的是战士出征前的壮志和豪气,表现了一种以必死的决心,去争得胜利的自信和义无反顾、为国献身的赤胆忠心。

这种精神在战场的拼杀中,固然十分可贵,但在不见硝烟的人生舞台上,也同样很重要。因为,这种精神的实质和内核是无私、自觉的奉献。

出塞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24.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译文:祖国的大好山河寸土寸金般的珍贵,谁有力量制止祖国被瓜分呢?像杜鹃啼血一般为失去国土而痛哭不止,像精卫填海一般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奋斗,解词:侉(kuǎ)离:割弃。杜鹃:指传说中的杜鹃啼血故事。相传古代蜀帝死后,其魂化为杜鹃,日日啼哭,泪水成血,哭声极为哀痛。诗中用此语形容为国难而极其痛苦哀伤。精卫:指精卫填海的故事。相传炎帝之女女娃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不止地衔西山的木和石来填东海。诗中用此传说,为的是表达收复祖国大好河山的坚定决心和意志。梁任父:即梁启超。

解析:这首诗是在黄遵宪因公外出,路经香港,看到香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一片破败的景象,有感而发写成。既是对梁启超的勉励,期望他励精图治,也是自勉不忘国耻,精忠报国。“寸寸山河寸寸金”表明祖国山山水水的无比珍贵,正因如此,才写出“侉离分裂力谁任”,痛心疾首地斥责腐朽的清政府丧权辱国的罪行。“杜鹃再拜忧天泪”深切表达出积郁在内心的忧国之痛。爱国人士的忧国之痛必能化为报国之志,“精卫无穷填海心”正是最生动地道出了黄遵宪的一片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诗中所蕴涵着的爱国报国的赤诚之情,对后人是一种激励,一种推动。具有恒久不变的教诲意义。

链接: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总理在香港礼宾府出席CEPA协议签字仪式后,向香港社会人士发表演讲时说:“写香港的古诗不多,但是在飞机上看到香港美丽景色的时候,我还是想起了一首,那是晚清著名外交家、著名诗人黄遵宪写的。黄遵宪五次途经香港,写过多首关于香港的诗,其中,我很喜欢一首七言、四句:‘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我不多加解释,只把最后两句说一下,就作为我的祝愿。让我们同胞们以杜鹃啼血之情热爱我们的香港,热爱祖国吧!以精卫填海之心去建设香港、去建设祖国吧!”温总理在这段话里引用了这首诗,是为了鼓励香港人民,抱着赤诚的爱国之情去努力建设新香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拳拳的爱国之心。

25.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清·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

译文:不要说女子不能成为英雄,我独自乘风破浪不远万里向东而去。

解词:漫云:不要说。东:指日本。

解析:秋瑾是著名的爱国志士,她立志抗清兴国,积极从事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并决心冲破封建网罗,主张妇女独立、自由、解放。她两次东渡日本留学。该诗是作者在赴日途中,应日本友人石井写诗并要求她相和而写。诗中开篇就直抒胸臆:“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无比自豪地显示了自己为救国救民,独自万里求学的勇气和魄力,用实际行动去冲击千百年以来压在妇女身上的封建礼教。在封建王朝统治下的旧时代,能听到这种呼声和呐喊,确为难能可贵。

秋瑾不愧是一名坚定的抗清女战士,一名为妇女解放而奋斗的先行者。她的英灵、豪气、壮志将不断激励着代代妇女奋进、勃发。

日人石井若索和即用原韵

漫说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

诗思一帆还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

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26.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译文:那混浊的浓酒消不掉我忧国忧民的悲泪,拯救腐朽的时政应当依靠出众的人才。

解析:1905年春,秋瑾在赴日本的船上,看到了一份日俄战争的地图。想到清政府丧权辱国,听任日俄在中国领土开战的痛心情景,不禁义愤填膺、悲从中来,当即写下了这首诗。“浊酒不销忧国泪”,忧国忧民,情辞激越。面对此种令人心碎的耻辱现实,更激发出她的救国热忱,“救时应仗出群才”表现了她决心担起拯救国难重任的豪情壮志,又包含着对时代英才的大批涌现的呼唤和期盼。充分展示了一代侠女的风骨和胸怀。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情感精髓,是支撑和维系人们走好人生之路的精神支柱。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都要全心爱国,永远爱国。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27.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清·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其一)》

译文:千年以来,诗坛上充斥着空虚柔弱的不良之风,致使刚健无畏、为国献身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都消亡了。

解析:梁启超不仅是一个革新派,而且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他十分推崇陆游的诗词,所写的《读陆放翁集》高度赞扬了陆游的诗词和他的爱国精神。“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原是为了下句“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作铺垫的,但却十分明确地突现了他对诗风的深刻认识。梁启超认为诗风和兵魂、国魂(“魂”就是一种精神)是紧密相连,一脉相承的。写诗作词应当表现炽烈的爱国热情,应当起到鼓舞人心、激励斗志的作用。进一步推敲,他推崇陆游,主要是因为陆游爱国;他重视诗风,是因为诗歌可以表达爱国之情。为此可以说,此诗的内涵,二字即可概括:爱国。

