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但是,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作出困难且非常重要的选择。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
它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历经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操练。
老鹰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它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它要再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再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才能够开始飞翔。
在这个世界上,不经历痛苦,是无法获得新生的。没有痛苦,人就只能有平庸的生活。烦恼总是与欢乐结伴而行,不幸和灾难总是与成功患难与共。没有痛苦,人的心灵永远都无法成熟;哲人在痛苦中孕育,诗人在痛苦里诞生,豪杰在痛苦中崛起。
世界着名的东芝公司总部设在东京,1999年营业收入为516.35亿美元,拥有资产555.96亿美元,位列2000年《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的第38位。东芝公司有今天的业绩,与前任总经理土光敏夫的成功经营是分不开的。
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长期的高速扩张,使得日本市场对家用电器的需求已悄悄接近饱和,整个家电行业的发展势头随之减缓。东芝公司也受到了市场萧条的影响,公司的业绩随之下降。与老牌的家电企业松下、日立等相比,东芝与它们的差距越来越大。社长石坂泰三对此忧心如焚。石坂认定:如果不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东芝将毫无希望。那么由谁来担此重任呢?这时他想起了一个人——土光敏夫。
土光敏夫当时已经69岁了。他就职后,立即对东芝原有的散漫、奢侈和怠惰的作风进行整治。工作雷厉风行的土光敏夫,给东芝带来了生机。他的命令言简意赅,让下属们心服口服。在他的带领下,1966年东芝公司的出口额为220亿日元,1970年迅速增加到800亿日元,经营业绩因此很快好转,1966年上半年公司开始恢复分红,1969年税后利润激增到102亿日元。
土光敏夫能在危难之时就任东芝总经理之职,最后带领东芝公司走出困境,不能不说他是有着过人的才干,但更因为他有着一股子知难而上、不怕艰难的精神,这与他小时候所受到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土光敏夫在中学时参加学校组织的一项100公里徒步训练。对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这种活动的艰苦性是可想而知的。
走了两天,他的脚就起了血泡。曾有许多次,他都想停下来躺在地上。每当有这种念头闪现的时候,土光敏夫的耳边就会有一个声音:躺下去便是懦夫。打起精神,走下去。于是,他咬牙挣扎着继续前行。不仅如此,他还鼓励大家咬牙坚持。一些体弱的同学支持不住,累倒了,他就背他们一路同行。渐渐地,土光敏夫感觉自己已经适应了这种艰苦的跋涉,身上背的东西也感觉轻了许多。
土光敏夫曾说:“我之所以在以后做事能不半途而废,关西中学的长途步行给我的启示最大。我知道:面对困难,人唯有迎接挑战而不是回避挑战,才会有真正的成长。你战胜困难一次,就更强大一次。”
试想,如果土光敏夫在感到痛苦时就放弃,他还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吗?土光敏夫的经历说明了一个道理:痛苦往往是成长的“增力器”。躲避痛苦,就是躲避成长。成长正如蝉蜕,过程是痛苦的,但是没有这份蜕变,就不会有力量的增强,更不会有新生。
我们试着在生活中寻找更多快乐的时候,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逃避痛苦、拒绝痛苦。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痛苦并不是我们的敌人,痛苦应该是我们的朋友。穿越痛苦、超越痛苦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走向快乐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过程。只有经历痛苦,我们才能学会顽强,学会坚忍,学会乐观,学会豁达。
不要把痛苦当成你的敌人。它可以让你在穿越苦痛的时候超越自我。痛苦能让我们学会坚强、学会承受、学会快乐。我们只有经过痛苦的历练,才能更加顽强、更加坚忍、更加乐观、更加豁达。
5.舍去自己,才能得到自己
所谓“有舍有得”,只有舍去,才能得到。
唐代伟大的文学家柳宗元在《蝜蝂传》中描述了这样一种动物:有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蝮,爬行时遇见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放在自己的背上,高昂着头往前走。因为它的背并不光滑,所以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背上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重,但它还是不愿意停止这样贪婪的行为,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它如果能爬行,又会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人生在世,有得有失,有盈有亏。你得到了声誉或财富,同时就失去了做普通人的自由和淡泊清闲的欢愉;你得到了事业成功的满足,同时就失去了眼前奋斗的目标。我们每个人如果认真地思考一下自己的得与失,就会发现,在得到的过程中也确实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失去。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
