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争原以为,前方应该有强大的妖魔鬼怪,周围寸草不生才对。
可前方风景壮丽不说,一路上还见到不少人往前方赶去,似乎前方有什么重大活动,或是风景名胜,吸引着众人一样。
难道是多想了?赵争悬着的心略放了下来。
不知赶路赶了多久,无意间抬头一看,前方依稀可见一座大型城池的轮廓,在层峦叠嶂的群山中亦毫不逊色,坚韧挺拔之余散发出大气磅礴之势。
只需要一眼,赵争就被那城池的景象吸引住了,连忙停下了飞驰的脚步,用心观赏了一会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赵争看着眼前的雄壮景象,更加坚定了他西行的信心,心中感慨万千,忍不住脱口而出。
“好!小伙子,有志气。”
一个老妇赞叹道。
赵争循声看去,只见一对老年夫妇和一个年轻女子三人,带着些简单的包袱,在不远处打量着赵争。
“老人家,过奖了。您住这附近?”赵争学着西游记里的称呼问道,同时心里不免犹豫:这一家三口,不会像西游记一样,是白骨精变的吧?
“年轻人有志气,好样的……咳咳~”老者赞叹道,只是他身体不太好,说话的时候忍不住咳嗽气喘。
“我们不住附近,是要到前方的望乡关,找我们家儿子。小伙子,你也是去望乡关吧?”老妇身体看起来好一些,也健谈一些。
那年轻女子,只是低着头,不说话,一副小媳妇模样。
望乡关?应该就是前方的那座城池了。
赵争走过去和对方聊起了家常,明白了前方的望乡关是一座大型关隘,重兵驻守抵御外敌,守卫着一方平安。
只不过最近一些年,形势吃紧,战争频发,损耗十分严重,望乡关已经多次发布征召令,募集兵源。
这一路上的行人,多是去应征的。
而老妇三人,一方面是去应征,抵御外敌匹夫有责;另一方面是去寻找他们唯一的儿子。
老妇儿子名叫李三多,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孙,新婚不久即弃笔从戎,半年有余却了无音信,一家三口放心不下才前去寻亲。
赵争听了,对老妇一家赞叹不已,心想这位面也有一些让人感动的存在。
明知前方危险重重,却不顾安危毅然逆行。正是有了这些逆行者的存在,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老妇一家十分不好意思,说这种情况十分普遍,几乎家家都会这么做的。
到达望乡关后,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一眼望去,整个望乡关内全是训练有素的士兵,或操练,或巡逻,或休整,呐喊声、操练声、行进声,在鼓角的指挥下迸发出虎狼之师的气势。
赵争和老妇家人一阵感慨之后,顾不上休息,连忙打听起了李三多的消息。
“大哥,请问您认识一个叫李三多的人吗?”
老妇见到守卫关口的士兵,低声下气的问了起来,尽管对方比他儿子年龄大不了多少。
守卫的士兵摇了摇头,说这地方人来人往的,根本记不住,建议她到军人应招处问一下。
一行人又来到了军人应招处,一个白净的文弱书生正在这里。因为是临近傍晚的关系,这里人并不多。
“大哥,请问您能帮我查一下李三多在哪里吗?他是我儿子,半年前来应征,一直都没消息。”
老妇开口说道,央求的语气中夹杂着些许哭腔。
白净书生面露尴尬,说士兵太多了,根本没有记录全面,而且士兵调动极其频繁,即使翻名册找到了,也没有什么用。
不过,书生提出可以代为画一幅肖像,写上名字,贴在指定的地方,说不定有认识的人,能给传个话。很多前来寻亲的人都是这么做的。
书生很快就根据描述画出了一幅肖像图,老妇等人看了连连称赞,太传神了。
赵争一看,只见肖像中人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眼睛中透漏出一丝精光,一看就是个精壮小伙。
老妇三人打听清楚张贴肖像的指定地方,再三感谢之后就去张贴了,赵争也陪着过去。
到了地方一看,那里已经张贴满了肖像图,寻亲的百姓、前来的士兵,密密麻麻的把这里挤得水泄不通。
忽然,人群中引起一阵骚动,仔细一看,是一干瘦的老夫人躺在地上嚎啕大哭,旁边也有几个人在抹眼泪。
“我的儿啊,你怎么这么狠心,扔下我们自己就先走了。你让我们怎么活啊……”
周围人连忙上去安慰,赵争也从人们只言片语中听了个大概:原来是这家人的孩子来这里应征,一年多了也没有消息,家人寻来才知道孩子早就在一场战役中离去了。
赵争心中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连忙看向老妇三人。
老妇人眼中的泪花已经在团团打转,却强忍着寄出一丝笑意。
老夫人的丈夫不停的咳嗽,眼睛却不停的看着四周,希望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小媳妇此时已经六神无主了,一双手不安的抓着衣角。
赵争安慰了三人一番,说孩子是成就大事业的面相,一定不会有事的;慢慢打听,总会打听到好消息的。
三人听了,尽管还有些担忧,但是脸上也露出了一丝丝宽慰的表情。
帮着老妇人他们安顿好之后,赵争告辞继续西行了。
走出望乡关关口的时候,守卫的士兵还好心劝告说西方危险,恶魔众多,不要轻易出去。
赵争笑道:“我就是要去西方,斩杀恶魔的。”
守卫士兵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总有那么一些人逆行而上,只能心里默默祝福对方能活着回来,尽管回来的人十不足一。
赵争继续西行,先前的阴霾心境已经在崇山峻岭之间消散无余,豪迈之情却油然而生。
赵争边行边欣赏着秀丽雄壮的风景,暗处一双双眼睛也在紧盯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