此诗句可使我们得到一个启示:即无论写诗写文,都应有新颖、健康、充实的内容;应有昂扬向上、激励人心的格调。

28.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清·丘逢甲《春愁》

译文:满怀春愁强求自己登山消愁,想起往事就深感惊心难安,不由潸然泪下。四百万同胞同声痛哭,为的是去年今日腐败的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了侵略者日本。

解词:潸(shan):流泪的样子。割台湾:指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被迫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解析:这是一首充满了爱国热情的感怀诗,也是台湾沦陷的周年祭文。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把祖国的宝岛台湾拱手割让给日本,这是我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给中国同胞,尤其是台湾人民带来了痛彻骨髓的伤痛。爱国诗人丘逢甲所写的这首《春愁》,就代表广大台湾爱国同胞,表达了由国耻所带来的忧伤之情。惊心动魄,感人至深。“春愁难遣强看山”中的“春愁”,既不同于“良辰美景奈何天”的那种少女闺中思春的情怀,又不同于“落花风雨更伤春”的那种士大夫无奈茫然的喟叹,而是忧国忧民的深情。“四百万人同一哭”,为的是“去年今日割台湾”,更是把积压于内心深处的国仇家恨,喷发出来,动心动魄。

忧国源于爱国,爱国必将报国。所以,爱国是人的情感世界的内核和真谛,是最高尚、最炽烈、最真挚、最恒久的感情。爱国之情蕴涵着巨大的前进动力。

链接:2004年3月14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闭幕。闭幕会后,温家宝总理与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台湾联合报》记者问:“3月20日台湾要举行大选和‘公投’,您认为‘公投’对两岸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您关注台湾的大选吗?您对大选以后两岸关系的前景有什么看法?”

面对台湾记者一连串的发问,温总理不疾不徐地说:“关于‘公投’的问题,我已经清楚地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现在我想通过《联合报》的记者向台湾人民说几句话。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同胞的血脉是相连的,这条海峡不能够把我们的骨肉隔断。明年是《马关条约》签署110周年,这里我想起了1896年4月17日,一位台湾诗人几乎是用血和泪写的28个字的诗,他的名字叫丘逢甲。他是台湾彰化人。他说:‘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温总理满含爱国激情引用了这首如泣如诉的诗,使台湾人民感知到两岸同胞的骨肉关系,引发他们热爱祖国的热忱,也表达了实现全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引此诗的讲话,当时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9.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夏书》

译文: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

解词:邦:国家。

解析:此文句极其深刻、准确地论证了人民群众在治国中,所不可替代的伟大作用——人民群众是国家的根本;是生产力的创造者;是社会万物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推动历史和社会发展和前进的原动力。一个国家要想发达、强大,必须充分认清和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而要想使人民群众在治国中发挥其伟大作用,就必须把力保实现民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头等大事,付诸实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把促进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

治国者如能坚持“民惟邦本”的执政理念,国必兴旺,民必幸福。

30.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尚书·大禹谟》

译文:(圣人)的德行应体现在治理好国事上,而治理好国政,根本目的是造福于民。

解词:惟:只。养民:使人民富足。

解析:此句虽只有短短的8个字,却浓缩而明确地表述出治国之本:有德的国家领导人的重任,是带领广大民众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经济发达、科技超群的强国,而国家的强大,必须深深地植根于群众之中。国富的目的是为了富民。也就是说,国家的经济增长,科学的进步所取得的成果,必须一一体现在人民的精神与物质水平的提高上;必须体现在人民的生活富足和幸福上。这个正比,绝不能倒挂。这就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正确而具体的体现。

链接:2006年11月13日,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之际,温家宝总理在和代表们谈心时,引用“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为的是强调善。他说:“我们讲‘善’,就是要在为了中国的光明未来而追求真理的进程中,与人为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随后,温总理指出:文学艺术家更要积极反映和大力弘扬那些善的事物和行为,因为这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31.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译文:对邻邦亲善仁爱,是国家最实用的策略。

解析:国家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其周边有许多近邻,相互之间利害与共,休戚相关。所以,一个国家的当政者,必须高度重视与邻国的关系。“亲仁善邻”这个古训,正是解决这个重要问题的指南。与邻国交往,必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对于发生困难,遭遇灾害的邻邦,要及时大力援助;对于先进、发达的国家,一定要虚心请教,学习其好的经验。以这样亲邻、睦邻的外交政策交往周边国家,不仅本国受益,而且,对邻国的发展也是一种促进。这样,国与国之间,友好交往、互利互惠,和睦融洽,就必然会形成发展振兴、和平稳定的大好局面。

“亲仁善邻”的作用如此之大,称它为“国之宝也”,毫不为过。

链接:2004年10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内参加第五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同中国驻越南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见面时指出:“这次出访和出席国际会议的目的就是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有句古话‘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我们要和包括越南在内的邻居搞好关系,给自己创造一个和平的、睦邻友好的环境,来促进中国自身的发展,又以中国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温总理在讲话中引用《左传》这句话,是为了启发外交人员一定要发扬亲仁善邻、和为贵的传统思想,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搞好外交关系。

32.多难兴邦。——《左传·昭公四年》

译文:国家多灾多难,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兴盛起来。

解析:一个国家如果经常发生各种大灾大难,必然会使国家和民众遭受惨重损失。这是坏事。但是,事物的发展是相对的,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再者,一些自然灾害,诸如地震、暴雪、暴雨、飓风等,就事物发展规律而言,有时也难以避免。重要的是:在灾难已然来临时,应毫不惧怕、毫不惊慌、沉着应对、紧急救助,把损失降到最低点。然后,再把受灾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燃起振兴家乡、振兴国家的火热激情,众志成城,战天斗地,重建家园,重振山河。这样,坏事就可转变成好事。我国四川的汶川地震之后焕然一新的重建工程,就是极为生动的范例。

把“多难”化为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心、化为奋斗、拼搏的无穷力量,就能“兴邦”!

