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刀这件事,其实是很有讲头的。江湖中人、行伍之人、普通百姓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很容易就看得出来。
区别其一,就是用什么刀。
普通百姓那就好说了,柴刀、砍刀、攮子、劈肉劈骨头的厚背刀,甚至家常切菜的菜刀,都可以成为武器,或者说凶器。这些人带着这些刀具出门,防身效果也就那样,与人对砍的自保效果还不如掉头就跑。
布政衙门的守卫兵丁用的刀,多是薄片刀或是大刀。这类人呢,平日里遇到身着铠甲之人的机会不大,多数时候都是镇压地方匪乱,与其追求破甲效果,还不如随身携带的时候轻便来得重要。这种刀,也就更适合伤人或是威慑,也是出于这个目的,这种刀往往抛光极好。
而诸如各地府兵、边关将士,乃至四京十六镇的精锐,刀的讲究也就更多了。寻常府兵,多用的是雁翎大环刀。这种刀,打造起来方便,成本低廉,刀身厚实沉重,便于劈砍,破甲效果虽然比不上一些特制的刀,但是比起上述的那些刀来说,绝对杀伤力更大。其实雁翎大环刀不仅是府兵用,边关不少军士也在使用,很多从府兵一直提拔到诸如镇军、督军的中层将领,往往也爱带一把这样的刀在身边。毕竟这刀实在是厚实,力气大的士兵用起这种刀,不说破甲,有些时候对上外邦士兵用的那种马刀,甚至能连人带刀都砍成两段。
至于四京十六镇的精锐,用的刀就更讲究了。因为这些精锐负责保卫京师,又是朝廷直属,所负责的东西更多,武器装备也就越来越细致。以西京四镇为例,由于此地与西关守军多用来应对骑兵,所以他们的配备,除了锻造得更为精致的雁翎刀外,还有一些长柄刀。
这些长柄刀往往柄长二尺,刃长四尺,算在一起,足足有一人之高。而且这种刀,均是精铁锻造,单是一柄刀的造价就足以顶的上一户寻常百姓一年的开支。这类刀名为斩刀,马上步下均可使用,而且使用者多为身高六尺以上的壮汉,对上西关外的骑兵,不说人,学习过些内功的军中武人甚至能把敌人连人带马一刀砍死。
除了这两种代表性的刀,还有些专用步战破甲的直刀、骑兵用的马刀,但这就不一一细说了,四京十六镇的将士都是世代相传的行伍世家,甚至还有些人有一些更为细致的偏门玩意儿。
洛剑秋此时与那黑衣人激斗正酣,也吸引了不少百姓暗地里隔着窗户偷偷观看,毕竟京都四镇守备森严,平日里打架闹事都会被布政衙门重罚十个大板,何况这江湖中人的械斗呢。
不光是百姓,此时河津镇统领手下的督军也带着数十名军士赶到了,与他们一同赶到的,还有布政衙门的守卫兵丁。
只不过这俩人打成这样,布政衙门的捕快兵丁也好,还是河津镇守府的军士也罢,都有点没法上前。谁好谁坏,这是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的事,好人谁大白天的穿一身黑啊?何况另一边的少年,还是街里街坊十几年的客栈老板养子,该帮谁,不该帮谁,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但是,怎么帮,那可就不好办了。且不说这窜房越脊的轻功,在场的只有两个班头儿和督军大人会,上去打起来的话,到底是给人家洛小老板添麻烦还是帮忙,那可真就两说了。此时看那洛小老板稳压那黑衣人一头,两拨人马也只好在一边看热闹,不过为了地方百姓的安全,这两拨人还是配合起来把围观的人隔开了老远,免得伤及无辜。
不过,现在打在一处的两人此时也有些骑虎难下,黑衣人本不想恋战,刚被洛剑秋发现时,他便主动现身,抢先发难。可惜的是,他的举动早已在洛剑秋的预料之中,一道罡风劈出,那些毒针便被尽数拦下,甚至黑衣人自己也险些被弹回的钢针伤到。
但是,几个回合下来,洛剑秋自己也有点不太好受。因为那把木刀,此时已经在他的内力之下,整个木芯都变得糟得不像样子了。
黑衣人所用的长针有毒,这是两人打在一起之后,洛剑秋就意识到了的。那黑衣人每次用毒针,洛剑秋都不得以要用刀气抵御,这不是因为他身法不行,而是因为他不愿伤及无辜。
但是洛剑秋是个好人,他的对手可不像他这么顾及,只要能逼退洛剑秋,黑衣人是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的。也正是因为这个,洛剑秋此时虽然还占着上风,但是他自己也已经十分难受了。
放下这边不说,穆青那边此时也已经打成了一团。
