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的孩子,我也要眼含热泪去拥抱她、欣赏她,为这个生命自豪。
在2000年7月25日的《北京青年报》上,我看见了周婷婷的名字,她头戴学士帽、身着学士服,脸上写满了自信。在照片旁边配发了一条新闻: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毕业。新华社记者高梅及写道:“中国第一个少年聋人大学生,16岁就破格被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录取的南京少女周婷婷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如今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周婷婷从小失去听力,曾是个全聋全哑的小女孩。在父亲的耐心指导下,周婷婷6岁已认识了2000个汉字,还学会了看口型和人交流,说出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与正常人一样走进了学校。8岁时,周婷婷创造了一项吉尼斯世界记录――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10岁时,她与爸爸合出了12万字的童话故事《从哑女到神童》;1997年,她又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1998年,她还主演了取材于两个残疾姑娘真实故事的影片《不能没有你》。活泼开朗的周婷婷被同学们称为‘阳光女孩’,同学之间的感情十分融洽。”
从上面那段文字中不难看出,周婷婷虽然身有残疾,但她却是个人格健康、自信自强的姑娘。而在周婷婷的成长经历中,周婷婷的父亲――周弘先生,对她的成长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的“赏识――成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确是让人敬佩不已。
当周弘先生得知自己的女儿是个聋哑孩子的时候,伟大的父爱使他没有放弃对女儿的教育和帮助。相反,他对女儿采取了赏识――成功的教育模式,也就是说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欣赏孩子的长处,并真诚地帮助孩子。在他的帮助下,不仅周婷婷成功了,另外几十个聋哑孩子也成了周婷婷式的早慧儿童。这就是赏识的巨大力量。周弘先生曾经把自己的教女经验写给大家,写给所有残疾孩子的父母。他写道:
为人父母不易,做一个残疾孩子的父母更不容易。
我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女儿身上,我永远坚信:我的女儿是天下最好的孩子,我要为她而骄傲,为她而自豪。
不人道的目光不是没见过,女儿咿咿呀呀的声音引来的目光太多了,同情、嫌恶、不以为然等等,不一而足。无论何时,我都只注重女儿,我用只有女儿能意会的神情和她交流、沟通,用我的爱为女儿筑起一道坚固的围墙,将世态炎凉隔在墙外。这种永恒的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爱塑造了女儿,也塑造了我自己。在漫长的求医过程中,我都用这种心态来调整自己,维护着女儿的健康成长。
教女儿说话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一个简单的“a”教了上千遍,发出来的还是“o”;一个“灯”字,教了何止365天;一个“哥哥”,整整学了3年……这之后很长时间,女儿能讲的最长的句子是四个字:阿姨再见!
怎么办?
曾经只是梦想女儿能喊我一声爸爸就乐得打滚的我不满足了,盯着女儿的眼睛,我忽然想起语言的另外一个载体:文字。从此女儿便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她笑我就写笑,她哭我就写哭,她说星星我就写星星,她说月亮我就写月亮……天地成为课堂,黑板是女儿的眼睛和我的胳膊,每次回来都“披文戴字”。就这样,女儿6岁的时候,已经认得2000多个汉字了,远远超过了同龄儿童。
女儿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必然要面临比一般人多得多的困难。因此,我一直有意识地培养女儿的自信心,让她觉得别人做得到的事她也一定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她也要做到,只有这种强者的心理扎根于她的内心深处,她才能坦然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这也就是我让女儿背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的道理,我们把数字编成了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女儿背到高兴处,爬上爬下,像只小猴子。10天之内背完了1000位,速度到最后只需要5分钟。
没有自信,何以进取?大人如此,小孩也如此,孩子都想做好孩子,问题是父母好多时候不给孩子这种自信心。