链接:2008年5月23日上午,温家宝总理来到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看望师生。在一间教室里,他拿起一支白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字。他说:“我们要记住这四个大字,相信经受过灾难的同学会更加努力。将来会有一个新的北川中学。它将不仅是一种纪念,更是地震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精神的一种象征。”温总理题写的四个字是为了激励灾区师生和广大灾民以坚定的信念,战天斗地,为振兴家乡而努力奋斗。

33.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国语·周语》

译文: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就会像城墙一样坚不可摧,如果众人异口同声形成了一种舆论,就是金石也会被熔化。

解词:铄:熔化金属。

解析:两个句子中,都有一个“众”字,但意义却不相同。“众心成城”是形容团结起来的群众,如同坚固的城墙一般,力量是强大的。执政者应准确把握好民心与民情,制定兴国富民的方针、政策,并善于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以形成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为建成繁荣强大的祖国,发挥积极作用。而“众口铄金”则形容一旦众人形成了某种一致的看法或舆论时,其作用之大,足以像能熔化金属一般,无法挽回影响。这种众口一词的现象,既可表现为正确的舆论所形成的巨大力量,也可指能混淆是非的错误的言论甚或谣言之类而言,含有此意为的是注意防范和避免。“众口铄金”作为成语,现多用于此意。

“众心成城”已演变为成语“众志成城”。

34.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国语·晋语》

译文:信用是保护大众赖以生存的根本,不能失信于民。

解词:信:信用。庇:保护、庇护。

解析:此句强调了信用的重要性。信用是一种承诺,一种尊重,一种美德。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就是许下的诺言必须兑现,约定的事情必须办到。这样才能得到信赖、承认和尊重。人人都应是一个守信者,尤其是执政者对待民众,守信更为重要。因为,信用是保证民众生存的根本,信用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如果失信于民,一切都会归于失败。这是被许多历史教训所充分证明了的。

3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译文:堵住老百姓的嘴,比堵塞大江大河的水的后果更严重。

解析:“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鉴于周厉王暴虐残酷、压制民众,从而导致灭亡的惨痛事例,归结出来的警句。该文句强调绝不可高压钳制民众,不允许他们评论时政,对当政者提出批评。“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广大的民众是支撑和巩固政权坚强的基石,如果认识不到群众力量的强大,违反他们的意志,不顾民情,则失败就定是必然结局。

执政者一定要善于吸取历史教训。

36.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

译文:所谓政,就是正的意思。为政者行为端正作出了表率,谁敢不正?

解词:子帅:子:对“你”的尊称,相当于“您”,句中可特指当政者。帅:带头,作出表率。

解析:“政者,正也”中的一个“正”子,就深刻而确切地道出了“政”的内涵和本质。而“正”实质上是一种当政者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小自管理一个部门,大至治理一个国家,为政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一个“正”字。只有一身正气、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才能带领下属前进,才能事业兴旺。这是一种无形、巨大,而无可替代的力量。“正”字当头,“孰敢不正”?正气上下贯通,必然无往而不胜、必然繁荣昌盛,前景光辉灿烂!反之,则一败涂地、一事无成。

这是一种不变的规律,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链接:2003年3月21日,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温家宝总理以“恪尽职守,奋发向上,全力做好新一届政府工作”为题发表重要讲话。在谈到政风建设时,他说:“全面履行政府的职责,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必须进一步改变作风,严格纪律,形成良好的政风。古人讲:‘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政就要正。良好的作风至关重要。”温总理引用《论语》中的话,谆谆告诫国务院的全体成员,必须“正”字当头,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形成良好的作风。

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译文:民众最重要,其次是国家,君主最轻。

解词: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因古代君主都重视祭拜社稷,所以,社稷后来就用来代表国家。

解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突出地表明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在几千年之前,君主一统天下,百姓俯首听命的社会环境里,孟子就深刻地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而且还明文写了出来,确实十分难得、可贵,真正令人叹服。人类社会是人民大众创造的,人民大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原动力。这是社会规律的本质属性。重视、发挥了广大民众的力量,社会就兴旺发达;忽略广大民众的作用,或压制、残害民众,社会就停滞不前,君主统治就会毁于一旦。这是被历史所充分证明过的。

