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没有忘记检查学生买的那些书,大家都去后边的柜子里把书都拿出来,摆在桌子上加上自己原来摆着的书,写字的地方都没有了。
老师一个一个检查过去,扣了四个人的分,再看看大部分人连书本的保护膜都没撕下来,心里哀伤叹气。
陆知心现在坐在第四组第一桌,老师来检查的时候同桌的书堆的老高,她哪里就显得空空如也。
老师统计买书的时候,陆知心是真的一本都没有买。
整个学期下来,学校发的练习本是用不完的。
陆知心用了三个练习本加一个数学本,写了读书笔记,老师看看她,她就把本子递上去。
老师表示疑惑,又好奇,把本子翻开,每本都翻过去,花了一分钟左右。
老师又回头看看一些七嘴八舌的同学,她让孩子们买书来是看的不是给她检查的,看看那些明显翻都没翻的书,再看看这四个本子。
呵,买了书的还不如没买书的。
“做的很好。”
老师大手一挥,给她加分,又跟记录分数的人说了她的分不用扣,上次扣的给加上来。
迎面而来的是全班羡慕的眼神。
陆知心收起笔记本,同桌拉住她的手:“给我看看。”
陆知心拿给她看,她也翻了翻,嘴里发出各种感叹。
“哇!”
“哦!”
“你也太认真了吧!”
“诶呀,我不扣分就好了。”
#
体育考试提前两周完成,八百米跑陆知心跑了第二,花了三分十七秒。
她是班里最矮的学生,体育老师表示很满意。
同学玩最头疼的就是八百米跑步了,后面那些大长腿一步顶她两步还落了那么多。
期末考试考完,就等着领成绩单。
陆知心希望自己能考上前五十。
领成绩单那天,学生们到操场上听主任和校长讲话,还有个学生代表讲话,然后是发奖状和奖学金。
年级前十有奖学金,陆知心考了第七十七,自然是没有的。
她去上面领了个进步第四名的奖状,还领了个三好学生的奖状,得了一个又厚又大的笔记本和一个手账本。
姐姐不是那天领成绩单,就在校门那边坐在共享单车上玩手机等她。
老师发完寒假作业,又说了一些注意安全的话,最后把用班费买的零食都拿上来,按一学期得到的分数换零食,也可以换不用写作业。
陆知心全部换了零食,她觉得写作业对自己有好处,又用积分换了零食,两全其美,最后很高兴她是班里唯一一个把所有积分换成零食的人,提了一大袋回去。
回到家,陆知清看了看陆知心的奖状,再看看她的成绩,倒是没有偏科偏得厉害的。
至少妹妹都在进步,还有时间努力,只要不退步她就不担心。
零食拿回来的很多,一些小的就留了下来,可以带回家吃,那些薯片之类包装圆鼓鼓的就全吃了。
陆知清去领成绩单的时候,陆知心要跟着去。
校门口聚集了不少的家长,最后都进去了,所以陆知心很幸运地进入高中看看高中的风景。
姐姐还是年级第一,得了奖学金,还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奖状,领的东西很多。
以前学习都没有奖学金的,她觉得,她可以为了钱,拼了。
过年回家,她们不住在这里但她们的东西还住在这里,还得继续交房租。
陆知清去买了晕车药,等着刘依星和卫泽灵一起回家。
她们就背了书包带上寒假作业和一些零食,加上一些必须用到的东西就回去,比来时带的东西要少的多。
几人坐车回家,陆知心又是一阵晕吐。
她真的不想坐车了,再也不想看见车了。
车上真的很挤,广播说了不要抽烟,还有人在后面抽烟,有人吃东西味道有些重。
坐车很煎熬。
等到了站点,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等到合适的车,放了东西坐上去。
