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公元1311~1375年),字伯温,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明武宗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追赠他为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基;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基”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早年求学,皆称“神童”
刘基好学敏求,聪慧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阅读速度极快,据说“读书能一目十行”。十二岁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十四岁的刘基入郡庠(即府学)读书。他从师习《春秋》经。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尤其初学童生一般只是捧书诵读,不解其意。刘基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师见此大为惊讶,以为他曾经读过,便又试了其他几段文字,刘基都能过目而识其要。老师十分佩服,暗中称道:“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一部《春秋经》,刘基没花多少工夫就学完了。
师从郑复初,学程朱理学
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刘基十七岁,他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郑复初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的父亲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荫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刘基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
有一次,刘基探访“程朱理学”故里—徽州,得知歙县南乡的六甲覆船山有一本《六甲天书》,便探秘覆船山(主峰搁船尖),原来这里隐藏了一个完整的明教社会,他不仅找到了《奇门遁甲》而且还结识了一大批明教圣者,刘基的虚心好学与出众才智,使他在这里学就并掌握了丰富的奇门斗数知识,回家后就在家乡出了名,大家都说他有魏徵、诸葛孔明之才。
考中进士,勤于职守
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二十三岁的刘基赴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刘基考中进士后,在家闲居三年。
元顺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刘基被元朝政府授为江西高安县丞。作为天子门生,他还是无限感激元朝皇帝赐给他这一施展才华的机会,以实现他自幼立下的宏图大志。所以,他一出仕就抱定要用自己全部的才华与忠诚,去干一番大事业。县丞虽然是个辅佐县令的小官,但刘基并没有因为位卑职微而敷衍塞责,他勤于职守,执法严明,很快就做出了政绩。他深入乡间,体察民情,发现高安县一些豪绅地主勾结贪官污吏,无法无天,骗人钱财,夺人妻女,杀人害命,无恶不作。刘基倾听百姓的哭诉后,义愤填膺,决心为民除害。经过明察暗访,掌握了真凭实据后,对几个劣迹昭著的豪强恶霸,坚决予以严惩,并对县衙内贪赃枉法的官吏也进行了整治,高安县的社会风气很快就有了好转。刘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在任官五年内,刘基处理地方事务的原则是“严而有惠爱”,能体恤民情,但不宽宥违法的行为,对于发奸擿伏(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更是不避强权,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但因为他的正直,地方豪绅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长官及部属信任他的为人,才免于祸患。
镇压义军,著《郁离子》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十月,刘基因反对招抚之策,力主剿捕,与执政意见抵牾(dǐwǔ,矛盾)。执政为方国珍贿赂,以为刘基之策伤朝廷好生之仁,且擅作威福,刘基因此受免职羁管绍兴的处分。此后两年,刘基一直放浪山水,以诗文自娱。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二月,复被任命为江浙行省都事,与石抹宜孙于处州(今浙江丽水)同谋“括寇”,镇压安山吴成七起义,不久因功升任江浙行省郎中。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因执政故意抑刘基军功,把刘基降回原级使用,且夺去兵权,仍以儒学副提举格任处州路总管府判。刘基愤而弃官,拂袖而去,不久就回到家乡青田武阳村,开始了长达两年之久的隐居生活。