有了百姓,才有社会,才有国家,才有领袖。

38.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孟子·尽心上》

译文:天下以道义治国,政治清明,就为道义献身;天下无道,政治黑暗,就挺身卫道。

解词:殉:为自己所奉行的信仰和理想而牺牲、献身。“以道殉身”中的“殉”,可作“献身”解。“以身殉道”中的“殉”,可作“捍卫”解。

解析:继孔子之后,孟子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十分崇尚儒家学说,儒家的道义在他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是他的生命线。“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正是道出了他对信仰的执著和忠诚,及为之献身的决心和信念。在当今时代,也应当如孟子对道义的执著和忠诚一样,将为国强民富,加速现代化建设而献身的志向和理想,作为精神世界中的支柱,和生命融为一体,坚定信仰,奋斗终生。

3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遵循道义的人,就能得到很多人的拥护、帮助;违背道义的人,拥护、帮助他的人就少。

解析:孟子的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道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凡是正义的事业,造福人类的善举,推动社会前进的创造,都必然会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戴和支持,因而具有强国富民的坚实基础和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就。一个执政者能坚持正义,就会拥有这样的优越条件,就必然会成为一代英明的领袖,其领导的国家,就必然繁荣富强;一个执政者,如果不坚持正义,不为民为国着想,肆意损害国家和民众利益,倒行逆施,祸国殃民,就必然会遭到广大群众的反对,从而失去群众基础和治国的力量,其恶果必然是个人和国家的覆灭。这个永恒的真理,千百年来,已被无数历史事实充分证明而深入人心。这应当成为执政者在施政中永远应遵循的座右铭。

40.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执政者如果能时常忧虑百姓所忧心的事,老百姓也一定会忧虑国家和执政者所忧虑的事。

解析:此句典型地表现了孟子可贵的民本思想。“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十分准确而鲜明地表示出当政者和人民群众所应有的血肉相连、休戚相关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治理好国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能过上丰衣足食的富足生活。所以,当政者一定要深入和关心群众,了解群众的意愿和疾苦。重视民生,改善人民的精神、物质生活。而当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国家领导人为民服务的高度责任心和忘我精神时,就会从内心深处衷心爱国爱政,关心国事,体谅政府的难处,并坚决贯彻执行各项方针政策。同时,还会生发出高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去。

政府爱民,人民拥政。国家必强,民众必富。

链接:2007年2月16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春节团拜会上,温家宝总理讲话说:“‘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尽最大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能越来越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温总理引用了孟子的话在于强调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也突出地表现了他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和对民生问题的密切关注。

4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王制》

译文:水能负载着船,也能将船倾覆沉没。

解析:作者将主宰一国的君主及其掌控的政权比作船,把百姓比作水,是很贴切而具有深刻含义的。国君把舵,撑船在水上行驶,如同治理国家。但百姓是水,没有水,船就无法行驶。所以,国君掌控国家,靠的是百姓。或者说,国家的基石是百姓。脱离百姓,就没有国家的存在。如果国君一心为民,得到百姓支持拥戴,国家就兴旺发达;如果国君不为民谋福,任意搜刮民脂民膏,贪图享乐、作威作福、昏庸无为,百姓就会群起反抗,推翻国君。所以,一国之主,必须重视百姓、爱护百姓,依靠百姓,以人为本。这是治理国家至关重要的大事,任何时候,都要牢记于心。

舟与水的关系,亘古不变。

链接:2007年3月16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中央电视台记者就陈良宇、郑筱萸案件提出了“如何有效地遏制一些行政领域权钱交易的现象”的问题。温总理在回答时说:“……让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于那些贪污腐败分子,不论发生在哪个领域,涉及什么人,不管他职务多高,都要依法严肃处理。”温总理在此段讲话中引用此句,为的是要告诫广大领导干部要一心为民,严于律己,把人民利益放在首要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

42.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业》

译文:把人民群众视为根本,根基理实了国家就强大,根基紊乱了国家就会处于危难之中。

解词:理:治理、整理。

解析:此文句提出了治国的根本出发点,既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又显示出了现实的指导意义。“以人为本”有两重深刻含义:其一是充分认识“人”的重要作用。“以人为本”之中的“人”,不是指个体的人,而是指群体,即人民大众。“本”即根本。把人民大众视为国家的根本和血脉,就极其准确地表明了广大的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和社会前进的原动力,是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因此,为了国家的发展和兴盛,就必须认清人民大众的伟大作用和重要地位,从而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充分发挥、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其二是要充分认识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国家最高的价值目标,从而把人民大众的利益和需求作为社会发展的明确而重要的原则、尺度、标准和目的,全心全意、切切实实地为广大群众服务。这样坚持下去,迎来的必然是国强民富,一派欣欣向荣、兴旺发达的盛景!

每一位执政者都应将“以人为本”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理念和唯物史观,始终全方位地、坚定不移地贯穿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去。

4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译文:大道通行于天下时,天下就是人民大众公有的天下。

解析:《礼记》在先秦时代,就十分明确地提倡“天下为公”,实在难能可贵。我国从有君主开始,国家的所有财富,都属于君主所有,都是皇家的私有财产。这是极为悖理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和时代前进的原动力,是国家的主人。千百年来,广大百姓为争取应得的权利,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但却未能如愿成为国家的主人。直到革命先驱孙中山,高举“天下为公”的大旗,率领革命群众,艰苦卓绝地与封建统治者作斗争,终于推翻了清封建王朝,实现了三民主义,才奠定了实现“天下为公”的民权思想的基础。待到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道”已行,“天下为公”的理想,才得到了实现。