这次的司机还好,没有抽烟到疯狂,一路上都没有抽烟,放了轻缓的音乐,见陆知心憔悴的样子,还问要不要吃晕车药,又给了她两个袋子。
路修得很快,这次回去还是走那条路,已经变成水泥路了,边上有蓝色或绿色的护栏,看着就安全了不少,用的时间也短了一些,到了地点,几人下车,看见了陆二娘。
都不在同一个方向,就分开了。
陆二娘是专门来接她们的,所以没有带什么东西也没有买什么东西,陆知清拉着陆知心走了一段路还是背着她回家。
山路崎岖,陆知心几次说下来自己走,陆知清就让她好好休息,一路走到家。
陆知心洗漱了一下,就去睡觉去了。
陆知清又把火炉领过去,房间里变得暖和一些。
晚上的时候在灶边吃了饭,陆二娘去看看陆知心,叹了几句,让她们早点休息,又把一个树根放到火炉里,去休息了。
陆知清也挺累的,就先睡觉了。
第二天起来,陆知心的脸色还有些苍白,穿了棉袄坐在火边烤火。
陆二娘家有人从外地回来,陆二娘高兴啊,就兴冲冲地去接人,陆知清跟着去了,就剩她一个人在家。
回来的是两个堂哥,好像是十八九岁就结婚了,现在已经三十多岁了,跟她们,年龄差得挺多的啊。
陆知心听见声音,就出去看,见到她们回来了,两辆车来的。
陆知心忙过去帮忙她们把东西拿下来,车主收了钱就走了。
“来,叫姑姑。”堂哥跟两个八九岁大的孩子说到。
陆知心也没多大,被这样叫都觉得有些尴尬。
“姑姑。”
“诶。”陆知心笑着回到。
边上又来了三个孩子,一个看样子跟她差不多大,还有两个比她小一点,一个看起来也八九岁的样子,一个六七岁差不多。
一下子成了五个孩子的姑姑的感觉,有点飘啊。
大家会到家里,先把东西都收拾了,堂哥拿出一袋零食来分,几个孩子姑姑长姑姑短地叫着去吃东西,都特别热情有礼貌。
就是那个跟她差不多大的孩子,不愿意叫。
陆知心也觉得要是她叫自己姑姑,就觉得怪怪的,不叫也好。
但是啊,她爸就不乐意了,硬要她叫,她就不冷不热叫了姑姑,转身走了。
她们是早就分家了的,把给母亲大人的东西放了,就先回家去整理东西。
晚上都到陆二娘这边吃饭。
陆知心帮着洗菜,陆知清和陆二娘在厨房里忙活,拿了不少儿子从外地带来的吃食做菜,香味扑鼻。
等把饭菜做好了,陆知心去把大堂哥一家和二堂哥一家叫过来吃饭。
把桌子摆在堂屋,十二个人围成一圈,中间是一个四方桌子,上面摆满菜肴。
小孩子夹不到大人帮夹一点,要么自己站起来去夹。
陆知清给陆知心夹菜,陆知心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她也算半个长辈的样子,为什么她不能再长高一点呢,手再长一点。
几个小孩子很快就吃饱了,去玩去了。
陆知清和陆知心也吃饱了,客气地说让她们慢点儿吃,也出去了。
他们就开始喝酒,聊天。
七个孩子在院子里玩,陆知清和陆知心在一边看,陆文柏在另一边看,其他四个孩子玩老鹰捉小鸡,玩得不亦乐乎。
陆文柏年龄跟陆知心是一样的,都在上初二,不知道成绩怎么样,看起来挺傲娇的。
“姑姑,你们也来一起玩好吗?”几个小孩子玩了一回,跑来说到。
“好啊。”陆知清爽快答应,陆知心在那里坐着也无聊,早就想玩玩了,就一起去。
“姐姐,你也来玩嘛。”陆文涛跑去拉陆文柏。
“你自己玩。”陆文柏嫌弃,觉得幼稚死了,不愿意玩。
几个人就在院子里玩成一团,嘻笑着,偶尔传来几声尖叫,表明她们的欢快。
陆文柏看着看着,自己回家去了。
一直玩到十点多钟,她们还正拿着陆知清她们的跳绳在玩,大人们就先带她们回去,不愿意回去的她们,有两个小的哭了。
堂哥哄啊哄的,说好了明天再来玩,几个孩子才不情不愿地回去了。
回到房间,把门关上,陆知清做到电脑边打开电脑,陆知心走过去坐下。
“姐姐,我觉得,堂哥他们好像不喜欢我们。”陆知心说到,就看他们的眼神表面还是客客气气的,眼神却掩饰不住讨厌。
