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经营,不能只站在单纯的一个角度去看,而要从各个角度分析、观察才行。
——藤田田
孙子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意思是说,凡是未战以前预计能够取胜的,是因为策划周密,取胜的条件充分;未战以前预计不能取胜的,是因为筹划不周,取胜的条件不充分。筹划周密,条件充分,就能取胜;筹划不周,条件不充分,就会失败;更何况不作筹划,没有胜利条件呢?
从战争的角度来说,战争是一种“力量”的较量,这种力量是通过一定的数量和一定的空间形式来体现的。打个比方说,一支拥有1000名士兵、10门火炮的军队,把1000名士兵作为一个整体,10门火炮集中使用,是一种效果;把1000名士兵和10门火炮分散在不同的地区使用,又是一种效果。
所以说,战争的决策者一定要在战前做周密的谋划,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出不同的估计和安排,也就是说,要打有准备之仗。
古人认为:“六十算以上为多算,六十算以下为少算。”
因此,古人很早就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只要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把握就要敢于去决策、去行动,条件不充分,努力创造条件去赢得胜利,这才是高明的。
汉高祖刘邦在平息了梁王彭越的叛乱和杀死韩信后不久,曾为汉朝天下的建立做出重大贡献的淮南王英布兴兵反汉。刘邦向文武大臣询问对策,汝阳侯夏侯婴向刘邦推荐了自己的门客薛公。
汉高祖问薛公:“英布曾是项羽手下大将,能征惯战,我想亲率大军去平叛,你看胜败会怎样?”
薛公答道:“陛下必胜无疑。”
“何以见得呢?”
“英布兴兵反叛后,料到陛下肯定会去征讨他,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所以有三种情况可供选择。”
“先生请讲。”
“第一种情况,英布东取吴,西取楚,北并齐鲁,将燕赵也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然后固守自己的封地以待陛下。这样,陛下也奈何不了他,这是上策。”
“第二种情况呢,是东取吴,西取楚,夺取韩、魏,保住廒仓的粮食,以重兵守卫成皋,断绝入关之路。如果是这样的话,谁胜谁负,那就惟有天知道了。”
刘邦这时发话了:“先生既然认为朕能获胜,那想来英布不会选这两策,那么他会选何种方式呢?”
薛公不慌不忙地说:“东取吴,西取下蔡,将重兵置于淮南。我料英布必用此策——陛下长驱直入,定能大获全胜。”
汉高祖面露悦色,道:“先生如何知道英布会取此下策?”
薛公答道:“英布本来就是骊山的一个刑徒,虽然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是目光却很短浅,只知道为一时的利害谋划,所以我料到必出此下策。”
汉高祖连连赞道:“好,英布的为人朕并非不知,先生的话可谓一语中的!”
果然,英布在叛汉之后,首先兴兵打败受封于吴地的荆王刘贾,又打败了楚王刘交,然后把军队布防在淮南一带。
汉高祖戎马一生,南征北战,也深谙用兵之道。双方的军队在靳西相遇后,汉高祖见英布的军队气势很盛,于是采取了坚守不战的策略。待英布的军队疲惫之后,金鼓齐鸣,挥师齐进,杀得英布落荒而逃。
英布的叛乱,在汉高祖的充分准备与妙算中以失败而告终。
就一个组织或一个企业而言,“未战”之前,需“先定必胜之计”,这是人们的共识。一个企业,其经营目标和经营计划的决策过程,就是企业管理者运筹帷幄、精心谋划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法国的白兰地酒历史悠久,酒味醇厚。但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白兰地仍没能够打入美国市场。
1957年10月14日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67岁寿辰,法国商人们把目光盯住了这个日子,下决心要借艾森豪威尔寿辰之机,把自己的白兰地酒打入美国市场。
法国商人们制定了一个完美无瑕的计划。他们致函给美国有关人士:法国人民为了表示对美国总统的友好感情,将选出两桶极名贵的、酿造已有67年之久的白兰地酒作为贺礼;这两桶酒将由专机运送,白兰地公司将为此支付巨额保险金;将举行隆重的赠送仪式……
美国的新闻界将这一消息如实报道出去。于是,在艾森豪威尔总统寿辰之前的日子里,两桶白兰地法国名酒便成了美国人——特别是首都华盛顿市民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且,市民们越喜欢谈论,美国的各种传播媒介越喜欢推波助澜。白兰地还没到美国,美国人就已经跃跃欲试,思之若渴了。
白兰地运抵华盛顿及举行赠送仪式时,市民们趋之若鹜,盛况空前,而新闻界更是不甘寂寞,有关赠送白兰地酒仪式的各种专题报道、新闻照片无处不见,令感情丰富的法国人和美国人激动不已。
聪明的法国商人们如愿以偿:白兰地酒堂而皇之地打入了美国市场——谁不想品尝一下令总统大人垂青的世界名酒呢?
智慧宝库:
神机妙算就是在商战中,巧借各种力量和条件,利用对方弱点,形成科学的战略,乘势击破对手,取得商战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