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真正的教育之魂必定是人格的教育。
一位名叫胡昌峰的作者回忆起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写了一篇令人感触颇深的文章,文章刊载在《年轻人》杂志上。他在文中记述了一位教师给他的、终身都无法忘怀的影响。他这样写道:
那一年,6月刚出头,长沙的天气燥热。然而,比炎热更灼人的是我15岁读初二时心旌摇荡的青春。我是那种早熟的男孩,我挡不住那莫名其妙的诱惑,犯下了让我负疚终生的错。
教我音乐课的李老师是个刚从师范毕业分配来的青春女子,天生丽质。上课时不知为什么,我老是走神,视线总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游移到李老师那苗条的身段上。
那天晚上8点多钟,我偷偷摸摸地蹭到了学校的女公共浴室,哗啦啦的水声冲击着我快要蹦出胸口的心。我知道,此时李老师在浴室里洗澡。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我猛然推开了浴室的门。李老师“啊”地一声惊叫,条件反射地躲到了墙角。她好久才回过神来,认真地看清了我是她的学生,她愤怒地冲着我举起了手,我狼狈而逃。
我的脑袋霎时一片空白,忐忑不安地回到了宿舍。我彻夜未眠,那幕情景让我心有余悸。如果李老师告到学校去,我注定要被开除的。
第二天,天还未亮,我就在李老师门前等候她,请求她不要把那件见不得人的事情告诉学校:“原谅我吧,我真的不应该那么做……我只是想看看女孩子到底是怎么样的。”她怒容满面。
第三天中午,我在宿舍里坐立不安。李老师来找我了:“跟我走!”我的脑袋“嗡”地炸开了似的。心里想她肯定是要我到保卫处坦白交代问题,然后等待我的结果便是开除。完了,全完了,我怎么有脸去见父老乡亲,我思忖着,一声不吭地跟着她走。不知不觉到了李老师的宿舍。一进门,李老师就把门关上了。
“你坐下,”李老师的语气意外地平和,接着,她转过脸严肃地对我说:“我明天就要离开学校去进修了。在我离开之后,你敢保证自己不再去干那种事情吗?”我惊诧地望着她,脸红得像关公。
“那么,好吧,我让你看看女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她从抽屉里取出一幅裸体画,画上的女人正是李老师。我闭着眼,低着头,不敢再看那张裸体画一眼。
“怎么,害羞了?这是我给美术学院的一位教授做模特时,教授画了一张送给了我。”这是一件绝美的艺术品,我不敢以丝毫的杂念亵渎。我尴尬地低下了头,画卷从我的手中滑落到地上。
李老师又从抽屉里取出一本崭新的《青春期性教育》递给了我:“我不怪你,你还小,你的行为只是出于青春的萌动与好奇,但你以后一定要理智。这本书是我特意买来送给你的,好好读一读。”
一场可能发生的灭顶之灾就这样被化解了。那一刻,我被李老师的善意与宽容感动得哭了:“李老师,你就是我的亲姐姐……”
一个懂得害羞的15岁的男孩,一头扑进了一个女教师的怀中。
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我被这位教师的人格之美深深地打动。当学生做出一些令她羞愤的事情时,她仍然能够保持冷静,并能够用自己的爱和宽容来开导学生。应该说,这位教师首先给学生的是人格上的教育,其次给学生的才是知识上的教育。我想,即使她没有给那位犯了错的学生一本《青春期性教育》,她的学生在其人格力量的感召下,也不大可能再做糊涂事了。而这位教师,不仅给了学生宽容和理解,还大大方方地让学生看了自己的裸体画。这位教师的坦然态度,给学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一堂课或者一次批评教育。而这正是一位优秀的教师的魅力所在。
任何一个家庭,任何一所学校,都不是单纯的知识或技能培训中心;任何一位教师或者父母的责任,也都不是单纯地为孩子们灌输知识。毫无疑问,真正的教育之魂必定是人格的教育。真正的教师或者父母,首先应该是人格之师,其次才是知识之师。
关于这一点,我的建议如下:
教育者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父母和教师要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孩子,让他们明白生活中的美与丑、好与坏、对与错。
对孩子的一切评价与引导都以人格因素为重。给孩子的教育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树立孩子远大的人格目标。
为孩子提供学习榜样的机会。如看影视做品或读书,也可以评析周围的人和事,让孩子逐步产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