一个不懂得取舍的人,就是愚蠢可悲的人。相反,谁能坦然地面对失去,就有可能换来幸福、美满的人生。学会习惯于失去,往往能从失去中获得。得其精髓者,人生则少有挫折,多有收获。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时,以中美英法为首的战胜国几经磋商后,决定在美国纽约成立一个协调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大家蓦然发现,这个全球至高无上、最有权威的世界性组织,竟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买一块地皮吧,刚刚成立的联合国机构还身无分文。让世界各国筹资吧,牌子刚刚挂起,就要向世界各国搞经济摊派,负面影响太大。况且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各国都财库空虚,甚至许多国家都是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在寸金寸土的纽约筹资买下一块地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听到这一消息后,美国着名的家族财团洛克菲勒家族经商议,便马上果断出资在纽约买下了一块地皮,将这块地皮无条件地赠送给了这个刚刚挂牌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同时,洛克菲勒家族亦将毗连这块地皮的大面积地皮全部买下。对洛克菲勒家族的这一出人意料之举,许多美国大财团都吃惊不已,这笔钱对于战后经济委靡的美国和全世界,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洛克菲勒家族却将它拱手相赠。
这条消息传出后,美国许多财团主和地产商都纷纷嘲笑说:“这简直是蠢人之举。”并断言:“这样经营不要十年,着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财团,便会沦落为着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贫民集团。”
出人意料的是,联合国大楼刚刚完工,毗邻它四周的地价便立刻飙升起来,相当于捐赠款数十倍、百倍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涌进了洛克菲勒家族。这种结局,令那些曾经讥讽和嘲笑过洛克菲勒家族的商人们目瞪口呆。
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写道:“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居里夫人的一次“幸运失去”就是最好的说明。
玛丽·居里中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法去巴黎上大学,只好到一个乡绅家去当家庭教师。虽然,家里的亲人们都阻止她去,倔犟的玛丽还是开始了家庭教师的生活,对玛丽·居里来说,起初倒也平静无事,可是过了一段时间,生活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这家有个名叫卡西密尔的孩子在华沙上大学,当他回家度假时,与玛丽·居里一见钟情。没过多久,这对情意绵绵的恋人,很快发展到要准备结婚了。可是,当卡西密尔向父母透露自己想同玛丽·居里结婚的愿望时,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虽然这两位老人深知玛丽·居里生性聪明,品德端正,也受过教育,名誉也极好,很喜欢她。但是,她怎么能与自己心爱的儿子相配?父亲大发雷霆,母亲几乎晕了过去,卡西密尔屈从了父母的意志。而玛丽·居里受到了轻视和冷遇,心里十分痛苦。她打定了主意:永远忘掉这段恋情。但由于生活所迫,玛丽·居里不得不在这儿当家庭教师,所以一直没有摆脱这场初恋的纠缠和煎熬。几年后,她又与卡西密尔进行了最后一次谈话,卡西密尔还是那样优柔寡断,她终于砍断了爱恋的绳索,去巴黎求学。
来到巴黎大学文理学院的玛丽·居里完全沉醉于科学之中,发疯似地学习。这种绝对专心致志的学习,给她的未来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直到26岁,玛丽·居里还顽强地坚持独立生活。这时,一个名叫比埃尔·居里的男人闯进了她的生活。他是一位天才的法国科学家,由于潜心于科学研究,35岁尚未成家。1894年,他们在实验室里第一次相识,共同的志趣立刻将两个人的心连接在一起。从此,玛丽·居里的生活和科学史一起,翻开了崭新的富有重大意义的一页。
如果没有那一次“幸运的失恋”,玛丽的人生将会重写,而历史也将会是另一种写法,世界上就会少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学会失去,从失去中获得。得到了不必得意忘形,失去了也不必念念不忘,难以释怀,成为忧郁和痛苦的傀儡。敞开心里的门,打开心里的窗,解开心头的结,这样才能过轻松自如的生活,才能有机会体味幸福。
6.完美可以追求,但不可苛求
完美本是毒。
有这样一个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