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李建东没有回家。一是因为远,不好买车票,二是他有个高中同学来北京打工,说先住他那儿,年后好找工作。当然,他自己也不想回去,从小到大二十多年了每个年都在家过的,他想试试不在家过年的感觉。送走喻小晗的第三天,他高中同学过来了,他问他为什么不在家过完年才来,他说父母都在广东,自己一个人在家不如过来找你,并且年前到北京的车票好买。除夕的时候他们在租的房子里煮火锅,边吃火锅边喝酒边看联欢晚会,李建东觉得这感觉还错。正月的头几天里,他们去逛了天安门,地坛庙会,游荡着游荡着就到了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晚上,吃过晚饭,他高中同学在阳台上抽烟,他在那看风景,耳边鞭炮声噼噼啪地响,他又想到了03年那个除夕,也是鞭炮声响的时候,他对自己发誓说一定要走出去,然后就走出去了,一直走到现在。
喻小晗回北京是2月14日,正好是情人节,他带着一束花去迎接她。她一出站,长款的白色羽绒服敞开着,鹅黄色薄毛衣紧裹着上身,细窄的皮带束住小腰,下身是一条黑灰相间的格子短裙配打底裤,及膝的亮黑色高根长靴让她高了近10厘米,头发长了,也烫了,一个个小卷洒落在背后,添了很多成熟气息。李建东眼睛都直了,喻小晗在他眼前挥了挥手,轻拍着他的脑袋说,“没见过吧?没见过吧?都是我妈给我买的,头发也是她给我烫的,她说毕业了要穿好看点。”
出成绩是在2月26日。京华大学公布研究生考试成绩与别的学校不一样,别的学校是用准考证号去指定网站查,只能查到自己的成绩,京华大学是在一个网页上按报考专业列出当年所有参加本校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学生的成绩。这可以说不智能化,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所有学生,无论是成绩高还是低,考完还是没考完,都能很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排名、与其他人的差距,以及整个专业、整个学校的考试情况。招考完成后此网页不会被隐藏,一直留存于网站中,也使学生们能非常方便地查到历年的考试情况。李建东曾试过,通过各种方式,最早能查到2002年,这让他不得不感慨,京华不愧是中国最顶级的大学,透明度无人能及。
看群里说是下午4点半出成绩,等到了4点半,李建东打开招考网站,发现成绩链接已经更新了,以前一直是“京华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查询”,现在变成了“京华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查询”。李建东有点激动,虽然一直觉得自己考不上,但还是心存侥幸,万一运气好呢?而且两门专业课,包括英语,感觉还不错,至少把会答的都答上了,高考时,最后一次四级考试时都创造了奇迹,谁说奇迹不会再发生呢?但是,就算没有奇迹也没啥,毕竟自己没有真正努力复习,或者说没有拿出全部精力复习,如果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考上了,京华反倒不那么神圣了。
李建东稳了稳自己的心,沉着地点开链接,按“Ctrl+f”找到了自己的考号,他一眼扫了过去,英语54,政治72,专业课一90,专业课二108,总分324。还不赖嘛,他想,比自己预想的要高。网页上没有排名,他把自己专业的所有成绩复制到EXCL里面去,数据—筛选—排序,然后发现自己在17名。果然是没有奇迹的,他想,国际政治专业当年招14个,已经保送了6个,而过去历年进入复试的比率都是1:1.5,也就是说统考招8个只有12个人能进复试。他转过头给喻小晗说,我没进复试,和预想的一样。
喻小晗没查成绩,她不敢查,一提起成绩,去年的种种就浮现在她的脑海。李建东最终还是给喻小晗查了,他找出塞在书本夹缝里的喻小晗的准考证,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输下去,发现喻小晗英语考了82,一个极高的分数,政治考了63,专业课一考了78,专业课二0分,总分223。他说晗晗你英语好高啊,82分,专业课一也还不错嘛,做了那么点题还得了78分。喻小晗坐在床上,木然地看着这一切,然后说,“东东我们去吃晚饭吧,我有点饿了。”
喻小晗正式准备重考,她不想再考中文系了,盘算着换到什么专业。李建东帮她分析,说你英语成绩很好,可以尽量选择一个对外语水平要求高的专业,门槛高了,竞争者就少了,同时最好还是跟文学相关,以前复习的文艺理论、文学史都能用上,第三就是要找一个相对冷门,没多少人考的,对于我们目前的境况来说,考上京华最重要,专业其次。按照这个方针,李建东开始遴选起专业,先把范围限定在外国语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历史系、艺术学院、哲学系,后三者中也有跟文学、文艺学相关的专业。他仔细阅读这些学院各专业介绍,最后把目光落在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有十几个专业,他把当年各专业所有初试成绩复制到EXCL里面对照着招生名额、复试名单、最终录取名单等进行分析,首先排除的是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等,这些专业的报录比都在15:1以上,即招10个人至少有150个人报考,然后排除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世界文学史等,这些专业招生人数少,而且复试要求高。最后他发现一个专业叫“拉美文学史”,这个专业隶属于外国语学院的拉美文学研究中心,每年招的人不多,但报考的人更少,2009年招8个人,保送3人,余5个统考名额,然而只有21人报考,其中全部的18人,四科皆过最低线(外语政治50分,专业课90分)的12人,复试线340,进复试的仅7人,还空一个复试名额。他又回溯了外国语学院之前的招考情况,发现几年来此专业一直如此,他像捡到了宝一样,激动地对喻小晗说,就是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很不错。喻小晗一直看着他操作,屏幕上EXCL文档、外国语学院官网、京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等不停切换,她问李建东,这个专业还有其它什么要求吗?李建东仔细看了下说,没其它要求了,就是说考上之后要学习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喻小晗一把攥住李建东的胳膊高兴地说,那就是它了,我有信心!
李建东一开始不想换自己的专业,觉得自己复习得还行,还能二战,但他思前想后还是觉得换了比较妥当。一是国际政治竞争确实比较激烈,当年报录比达到了23:1,二是英语是他最大的短板,国际政治都需处理国际事务,英语好是第一要求,他也查了当年的考研分数,大部分同学的英语成绩都在60分以上,70的一大把,80的也很多。我不能用自己的劣势去拼别人的长处,他想,而且在复习过程中他也发现自己对纯粹的理论越来越有兴趣,对时事、政策,对国际形势倒没什么兴趣了。经过各方探索,利用给喻小晗选专业的方法,再结合自己越来越明确的兴致,他最终选定了哲学系的伦理学专业,那已是快5月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