历经了数千年的奋斗、变迁,再提“天下为公”,历史的体验应最为深刻和真切。

44.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

译文:活着的时候,要做有益于人之人,死了也不有害于人。

解析:此名句流传两千多年,至今已成为铮铮古训,光芒永放。它教导世人,活于世上,从始至终,都要做个好人,都要做于民有利的事,甚至死后,也绝不有害于人。这是何等的无私,何等的崇高,何等的可贵!“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直白而质朴,其中所蕴涵着的精神内涵和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大公无私、全力奉献的价值观、人生观实质上完全一致。

牢记古训,实践古训。

45.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礼记·大学》

译文:老百姓喜欢什么,当权者就喜欢什么;老百姓厌恶什么,当权者就厌恶什么,这样才称得起是老百姓的父母官。

解析:先哲们的君民同心的新观念,在封建帝王私家统治下的时代,是很难得、很可贵的。同时也是对封建统治的大胆、有力的挑战和冲击。时代发展到当代,此观念仍具有积极意义和鲜活的生命力。无论治国、治市、治乡,执政者的方针、政策制定的依据和基础,都应当是为民所需,都应从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这样,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乐富足。

执政者要时时想着人民,要处处为人民。

46.时移世易,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时代和世间都在不断地变化,变法是很适宜的。

解词:易:改变。宜:合适、应当。

解析:此句旗帜鲜明地提出应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力推动变法。在两千多年以前,“法先王”的复古观念占主流的情况下,就能如此大胆而鲜明地提出变法的主张,确实难能可贵。变法是完全正确、必需的。因为,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时代变了而法却一成不变,这种因循守旧的落后观念,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大倒退,这是广大人民群众所不能接受的。为此,变法必须进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充分地证明了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和规律。

变法革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链接:2003年12月7日下午,温家宝总理访问美国期间,在联合国总部会见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谈到联合国的作用和改革时,温总理说,联合国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仍是国际关系的基石,它的作用必须得到发挥。随后,温总理引用中国古代典籍《吕氏春秋》中的“时移世易,变法宜矣”一语说:“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联合国需要进行合理和必要的改革。”温总理还表示中国支持联合国为进行改革而成立了高级别名人小组,并愿继续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温总理引用此句是为了表明中国政府对联合国改革的支持。

47.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东汉·王充《论衡》

译文:想知道屋子是否漏雨,要在屋下;想了解政绩有何缺失,要深入民间。

解词:宇:屋檐。草野:指民间。

解析:“知屋漏者在宇下”,是指生活中常见而熟悉的小事,即是否下雨了,只要站在屋檐下感知一下,就清楚了。而就是这样的日常小事,却引出来“知政失者在草野”的大事。这其间的内在联系点,就在于直接感受,在于是直接的知情者。由此,将此句用于治理国家的范畴里,贴切而适当。一个当政者,要想国强民富,必须紧密联系广大民众,与其同命运、共呼吸,建立血肉般的情感,直接倾听人民的要求、意见和呼声,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当政者若能如此坚持深入,政绩得失、执政方略、努力方向等,就必然会了如指掌、成竹在胸了。

当政者必须具有草根情怀,必须心中有民众。

链接:2009年2月28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在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的联合专访时,温家宝总理说:“我曾经多次引用过这样一句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最能了解政府的是群众,最有资格评价政府的也是群众。群众信任你,你才能坐在这里,你坐在这里就要为群众服务,我将本着这信念为群众服务到底。”温总理的话既表明自己要密切联系群众,同时也是对各级政府官员的要求。加强群众观念,认真听取民意,才能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坚定信念。

4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译文:恭敬谨慎竭尽全力恪尽职守,直到死去为止。

解词:鞠躬:小心谨慎的样子。瘁:过度劳累。

解析:诸葛亮此句表明心迹的名言,千百年来,广泛流传和被运用。短短的八个字,深刻而生动地表明了一代贤相,赤胆忠心、尽心竭力,全心全意报效国家的愿望和决心。读来感人肺腑。诸葛亮已经离开人间一千多年了,但他的人格魅力和献身精神,仍散发着强烈的光辉。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名言,有着深远而经久的感人力量和教育意义。

对国家、对社会、对事业,都要有此种精神。

“鞠躬尽瘁”现为常用成语。

49.天下稍安,尤须兢慎。——唐·吴兢《贞观政要》

译文:天下稍稍地安定下来,尤其需要小心谨慎。

解词:兢慎:小心谨慎。

解析:此句深含告诫之意。一个当政者,在国家处于安定、发展时期,必须具有忧患意识;必须胸襟开阔、眼光远大;必须清醒冷静,万不可有丝毫的放松。须知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壮大兴盛,需要不断地治理和开拓。任重而道远,前进的道路十分漫长、曲折、艰苦。兢慎必兴,骄逸必衰。这是被历史所充分证明了的规律。

“长治”才能“久安”,“居安”要常“思危”。

链接: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温家宝总理在招待会开始时说道:“大会顺利结束了,但是我们面前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要保持头脑的冷静,形势稍好,‘尤须兢慎’。”温总理在讲话中,强调“尤须兢慎”,表现出了他的忧患意识和清醒的头脑,他告诫大家,越是形势大好,就越要时刻兢慎。

