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23000000014

第14章 茶席美学,诗情画意(4)

古人有花看水影、竹看月影、美人看帘影的审美情结,这种“隔”,恰恰把画面带入了一种相异于现实的另一个幻想中的世界,把不完美变成了完美,把有限变为了无限。例如,茶席上可能出现的帘幕,背景或者四周的雕窗、槅扇、回廊、栏杆,花木掩映等,都是极好的隔离道具。“隔”实际上是对物象制造距离感,真实距离并没有变化,但在视觉上,直接看和隔着一重层次看,其距离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是距离产生美、朦胧产生美的道理。

不隔,是直观的美,一览无余。隔,是含蓄的美,造成的精致而朦胧的层次感,体现出一种意犹未尽的美。

明末清初的才子冒襄,在《影梅庵忆语》写道:“秋来犹耽晚菊,即去秋病中,客贻我‘剪桃红’,花繁而厚,叶碧如染,浓条婀娜,枝枝具云罨风斜之态。姬扶病三月,犹半梳洗,见之甚爱,遂留榻右,每晚高烧翠蜡,以白团回六曲,围三面,设小座于花间,位置菊影,极其参横妙丽。始以身入,人在菊中,菊与人俱在影中。回视屏上,顾余曰:‘菊之意态足矣,其如人瘦何?’至今思之,淡秀如画。”冒襄同时欣赏菊花和大病未愈的董小宛,是隔着纱幔,透过烛影审视的。菊花的投影,“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浓淡疏影,妙丽无穷,人与菊花俱瘦。这种淡秀如画、引人入胜的美感,就是典型的耐人寻味的“隔”的艺术。

《秘传花境》中也有类似记载:“海棠韵妖,宜雕墙峻宇,帐以碧纱,烧以银烛,或凭栏欹枕其中。”海棠娇媚,如果隔着碧纱欣赏,会更含蓄,有着咀嚼不尽的美感。

在茶席设计中,我们尽可能地用好“隔”的概念。例如,茶席上的插花,如过于鲜艳夺目,可以挂一半透的竹帘,使之花韵隐隐透出。如果是晚上举办的茶会,可燃以红烛,用微弱的烛光,去弱化周边环境对茶席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烛影摇曳,恍若梦境,倍添茶席的韵致和光影的层次感。

茶席的背景,尽可能选择在靠窗或有光线的位置,让窗外的绿意和花红透进来,让人们的视线,从茶席的这个空间穿透至窗外的另一个空间,从而使两个空间彼此渗透。这样设置,既能增强景物的深度感,又能显现空间的层次变化。如果背景杂乱且无法避免时,可吊挂竹帘遮挡掩饰,如此之隔,均会有效地增加茶席的简素和宁静之美。

在茶席平面的一侧,搁置紫竹的茶棚,既可收纳、放置临时不用的茶具,也能起到很好的遮挡视线的效果,以增加茶席的空间感与深远美感。

在茶席的布置过程中,要敢于和巧于用“借”,尽可能地借景,利用门窗或四周的槅扇形成的框景,通过“隔”的艺术处理,把彼处的景色引入此处,营造那种迷离不可穷尽的美感。

画面之感,意境清美

茶席是以人为本,借茶器育化茶汤,以茶盏为桥梁,让席主及客人在温馨素雅、清新如画的茶境中,随心赏茶与品茶的美学空间。

茶席的设计,要体现出茶席的诗意美、画面美,悦目方能赏心,神驰物外,悠然自得。茶席的美,不是枯燥刻意的形式美,是对茶味、茶韵、茶意、茶境合乎功能性的诗意表达,正所谓“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茶席的画面美感,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都应当是以意境表达的深邃程度,来确定其审美格调的高低。古代园林家造园,也讲究“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注重的也是画意。

