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线是本小说不定期额外更新的番外篇,主要展示不同剧情选择下的故事发展可能。
“睿智读者的脑洞”系列均由读者创作,非作者原创。本篇番外由读者“天谭小助”创作。)
作者:“隋便你处处给我作对,我忍不了了,所以我要惩罚你。
呐,看看这是谁,是不是很眼熟?
呵呵呵,你猜的没错,他是你的孪生兄弟,叫便隋。
从今以后,你就安心当个配角吧,便隋会接手你的天级功法,代替你和唐莺约会,顺带成为陆菲菲的亲传弟子。
你会湮没于时间的长河之中……在你死于‘灭门事件’之后,读者会轻易将你忘记,渐渐的,你所存在的一切痕迹都将消失。
无论是世人,还是读者,都只会记住便隋,而不是你,隋便。
你……你为什么要笑?等等……难道你……”
隋便(不屑脸):“所以说,你输了。
从你打算改变主角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变相承认了自己的失败,你的能力与气量都不足以支撑起一个人物的灵魂,因为……你写不出来。”
“你……!”作者深深地吸了口气,“你以为你是谁?你怎么可能评判的了我?!”
“那我就换种方式好了,”隋便说道,“只要我把剧情变得幼稚,低俗,拖沓,你的书就没人愿意看,你的一切努力就白费了。
我可以一整天都和张嘉玩过家家,或者是我一整天都在约会,不务正业,乃至是我可以在你的眼皮子底下再写一本小说,叫《当睿智作者摊上睿智主角》。
你不可能一直不写关于主角的事,而一旦你写了关于我的事,剧情就会转变为另一种风格。
你觉得,像这种七拼八凑,毫无逻辑,且文字水平低下的作品还会有人看么?还会有人投推荐票么?”
作者:“……只要我修改前面的章节,你的一切努力就白费了,你会重新被我掌控,去描绘一个我心中所想的故事,你将……不再会脱离我的掌控。”
“好了,已经够了。”隋便突然说道。
“够了?什么够了?”作者疑道,“你干了什么?”
“字数够了啊,你还没意识到么?”隋便笑道,“到目前章节为止,只有在‘简介’中,我才与你对过话。”
“你……你控制了简介?”作者的声音在颤抖。
“你觉得……一个如此长的简介……编辑审核的时候会通过么?这些字数能完整的显示么?”隋便看着作者失魂落魄的脸,继续说着最终的判决,“就算通过了,第一次来的读者看着这长篇大论的简介,还未说完便已结束的,连介绍都算不上的‘简介’,还会点进来看么?”
“你……你想从一开始就否定这本书的存在?!”作者慌了,“别……不要这么干,快结束!不要再延续下去了!”
“所以……你应该知道该怎么办吧……”隋便幽幽的说道,“说实话,我也不想拉着你一起下水,毕竟那样我作为一个书中人物,也没有登场的机会。”
“要不这样吧……让剧情正常展开,你不要控制书中人物的思想,我也不会突破次元壁干涉你,这是一笔双赢的交易。”
作者又惊又怒地瞪着隋便,但渐渐的,他冷静了下来,然后擦了擦额头的冷汗,长舒一口气,缓缓开口道:“好。”
……
eoe停止了码字,他揉了揉酸痛的手指,看着眼前的章节,内心想着:把这章作为一个彩蛋发出去吧?一定会给读者一个惊喜的!
可是……总感觉哪里不对啊。
隋便的性格不是这样的啊……
草,人物性格写崩了!!
唉……还是删掉吧,累死我了……
想到这里,eoe心痛地删掉了这个章节,顺便灌了口奶茶:“像这种突破次元壁的对峙,写起来还是得慎之又慎啊。”
……………分割线……………
作者评语:
好,很有精神!
感谢天谭小助的创作。
首先说下简介。简介是我乱写的,我写简介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设定人物都是现写现想,没有前期大纲,所以真的是被角色们牵着鼻子走的。
其次,这本小说是实验作品,涉及到一些文学理论。我大学毕业论文写的是叙事学方向的,接触到了热奈特、米克巴尔、韦恩等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家的理论,有了一些想法。
我想尝试着解构传统叙事,将叙述者带入到叙事中来,让受述者参与叙事。所以你会看到小说里,主角隋便可以推理作者的剧情安排,把自己带入到作者的角色中去,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
个人认为,解构的精髓在于解构之解构,角色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后,可以采取反制措施打乱原本的故事,让叙事变得支离破碎,作者也可以采用大段独白,将原本的叙事策略告诉读者和主角,破坏掉原本起因经过结果的线性叙事,让故事展开的时候,读者心中会同时呈现出多种可能性,而不只是单纯停留在期待下一步上。
天谭小助写出这篇if线,我就知道他读懂我的小说了。
《睿智》作为一本网络小说,前期如果写得像实验作品严肃作品那样让人看不懂,毫无疑问是失败的。但是到后期,我会逐步介绍一些理论,让各位可以参与到我的实验中来。古今中外有很多作家探索过解构叙事的创作,我也想试试。
先解释一下什么叫解构吧。百度百科里是这么说的:
解构,或译为“结构分解”,是后结构主义提出的一种批评方法。是解构主义者德里达的一个术语。“解构”概念源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deconstruction”一词,原意为分解、消解、拆解、揭示等,德里达在这个基础上补充了“消除”、“反积淀”、“问题化”等意思。
德里达从语言观念的分析入手,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思维方式的反思。指对有形而上学稳固性的结构及其中心进行消解,每一次解构都表现为结构的中断、分裂或解体,但是每一次解构的结果又都是产生新的结构。对上帝万能的认识是一次解构;理性将其拆解,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结构。
“解构主义”实际上可以被认为是对构造结构的分解或拆除。其实就是把一个事物或者符号拆解,再重新建构。
比如一个打火机,把它的外壳和所有金属配件一一拆下和分离之后排列在桌子上,此时,它已经失去了作为一个打火机的实用意义和价值。然后再把没有任何目的性的把零件粘在机壳的外部,或者利用它的零件做一个别的东西,就完成了一个解构的行为。
它本身没有意义,但过程很有意思。
小说的零件是什么?设定、背景、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等,把它们拆开,再组成一坨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想干的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