50.广直言之路,启进善之门。——唐·柳宗元《贺赦表》

译文:广开直言的路,打开善意进言的门。

解析:“直言”和“进善”都是指人民群众对执政者直言不讳,诚恳善意所提出的各种意见。这对政府来说,是最可宝贵、最为需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广大群众生活在社会各个层面,并投身于各项生产建设之中,了解并掌握来自各个方面的大量实情。他们凭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政府的信赖,及发自内心的责任心所提出来的各种意见,都是中肯、可信、正确的。对于国家的发展、建设,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所以,作为国家的各级领导,必须广开言路,主动、热情、自觉、广泛地听取群众意见,以形成一个开放、和谐、理想的政治环境。

莫忘“广直言之路,启进善之门”。

链接:2007年9月24日下午,温家宝总理来到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馆看望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在与大家的交谈中,温总理引用了柳宗元的“广直言之路,启进善之门”来说明:“只有不断听取意见,工作才能有进步;只有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才能多为人民办好事。”

51.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六》

译文:招贤纳才的路要开阔而不应狭小,广纳善言的路要大开而不能堵塞。

解析:国家的振兴与强大,当政者必须举贤任能、从善如流,这是重要的治国之道,而且从古至今,已被无数历史事实充分证明。如平民皇帝刘邦,所以在楚汉之争中,打败了原本兵力雄厚的项羽,一统天下,主要的取胜之道就是善于招贤纳士,把张良、萧何、韩信等良将谋士聚在旗下,各尽其才,竭力辅佐。又如唐太宗李世民采纳了贤相魏徵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良言,广开言路,从谏如流,从而开启了贞观盛世。所以,任何时代的执政者,都应高瞻远瞩,胸怀宽广,具有招贤纳言的战略思想,广开贤路、言路,集中民智、群策群力,齐心协力。治理好国家。

链接:2007年3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经济界、农业界联组会上,在谈及对政府部门各部长的要求时,引用《宋史》中“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的名句,强调引贤招才、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5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在朝廷做官,就替广大民众担忧;退隐之后在远离朝廷的江湖上,就替君主担忧。

解词:庙堂:指朝廷。

解析:此句的灵魂在于一个“忧”字。它集中地体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境界和爱国爱民的真挚、深厚情感。他认为,在朝为官,就要时刻记惦广大民众,关心其冷暖疾苦,为民解忧排难;退隐之后,虽远离朝堂,也要关心国情政局,为君主分忧解困。一片赤诚之心,跃然纸上,感人至深。范仲淹是为官者的楷模。这样的好官、贤臣,代代需要,今日更需越多越好。

5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后,解词:先:在……之先。后:在……之后。

解析:这是世代相传的名句。“先忧”、“后乐”生动而感人至深地体现了范仲淹宽阔的胸襟和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无私精神,及爱国爱民,愿为振兴国家、民族而奋斗的赤胆忠心。一千多年以来,此名句广泛流传,为世代民众所颂扬。时至今日,虽然时代、社会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范仲淹的先人后己的精神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仍应广泛推广。

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世世代代传扬下去。

链接:2006年4月6日,在新西兰访问的温家宝总理会见了当地华人华侨,并向大家介绍了过去近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发展建设成就。谈到自己为政的风格,温总理说:“天下最大事,莫非万民之忧乐。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我的座右铭,我要用行动来实践它。”温总理在这里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表明自己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胆忠心,十分感人。

54.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宋·苏辙《上神宗皇帝书》

译文:解除百姓的祸患,就好像除掉自己心脏里的病一样。

解词:腹心:指心脏。

解析:此句充分地体现了可贵的民本思想。“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这个比喻十分贴切而感人。把百姓的疾苦,视为自己体内重要器官患病一样地去解除。就把和群众之间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具有这样的知民心、察民意、解民苦的真挚感情的执政者和各级官员,必然会得到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戴。官民一心,从而化为一股强大无比的力量,以高涨的革命热情,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一切。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是一种情怀、一种责任、一种力量。

链接:2006年11月23日,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举行,温家宝总理在会前会见了与会代表并发表讲话。温总理指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总理就是最大的民政部长,就是一个最直接的民政工作者。温总理还说,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想到的第一个部门就是民政部门,要找的第一个干部就是民政干部。做好民政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对群众有深厚的爱,有真挚的感情,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改善民生。“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人民群众的事情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再小也是大事。温总理的这一番话,是在谆谆教导民政干部必须爱民为民,其情真切、其意明了,发自肺腑,感人至深。

5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张载集》

译文:为世人正确认识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确立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给民众选择自己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意义,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认识论;为古代圣贤延续、发扬绝传的不朽学说传统;为千秋万代开创太平的伟大基业。

解词:往圣:历史上的圣人。绝学:中断了的学术传统。

解析:张载这段名言充分体现了儒家期盼民族兴盛、承继先圣、德治教化、天下太平的宽阔的襟怀和宏愿。今日读来,仍然能深悟其所含深意。激励大众,传承民族优良传统,立志、立德,坚定为中华民族的兴盛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链接: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说:“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我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泽被后世。”温总理在讲话中引用张载的这句话充分表现了一个大国总理的理想抱负和宽阔的胸怀,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巨大魅力。