茶席的画意,主要依靠人体的视觉器官眼睛来感受的。画意的荡漾,通过茶的色、香、味、形、韵,升华情感便能触发我们的诗情诗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评价王维诗画的入木三分,对我们茶席的构思和茶席的命名,具有很深刻的启迪作用。画是空间的艺术,它诉诸的是视觉;诗乃时间的艺术,它诉诸的是听觉。茶席的画意,是诗与画的结合,究其实质,也是时间与空间、听觉和视觉的交融。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画同源。茶席设计也是如此,它借助茶器、插花的有机组合,通过构图、形式、色泽、茶汤,去表现我们对茶的理解和诠释,通过分享茶的美好,去表达我们的情感、理念、关怀和诗情画意。明代陈眉公的茶席,不仅有“翠竹碧梧,高僧对弈;苍苔红叶,童子煎茶”,如有“净几明窗,一轴画,一囊琴,一只鹤,一瓯茶,一炉香,一部法帖;小园幽径,几丛花,几群鸟,几区亭,几拳石,几池水,几片闲云”。其间,无论哪一帧茶席的画面实现,都足以令我辈的心目间,“觉洒洒灵空,面上俗尘,当亦扑去三寸”。

唐代诗人王昌龄提出的“三境”之说,适用于我们对茶席的解读和认识。茶器的组合是物境;人们对茶、茶汤、茶席的感受,上升为情境;搜求于象,心入于境,茶席的物境和情境融会贯通,渐渐便升华为圆融无碍的意境。

有意境的茶席,必然有韵。韵者,美之极。北宋的范温,认为韵是“有余意”。而王定宽的解读更为形象:“大声已去,余音复来,悠扬宛转,声外之音。”凡茶席既尽其美,必有其韵。如果茶席的韵味不足,必然也会伤及茶席的形式美。茶席的韵,与品茶的喉韵相似,都是画外之音,象外之旨,悠扬婉转地回味,意韵无穷。

水为茶母,清轻甘活

陆羽的一部《茶经》,清香透卷。他倡导的煎茶清饮、煎茶之要,囊括了择水与煎水之妙。明代张源的《茶录》写道:“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晚唐苏廙的《十六汤品》,更是直指择水的重要性:“汤者,茶之司命。若名茶而滥汤,则与凡末同调矣。”

陆羽《茶经》里的择水标准是:“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陆羽推崇的“山水上”,指的是“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这句话最为重要,不要看到乳泉,就简单地望文生义,认为是和钟乳石相关的泉水,相反,从钟乳石上滴下或涌出的泉水,硬度很高,不见得适合泡茶。

我嗜茶多年,从事水专业研究二十余载,从专业角度认为,因茶择水,至少要满足“源、清、轻、甘、活、洌”六个基本条件,简称“择水六要”。满足了六要的水源,用以烹茶,才能甘淳有味,不逊慧麓。

水之源

按陆羽的择水标准,“山水”是指山泉水,这个山泉水就是“乳泉”。所谓乳泉,是指像乳汁一样经砂石过滤层,慢慢从石头缝隙里渗透出的泉水。渗透出的泉水,又要汇集到水池里,充分接触氧气和二氧化碳,最后从石池溢出的水,才为上品。因为从地层渗透出的水流,不是急促巨量地汩汩涌出,所以汇聚在石池后,是满溢流缓。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续集》记载:“岩中有丹灶盆,乳泉滴沥。”这里的丹灶盆,是专指火山爆发产生的红色多孔的玄武岩,玄武岩大多有磁性,可以软化和磁化水质。“乳泉滴沥”描述的是,从以玄武岩为主的天然的过滤层里,渗透出的泉水,水流缓而量少。清代孙嘉淦的《南游记》也进一步说:“岩壑空幻,石骨玲珑,乳泉滴沥,积而成池。”张源《茶录》里关于“山顶泉清而轻”的记载,进一步佐证了山水为上的原则。山水上,以水流舒缓者为佳,这是对水的禀性的较高要求。对于水,古人形而上地认为,水性平和的益茶。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同时也契合了“和”为茶魂的哲学理念。

