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小晗的离开对李建东还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三年时间里,前一年半他们天天在一起,后一年半虽没有天天在一起,但各种电话、短信、QQ,好像他们也从未分别。但从踏出京华校门,坐上公交车的那一刻起,他的心便空空落落的,一切都茫然不知所措,好像自己失去的不只是喻小晗,还是整个未来、整个人生。他拿出手机,不由自主地打开QQ,翻到喻小晗,他还记得第一次见喻小晗QQ的样子,那时QQ头像是一只萌萌的左耳戴着一圈花的粉红色小猪,2008年4月25日,这只小猪第一次在他电脑右下角闪动,那时他根本不知道他们会发生那么多事,乃至成为彼此生命的一部分。后来这只小猪换成了京华的校门,换成了镜湖,换成了一束玫瑰,换成了两只手十指紧扣,换成了她和李建东的合照,换成了5教603课桌上的一摞书,重新换成了京华的校门,换成了金黄的银杏小道,换成了她在花丛中闭眼微笑,换成了她家附近公园里的那片湖,湖上还有两只野鸭子。然后头像就定格在这里,已经两个多月没换了。她曾对李建东说过,她自小在湖边长大,那时湖更大,水更多,周围没有什么建筑物,湖边有一大片芦苇,每到秋天,芦花盛开,她就和小伙伴躺在干草地上,看随着芦花飘荡不断变幻形状的天空中有飞机飞过。她还说,自己老了后想回家,想和李建东两个人白发苍苍坐在摇椅上,看太阳逐渐消失在芦苇丛中,晚霞把湖照得一片通红。李建东眼泪不知不觉流下来了,他想马上给喻小晗发消息说晗晗我们不分手了,我们永远也不分开,一生一世都在一起,但他克制住了,十多天的纠结、折磨使他早已认清,既然自己给不了她幸福,只有早点放手。他回忆起来,两个人最快乐、最美好的时光永远只是在喻小晗没什么心事,眼睛眯成两道月牙欢笑的时候,可喻小晗已经很久没笑了,国庆那次去798,去后海,不知是不是她已经下定了决心,798的欢快,后海的泪水,李建东并没有读懂。
11月马上就来了,每年11月都是研会最忙的时候。月初,校园文化月活动开启,接踵而至的便是各种学术讲座、辩论赛、文娱活动,李建东去年正是在校园文化月活动期间积极参与、主动承担,才确立了他后来当主席的基础。不过,去年毕竟是干事,很多想法施展不开,今年李建东本来准备带着人马大干一场,和喻小晗分手却让他提不起任何心气,有了悲伤不知向哪里诉说,有了喜悦不知与何人分享,做研会,当主席的意义在他看来已经并没有那么重要。喻小晗说他喜欢杜芳,他认真审视了一下,自己真的是喜欢杜芳吗?他认为并不是。其实他和杜芳并没接触太多,只是每次开会或举办活动时她认真、主动、积极的表现让李建东印象深刻。不得不承认,在喻小晗还没有提出分手时,他有一次曾在心里将她们进行了一下比较,当时他这只觉得杜芳身上有一股喻小晗没有的笃定与自信,能给人以力量。
自喻小晗提出后,李建东就不敢正视杜芳。他一方面否认喜欢杜芳,另一方面杜芳的影子又时常在脑海中出现。她的自然卷,印花的连衣裙,做会议记录时专注的神态,说话说到兴起时高扬的眉毛,总是出现在眼前,和喻小晗披落的长发,清亮又隐藏着一丝哀愁的眼睛,慢慢踱在他身后的小碎步,柔柔的语气交杂在一起,在李建东脑子里不断翻腾,把李建东脑子搅成一团浆糊。那几天,李建东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干活没有动力,看书精神不集中,连跟人说话都容易忘词,脑子里尽是她们,还有他的自责、内疚、羞愧、空落、恐惧、担忧。
幸好他不常见杜芳。杜芳隶属于学术部,学术部是副主席赵宇帆在管理。赵宇帆是他同门,理应最积极支持他的工作,他却是三个副主席里最没有存在感的,一是他确实忙,导师给他分派了很多任务,二是他并不是太热心,很多工作都需要李建东去催促,而鉴于同门关系,李建东也不好催得太紧。另一方面,学术部部长又不经常在学校,学术部就散漫了,连例会都很少召开。学术部部长是个女生,政治学专业中国政治方向,此专业由本科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衍生出,导师是国内一较知名的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区县行政问题,经常带学生全国各地调研,学术部部长也就跟着到处跑。有这些情况,李建东不得不担心今年的学术活动会一败涂地。
又幸好有杜芳。杜芳从一进入研会就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工作认真负责,开会积极发言,李建东曾让她整理过一个研会历年举办的学术讲座表格,两天后表格交了上来,特别细致全面,所有讲座先按时间分类,再按主题分类,主讲人、讲座内容、讲座规模、同学反应等全部一清二楚、赏心悦目。就是从这份表格中,李建东有了今年校园文化月学术活动的主题,那就是人文社科通识教育。人文学院有好几个大类专业,哲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都属于基础性专业,初看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可能不大,仔细思考会发现它们构成了社会运行的基础,每个人对此都应该有一些最基本的了解,尤其是在北方大学这样一个偏理工的“综合性大学”中,绝大部分同学都是理工出身,人文社科接触相对有限。考虑到这些,李建东决定把这次活动做大,把影响从院内扩展到全校,充分发挥人文学院的优势,打造人文研会的品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