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璋结婚了。
段镇与李蕙芳一起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并送了一副跳棋为礼物。
当时的刘元璋已经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少年儿童队辅导员,又去北京出席了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会议,并被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优秀辅导员。后来,他还当选了团中央后补委员。
多少年后,谈起这段经历,刘元璋感慨地对作者说:“在我走向成功的路上,有蒋文焕的指导,更有段镇鼎力相助,他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的确如此,50年代的段镇在全国并不知名,他却与蒋文焕一起推出了刘元璋,并由此开辟了一条辅导员成才之路。
婚后不久,刘元璋与妻子傅汝贤又投入了少年儿童队工作。
张元元小队的变化令人欣慰。
期中考试时,陆幼珍的成绩是优等,队员们都向她祝贺,段镇、刘元璋和中队辅导员也相当高兴。然而,最高兴的,还是通过帮助陆幼珍补课这项活动,使这个原来缺少友谊的小队,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名副其实的友谊小队了。
为了巩固和继续发扬他们之间的友谊,并使这种友爱之情扩展到其他小队,中队委员会给予了该小队全体队员在队旗下拍照的荣誉,大队委员会则在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大队会上授予这个小队以“友爱小队”的光荣称号。以后,类似“友爱小队”那样有着各种样式的友爱行为的小队,一个又一个的在学校中出现了。
1952年4月底,上海市已经有613所学校建立了少年儿童队队部,队员数已接近10万人。此时,共青团华东工委在胡德华、蔡怡曾主持下,举办了少年儿童队工作者讲习会,邀请段镇作了《培养团结友爱集体》的专题报告。
这是段镇第一次做初具学术水平的报告。由于在肇周路小学长期蹲点,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一张大楷”和“友爱小队”等典型个案,他的报告大受欢迎。也许可以说,这是段镇走向少年儿童队研究之路的一个重要起点。为此,他十分感谢刘元璋。
当段镇回到肇周路小学,刘元璋兴冲冲地拉住他,说:
“阿段,快来瞧一瞧新鲜事!”
在第5中队的板报栏里,贴出了一张诱人的布告:
亲爱的队员们:
我们中队根据大家的要求,决定搞一次长途旅行,在两个月内要到包头、拉萨、乌鲁木齐、延吉等地方去。在路上,参加旅行的每个小队要写日记,每周要写回信。我们要访问少数民族,了解祖国边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景象。等着同学们的好消息。祝大家一路平安。
中队委员会
段镇瞪大了眼睛,啧啧叹道:
“天哪!这是孩子们了不起的创造啊,咱俩可一定要跟着去看看!”
“是呀,这孩子的思路一打开,什么都敢想敢做!”
刘元璋被队员们深深地感染了,他觉得自己被裹挟在生活的春潮之中,幸福之情难以言说。
“咱们只看不说话,怎么样?”段镇问。
刘元璋点点头,说:“孩子们能行,即使出乱子也没什么了不起。”
第三天下午,风和日丽,在肇周路小学的校门口,第五中队为全体旅行者举行了列队欢送仪式。旅行者的爸爸、妈妈、朋友和解放军叔叔都赶来参加了仪式(这是每个队员特地邀请的)。有一位专门请了假前来参加的家长代表,像真的一样兴奋地致欢送词,她说:
“你们就要离开父母出远门了,希望在路上要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多穿衣服勤盖被,吃饭要讲卫生,要时刻记住自己是一位光荣的少先队员!还有,要多多写信,免得中队委员会和家长想念。”
讲完后,她就把一大叠预先准备好的信封信纸送给了各小队。
在热烈的欢送掌声中,队员们唱起了“旅行去”的告别歌,一个个背起行李包(其实就是书包),兴高采烈地和来宾们、同学们话别。
队鼓响了,队员们一齐开步前进。
“再会啊!”“再会”人们互相招手呼喊着。
许多不知真相的低年级小朋友在队伍后面一边追一边问:“喂,你们真的要出远门了吗?”引得队员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是假想旅行啊!”刘元璋向他们解释说。
“什么是假想旅行呢?”低年级小朋友瞪起了大眼睛。这可把刘元璋难住了,要解释清楚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他只好简单化地回答说:“是像真的旅行那样去旅行!你们现在也许弄不懂,但过一段时候,你们多到这个中队去了解了解,就会明白的。”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段镇和刘元璋跟随旅行队伍离开学校大门走远了,而老师们、来宾们、低年级的小朋友们还在向他们招着手。这一天,他俩随着一个小队的孩子们登上了停泊在黄浦江的江新轮,这是一艘相当庞大的远洋轮船。
在这里,队员们看到了航海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情况,听到了许多过去不知道的海洋知识,了解了小队旅行计划中的第一个停泊地点的详细情况。
当参观活动告一段落的时候,小队长领着大伙站到船头上,高喊着:“开船啦!”“大家准备好!”于是,所有孩子也包括辅导员都模仿着掌舵的样子,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表示江新轮已经开动了,离岸了。
孩子们都非常认真地做着各种航海的动作。船虽然并没有真的开动,大家也仍然站在停泊岸边的轮船甲板上,但是每个人的心却已经像船乘风破浪行驶在海洋中了。
在轮船上活动了一段时候后,队员们又回到了学校。从这以后,所有的旅行,便开始围绕在教室里的一张大地图上进行。
在地图上怎么旅行呢?中队委员会设想并决定,每个小队都有几面代表自己小队的三角小纸旗。参加旅行的4个小队的纸旗,以红绿蓝黄4种颜色互相区别。小队前进到哪里,就把代表本小队颜色的那种纸旗插在地图上的那个地点。大地图上除了插上的小旗以外,还拉上了4条细红线,线上挂上了精致的纸模型,有火车,有轮船,也有飞机。它表示着旅行者从某地到某地所乘的交通工具。
段镇跟随一个小队去了奇丽多姿的云南,而刘元璋跟随的一个小队,目的地是新疆的乌鲁木齐市。孩子们的打算是非常理想化的,按照他们的计划,从上海到连云港的路程乘大轮船,到连云港后改乘火车到兰州,然后在兰州换乘飞机,直飞目的地乌鲁木齐市。这样,海陆空的交通工具都乘全了!