明代徐献忠的《水品》中指出,趵突泉的水不适合泡茶,这是很有道理的。他写道:“山东诸泉类,多出沙土中,有涌激吼,怒如趵突泉是也。趵突水久食生颈瘿,其气大浊。”趵突泉,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虽然在国内名胜中位列第一泉,但却一直不能进入历代茶人的视野和论茶的典籍。其主要原因是趵突泉位于千佛山之下,地质为石灰岩结构,泉清而重,水质硬度高。另外,喷涌之水,势能较大,性不润和,未能涵光澄物,所以不能与茶的静寂之性相和,这也是我作为泉城人的遗憾之一。

“江水中”是与山泉水相比较的。“江,公也,众水共入其中也。水共则味杂,故曰江水次之。其水,取去人远者,盖去人远,则湛深而无荡漾之漓耳。”江水是由诸多源流、雪水、雨水汇集而成,在唐代可以携茗就烹,珍鲜特甚。而今,江水奔流直下时,杂汇着工业用水、城市污水、雨水等,如不做深度的物理和化学处理,确实已不适合饮用,何况瀹茶茗饮?即使在江水泉源的上游,离人远处,也少有湛深清流,又怎能且鼎且缶,以饮以啜?

“井水下”,在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却别具意味。我们喝茶时的鉴水别水,已经不能拘泥于简单比较江水和井水的高下。如今在偏僻清旷、山乡野土的井水,已好过中下游的江水许多。例如,云南建水古城的小节井、大板井,千年不涸,水甜清洌。另外,我生活游历之处,多见古井澄澈,泉源不息。常见的人工水井,在勘探挖掘时,一般会选择泉源充足的地方,且每年都会用细沙与不同粒径的卵石,填充井底,又称为淘洗井底。乡民以井为生,汲多则水活。在我生活的济南南部,就有许多古井,经年不旱,水甘益茶。

陆羽尝谓:“烹茶于所产处无不佳,盖水土之宜也。”此论诚妙,他准确道出了茶与水的真实关系和内涵,很恰当地指出了茶在生她育她的原产地,冲泡出来的色、香、滋味最佳。田艺蘅的《煮泉小品》,也有类似记载:“余尝清秋泊钓台下,取囊中武夷、金华二茶试之,固一水也,武夷则黄而燥冽,金华则碧而清香,乃知择水当择茶也。鸿渐以婺州为次,而清臣以白乳为武夷之右,今优劣顿反矣。意者所谓离其处,水功其半者耶!”田艺蘅讲得很明白,茶离开了养育她的故乡水,用他乡的水瀹茶,事倍而功半,汤色和香气便会大打折扣。

一方水土育一方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产茶之处的水,瀹泡当地的茶,茶、水和饮茶人的血液里,流淌着相似的物质而相融共生,饮之生津,味如甘露,芳洌洗神。我们知道,新鲜茶青的含水率在75%左右,茶叶杀青干燥后,成品茶里的干物质,更易溶解于滋生孕育她的故乡水,从而提高了茶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了茶汤的浓度,这种现象符合现代科学中的相似相溶原理,所以古人有“烹茶,水之功居大”的说法。田艺蘅进一步写道:“茶,南方嘉木,日用之不可少者。品固有恶,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佳弗佳也。”我们熟知的茶与水的绝配,不只有号称西湖双绝的虎跑泉与龙井茶,还有顾渚茶与金沙泉,庐山云雾与第一泉,碧螺春与太湖水,君山银针与柳毅井,黄山银针与人字瀑,雁荡毛峰与大龙湫,武夷岩茶与九曲溪,等等,名茶和佳水的绝配,在幅员辽阔的中国,不胜枚举。

同类推荐
  • 莲花的盛宴

    莲花的盛宴

    “莲花”为“佛陀”的象征。本书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摩崖造像群为蓝本,抓住其造像“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从宗教、美学、哲学、社会学的角度,选取40龛最具代表性的石刻造像进行解读和阐释。
  •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本书标题为《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一部全面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本书只是希望通过若干专题性研究,来寻找一些突破口,为重新认识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过程当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前人的某些传统认识作必要的修正。
  • 与茶说

