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越老家所在的县,名叫金水县,与清源县一衣带水,都在乐池府的治下。
从清源县城到褚越的老家,大概需要一天半的路程,和上次一样,褚越也是找了一伙人一同赶路。
不过这次一路上倒是没有遇到什么强盗,一路顺当的就回到了老家,褚越在路上还听其他人提起,上次打劫他们的那伙强盗,原本是从其他府流窜过来的,在做下那桩案子后,因为影响极为恶劣,被乐池府中诸县同力围剿,结果最后将其中大部分都抓住,但其头目却是不知所踪,听说是又逃到其他府去了。
回到老家,褚越的院子因为无人打理,已经是落满了灰尘,花了些许功夫打理了一番,他就将就住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他就行动了起来,在路上的时候他就想过,想要将他手中的十多亩地买下,至少也要三百两左右的银子,而且因为他赶时间,最好还要有现银。
乡里有这等身家的大户也就那么四五家,他打算一一上门询问。
至于会不会出现卖不出去的情况,褚越则是压根都没有想过,他手里的那十多亩田都还算不错,而且土地从来都是紧俏的,只有买不到,哪有卖不掉。
果然,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褚越终于找好了买家,最后的出价是三百六十两,比褚越的心理预期还高了少许。
不过土地买卖并不是只要买卖双方就搞定了,依乐池府规定,必须要到当地县衙进行登记留底。
于是在回到老家的第三天,褚越与那位买主到了金水县城,在衙门里做了最后的交接。
出了金水县衙门,褚越摸了摸怀里三百多两的银票,心里终于有了点底,至少最近两三个月应该不愁伙食费了。
可想到刚才在衙门里,被抽了十两银子的水,心头又是一丝肉痛,果真,不管是在哪个世界,这方面都是一样的。
“咦,褚越你怎么在这儿?”正当褚越打算抬脚离开时,却听旁边传来一个诧异的声音。
转头一看,就发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这几人都是褚越在县学里的同窗,金水县学离衙门并不远,这几人出来却正与褚越撞见了。
刚才出声叫褚越的那人是一个和褚越差不多大,穿着青绶灰袍的青年,名叫朱益均,推荐褚越去唐府做西席的正是此人。
受人之恩,褚越以前穷困只能厚着脸皮生受了,此时身上有些银子倒是不能没有表示,于是道:“原来是朱兄还有其他几位兄台,没想到竟然能在这里巧遇,褚越方才从清源县回来,还未来得及拜谢朱兄的相助之情,择日不如撞日,褚某想请朱兄和几位到不远的运通酒楼小酌一杯,朱兄以为如何?”
“哈哈,不过区区小事,褚兄不必挂怀,若是他日你要请我,益均必定要好好宰你一顿,”朱益均知道褚越果真去了清源县唐府做西席,颇有几分开心,但却没有答应褚越,“不过今日却是不行的。”
“哦,这是为何,莫非朱兄今日有什么要事?”褚越问道。
朱益均没有回答褚越,反倒是卖了个关子道:“褚兄可听过乐池徐家有一位卫长公子?”
“卫长公子?”褚越想了想,终于回忆了起来,“略有一些耳闻,听说这位卫长公子,十五岁上中的秀人,如今比你我都还小上许多,但却已经是乡试有望了,不过这和咱们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朱益均解释道,“虽然徐家在乐池府城,但这位卫长公子的娘家却是咱们金水县的大户陈家,前几日中秋佳节,卫长公子陪他母亲回陈家省亲,于是就叫县里的秀才,还有县学的童生,一起办个踏青诗词会。”
“这诗词会定的日子正是今天,我看你来的正巧,不如一起去吧。”朱益均邀请道。
褚越对于这什么诗词会压根儿是一点兴趣也无,踏上修行之路,对于功名他已经没有什么想法,自然也不会去和这卫长公子套什么近乎,于是道:“原来是这样,褚越倒也想和朱兄同去,只是家里还有些事儿要办,再加上褚越自问才学平平,就不去献丑了。”
朱益均听褚越不去,倒也没有多失望,和褚越道了个别,和身边的几人就要离开了。
“也不知道今日卫长公子会拿什么做彩头,哪位仁兄能夺得头筹。”这里朱益均身边的一人说道。
说话的人名叫刘长路,褚越认得,但并不太熟悉,只是他的话却引起了褚越的注意,这诗会似乎还有彩头,这个……有点意思。
于是趁着几人还未走远,连忙追了上去道:“诸位等等。”
朱益均几人回头有些纳闷儿的看了看褚越,就听他道:“褚某方才想起,原来家里的那件事儿已经托给我一位邻友了,如此倒是想和几位一起去凑凑热闹。”
虽然感觉褚越似乎显得有点古怪,但几人也没有深究,毕竟也没有多大个事。
于是乎几人在县城里雇了一辆马车,一路出了县城,花个小半个时辰,终于到了目的地。
诗词会的地点是在一条河边,这条河的名字就叫金水河,二十多年前的一任县令在金水河边修了一坐凉亭,因为此地四周风景秀丽,就成了县里书生们常来游玩的地点,这次的诗会也是在这里。
今日的阳光还不算太毒,再有一丝微风不时袭来,将人的倦意洗去,倒是让众人都感觉很是舒畅。
褚越几人并还是最先到的,还有几个县学的同窗已经先到了。
没过多久,凉亭里的人就多了起来,最后竟至二十几人之多,许多人不得已都已经站到了外面。
最后来的,是三位秀才以及那位卫长公子。
金水县其实并不止这么三位秀才,只是其他人大都年纪不小了,也不好意思来参加小辈们的诗会。
虽说是诗词会,但却也还是一开始就要做诗做词,只是要先立一个题,等众人吃喝玩乐一番后,再将想好的诗词拿来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