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语录”所以你必须要建立许多企业规则去限制他们负面的东西,而让他们表现出积极的东西。
“俞敏洪创造”有一家在业界内很有名气的出版公司,曾经在业内鼎盛一时,但是很快就成为了“昨日黄花”,再也难觅其踪迹。熟悉这家公司的人总结其“倏忽消失”的原因,一致将其归结为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财务管理混乱,大量资金流失;人事制度混乱,各自为战……总之,根本不像一家企业,倒像是封建社会的一个大家庭,大婆婆小媳妇,每个人天天都在争权夺利,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结果就是树倒猢狲散,短短几年时间,已经不复当年的风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古人都知道的道理。如果没有了一定的规则,甚至连简单的“方”和“圆”都无法完成,何况要管理一个现代公司呢?由此可见规则制度对于一个公司的重要性。
俞敏洪深知规则的重要性。原本崇尚“自由精神”的他,现在把“规则”放在第一位,因为他太了解新东方了,太了解新东方这帮人了。
新东方有很多优秀的老师,一个人有了才华,有了骄傲的资本,就会有与众不同之处,有些甚至是特立独行,不服从管教,新东方就有很多这样的“牛人”、“怪人”、“高人”。他们教学教得好,但是脾气也大,喜欢胡搅乱缠,喜欢标新立异,令俞敏洪很头疼。
俞敏洪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你必须建立许多企业规则去限制他们负面的东西,而让他们表现出来积极的东西。”俞敏洪形象地打了个比喻:过去大家是夫妻关系,夫妻之间没有什么规矩的,而现在要先君子后小人。
受到约束毕竟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有人就认为俞敏洪的这种做法是“疑人又用,用人又疑”,是对员工的不信任。俞敏洪说:“不能把压制某些人身上可能对新东方不利的因素说成是对人的不信任。”相反,俞敏洪把这些规则看作是对新东方这些人才的一种“爱护”:“我知道你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出问题,所以才限制你,避免出现问题。”
这些只是新东方规矩的一个侧面,新东方真正走上规则的道路还是在“各路诸侯”“加盟”之后。由于“各路诸侯”的加盟,利益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更加需要“规矩”来管理新东方。
2002年,新东方全体股东做出决定,任何人的亲属都不能在新东方任职。这条规矩的矛头指向的主要对象是俞敏洪。新东方本来就是俞敏洪自家的产业,他的母亲、妻子都是新东方的得力干将,在创业初期都是汗一把、泪一把地干出来的,可以说,在他们眼中,新东方就是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丈夫。现在,这些在他们眼中的“外人”掺乎进来之后,竟让要把自己踢出自己一手辛苦操劳创建起来的新东方,他们能够接受吗?
但是俞敏洪深知建立规则的重要性,也深知自己的“标杆作用”对于其他人的影响力,他在董事会上当场表态:“自己的亲戚要全部拿下!”
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的难度可以说是一言难尽。自己的夫人就不说了,单单是老太太这一关就很难过去,俞敏洪是有名的孝子,他怎么能够强行将自己的母亲赶出新东方呢?只能是一次又一次苦口婆心的说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甚至多次跪倒在自己母亲的面前,流着眼泪恳求母亲离开新东方。
但是,无论这件事多么难办,母亲和夫人都要离开,如果她们不离开,就没有了规矩,新东方就没有“方圆”!在俞敏洪的努力下,最终,自己的亲属,包括自己的母亲、夫人以及自己的妹夫等,这些当时在新东方都是顶梁柱的人,都离开了自己辛辛苦苦付出了诸多汗水的新东方!
虽然,让自己的亲人离开自己的一手创办的公司,从感情上很难接受,但是,俞敏洪感到很欣慰,因为,这标志着新东方从一个家族产业彻底地蜕变成了一家正规的现代化企业。
俞敏洪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曾经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把不服管理的一群人装进管理结构中去,这里面我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不服管理的野马,现在每人都套上龙头,这个过程不是新东方过去一年和以后一年能完成的,我估计需要两三年或者四五年,如果五年以后新东方的现代化管理结构与心态没有调整完,新东方还会面临一次重大的危机。”
俞敏洪是一个很随和的人,总爱和大家一起吃饭聊天。但是现在俞敏洪很少和自己的员工吃饭。因为“新东方从员工到高级管理者,他们也都知道了:什么事情跟吃饭是没有关系的,什么事情是跟吃饭是有关系的。”这就是新东方的一个进步。
一个由单打独斗起家的公司,要想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和成就,就要有更加完善的制度,需要有统一的理念、统一的模式、统一的管理,有董事会、监事会等现代化的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新东方发展的越来越快,规模也越来越大,新东方的制度也越来越规范。尤其是在2004年,新东方引入了老虎发展基金,建立了更加完善的企业制度,有了制度下的决策层和管理层,大家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做事,而不是原来的“山寨”作风,使新东方走上了更加快速发展的轨道。
“创业宝典”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企业同样要有适合自身的规章制度。一个好的企业制度,能够使企业运作平稳、流畅、高效,并可基本上防患于未然,使企业能够迸发出最大的潜能。如果没有一个制度,企业就会失去了约束的能力,最终会使企业走上歧途。
但是大多数创业企业却都忽略了这一点。对于我国大多数私营企业,尤其是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往往忽略了用制度来进行“法治”,而使采用家族治理的“人治”。企业的所有权主要掌握在由血缘、亲缘和姻缘为纽带组成的家族成员手中,这在创业初期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事业的发展,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缺乏一定规章制度的企业往往“家长制作风”严重,就会增加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同时,由于缺乏一定的制度,还会导致“用人唯亲”,导致人力资本输出渠道狭窄,使得私营企业仅靠原来的家族成员难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人才来源单一,所受教育背景趋同,获取社会信息量较小,容易导致思路狭隘;加上家族成员掌控企业较多的资源,无意间也容易形成排挤外来人才的行为,使外来人员难以融入团队,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所以,在创业的时候,一定要及早制定适合自己的规章制度,使自己的创业进程能够健康地持续发展下去。
“创业实战”制度建设对于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往往企业煞费苦心制定出来的制度却得不到实施,造成制度失效或部分失效,形同虚设。那么,创业者应该怎样制定自己的企业的制度,让制度真正成为自己企业的推进器呢?可以参考以下的几个方面:
员工要认同
企业的制度必须得到员工的认同,如果员工有抵触情绪,思想不通时不要勉强推出,要做好引导、教育、说服工作,取得支持。人们的习惯会造成其不自觉的思维定势,改变这种思维定势,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如果凭借权利的强势,在高压下强制推行,可能会取的成功,但是会留下后遗症。
注意环境的影响
任何一项制度的制定和实行都脱不开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文化背景的影响。文化渗透在人的灵魂深处,一定的环境里有其独特的文化倾向,或隐或显的对新的事物起抵制作用,要减少文化的抵制,就得注意制度的适应性,变逆为顺。
具有可操作性
有些公司只顾推出所谓的“正规”的制度,却忽视了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度的可操作性是制度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制度是用来执行的,不是纯粹搞研究用的,可操作性强,就会成功。过宽或过严都不行,要把握一个度。举步犯规、动辄得究、人人必犯、事事必违的制度不是好制度,相反,重犯轻究的制度也不是好制度。
无论什么企业,其制度建设必须建立在调查研究、信息准确充分(对环境、对人心、对文化、对习惯)的基础上,否则就可能造成事与愿违,制度失效,甚至会造成混乱和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