正午时分,那四个黑衣人趁着穆青店里忙乱,便偷偷在后院柴房里放了一种特制的迷药。这迷药,是一种致幻剂,焚烧起来之后,会产生一种迷烟,令人心神恍惚。由于穆青杀猪之后往往都把下水先放在柴房里熏干,然后再重新处理成一些杂碎汤的汤底之类的材料,所以这间屋子里最适合放迷烟,可以以腥臊之气来暂时掩盖毒烟的味道。
正午过后,穆青忙完了店里的生意,便打算续点柴火进炉子,然后休息一会。但是,他一进后院便发现了有些不对。
穆青在江湖中为人所知,是因他善使长枪,一手出神入化的枪法配合独门轻功内功,让她纵横江湖数年而未曾一败。但是,江湖中甚至官府之中,都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穆青,其实是出身于四京十六镇。
四京十六镇的军士,所肩负的责任都各不相同。西京四镇需要与西关兵马协防西部边界,所以骑兵稍多;东都四镇多盆地,驻守军士多为重甲甲士;南都四镇多水师,以轻甲步军为主;而中都四镇,则是有一个特殊的部门,其名为内卫府。
内卫府并不单单是司掌内廷保卫事务,作为十六镇兵马中,唯一由皇帝直接执掌的部队,内卫府的权力是极高的。官府军中,一直有这么一句话——“一都辖四镇,一府镇四都”。从理论上说,只要有皇帝手谕,即便是一个内卫府镇军,也有权力让一个统领听他命令。
当然,数百年来还没哪个皇帝会让一个镇军拿着手谕去找统领的茬,真要这么做,那就是在侮辱人了。真正运作的时候,都是让同级军官携手谕去调配那些非直属军队的。
镇军这个官衔,是军中较为低级的中级军官,手下人马可以达到最多两大营,最少三队。一队为百人,以尉官统辖,每大营通常设六队。也就是说,镇军一般统辖六百人,最多可达一千二百人,做少可达三百人。镇军以上,就是督军,一名督军督管四名镇军,对于没有任何背景和世家武勋的人来说,督军这个职位,就已经是官衔的尽头。
但是,内卫府毕竟是守备内廷的,几乎人人都带着点官爵。这也很好理解,内廷嘛,多是些大人物,京城以内,可能一个随地撒尿的小孩就是某个边关大将的儿子,可能一个卖杂货的家里就是某个王侯的亲随,哪怕你是皇帝亲信部队,还能比得过那些皇亲国戚受信任么?所以内卫府的军士其实也挺难受,没点官衔实在是惹不起这些人。镇军多如狗,督军遍地走,说的就是内卫府的现实情况。
而穆青,在奉命进入江湖的时候,就是一名内卫府镇军。其实按理说,穆青是没那个资格进内卫府的,他的祖上最多不过算是商贾之家,在东都开过间大酒楼。穆青能有资格进入内卫府,其实是因为他的父亲和一位大人物有着一层不一般的关系。
那位大人物,就是前任内卫府统领萧肃。
萧家是开国功勋之一,而萧家世代都有杰出人才,什么内卫府、四镇统领这些个重要职务几乎都做了个遍。
萧肃的父亲萧定,官至东都四镇大统领,而且因为他与先帝自小就是在东都行宫内的花园里玩大的,所以极受宠信。
穆青的爷爷在东都城的酒楼,也有那么几年是一时风光无两的,不少大人物都在他家酒楼吃过几年,萧肃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因为穆家手艺实在是好,一来二去,两家也就熟悉了。那时候萧肃还小,穆青的父亲也还小。萧肃小时候贪玩爱闹,穆青的父亲则是知书达理,向往着历代先贤。
萧家爱吃穆家的手艺,穆家少掌柜又钦佩萧大人的武勋,萧家小少爷贪玩不爱习武,穆家少掌柜又知书达理,向往历代先贤,渴望有朝一日为国建功。就这么着,穆家有一年新年去萧府做饭伺候萧大人的时候,萧大人酒后一高兴,就与穆青的爷爷把酒言欢,顺便收了穆青的父亲为干儿子。
穆家因此一下攀上了高枝,不过他们人性极佳,并没有借着萧大人的名号在东都为非作歹,而是踏踏实实继续开着那家酒楼,直到穆青的爷爷去世,他的父亲接管酒楼生意。
穆青的父亲佩服先贤为国开疆辟土奠定数百年基业,而萧家少爷萧肃此时也已经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位至内卫府督军。先前也说了,内卫府的职责很多,除了带着皇帝命令去指挥各地军马之外,还有一项就是深入民间,去打探民意、监管一些江湖事务。
这一年,新帝登基,曾经的萧少爷已是二十三岁,穆少爷比萧少爷略小,也已二十二岁,穆青则是刚刚出生不久,还是一个哭闹不止的婴儿。但也就是这一年,命运在穆家人的身上,也在萧家人的身上,稍稍的开了个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