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父亲讲述的邻居姑姑因为饱吃“月饼”伤食的故事中长大的。只不过那时因为穷,所谓的月饼其实就是玉米面捏的窝窝头。实在是穷啊!窝窝头平时都不让吃饱,就只能等到中秋饱餐一顿,不伤食才怪!又到中秋时,忽然想起了昨天的月饼,那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玉米月饼。
儿时的我家在农村,盼望着能在中秋节这天吃上一顿肉,分上一块香甜的月饼,便是睡梦中也要笑醒的。事实上,往往等不来肉。就是月饼,也多是在左等右等中看着母亲烦琐的祭祀,心中不住地唠叨,最后才在无奈中睡去,吃月饼,多是在第二天。在母亲的心中,嫦娥和上苍具有很大的魔力,一点也不敢怠慢。其实她那里知道,在月饼的边缘,我和弟弟已经偷偷地抠掉了一些碎屑。
每年的这个时节,总是想起小时候的月饼。
在那个不讲究包装的年代,月饼大多是散卖的,一元钱四块,光景好的人家会奢侈些,一人一块按数买,光景差点,不论人口多少,就只买四块而已,大人是没有的,小孩子也只能一人一半,或是三分之一,小孩儿吃的时候总是舔很多下才舍得啃上几口,然后便大声的吧嗒嘴!甜味似乎就弥漫开来,看着我们两兄弟狼崽一般地吃月饼,父母就甜在了心头。即使你拿着月饼往他们嘴里硬塞,他们也不吃。尤其是母亲,还一脸的嗔怒,仿佛儿子要虐待她。总是说:“有什么吃头?甜咕哝哝地!”说她不爱吃月饼吧,我们吃不完剩下的放了好几天的硬月饼,她却老是泡在饭里消化掉,说是怕浪费。直到我一天天人到壮年,才忽然发现,母亲是爱吃甜月饼的,只不过那时候钱少得可怜,没办法满足孩子们胃口时,她总是推辞又推辞,说了很多谎话。
母亲分给我们一人一块。弟弟总是很快就吃完属于他的那块,然后就眼巴巴地瞅着我,我也总是在大人的劝说下才会不情愿地分给他三分之一块甚至四分之一……直到我手里也没有了,他才知趣地跑开!由于他能说会道,总是在中秋过后好几天还能从爷爷那里得到叔叔们孝敬爷爷的月饼。中秋过后十多天,母亲会忽然变戏法一样,拿出藏好的月饼,害得我们跳着抢。
一晃我也将近四十了,如今的月饼早不是什么稀罕物了。反而成了一种“意象”,仿佛中秋就必须买月饼、送月饼,至于吃不吃倒不重要了。精美的包装在老人的眼里却总是不甚满意。尽管现在我们都不在乎几斤月饼,可父母总是一再说:“馅还是那些馅,别买老贵的月饼,一样吃,费那钱干什么!”
转眼中秋又至,往日欢愉宛若眼前,回眸间,当年身强体健的老爸老妈也已是儿孙绕膝的老人了!
回忆中秋,重温小时候一再听过的故事——玉米面月饼能让人吃过头而伤食,真想象不出邻居的姑姑和父母们在那样苦涩的日子里是如何坚强地把我们养大的。
月饼在一天天精美,岁月在一天天飘逸,从圆圆的月饼中,我仿佛看见了父母沧桑的面容,倦了。
爱在中秋,情洒月饼。在中秋团圆之时,唯有祝愿天下的父母和儿女能心手相牵,团圆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