在此期间,刘基并未忘怀国事,仍然密切关注着时事的发展,著《郁离子》,这是他的寓言体散文的代表作,这部著作内容深奥复杂,富有创造性的思想,风格以讥刺讽喻为主。徐一夔说:“郁离子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固曰《郁离子》”。也就是说,“郁离”含有使“圣人”、“明君”成就文明盛世之伟业的意义。《郁离子》采取的是即事明理的表述手法,于形象机敏的言辞中透露出幽眇(精深微妙)的义趣,体现了浙东学派务实不务虚的学问特点,反映了作者审美观所体现的社会生活整体,系统地阐发了作者的政治主张、哲学观点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它同样展示了古代知识分子被羁绊的灵魂。
通过《郁离子》,可以感受中国古代艰难的“仕”途和由此伴生的“苦闷”,及其对生命痛苦的诘问。在艺术上,《郁离子》吸收先秦诸子寓言汪洋恣肆、纵横捭阖的风格,吸收柳宗元寓言锋利简洁的特点,既短小精悍,活泼犀利,又古朴闳深,余味曲包(文章写得深刻,含有内在的美,包藏着味外之味),在虚实相间里,寓丰富的哲理于形象的描绘之中。从整个中国寓言史的角度来看,《郁离子》内容恢宏,气魄宏大,是继柳宗元后使寓言取得文学独立地位的集大成之作。
应赴金陵,助明开国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三月,应朱元璋之聘,刘基与宋濂、章溢、叶琛同赴金陵,呈时务十八策,朱元璋礼遇甚隆。刘基遂留帷幄,参与机要。闰五月,陈友谅引兵攻建康,刘基竭力主战,以为“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也”,朱元璋用刘基谋,“乘东风发伏击之,斩获凡若干万”,从此刘基开始了明朝开国军师的生涯。至正二十一年,刘基一方面劝朱元璋脱离小明王韩林儿,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招揽天下民心,自成局面,大展宏图,并为制定先灭顾谅后灭张士诚的讨伐大计。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即吴王位,刘基仍参与军机,史载朱元璋礼遇刘基甚隆,“每召基,辄屏人密语移时,其亦自谓不世遇,知无不言,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在测。暇则敷陈王道,帝每恭己以听,常呼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也。’”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参与制定朱元璋的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任太史院使、御史中丞,复兼太子率更令。三月,改太子赞善大夫,因奏斩中书省都事李彬,触忤权臣李善长。洪武二年十月,因与朱元璋讨论宰相人选,触忤权臣汪广洋、胡惟庸。洪武三年四月,兼弘文馆学士,协助朱元璋恢复了科举制度。十一月进封(进授官职,加封名号)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护军、诚意伯。
“文学成就”
刘基博通经史,与宋濂师出同门,是一位有浓厚道家气质的儒生。他幼时即习《春秋》经,后又师从郑复初,研习濂、洛心法。他的文学思想在明道宗经征圣方面与宋濂大致相近。针对宋代以来文坛怨刺之声消歇的状态,刘基论诗不以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为范则,而是力主讽喻之说:“余观诗人之有作也,大抵主于讽喻。盖欲使闻者有所感动,以兴其懿德,非徒为诵美也”。(《送张山长序·卷七》)他驳诘了朱熹所谓国风“讪上”之嫌,突出强调了“刺诗”的社会功能,肯定了“刺诗”的地位。刘基在学术方面涉猎广泛,他不仅和合“朱陆”,而且注重事功之学,精于天文、兵法、数术,个性又锐利深险,因此他具有强烈的重历史、重致用的经世精神,是一个刚正峻烈、雄迈奇矫的英才。
历史上真实的刘基并非神仙,不过按今天的头衔,可算是哲学家、谋略家、文学家、军事理论家、易学家、天文学家等,其著述也广泛涉及了这些方面,“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明史·刘基宋濂列传》)。其《郁离子》想象诡异,寓意深远,有如《庄子》,《百战奇略》更是兵书宝典,天文历数方面有《天文秘略》,卜筮方面有《观象玩占》传世,此外还著有历书《玉洞金书》一卷,《注灵棋经》二卷,《解皇极经世稽览图》十八卷。颇为奇特的是,和羽扇纶巾、谈笑自若的传统学士名臣儒雅潇洒的形象不同,刘基身着布衣,威猛刚烈,“虬髯,貌修伟,慷慨有大节,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全然一副梁山好汉的模样。
“点评”
刘基既是一位卓越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以文学经世原则写成的诗文,反映了板荡乱离时代的世况,其中元末的作品更富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他和宋濂等人的作品代表着明代雅文学的最高成就,对于扫荡元季文坛纤弱之风,振起明初新一代文风,在理论上起到了骅骝(huāliú,赤色的骏马。骏马是指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开道的作用。他既是开国功臣,也是治国良臣。他劝朱元璋“霜雪之后,必有阳春,今国威已立,宜少济以宽大。”可谓帮助朱元璋打天下,又帮助朱元璋巩固天下。蔡元培称他:“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