    与茶说

    关于中国茶的轻读物,通过爱茶人的视角和眼界,用生活化的方式,看待茶、感受茶、懂得茶、享受茶。文笔生动有趣,优美清新,如一杯冲泡得刚刚好的芬芳清幽的茶,清趣怡人。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中建立起对中国茶系统而清晰的认识,感受中国茶文化下的生活情趣与品位。
  • 老北京古牌楼与牌坊

    老北京古牌楼与牌坊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本书讲述了中国几条主要水脉的历史和现实,其中涉及神话、传说、历史,带您走进孕育华夏文明的中国江河。
热门推荐
  • 王俊凯我愿陪你一生一世

    王俊凯我愿陪你一生一世

    王俊凯,我爱你。但是爱,却太过沉重,我受不了,也受不起。如若我们本没有相识,会不会可以陪你度过这生生世世。我爱你,却总说着讨厌你,若我没有这么说过,你是否,会与我生死相依……
  • 桃子的短篇小合集

    桃子的短篇小合集

    以前写的,在自己的空间里面发过,放到这里来纪念一下
  • 天晨之恋

    天晨之恋

    吴文静与赵俊峰相遇后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乱世龙头

    乱世龙头

    生来命苦,无人照顾,为求活路,踏上江湖。初入江湖,胆小如鼠,只是小卒,任人摆布。为了前途,学会狠毒,性命不顾,杀出血路。拼命付出,降龙伏虎,风雨无阻,终得财富。人在江湖,不由自主,虽很富足,也很无助。走入歧途,一片盲目,心中的苦,向谁倾诉?往事回顾,历历在目,也曾糊涂,犯过错误。为求财富,疯狂追逐,江湖杀戮,不堪入目.一身傲骨,不肯认输,起起伏伏,谁胜谁负?几番沉浮,终于醒悟,原来江湖,没有胜负。江湖的路,是场赌注,一旦下注,不能作主。
  • 叛逆圣子

    叛逆圣子

    仙如何,魔又怎样,我心如此只为她
  • 少主请留步

    少主请留步

    意外重生,她得知这个世界的父母为了替她渡劫而逆天交换了魂。如今替她渡劫的魂已经死亡她得以回归。她成为了神秘的幻虚谷3岁小少主。幻虚谷人们都习得辟谷术可在21世纪生活多年的的她却是个贪吃鬼。14年后的她偷溜出谷,遇上了她一生中最重要也是她最爱的人,机缘巧合她拜入绝尘山下聂无山人门下为第八弟子,位分尊贵。从她出谷开始命运的轮盘不停的转动,她不信命不愿被命运驱动。友情,爱情,痴恨,犹豫,凶残,秘密,阴谋。。。一切的一切都等待的她去揭开。最终她命运该何去何从?
  • 看不见的凶手

    看不见的凶手

    在北京一家著名的剧院里,接二连三的发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诡异事件:当家女星和失意的驯兽师相继被吊死在门窗紧锁的房间内;被匿名信指控的著名魔术师在众目睽睽之下蒸发在地铁站;经理在晚宴之上被自己随意拿到的饮料毒死……剧团不和谐的氛围,目光闪烁不定的团长,心怀叵测的成员,不辞而别的住客……一群杂技与魔术演员共同为您上演一出精彩绝伦的不可能犯罪大戏。一个愤世嫉俗的年轻警察携手一个过着半隐居生活的青年侦探接受挑战联袂出击。究竟是谁操纵了一系列的不可能犯罪。
  • 宿命劲敌之江山风雨图

    宿命劲敌之江山风雨图

    袁寿天在下山之前曾问董化清自己将来命运如何,董化清道:“你命系于天,天下大事与你息息相关,只要你顺天意行事,必成大器。”
  • 夜来尸语声

    夜来尸语声

    一宗离奇的八人命案,被害人的死因却记录在一本书上,凶手竟然是凶灵。可即使是这样,全市的人信了,因为合情合理,因为警方毫无头绪。诡异的杀人手法,骇人的阴谋诡计,乱你的神经,动你的心跳,为你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