旅途中的生活非常有趣。孩子们在“火车“上举行了联欢晚会(晚会的材料其实都是按照要求从各类图书中找来的,然后由队员们排练出了几个节目)。会上,小队长朗诵小队日记,每个人都表演了自己的特长,如口琴、舞蹈、唱歌等。而刘元璋呢?在大家的要求下,化装成了在火车上遇到的回家度假的解放军叔叔,不仅讲了个战斗英雄的故事,而且还唱了一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歌。到了兰州,小队全体下了“火车”,参观了兰州市的各种新建设(根据杂志上的介绍,剪贴、摘录,搞了一个小小展览)。访问了兰新铁路上的少数民族工人叔叔(一位家长应小队要求而化装的),并且和他合拍了一张照片。
一个月过去了,中队委员会发来了电报(其实是发给各小队的一封模拟电报),电报上说:各小队纷纷来信,非常想念其他小队的同学。因此,中队决定举行一次“电视”活动,以便通过电视的传播来组织各小队的同学们的会面。什么是电视活动呢?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想像性的活动,并不是真的通过电视来开会,而是中队借学校礼堂一角,用硬纸板和木料搭了一个大框框,这就是电视屏幕!然后由各小队依次根据自己在“旅行”中获得的材料,编成汇报节目,一个个跨入这个“屏幕”中进行想像模拟式的汇报:第一小队介绍了建设中的康藏公路;第二小队朗诵了有关玉门油矿的诗篇;第三小队化装讲述了包头钢铁基地的建筑规模;第四小队演出了北大荒的新气象。从“电视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幻想的领域确实非常广阔,“假想旅行”给他们带来了非常广博的知识。
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的情绪更加热烈高涨了,他们饶有兴趣地继续开展着各项想像性的活动,特别是看了许多课外书籍和杂志,有的把搜集到的几十首民歌装订成册,有的把每到一地拍的照片(其实是自己画的)编成照相集,有的则把各种收集到的资料、图画、照片以及队员们写的短文编成了一份厚厚的自制书。而轮流记载的小队日记则十分生动地反映了孩子们的巨大收获和他们兴高采烈的愉快情绪。第二小队的日记的最后三页这样写道:
“乌鲁木齐市的民族多极啦!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大家很团结,很友爱!他们和这里的风景一样美丽。离乌鲁木齐不远的南山,有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原。东面天山上的高峰终年闪耀着迷人的光芒。乌鲁木齐市的变化大极啦,在宽阔的马路两边,出现了许多高楼大厦,还有宏伟的工厂和美妙的电影院,而以前这里是没有这些建筑的呀!将来,新的铁路线还要通过这儿,到那时候,这儿的变化将会更大哩!
我们都热爱这个城市,可是时间不允许我们再在这儿逗留了。怎么办呢?我们决定邀请几位维吾尔族的小朋友来上海作客,他们已经答应了!一共四个人,两个男的,两个女的。好消息,真是好消息呀!”
日记写得很普通,但却生动地倾述了孩子们的满腔热情。祖国日新月异的建设,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团结,同学之间的友谊和热情,灌溉了孩子们,他们的胸襟更加开阔,对未来看得更美更远了。
“假想旅行”活动的结束也是在一个下午。和出发旅行那天一样,这一天天气也特别晴朗。在列队欢迎仪式上,中队委员会的代表宣读了在路上(实际上就是在这一段日子里的日常生活中)关心同学,勇于克服困难的优秀队员名单。而小队长们则把收集来的民歌材料,以及带回来的各地土产(自己做的模型和买来的实物)如哈密瓜、葡萄干和矿石、标本等赠送给了中队。接着,一个盛大的、以“远方来的朋友”为主题的联欢会开始了。参加联欢的有许多穿戴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小朋友,包括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回族等。他们用民歌歌颂了边疆与草原,用舞蹈表达了兄弟民族的团结和欢乐,用朗诵叙述了蓬勃发展着的祖国面貌。穿戴着多采多姿服装的孩子们唱着跳着,全中队都沉浸在友爱的欢乐中了。
在段镇的建议下,第五中队召开了任课教师的座谈会,听取大家对“假想旅行”活动的反映。许多教师都兴奋不已,称赞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一天天高涨,而且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还增加了不少新词汇呢。
中队辅导员也止不住喜悦,说:“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们了。他们说,‘我们喜欢这样有趣的活动,这才是我们自己的活动呢!”
回到大队部时,段镇与正忙于查资料的刘元璋聊起教师们的反映,刘元璋咪咪一笑,说:
“孩子会玩啊,他们的‘假想旅行’比我的蜜月旅行还来劲呢!”
说罢,他用笔点划着老朋友,说:
“阿段,看你结婚怎么创新吧!”
段镇哈哈大笑起来,回答:
“向孩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