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虽然名牌大学毕业,却处处感受到危机?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出类拔萃,长大以后却平平庸庸,甚至沦为罪犯?
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热线值班,接到一位母亲的电话。她说:“我女儿刚刚四岁半,本来很喜欢上幼儿园,但最近一段日子以来,女儿总是哭闹着不肯去幼儿园。问是什么原因,女儿也不说。后来,我和幼儿园的老师谈话才发现,原来最近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学起了英语,女儿生性活泼,老师刚教完她就会了,一会了她就不认真听了,不是钻到桌子底下,就是东张西望,每当老师提问的时候,女儿也不愿意回答。”
由于父母们望子成龙心切,他们让孩子做了那么多在大家看来不平凡的事情。也恰恰是由于孩子做了许多超越其年龄的事情,才使她看起来那么不平凡。也许,有的父母会认为这是成功的家庭教育,孩子小小年纪就看起来那么出色。但这样做是否正确呢?是否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呢?是否值得呢?当孩子答非所问的时候,父母们是否会感到,原来对孩子的一切过度开发都太不值得了,这样做对孩子太残酷了。
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为什么同样是一个学校、一个班级毕业的学生,长大后却分化很明显?为什么有的人虽然名牌大学毕业,却处处感受到危机?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出类拔萃,长大以后却平平庸庸,甚至沦为罪犯?为此,在接受采访时,《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负责人陆小娅女士深有感触地说:
在咨询中我发现,许多大学生、研究生,他们当初都是老师眼里的好孩子。但是,当他们上了大学或者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却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有的人突然没有了奋斗目标,有的人对学习厌恶了,不想再学了,也有的人缺乏社会适应能力,要么自卑,要么狂妄自大,甚至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前一段时间,我在郑州讲课的时候,一位女孩子向我咨询。她说,自己刚刚考上了大学,但她突然发现自己特别不想学习,问我该怎么办。其实,这样的孩子就很难做到持续发展。
这几年来,大家都在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就想,人是否也存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可持续的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是否也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一定的生态环境?所以,我就提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概念。
可见,保护孩子的成长资源,让孩子可持续发展是很有必要的。人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哪些资源呢?
对此,陆小娅女士的分析入木三分。她说:
我觉得一个人的可持续资源至少应包括下面几个方面:健康的身体、求知欲、自主性、自尊和自信、人际交往的能力。首先,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保持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最根本资源。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没有健康的体魄,就难以谈发展。身体健康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的资本。求知欲也是很重要的。学习本来是很有美感和快感的。当你解出了一道题目的时候,你应该感觉到很快乐;当你读着古诗词或者看着化学公式的时候,你该感受到其中的美。但现在,孩子们已经感受不到学习快乐在哪里,美在哪里,只剩下了厌烦。
我把自主性列为人的第三个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所谓自主性,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种想法,可自主地去探索,并能够控制、把握自己的生活,同时对自己很有信心。如果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一种被规定、被控制的状态下,成年人告诉孩子你只能干什么、必须干什么,而不是告诉孩子你想干什么、可以干什么,那么孩子就没有了选择的自由。
自尊和自信对一个人的发展也非常重要。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是他如何看待自己。如果一个人很不自信,没有自尊,他就会感觉自己是没有价值的,那么,在遇到各种挑战的时候他就会趋利避害,逃避挑战。相反,那些自信的人,会注意抓各种机遇,什么都想去试试。
人际交往也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之一,但有些父母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有的父母,很少给孩子自己解决矛盾的机会,当孩子与同伴发生冲突的时候,父母总爱出面帮孩子解决,而不让孩子自己去学习解决。现代社会是一个人与人互相依赖的社会,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他与周围环境互动的结果。如果一个人很封闭、攻击性很强,他就很难与他人交往。在“青春热线”咨询中我们发现,许多中学生、大学生来咨询,主要不是因为学习上的困难,而是人际交往上的困难。
另外,现代社会充满竞争,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一定会遇到挫折,谁也不可能是永远不败。因此,我强调一个人对生活的热情以及保持快乐的心境。这算是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资源提供一个好的生态环境吧。父母应该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情,使他们时时看到生活中的美。如果孩子对生活缺乏热情,做什么都不快乐,看一切事物都是灰乎乎、黑乎乎,这样的人生就很没有乐趣,生命质量很低。我想,父母的责任是给孩子建立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态环境,让孩子很好地发展自己。这样的孩子在走上社会之后才不会因为名誉、地位、权利的丧失而不快乐。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幸福,但成功到底是什么?成功并不意味着更快更多更好,而是意味着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怎样为孩子提供一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并保护好这些资源呢?提出下列建议:
目光放远一点。不要把上大学或出国留学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不要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这些说起来简单的道理其实需要父母真正的宽容和勇气。希望每一位父母老师在教育孩子时,首先想到孩子的一生。
多给孩子一点空间。“给孩子减压”的口号提出已有一段时间,提醒父母们的是,减压是多方面的,学校功课减少了,不要在课外辅导及才艺培训上“加码”。时间与精力被过多地占用,孩子也会过早地感到厌倦。
和孩子一起寻找快乐。每一个平凡的家庭、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总有点点滴滴的快乐。建议父母和孩子一起记一本“快乐笔记”,把日常生活的欢歌笑语记录下来。这将是孩子的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