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1940~1945
人物
.松冈洋右
.东条英机
“大东亚共荣圈”是由日本外务大臣松冈洋右在二战期间提出来的以日本、满洲、中国为中心的扩张政策,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希望在亚洲、澳洲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建立殖民大帝国的侵略计划,是日本“皇道外交”的具体体现,也是日本近代以来实施的一系列亚洲政策的结果。
构想的提出
军国主义法西斯理论在日本的传播,使越来越多的日本青年士兵开始把日本的对外扩张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目标。另外,日本为岛国环境,工业发展资源的缺乏也阻碍了日本的经济发展,日本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出措施,希望可以把这种资源困乏的困难转嫁于其他国家,而目标就定在了当时生产力、生产关系还相对落后,而且原料资产丰富的亚洲国家。
其实,早在1936年,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就制定了《国策基准》,确定了日本在维护东亚大陆的统治地位的同时将全力向南方海洋发展的基本构想,这就是“大东亚共荣圈”的最初设想。1938年11月3日,近卫文 政府发表了关于“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声明,这其实是对“大东亚共荣圈”最基本条件的实施制定,因为日本只有长期控制中国东北地区,其大东亚的计划才能得以继续实施。
另一方面,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因素,以及其丰富的橡胶、石油等战略资源,使它早就成为了各帝国主义争夺的目标,本来就缺乏战略资源的日本更是早就渴望夺取南洋作为支持其侵略战争、独霸亚太地区的基地。但是面对比日本强大数倍的英、美、法等国,日本不敢轻举妄动,直到1940年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占领了荷兰、法国等地,日本才趁机加快推行南进战略和殖民侵略计划。
1940年8月,近卫内阁在《国策基准》的基础上,正式宣布了《基本国策纲要》,进一步提出要建立“以皇国为核心,以日、满、华的强固结合为基础的大东亚新秩序”。同年,日本外务大臣松冈洋右在上台演讲中首次正式提出了要建立一个“大东亚共荣圈”的建议,认为日本有必要以自己为中心,带动整个亚洲的经济共荣,这就是“大东亚的经济协同圈”的主要内容。
松冈洋右的演说为“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蒙上一层“皇道主义”色彩,并遮盖上了“共存共荣”的幌子。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是一个囊括了印度以东、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北的所有地区和国家的殖民大帝国,是日本称霸世界的“宏图伟略”。
“大东亚”计划的实施
“大东亚共荣圈”的实施,必须有两个支柱,一个是在东南亚地区抢占殖民地,以解决日本工业发展所需战略资源的缺乏问题;另一个就是日本必须找一个与之信奉相同军事思想的联盟。这个联盟的形成以20世纪40年代日本与德、意联手“轴心体制”的成立为标志,因此,日本把实现“大东亚”计划的目标放在了另一个支柱——“南进”抢夺殖民地上。
为了使南进计划能够顺利进行,日本当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941年底,日本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最大的海军基地珍珠港,给美国以沉重的打击,搬开了其南下的第一块绊脚石。紧接着,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于1942年2月16日在国会演说中又称:“大东亚战争的目标就是要使大东亚各国、各民族各得其所,以皇国为中心,确立基于道义的共存共荣的新秩序。”为其军事上的扩张提供了言论上的口实。
日本占领东南亚等地,对其进行殖民统治,要求殖民地人民放弃自己的母语,转而学习日语,接受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大东亚共荣圈”计划的实质,那就是要建立一个属于日本统治下的大帝国。另外,它还要求处在大东亚共荣圈计划中的各国共享其资源,以求所谓的经济共同发展。
1943年11月5日,《满洲日日新闻》号外,日本东京举行“大东亚会议”。参加者有日本、伪满、汪伪以及在日军占领下的菲律宾、泰国、缅甸等代表。6日,发表了“大东亚共同宣言”,鼓吹“大东亚各国互相合作,把大东亚战争进行到底”。
在20世纪30年代~40年代期间实行的“大东亚”计划的本质正如1941年11月20日他们在《南方占领地行政实施要领》中所提出的那样,日本只是为了征集资源、资材和劳动力,才将战争长期进行下去。在东南亚各日本占领地,他们大肆修建铁路、军用道路及飞机场等设施,这也是日本能更好地开展殖民统治的一种需要。在修建过程中,日本还强制动员了当地人从事土木工程,并征用他们从事矿山劳动,这些做法更加透彻地揭露了其扩张的本质。
为了更好地实施“大东亚”计划,日本还不断地在舆论上美化“大东亚共荣圈”的实质。1943年11月,东条英机在东京召开了“大东亚会议”,出席会议者都是日军占领下的傀儡政府,有伪满洲国、汪精卫伪政权、泰国、缅甸、菲律宾以及“自由印度临时政府”的代表。
在这次会议上,日本以帝国家长的身份发布了《大东亚共同宣言》,宣言中规定,大东亚范围内的政权都有“共存共荣”、“自主独立”、“相互尊重”、“紧密提携”的责任,但是很明显这四条只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语言,只有最后一条“开放资源,以此为进军世界做贡献”才具有实质意义。虽然这个宣言得到了六个傀儡政府的全票通过,但是它也彻底地暴露了日本侵略亚洲、称霸世界的企图。
梦幻的破灭
在日本接连占领中国东北、东南亚马来亚、新加坡等地之后,日本以为“大东亚共荣圈”的实现,已经近在咫尺了。但是就在这时,德军在苏联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中的惨败,给日本日益高昂的侵略气焰迎头泼了一盆冷水。德军在西线上的失败,扭转了整个二战反法西斯战争的局势,大大地提高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士气,与此同时,日本在中国的扩张也受到了严重的挫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反日的高潮。
1945年8月美国分别对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放了原子弹,苏联也在此时对日宣战,给日本造成了经济、军事上的强大压力,而且在战争中一直没有取得有效成果的结局,也极大地激起了日本本国人民反战的情绪。在这样的多重压力之下,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大东亚共荣圈”也随着日本的投降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