“嗯,知道。”陆知清说到。
她也明白,她们的父母在外面都是有钱人,却抛弃了她们,她们却还是在父母有钱的前提下活着,村里大部分人都觉得她们有钱,还装的可怜巴巴的,不愿意提供帮助也是觉得她们以后会跟父亲那样是个白眼狼。
以前陆知心被村里的一群孩子骂哭,欺负得不敢出门,不过那时候那些孩子也就七八岁,能懂得什么,还不是听了父母在后面嚼舌根,就跟着一起骂,跟父母不一样的就是他们跑到人家面前骂而已。
以前陆二娘常给她们钱,堂哥他们多半是知道的,那是他们给妈养老的钱,被她们这算是外人的拿去用了,关键后面还有个百万富翁的父母,就看她们更不顺眼了。
现在她们都住到陆二娘家,自然就看得更不顺眼了。
“不用管那些,我们把我们能做的都做好,以后加倍还上就是了。”陆知清说到。
陆知心“哦”了一声,如果她没有出现的话,陆知清现在是不在这里的,她的出现改变了挺多的东西,不过故事的大概应该不会改变。
她有些怕,怕姐姐出了车祸,虽然原本的故事里姐姐不会出大事,她还是有些担心。
陆知心写了一会儿作业,看了会儿书,睡觉去了。
陆知清的电脑有些卡了,卡得她有点心浮气躁,好在她耐心够,一卡一卡地还是卡过来了,呼了一口气,把东西分享给好友列表里一个叫HS的人。
分享玩之后,她理了理东西,想想办身份证的事儿,必须得有户口溥才可以办理身份证,她现在可没有搞假身份的能耐。
她现在到是有父母的电话号码,但她们会把户口本发过来吗?
过了十多分钟,好友回了消息。
HS:合作愉快!
回复:
MS.L:合作愉快!
陆知心呼出一口气,伸了伸懒腰,去睡觉。身份证的事情需要解决,第二天,她找了个安静的地方,给爸爸打了电话,打了两次,被拉黑了。
她骂了一声。
会到加打开电脑开始操作,手生,搞了半天搞不成,她又琢磨了两天,保证不会在后面出现什么岔子,总算搞好了。
再去找个安静的地方打电话,这次大了五次,那边接了。
“你到底是谁?”对面传来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她父亲三十多岁结婚,现在也快五十岁了。
“陆先生,我是陆知清。”
对方明显顿了一下。
“有什么事吗?”对面问道,语气生硬,没有什么感情。
“您能把户口本寄过来一下吗?我和妹妹需要办身份证。”
对面又顿了一下:“户口本位置已经迁了,这样吧,你带着你妹妹过来一趟。”对方说这话的时候,明显温和了一点点。
陆知清想了想:“行,什么时候。”
对面的男人坐在办公室,手敲着桌子:“现在吧,顺便在这边过年,如何?”
陆知清沉默了一下,他什么时候那么好心了:“不用了,过年之后再去吧。”
要苦了妹妹了。
“我让人去接你们。”
陆知清想了想:“行。”
“准备什么时候过来?”
十五号就开学了,一去一回大概五天:“六号。”
“好。”
陆知清直接挂了电话。
陆知清不知道那个名义上的爸爸在想什么,多半没什么好事。
而现在的陆爸爸,正为儿子花钱找人把几同学打进医院的事儿不爽,昨晚刚在家发了火。
她找人查了陆知清和陆知心的资料,陆知清很优秀。
他又想到各家优秀的女儿,有些动摇了。
其实不管是男是女,不都是亲生的孩子吗,难道世上就只有男孩会娶老婆回家孝敬自己吗?
女儿嫁出去了就不能孝顺父母了吗?
这算是什么道理啊?
他只知道从小到大,父母把儿子当未来宝贝养着,把女儿当未来的白眼狼养着,他做什么都是对的,现在想想,似乎哪里不对了。
#
今年过年跟往年不一样,陆知清和陆知心住在陆二娘家,陆二娘把她们当自家人,出去吃酒的时候都要带上她们一起去。
往年她们就还两个小孩子,谁会邀请她们去吃酒啊?
