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的“巨额”赔款,老人只有下跪,可这个女人依旧不饶人。无奈,老人连续下跪十次。在老人恳求和解未果的情况下,中年妇女最终拨通110报警。这一下把围观的群众惹怒了,在附近大厦当保安的武先生愤怒地说:“对待这样一个年迈的老人,她真是欺人太甚。”说完,他将口袋里的23元钱塞在老人手里。后来,路人纷纷凑钱,还了女人的50元钱。中年妇女拿到钱后,一声不吭地走开了。
这个女人的举止让自己严重失态。首先,只是裤子被划了一个小小的口子,她却去推搡老人,难道50元对她就那么重要?她的举止和她的靓丽外表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她的确也“吸引”了很多人,可是那是鄙夷和愤怒的目光,而不是欣赏和赞许。
很多美丽的女人因为她们的人品和素质有问题,从而在仪态上造成败笔,但也有很多女人因为习惯、心情的问题而影响了仪态。仪态美流露在举手投足之间,不要因为紧张而去抓耳挠腮,也不要因为生气而去大喊大叫。
赵雅芝为什么年过五十,却依旧能在娱乐界屹立不倒?她健康的饮食习惯使她保持美丽容颜外,她优雅的仪态带给观众的总是一副温文尔雅、清新隽永的感觉。
仪态美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生活习惯积累而成。生活中,有些人活得粗枝大叶,有些人活得精致有品位,女人在生活中只要稍加注意,便可以让自己仪态万方。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女人,她们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满口脏话,给人很差的印象。相反,有些女人,相貌平平,却谈吐优雅、落落大方。在很多次世界小姐和各种选美中,获奖的似乎都不是相貌最好的,而是仪态万方的女人。
仪态美是女人身上的闪光点。对巩俐来说,她的仪态和气质使她赢得了在好莱坞中的地位,《人鱼小姐》女主角张瑞希这样评价她:“她是那种不需要说台词,用脸部表情已经可以表达很多的演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她的仪态都能打动每一个人,她在电影上的成就,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女演员能与之匹敌:
1998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巩俐“绿骑士文化艺术勋章”,这也是内地女演员第一次获得该项殊荣。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巩俐“促进和平艺术家”荣誉称号。
巩俐的成功除了她娴熟的演技外,她的仪态美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在《艺伎回忆录》放映过程中有这样一句话:“巩俐的表演席卷了整个银幕,随着她的退场,影片开始变得乏味”。这就是一个表演艺术家的功力!而巩俐呈现给人的始终是一个仪态万方的女人。
无论是明星大腕,还是普通的女性同胞,一个女人的仪态决定了她在交际中的地位和自己生活中的品位,仪态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性格涵养。即使文化知识再高的女性,有着不好的仪态也会被认为是没有知识的表现,而即使你没有高学历,仪态上的端庄、典雅也会让别人对你的印象增色不少。
女人腹有诗书气自华
没有文学修养的女人就像无本之木,虚有高大的枝干和繁茂的树叶,但随时会因外在的暴风骤雨而倒下。这样的女人让人读起来索然无味。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那么,有文学修养的女人就是一潭清澈的泉水,静静地流着;有文学修养的女人似一株茉莉花,给人以淡淡的幽香。
俗话说得好,女人的气质是由内而外散发的,女性气质的培养和文学素养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文学素养高的女性,其言谈举止都给人以一种享受。一个不经意的微笑、走路时的姿态都散发着诗人般的气质。
李清照一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把她少女时代的羞涩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又写出了她在晚年时的丧夫之痛与国家残破、故土难回的深切哀怨。总之,她的一生与文学有着莫大的关系。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另外也是一种甜蜜的偷偷地咀嚼。
李清照的一生是传奇的也是多磨的,国破家亡,离愁别绪,她的一生无不体现在她的诗词中,她的气质也因此尽显无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丈夫赵明诚去世之后,她痛苦万分,可是面对国破家亡,又能坚忍不拔。
李清照是命运多舛的女词人,她的一生处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她的精神品质和气质,因她的才华而倍加光彩夺目。
著名的女作家三毛,也是这样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性代表。
三毛并不是一个美女,她是一个披散着长发,携着书和笔漫游世界的人。她经常赤着脚在撒哈拉的小街道的废墟中寻找她的宝贝,一个轮胎能被她当做坐椅,一个捡来的骆驼头骨能让她欣喜万分。她穿着她浅蓝色的牛仔裤和荷西一起在撒哈拉沙漠中快乐地生存。
她的气质征服了所有人,作家梁羽生这样评价她:“有些本来是含义美好的名词,用得滥了,也就变成庸俗不堪了。才子才女满街走是一个例子,银幕、荧屏上的奇女子频频出现也是一个例子。我本来不想把这种已经变得俗气的衔头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没有什么更适合的形容,那就还是称她为奇女子吧。‘奇’的正面意思应是‘特立独行’,按辞海的解释,即志行高洁,不肯随波逐流之谓也。”
是的,三毛是一个奇女子,她一生流浪过54个国家。她是有着独特气质的人,她的《撒哈拉的故事》描绘了她和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中的酸甜苦辣,可当荷西不幸离开人世时,她悲痛欲绝。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这是她写的《橄榄树》,曾经一度在大陆和台湾流行。这首歌表达了她独特的心境,她把她的感情寄托在文字里。
一个女人可以没有美丽的容貌,没有修长的身材,但她却不应该缺少文学修养。没有文学修养的女人,就如没有经过加工的工艺品,毫无价值。文学恰似一个打磨器,能将女人的内涵和气质完美地打造出来。诗书能塑造女人的灵魂,改变女人的气质,让女人由内而外散发一种诗书气。没有文学修养的女人就像无本之木,虚有高大的枝干和繁茂的树叶,但随时会因外在的暴风骤雨而倒下。这样的女人让人读起来索然无味。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曹雪芹笔下的黛玉就是这样一个犹如精灵一样的女人,飘逸轻盈,浑身散发着空灵的诗书气,众女儿中唯黛玉作诗极妙。这与她从小跟随贾雨村学习古代诗书有着极大的关系。
也许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让很多女性已经基本上不读诗了,国学文化也因此流失了一部分,这不仅对于文化的传承是个损失,对于女性自己也是不利的。很多女人变成一副空壳子,成了工作的机器,内在美丧失了。诗书气中有一种感性美,空灵而婉转。有诗书气的女人,谈吐自然文雅,落落大方,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
所以,多读诗书对女人是有好处的。于人,品其香而余味无穷。于己,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