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乡在日本侵略者和汪伪政府看来,不啻他们“强身健体”的良药,实际上这是他们试图抓住的救命稻草,他们是抱着必成的心态来推行所谓的“清乡”工作的。所以日本人和汉奸们都对此极为重视,进行了相当周密的筹备工作。光是“清乡委员会”的筹备谈话会,就在李士群的主持下召开了八次。
鉴于以往的类似活动,如华中的“扫荡清剿”和华北的“治安肃正”屡遭失利的情况,他们决定在“清乡”中实行更为狡猾和毒辣的方式。李士群就叫嚣,要“军政并进、剿抚兼施、由城而乡、遍及全区”。晴气庆胤也强调,“清乡”工作相辅而行,可谓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以政治为中心而以军事推动之,且特工又从旁协助。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暴力和蛊惑两大手段,来达到他们实现对占领区域牢牢控制的目的。
经过商议,他们确定了“清乡”的步骤。第一步是“军事清乡”,办法是所谓的分区肃清。第二步是“维持治安”,“在封锁线内收编游兵股匪,抚缉游亡离散”,对抗日军民“设法感化,令其诚服来归,为政府效命”。第三步为“整理建设”。“严整保甲编织,整顿农村生产,推动教育发展,加强党务活动及训练民主,扩大宣传,调整交通,调剂金融等”。准备通过蚕食的方式,一步步实现他们的目的。他们还确定了先从京(南京)沪线沿线展开的具体工作步骤,制定了大批法规,训练了众多的专门人员。
1941年6月,罪恶昭彰的“清乡”开始了。李士群他们在苏州设立了“清乡委员会”办事处,李士群自兼处长,副处长则由汪曼云兼任。他们叠床架屋地设立了一大堆下属机构,俨然一个小朝廷的规模。同时,南京的清乡委员会的各机构也改归办事处指挥,除了留下少量秘书人员驻南京办公外,其余人员被李士群悉数带往苏州。实际上,“清乡委员会”变成了一个空架子。
事实上,“清乡”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日本人的监控下进行的。在驻苏办事处成立的同时,日本侵略者的各路人马也纷纷来到了苏州。日本第十三军团设立了由一名少将主持的“清乡指挥部”;汪伪政府军事顾问部也派出了由晴气和小笠原负责的出张所(即支所,支部);甚至一手策划了汪伪傀儡政权的“梅机关”也抛头露面,设立了出张所,日军的江苏联络部则把常驻的联络官派进了各个区公署。这些机构名义上都是要负责日本有关方面和“清乡”各环节的联系、联络工作,实际上是对“清乡”进行指挥和控制。日本人所谓的“自治”、“全不干预”等谎言不戳自破。
“清乡”的第一阶段于1941年夏至1942年夏期间在苏南地区进行,主要包括苏州、常熟、太仓地区和无锡、武进、江阴地区,共分三期。
第一期是在1941年7月至9月间完成,在吴县、常熟、昆山和太仓几个县的部分地区进行的。日军、伪军和伪清乡警察总队向苏、常、太地区的新四军和游击根据地发起了猖狂的进攻。他们采用闪电战术,从四面八方分十几队、几十队,对这些地区进行梳篦、拉网式的进攻和搜索,试图消灭地区内的新四军部队和中共党政机关。紧接着,他们就设立了大量据点,构筑电网、铁丝网、竹篱笆,设置“检问所”,设立碉堡、瞭望哨,对清乡地区实行全面封锁,继而进行“政治清乡”,实行伪化统治。由于缺乏反“清乡”斗争的经验,该地区的新四军部队对敌情的判断出现了失误,仅以一般的“扫荡”对待,结果蒙受了较大的损失。
第二期“清乡”的目标为无锡、常熟、江阴三县的部分地区,第三期移到昆山、吴县、无锡三县在京沪铁路以南的地区,以及江阴、武进两县的部分地区进行。在这两期的“清乡”中,“清乡”地区的抗日军民吸取了苏、常、太地区的反清乡斗争经验,准备充分,部署周密,基本达到了隐蔽和坚持的目的。
李士群竭力推行“清乡”还有他不可示人的隐秘目的,那就是进一步攫取权力,而伪清乡委员会的各项条例和法规为他打开了方便之门。根据相关规定,“清乡”地区的行政、税赋、教育、建设等诸项大权,不论原来是属于中央还是地方,一并划归为“清乡”机构,待“清乡”完成后再交由原属机构接管。如此一来,原属伪江苏省政府的大权实际上就转移到了李士群的手中,使他成了另外一个江苏省政府主席!
