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千岛群岛
千岛群岛是一个位于西太平洋北部的弧形岛群,它连接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海道,西濒鄂霍次克海,东临太平洋,是鄂霍次克海东南部的天然屏障,也是鄂霍次克海与太平洋的海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千岛群岛也成为了日、俄两国在太平洋上激烈争夺的目标。
千岛群岛的战略性
千岛群岛中的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和齿舞群岛四岛位于西太平洋冷、暖流交汇处,鱼产特别丰富,是世界三大著名渔场之一。此外,四岛中的国后岛还是大蟹、海参等贵重海产的产地,而择捉岛除了是捕鲸基地外,地下矿产也非常丰富。更为重要的是千岛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千岛群岛的西面是太平洋上重要海上通道鄂霍次克海,东面是太平洋,整个群岛总罗了占守岛、幌筵岛、齿舞群岛等近40个岛屿,海岸线绵长1200多千米,总面积可达15600平方千米。岛上火山纵横,地势崎岖,海岸线曲折、陡峻,是战争中易守难攻的宝地。另外,千岛群岛之间还有多条海峡,其中岛弧一侧的千岛海沟,最深处可达10542米,而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择捉岛,有十多处海湾,可供大型舰船停泊,这无疑是战争中众方期望的最好的舰队停泊点。
千岛群岛附近的水域还是俄罗斯出入北太平洋的捷径之一,也是俄罗斯往返堪察加和楚科奇以及北美各口岸的必经之路。哪一个国家占领了这块地方,就相当于在太平洋战争中占据了最有利的地形,因此日本与俄国以这块宝地为目标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日俄争岛
日本自战国时代后期开始开拓北海道,并逐步将北海道纳入日本领土,那时日本就认识到了千岛群岛的重要性。但是随着17世纪后期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俄罗斯人开始逐渐向千岛群岛、库页岛(中国称库页岛,俄国称为萨哈林岛,日本称为桦太)扩张势力,这与一直向北方扩张的日本利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两国开始就领土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夺。为了解决双方在领土问题上的冲突,俄日于1855年协商签定了《下田条约》。条约规定千岛群岛的南部归属日本,北部归属俄国,库页岛则暂时作为悬案,等待日后解决。后来两国又相继签订了《桦太与千岛群岛北部互换条约》,将日本所占领的库页岛南部领土与俄罗斯所占的千岛群岛北部相互交换。
1905年俄国内战爆发,沙皇统治受到严重威胁,同时在新兴无产阶级的强烈呼声下,俄国不得不将战斗力量转向国内,最终狼狈地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结束了战争。其中沙俄向日本转让了千岛群岛和南萨哈林岛的控制权,使得日本夺得了沙俄在远东的大部分权益,同时也加剧了日俄之间的矛盾。
千岛群岛风云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并于8月18日开始攻击千岛群岛。当时岛上驻守日军人数达8万,并且修建同时容纳600架飞机的9座机场,同时,在防御最为坚固的占守、幌筵两岛上还建有片岗和柏原两个设施完善的海军基地。但是由于二战中日本损耗兵力严重,所以部署在千岛方向的海空军仅配备数艘小艇和8架飞机。
苏联在详细了解了日本在千岛群岛的兵力部署情况后,于8月18日开始攻打日军设防的重点占守岛,希望可以打开苏联向南进攻的大门。当时日本在占守岛全岛都部署了由地道和交通壕相连接的钢筋混凝土与土木质火炮机枪工事,并派遣了8000人、64辆坦克驻守此岛。所以当18日下午苏军在“基洛夫号”巡洋舰为首的驱逐舰队掩护下,从12千米外的堪察加半岛轰击占守岛的时候,遭到了日军方面的强烈反击,并在苏军登陆时击沉击伤了苏军多艘登陆舰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斗的激烈化,日军遂显寡不敌众,战斗中心逐渐向岛内转移。
到下午5点以后,日苏双方就占守岛上制高点的争夺又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日军以冲锋枪、坦克团等对苏军展开了多次进攻,但都被苏军击垮了。晚8点,苏军顺利地占领了两个制高点,并在得知日本仍在积极备战的消息时,继续向纵深进展。到23日下午,日军接到了无条件投降的命令后,全部投降。而苏军继续向南进攻,此后一系列登陆基本未遭抵抗,进行得非常顺利。
8月的最后一天,日本在苏军锐利的进攻下,退出了千岛群岛北部的战斗,将千岛群岛的控制权拱手让于苏联,而苏联在取得了千岛群岛北部地区胜利后,开始进驻南千岛。9月1日,苏军占领了国后和色丹两岛,并宣布“千岛登陆作战”完毕。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5日,苏军结束了占领齿舞的最后行动。此后,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一直实际控制着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整个千岛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