5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译文:国家的兴盛和衰亡,每一个国人都有责任。

解词:天下:指国家。匹夫:一个人。泛指普通人。

解析:此句流传很广,许多人都耳熟能详。是赞颂爱国精神的名言。“爱国”一词,绝不空泛,有血有肉。国家与人民休戚相关、同为一体、不可分割。国强则民富,国衰则民困。而国家强大兴盛,靠的是人民群众不懈的奋斗拼搏。爱国对于每一个国人都是第一要义、第一责任。

链接:2009年1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出席中央国家机关第二十三次党的工作会议暨第二十一次纪检工作会议的代表。会上,温总理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中发挥模范作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党员干部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标准、严要求,兢兢业业地在各自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圆满完成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

57.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清·左宗棠

译文:我家庭穷困,连半亩土地都没有,但胸中却心系天下、忧愁国事;我勤奋学习,苦读了万卷书籍,和古人精神上交往很深。

解词:神交:彼此未曾见过面,但精神上密切相知、相通。

解析:左宗棠是晚清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带领军队开赴被匪军强占的新疆,经过一年的浴血奋战,收复了新疆全境,立下了奇功。这副自勉对联是他二十三岁结婚时所写,而且贴在了新房的门上。此后在民间广泛流传。这副对联仅仅十六个字,但却集中地突显出左宗棠不慕富贵,为民爱国的志向和刻苦读书的精神。正由于他年少有志,勤学不辍,所以才奠定了成才、报国的坚实思想基础,日后在战场上立下丰功伟绩,流芳百世。

此对联对后人的激励作用,将源远流长,影响久远。

58.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清·梁启超《为黄遵宪所作墓志铭》

译文:(黄遵宪)明于事理,见识广博,办事干练,忠于国家。

解词:墓志铭:刻在墓碑上的纪念性文字。

解析:这是梁启超为爱国名士黄遵宪所写的墓志铭之中的一句话。是对黄遵宪爱国敬业,积极参与戊戌变法精神的赞扬和肯定。深读此句之后,还可从其中领会更深层的意义。即:此句除了赞扬、纪念黄遵宪之外,还含有普遍的教育意义。也就是说,作者希望人人都“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做一个见解明达,办事精干,忠于职守,爱国爱民的志士。

这虽然是墓志铭里的句子,但对今人也具有深刻启示。

59.身贵自由,国贵自主。——清·严复《原强修订稿》

译文:国民重视而珍贵的是自身的自由,国家重视而珍贵的是自主。

解析:“身贵自由,国贵自主”一语道破了一个重要观念:对于一个国家里的民众来说,最为重要的是个人的自由;对于国家整体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自主、自立。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共识。而个人的自由是建立在国家的自主基础上的,两者关系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只有在国家政权巩固,独立自主,繁荣昌盛的条件下,国民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所以,热切期望获得自由的民众,必须爱国献身,为国家的强大贡献出一切。

“身贵自由”,更需“国贵自主”。

链接:2005年12月1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受法国《费加罗报》副总编鲁斯兰的采访时谈道:“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后,法国许多启蒙思想传到了中国,对中国一代进步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影响,‘民主、博爱、自由’为他们所接受。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国的大思想家严复提出了‘身贵自由,国贵自主’……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温总理在此处引用了严复的话,在于强调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自主与改革,必将会使中国的国家自主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同类推荐
  • 2011年中国校园文学作品精选

    2011年中国校园文学作品精选

    《2011年中国校园文学作品精选》共六章,主要内容包括:十五日转晴、、橘夏、QQ爱、金色弧线、绑架、照相馆之昼、车开内蒙古、只有你会懂、游乐场、老街的笑与泪、哆啦A梦和时光机、孩子王、时光浸渍的胶片、邂逅、触不到的长大后、欧洲之行、十年,我的父亲母亲等。
  • 奇特的锐眼

    奇特的锐眼

    诗集《奇特的锐眼》源于生活,是国桥对人生所见、所思、所感的真实流露,没有半点的浮夸与做作。国桥的诗真正是诗中有情、有景、有物,而更重要的还是诗中的灵魂所在;国桥的诗又很美,像一幅幅精美的敦煌壁画,灿烂夺目。
  • 食事

    食事

    吃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文化。汪曾祺老先生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还是一位地道的美食家。无论是谈家常小食、地方美味,还是讲萝卜、豆腐、手把肉,所有吃过的和没有吃过的,在他的笔下,全都是美食,甚至于再平常不过的菜肴经他一说就会立刻让人满口生津。本文收录了汪曾祺先生的经典美食名篇。每篇篇幅适中,自然率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人间至性至情的热爱。
  • 我爱这可喜的寂寞:老舍经典散文

    我爱这可喜的寂寞:老舍经典散文

    本书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散文集,老舍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幽默大师、语言大师,其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本书收录了六十余篇代表性作品,分为“无边光景四时新”“随心随喜去生活”“寂寞是一种清福”“骨子里的幽默”“故人从未走远”“大发议论”六大章节,完整收录《猫》、《济南的冬天》等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篇目,《朗读者》节目上朗诵的名篇《宗月大师》等。本书或描写人文景观及自然风光,或捕捉日常生活的细节及家庭生活情趣,或抒发对师友的悼念及内心情感,或介绍自己的创作经验及作品,贯穿着老舍一贯的幽默风格,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生活。
  • 最好相思不相负:古代才女的情与诗