但李士群权欲熏天,不满足于实际上的权力行使,他还要来个名至实归!江苏省政府主席高冠吾虽然只剩下了一个空壳,但丝毫没有让出的意思。他又不好明抢明夺,只好按捺住心中的痒痒,以待时机。
这个机会终于被李士群等到了,蔡洪田案给了他发力一击的绝好机会。
蔡洪田这时当上了伪江苏省政府民政厅厅长,也是“汪记”国民党中央的委员。李士群到江苏开展“清乡”之初,就有意把蔡洪田拉拢到自己的旗下,让他到驻苏办事处任职。但蔡洪田认为李士群是政治上的暴发户,不甘于屈居其下,就拒绝了李士群的一番美意。此举让李士群十分不快,自此心中对蔡洪田有了芥蒂。
蔡洪田虽然不愿与李士群同流合污,但也不是什么好饼,也是千里当官只为财的个中人物。就在李士群大肆“清乡”之际,蔡洪田却动起了敛财的心思。当官敛财通常有两种,一是别人主动送来,当然这主动背后是利益的驱动,送的方式多种多样;一是自己去要,不同的人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要法,五花八门。还有很多时候,隐晦地“要”会带来“主动”地送,其中大有学问。蔡洪田见没人送,就打起了要的主意——他看上了伪江都县长潘宏器。
潘宏器在扬州为官多年,众所周知是个中饱私囊的家伙,多年下来宦囊颇丰无疑。蔡洪田知道他是伪维新政府的旧人,便料定他在汪伪体系里没什么奥援,这样一块大肥肉若不咬上两口,让他实在心有不甘。于是,他就指使手下的科长王春元向潘宏器“要”五万块,声言如果不给的话就要将其撤换。
本来以为这是咬一口就流油的肥肉,没想到却被烫了嘴。这潘宏器非但逢“要”没“送”,还通过七拐八绕的关系走了陈璧君的路子,到汪精卫那里告了“御状”。“清乡”本来在名义上就有“揭发官员恶劣行为”的内容,王春元属于顶风作案,给汪伪政府和“清乡”大业“抹了黑”。恰恰事发地点又在“清乡”地区,于是汪精卫就把这件事交由李士群来处理。
李士群接到这个案子之后仔细一琢磨,觉得里面大有文章可做,而且这正是他所需要的。他认为这事绝对有幕后的主使者,否则一个科长没有这么大的胆子公开对一个县长进行敲诈。那么,这个主使者就只能是蔡洪田了。
于是,李士群就高举着“清乡”的大旗把蔡洪田拘押起来。其实捉蔡洪田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在于逼高冠吾。谁都知道,蔡洪田在伪江苏政府里和高冠吾是穿一条裤子的,如果能在蔡洪田的身上打开缺口,抖搂出点儿什么东西来,高冠吾自然是要跟着吃挂落儿的。
想好了这一局棋该怎么下,李士群就让人到处放风,说蔡洪田被拘是因为发现了江苏省政府有贪污行为,直接把高冠吾放到了风口浪尖上。为了速战速决,李士群不仅打攻心战,还打起了“实力战”,直接请出晴气去给高冠吾施加压力。
高冠吾早在军阀时代就官至中将,还做过“蒋记”国民政府的警备司令,自然不是白给的。但如今他跟着汪精卫吃饭,就不得不看日本人的脸色,因为他们是主子的主子啊!自己就是再恋栈也不能分不清形势,侧有恶狼环伺,上有泰山重压,留不得呀!加之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更加重视“清乡”运动,正有实现“清乡”和伪省行政“一元化”的打算。高冠吾就是不主动退出也会被动下课,还不如由自己提出来体面一点儿。
就这样,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李士群用高冠吾的痛苦兑换来了自己的快乐!1941年12月18日,伪中央政治委员会通过决议,改组伪江苏省政府,特任李士群为江苏省政府主席。12月31日,李士群又兼任了江苏省的保安司令。而高冠吾被调任,做了伪安徽省政府主席。
李士群把江苏省政府主席这顶帽子弄到手之后,对省政府进行了大换血。他在驻苏办事处里的亲信们,每人都又多了一顶省政府里的乌纱帽,从而实现了他彻底把持江苏省的目的。当初丁默邨在和汪精卫谈判的时候提出要江苏省政府主席这个位子,李士群大和稀泥,现在他却自己使用手段登上了这个宝座,可见人心的确是随着形式在变啊!
蔡洪田的案子虽然被李士群煽风点火地搞得轰动一时,但高冠吾把省政府主席的位子让出来之后,李士群对这事就再也没了兴趣,也不大喊惩处官员恶劣行为了。他先是替蔡洪田把屎盆子都扣在王春元的头上,让蔡洪田恢复了自由。后来,蔡洪田又走了汪曼云的门路,就把王春元也释放了,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一切都以实现目的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