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来,纷争不断,生灵涂炭。你想要越人不受欺凌,可这天下百姓,又有谁为他们争一个太平?”徴言词激烈。
“当初你仍在姑苏,我曾游历越国,越人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一位懂得怜惜百姓的君主。然而赵人,魏人,楚人连年遭受战祸之苦,百姓流离失所,朝不保夕。谁又来怜惜他们?”徴不等浅应答便继续说道。
“你是幸运的,幸运的遇到了囡囡,否则你怕是很难活着出姑苏。”徴停顿片刻后继续说道。
浅转头询问看向囡囡,囡囡点头。
“当初姬师姐受了师父指示,入宫杀你,只是师姐下不去手。当日我们与那些公子打架的时候,阿哥和师姐都在看着,阿哥见你我投缘,便将你接回了家。”囡囡将当初伍緒欲杀浅而绝后患的想法全部告诉了浅。
“多谢。”浅认真的给囡囡行了一礼。
“越国归降也不是不能考虑,只是还望秦王应允孤几件事。”浅似是下了决心。
“大王,不可。只要我在一日,秦军便过不了浙江。”简立马起身阻止浅。
“大王。”范卿等人亦是想要阻止浅。
浅摆手,示意众人安静。
“若是越国归降,不知秦王会如何安置越国?”浅想知道对方会如何对待越地。
“与秦地一般无二,设会稽郡与姑苏郡。郡守可以交由你们来挑选人担任。”徴说道。
“好。”浅有些落寂。
“还有哪几件事不妨说出来听听?”徴问道。
“第一,越地免除十年劳役赋税。”浅看着徴。
“可以。”徴想也不想便应下了。
“第二,越国文武众臣,秦王须安置妥当。”
“可以。”浅说道。
“越军并入秦军,但是秦国大军不得入越境。”
“可。”浅也是应下了。
“越国不会递交降书,越地相应事物有郡守定夺。”
“降书只是一种形式,不要也罢。只是越地政事须报备咸阳,官员任免亦要报备到咸阳。”徴可不愿出一个国中国,只是不愿徒增杀戮。
“好。”浅并未指望对方会让步,见好便收。
“简将军,范卿,抱歉。”浅深深对着简等越国重臣行了大礼。
“大王。”简等人跪了下去。
“所有的骂名我来背负。”浅上前扶起简等人。
“大王圣明,何人敢议论?”简擦了眼角的泪痕。
“至少我们都希望能给黎明百姓一个太平。”徴起身,走到浅等人近前。
“好,我信你。”浅神色深重。
浅走到囡囡面前,囡囡会意,取出了玺印递给浅。
“这是越国玺印,还望秦王遵守承诺。”浅轻抚玺印,良久,便交给了徴。
“一定。”秦王行礼,接过玺印。
随后浅亲手写了昭告行文,徴加盖玺印,交由范卿。
是夜,浅带着囡囡母子离了富春城,北上。自此越国便也归入了秦国版图。
徴派李离率部下十万大军南下与章凡会合,准备攻打百越。
浅与徴倒是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浅说放下便放下了,当夜便离开了越国。当着简的面,徴直接便将大军派了出去,丝毫不顾忌简率军发难。
次日,简,范卿等人便过了江,同日,越国归降的消息便在会稽传开了。范卿将越国归降的消息昭告越地,简率军过了江,随后将兵符交给了王奔。
两个月后,徴到了下蔡城,越地已渐渐恢复平静,越人也渐渐接受了了新的身份-秦人,越军也已并入了秦军,王奔让简留下五万兵马,以作不时之需。
徴于下蔡停留七日便返回咸阳。
三个月后,徴回到了咸阳,同时加强了咸阳城的守备。
次月,咸阳令出:废分封,化郡县。
又一月,咸阳令出:废刀币,布币,全国统一使用半两钱。
又一月,咸阳令出:全国通用小篆,废除赵,魏,楚,越等地文字。
…………
咸阳令出:征召劳工十万,修建长城。
此令一出,天下沸腾,各地残余势力纷纷借此大肆宣扬秦国暴政。
李离十万大军已是深入瓯越腹地,章凡率十万大军也是攻进了阳禺深处,赵佗自幼长在山中,对于瓯越山中瘴气自有应对法子,眼下已是先锋官,率领数千人为秦军大军铺路。
同年十二月,徴率秦国文武大臣赶往泰山,欲效仿三皇五帝,于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徴一行人抵达泰山脚下时,却下起了大雨,同时遭遇了伏击,秦军虽有损伤,很快便镇压了叛军。
徴于泰山山顶立碑举行封礼,号始皇;转道梁父山举行禅礼。大典之后,徴巡视泰山周边各郡,途中又是遇到一次行刺,刺客未见到秦王战车便已伏诛。
次年四月,子喜不愤秦王暴政,辞别熊羽,离开了下蔡,几经辗转,最后于武当山落脚。
现任武当掌门无为,徐福徒孙辈,徐福已不知去向。
浅,囡囡母子如今隐居洞庭山,守着孙伍和伍緒的墓,一家人对山外之事也是毫不知情。
熊羽整日教孩子们习武练剑,倒也悠闲。念平已是长大,半年前便离开下蔡,自行游历去了。司马雪母女前些日子到了下蔡城,一住便是一个月。
始皇帝颁布的政令已是渐渐被世人接受,反抗势力已渐渐回归日常生活。
冬月,一批术士进了咸阳城,开始宣扬成仙长生之道,徴得知后,便宣见了术士。
“徐福拜见始皇陛下。”咸阳宫殿,徐福行礼。
“徐福,武当不是封山了吗?”徴淡淡的看着徐福。
“秦国富强,必定可百世,可陛下还能见到百年之后的秦国吗?万一出现昏庸无能之辈,陛下创下的伟业岂不是付之东流?”徐福自顾自说着,没有接徴的话头。
“哦?莫不是徐道长似乎有什么方法?”徴微笑着看着徐福。
“这些年来,徐福遍访名山,终于在蓬莱发现了一处宝药,食之可长生不死。”徐福说着取出一颗药丸。
“长身不死?朕刺你一剑,你可会死?”徴笑着说道。
“陛下不信便罢了。小民告退。”徐福说着便往外退。
“如若再有人于咸阳散布此等谣言,一律坑杀。”徴并未阻拦徐福。
长城修建第五年,发生坍塌,死伤二十余人。
徴得知消息,乔装赶往了事发地。
站在长城上,望着艰苦劳作的役工,徴不忍,却也没有下令停止修建。
“我于郢都称王时,师父曾说过,我做不了王。”熊羽,徴相伴同行到了长城。
“北狄犯边越来越频繁。”徴说道。
“所有的骂名我来背。我护不住他们这一辈人,但是我希望这长城能万世长存,助后世之人平掉北狄之患。”徴望着北方。
“这便是我不如你的地方。”熊羽不得不佩服对方的大气魄。
本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