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府试之期将近,每日下课必读。双手抱在胸前,恭敬的一字一句的背着荀子的《劝学篇》,神情严肃,态度恭敬,然后才可以去吃饭。其实古人平常一天只吃两顿饭,只是府试将近,李明生让县衙安排了厨娘、杂役之类的下人做饭,米粮都是县衙出,让这些备考的学子,每天三顿,每人一份,免费供应到开考,考试之前没有允许谁也不准出去住。
这些人能考上榜几个不说,但是李明生‘重学’的口碑确实可以传开的。
“老师,学生可以走读吗?家里这里挺近的,再说过一阵也要准备去闵州府,您是知道的。”王志杰是个有洁癖的,县学饭菜也就算了,洗澡确实不方便,屋里又闷闷的,三四个人挤在一个房间。
“走读?勤学期间任何人不得离开学校,同窗间必须相互砥砺才能有所进益,如果闵州府杨观察让你走,我会先收到书信的,今天开始住校,吃喝住宿,不能例外,如有违背,必有惩戒!”李明生
王志杰碰了一鼻子的灰。再看看旁边不断点头的陈敬,这俩人都这样,自己也只能忍了。
“如此,学生谨遵师长教诲。”
旁边两个陈家庄的学子,陈澜,陈达,笑着走过来,领着略微尴尬的王志杰往县学临时饭堂走去。
小饭堂之内陆陆续续坐满了人,陈澜和陈达带着王志杰排队领取米菜,陈达劝着说道:“杰哥,你暂且忍忍,也就这几天。”
陈澜也点着头道:“大家每次府试都被集中一起勤学,我俩给有经验,你的笔墨纸砚,床铺用具,都给你备好了。”
“那就麻烦两位哥哥了。”
“杰哥,不要同我们客气。大家都是一个庄子的,没必要。”
“是啊,说起来咱们陈家庄能够县城立足,全靠了你,早就想认识你了,只是平常你不爱交游。”
这俩是不错的人,大家同时来自陈家庄,他俩人还算是县学前辈,彼此之间相见次数不多,但都知道彼此,毕竟陈家庄在县学的就这两位,说到学问的时候,虽然生涩,但也能对答完整,这就是下了功夫的。
王志杰跟俩人吃完饭,走到学舍,拿出几份抄录好的经义经典,对着陈澜和陈达小声道:“这有几份经义文章,府试之前两位哥哥最好能够背诵下来,对考试大有裨益。”
俩人看着手里的名家典章,竟然还有知州、通判和观察推官的批阅典籍,顿时知道了这些东西的重要性,满脸感激的对着王志杰道:“多谢杰哥了!”
“杰哥,实在是谢了。”
“慢慢细看研读,这次府式希望我等共同高中!”
“那就借杰哥吉言。”
“现在就好好看这些典籍。”
有的时候读书人真的是花钱的,像这种负责府式官员的文章,早期的还好,现在的文风是否改变谁也不知道,只能通过府里的书局高价购买。这些书局幕后的老板,就是官员的亲眷或者管家亲信之类的...挺黑的。
这些东西都是杨通在闵州府派人给自己捎带的,其中还有他和几篇知州和通判两位的经义讨论文集,最重要的是提学使刘大宁的近期文章也在,府试他会主要负责。
这些东西多看看,对于府式大有帮助。大家如果在试卷上看到自己近期熟悉的句子,和某个关系不错的同僚交谈过,有的时候顾于脸面,能过得就过了,官场一般是这样,都不会主动相互拆台的。
陈澜陈达俩人越看到最后越是心惊,这个王志杰真的手眼通天吗?这么近期的大佬文章也找得到。俩人小心翼翼得把这些经义藏的更紧了。
王志杰也有私心,要说亲近,陈家庄出来的人自然是嫡系,不管到哪里人都是要拉帮结派的,自己有能力当然帮着自己人上位,至于最后能走到那一步,就当是埋了两颗棋子,俩人也不吃亏。
县学的氛围越来越凝重,以前不知道古人为什么埋头苦读,现在看看课本,这么枯燥的学问,全是思想上的改造,有的甚至。
半夜有人站在窗前,看着那些刻苦攻读的同学,再感觉一下自己木然不动的脑子。忽然就有人朝天狼嚎一声,声音凄厉悠长,让人听之心底一阵激荡。
“不会是读书读傻了吧?有热闹了嗨!”不知道那个兴奋地喊着,仔细一看是章英这个混蛋。他现在毫无压力,工作已经被县尊包分配了。
“章英,积点口德吧!你忘了当初苦读的时候,自己怎么半夜哭着喊着满园跑的?”另一位资历颇深的县学元老毫不留情的揭露出章英当年读书时候的丑态。
“我那是读书沉迷,如痴如醉。”
“我呸,别不要脸了,你明明是榆木脑袋,读不进去了。”
......
院子里有了这俩人的声音,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此时众人都睡得晚,少不得在院子里纳凉说笑,渐渐熟稔。
陈澜和陈达笑着摇头,对着王志杰道:“这是方子文,读书不怎样,但他家里是县城大户,平常对同学丢很大方,方家跟章家是世交,俩人从小关系就很好,经常斗嘴玩。”
此刻对县学的封闭生活再也不觉得烦闷了,反而觉得有些惹人会议,看着窗外,看着那些挑灯夜读的学子,亲切的有点热烈盈眶,这就是高考前一个月的场景啊!
方子文此时拿出一个糕饼匣子,拿到院里的桌前道:“我数了数,一共十九份糕饼,咱们今夜读书倦了,吃完了去睡。”
众位同学都在院里,谁也没有客气,每人都上前谢过然后拿去了一份。方子文乐呵呵地看着,直到王志杰拿取时,方子文郑重的朝着他拱手道:“王兄,匪乱之时多亏你在逸香阁安顿我的家人,谢过了。”
方子文是有钱人,匪乱时候赶往逸香阁,多亏王志杰安排的住宿,他们全家才没有受到匪乱的伤害,这件事方子文一直惦记。
“方兄,客气了,谢过方兄的糕饼。”王志杰客气的回复到
方家是县城大户,如果真的是想要考取功名,完全可以去府里的书院。
方志文在县学里厮混根本就不是为了科举。他就是为了将来和这些县城的吏员搞好关系,就像是富商送自己孩子去名校一样,学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自己的圈子,有自己的阶层。俩人攀谈了几句,这人果然八面玲珑,长袖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