陆知清和陆知心跟着陆二娘五参加了三家的婚礼,认识了不少的人,不过都是打打招呼,陆知清还因此在微信上加了几个好友,多半是那种以后没事不会再发消息的朋友了。
陆二娘是个热情的主,大早上就起来,拿了亲手做的衣服让陆知清和陆知心换上,都是民族服饰,比较简单。
饭都没吃就去了。
走路走了一两个小时,到了目的地就去帮忙,陆知清和陆知心就跟着一些差不多大的人在院子里理菜。
洗菜的事儿不用她们帮忙,她们就是坐在一圈儿,边聊天边摘菜。
周围的人基本都穿着民族的服饰,尤其是老年人,一些十八九岁的姑娘都穿着外面买来的衣服。
陆知心看见几个穿金戴银的,头上的帽子都是银子,阳光照下来一闪一闪的,身上也都是各种五光十色会反光的跟水晶一样的东西。
在场粗略地看了一下,有八种少数民族在场。
她们会讲普通话,偶尔有点口音,村里大部分人也都讲普通话。
家乡话她们也会不少,但听老师一连串地字符蹦出来,跟听英文听力一样的稀里糊涂,好在那些人也不怎么跟小孩子多讲话,最多打个招呼,认识认识。
弄好之后,去婚房里,吹气球,用红色的绳子系起来,挂上,再欣赏一下漂亮的婚房。
大部分人来了之后,就等新娘子来。
村里能请到七八辆面包车开过来去,那就是很大的排面,远在山那头就能听见唢呐的声音,怎么听怎么喜庆,进了之后,大家就能听见放鞭炮的声音。
陆知清和陆知心等人站在二楼的阳台上看过去,能看见新娘穿着红色的喜服过来。
陆二娘说了,她们得叫嫂子,虽然跟新郎的血缘关系没那么近,却也是在三代之内的。
等新娘上来了,就有很多人上来问新娘要喜糖和帕子。
陆知清和陆知心等人能帮着发帕子,最后也去要喜糖,叫一声嫂子,新娘就乐呵呵地给了一大包喜糖。
下楼去找了一桌吃饭,男女都是分开的,陆知清和陆知心去了陆二娘在的那一桌,大家有说有笑地吃了饭,再聊聊天,等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又吃了一回,就该回家去了。
那时候留下来的人都是亲人,酒家又要挽留一番,尤其说了让孩子们留下来玩几天,一阵推辞之后,就回家去。
回到家也没有多累,都坐在火堆边烤火,吃在吃就是抓来的瓜子花生,把壳子扔到火堆里。
这时候几个孩子又来了,大晚上的,开了院子里的灯,玩了会儿跳绳,大人来叫去,各自欢快地回家去了。
去吃酒的时候要么是去新郎家,要么是去新娘家,她们小孩子就是去认识写些人,能帮忙就帮忙,然后看看热闹吃吃饭就过去了。
年前三人又去赶集市买了东西,堂哥他们一起去的,要买的东西不一样,就分开走了。
过年需要买的东西很多,往年陆二娘就是在家里等着人家来拜年,给点压岁钱就好,今年有了陆知清和陆知心,就得给她们买拜年需要的礼品。
陆知清想说不用了,她和妹妹能去哪家拜年她都不知道,路也是弯弯绕绕的分不清。
陆二娘还是买了几箱牛奶,几袋糖,又买了鞭炮,买了一把拿在手中点燃发出火花而玩意儿,又买了很多吃食,搭了车回家,一下就花了将近两千块钱。
各家开始杀猪,陆知清和陆知心也去帮忙,去了田里摘菜,回来洗菜,又去帮忙淘米生火。
来帮忙的孩子自然也多,大人来帮忙了孩子就算不帮忙也可以来蹭饭。
所以不少的孩子都是坐在屋里看电视,拿着父母的手机玩。
陆二娘家不杀猪,家里的火堆上也挂了不少猪肉,都是别家送的,该有两挂是自家买的。
过年那天的早上,各家发出“喷”“喷”“喷”的声音,此起彼伏,打年糕,俗称打粑粑。
陆二娘家自然是要打的,两个堂哥和村里一个大汉来帮忙打,一群孩子在边上看,一下一下的地都在颤抖,孩子们也是一抖一抖的。
等打得差不多了,陆知清拿来一碗放了油的蛋黄,还有一些豆子,就有女人们来继续忙活,陆知心和陆知清也去忙。
手洗干净了,抓一点油蛋黄抹在手上确保打好的糯米不沾在手上,一个一个揉成团,放点豆子在中间,把一团糯米打成圆饼的模样,一个粑粑就算做好了。
做好后也就花了个把小时。
还剩不多的时候就是各自拿了一点包了豆子,陆知清去拿来了一碗红糖,大家蘸着吃,然后去别家帮忙去。
光帮忙就吃的撑了,午饭也吃不下了,就直接为年夜饭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