    最好相思不相负:古代才女的情与诗

    作者才情堪比安意如、白落梅,用绝美的文字风格,辅以情意缱绻的古典涛词,讲述了33位古代著名才女且行且爱的一生:上官婉儿与初恋李贤、蔡文姬与夫君卫仲道、薛涛与才子元稹、鱼玄机与词人温庭筠等。她们为了一颗初心再次相逢,她们为了一次邂逅恋上红尘,她们为情一次次爱恨缠绵抛却锦瑟华年。中国古代至真至情的女诗人,从历史长河中踏歌而来,掀起阵阵涟漪。她们为情而涛,因爱而行。无法拾捡过去、将来,只在当时付与了一行行倾心刻骨的诗句。美好的爱情令人心动,痴情哀婉的诗篇催人泪下。翻开这本书,拉开历史的罅隙,让所有喜欢古典诗词、向往爱情的文艺青年总能想起自己的青葱岁月。
热门推荐
  • 春秋名相:管仲

    春秋名相:管仲

    该书为“青少年应知的历史贤臣”系列丛书之一。管仲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助齐国成为春秋首霸,有千古第一相之称。他的富国强兵的治国设计图和理财理念,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直到今天,仍然发挥作用。该书详细介绍了春秋时期管仲主持国政,锐竟改革,走富国强兵之路,辅佐齐恒公成就一代霸业的过程,展现了这位春秋名将的风采。
  • 巨星老公,轻点撩!

    巨星老公,轻点撩!

    “夏无忧!小爷我都被你看光光了,你得对人家负责!”他欺身上前,一双勾人的桃花眼闪呀闪。“负责?负什么责?!我是为了救你好吧!”她无奈地摊摊手。“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小爷我只好以身相许咯!”“噗!这位男神,请自重!”她不过是随手从大街上捡了他,他却死乞白赖地跟着她缠着她非要把她娶回家!躲?躲不起!逃?逃不掉!索性她一路打怪升级,变身金牌大编剧,转过头来包养他!
  • 冷面王爷的丑颜妻

    冷面王爷的丑颜妻

    她从出生开始脸上就有一块红色的斑,一副丑颜,却是娘亲爹爹的心肝宝贝。但是一夕之间娘亲病故,爹爹远征,她被人欺被人骂。还是一个五岁的孩童的她,在一夕之间似乎一无所有。寒天寒地中,冻得毫无力气的小人儿昏死在雪地里。幸得高人所救,她总算还活在这人世间,只是醒来之后,却是不声不响,沉默寡言。嫁入王府,有着诸多的因由。却没想到渐渐沦陷在这场婚姻中,付出了心,付出了身,却原来这一切只是一个谎言,王爷已然心有所属,娶她,只是为了让他的父皇母后答应他娶他心爱的女人。一切明了,她笑的凄惨,随风而逝,亦是一场阴谋的延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加薪不加班

    加薪不加班

    本书意在教读者如何完善自我、凭借自身力量在职场生涯中取得巨大成功,它告诉读者如何以积极阳光的心态、敬业进取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努力获得升迁之道。旨在帮助读者,尤其是那些陷入工作泥潭、正在找寻工作意义的读者找到自己的职场位置,使其更加愉快地工作,拥有一个快乐、充实、成功的职业生涯。
  • 寒面冷意

    寒面冷意

    【一个月更一次,慎入】(原名:无情女之妖孽王爷)【本文为双故事情节,不喜者慎人,强行入内会出现不良反应】南宫冰离,杀手界的传说,可是却因为误进时空之门,或者是不知道的羁绊,一个人有两重命格,一个与她面容相似的幻影出现,灵魂分离,在现代有一个南宫冰离,在异世大陆有一个南宫冰离,剧情扑朔迷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同一个灵魂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命运以及不同的性格,为什么关系会这么复杂。这样子究竟是命运有意安排还是无意中的。而南宫冰离走向变强道路上,也慢慢开始揭开扑朔迷离的剧情。【慎入!作者新手!】
  • 今生,只牵你的手

    今生,只牵你的手

    即使不知道,幸福能持续多久,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握住你的手,不离不弃。我并不坚强,如果失去了你,我将会无法承受心痛的感觉。牵起你的手,今生今世不放手,直到生死关头,仍坚信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冥府最佳事务员的养成

    冥府最佳事务员的养成

    和新任冥君首次见面,谢猗苏就泼了对方一脸水礼尚往来,第二次见面冥君扔回给她一个烂摊子:“今日起,你全权负责规劝忘川住民转生。”动迁工作不仅压力大,还毫无保障:“本座暂时不准备发你俸禄。”谢猗苏却觉得其实这些都不算事要命的是,冥君长了张和她曾经的暗恋对象一模一样的脸。
  • 老婆竟然是重生的

    老婆竟然是重生的

    前世被渣男渣女残害,重生归来她被容城七爷盯上。他说:“我可以给你世界上最好的一切,帮助你铲除一切的障碍!”她说:“为什么?”他说:“有颜有钱任性。”后来她真切的知晓,秦墨深分明是爱自己爱到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