总让孩子努力,却总不让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他哪来动力呢?让孩子尝成功的甜头有个诀窍,不妨称为“够苹果原理”:跳一跳,够得着。父母必须在接纳孩子目前成绩的前提下,承认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异,面对孩子每一次的成功与失败,要像最初教孩子说话和走路那样,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要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要把尺度定得太高,要定在孩子够得着的范围之内。让孩子在成功的良好感觉下轻松愉快地飞翔,否则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行。
婷婷第一次做应用题,10道题只对了1道,错的地方我并没有打叉,而是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然后发自肺腑地夸她:“女儿,你太了不起了,这么难的题目,你第一次就做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她马上就有了成就感,对数学的兴趣与日俱增。
婷婷第一次打算盘,速度在班里是最慢的,越慢越不想打,最后一看算盘就头疼。我对她说:“爸爸不相信你打得慢。你想想,别的孩子上幼儿园锻炼手工的时候,你却跟着爸爸四处求医,没有经过锻炼。不过爸爸相信你一定能够打得快。”于是女儿打算盘,我在一边看时间,我把每个整十相加的答案写在旁边,她打得虽慢,但答案总是对的。每当她打到一个阶段的时候,我就为她欢呼。女儿越来越兴奋,打得也越来越快。我总是让她觉得速度在加快,有几次慢了,表在我手里,我就“作弊”,哪怕只说快了几秒,女儿都欣喜若狂。
婷婷刚写作文的时候,家里晚上都要开一个联欢会,专门听女儿朗诵自己的作品。我从中找到写得好的句子,大加赞扬。久而久之,她的感觉越来越好。其实有时候她的作文也是乱七八糟的,但总有比较好的句子,可以找出来让她感觉、尝到甜头。
人世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父母与子女不知心,明明是最亲的,却不是最近的。父母觉得与孩子沟通难,事实上这不是孩子的错。孩子最初的心扉是向父母敞开的,可是父母的抱怨、责骂、不理解,最终紧紧关上了那扇门。如果不能深入孩子的内心,那所有的“语重心长”都只能是一种说教。
我对女儿用得最多的手势是竖起大拇指,让她始终觉得爸爸是看得起她的。我看见女儿的第一句话是:“婷婷今天的心情怎么样?”至于成绩,我对女儿说:“婷婷,考得好,爸爸分享你的欢乐,考得不好,爸爸分担你的忧伤。”
小孩子总有犯错误的时候。
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婷婷不想写,磨磨蹭蹭,还说自己头疼。当时我很生气,想发火,但转念一想,不行!我把女儿抱到腿上,拉着她的小手:“婷婷,好女儿,爸爸知道婷婷会把老师布置的作文写完。爸爸是你的好朋友,你头疼,爸爸也心疼。”婷婷感动了,说:“爸爸,你够朋友,我也够朋友,你就坐在我的旁边看我写作文吧。”
我对女儿的教育思想凝结为一个字――行!我认为这是一种让每个父母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的心态上的教育,是让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愿每一位父母都用赏识的心态信任、理解孩子,赏识之花必然会结出硕果!
周弘先生的叙述实在太长了,但笔者仍然不舍得把他的谈话缩短,因为在笔者看来,周弘先生已经把“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的教育思想发挥到了极致。相信父母们从周弘先生的教子经验中会获得诸多启示。
但长期以来,父母们却习惯了指责,孩子们不是在赏识中长大,而是在指责声、训斥声中成长。当孩子成绩比以前提高了时,父母还是会说:“有什么了不起的,人家可比你强多了!”这样的话对孩子的打击是无法衡量的。
怎样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成功呢?提出下列建议:
首先要无条件地爱孩子。周弘先生说: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的孩子,我也要眼含热泪去拥抱她、欣赏她,为这个生命自豪。一个残疾孩子的父母竟然能如此爱孩子,那么,正常儿童的父母们更应当做到这一点。
给孩子自信,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自信心是需要培养的,周弘先生就很注意鼓励女儿发现自己的长处。虽然身有残疾,但父亲对她的要求一点也不比别人少,反而还比别人多。当孩子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情时,他会觉得自己是个强者。
让孩子体验到成功。周弘先生总是能够及时让女儿尝到甜头,女儿算盘打得慢的时候他帮女儿“作弊”、女儿作文写得乱的时候他挑出好的句子来,这些做法都是值得父母们学习的。想一想,当孩子考试不及格的时候,您是否还能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表扬他?
和孩子做朋友。周弘先生经常和孩子说的一句话是“够朋友”,您经常和孩子说的话是什么?实践证明,在家庭教育中,好的关系往往胜过“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