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1000000056

第56章 十五位代表聚首上海

来了!来了!

从北方,从南方,从东边的日本,从西边的武汉,中国共产党代表们朝上海进发(有人认为这年3月间开过一次代表会议,未得到确证)。

这是中国共产党各地组织有史以来的头一回大聚会,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红色的起点。

头一个来到上海的,是坐着火车前来的张国焘,他“因须参加大会的筹备工作”,所以最先到达。据他自云是“5月中旬”抵沪。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马林和尼柯尔斯基是在6月3日才来沪,经过开会筹划、寄信以及北京小组讨论,他来沪的时间估计在6月下旬。

张国焘在路过济南时,曾在那里逗留了一天。王尽美、邓恩铭约了济南八个党员和他会面,一起在大明湖划船、聚谈。

张国焘已经到上海来过几趟,很熟悉,所以一到上海,便直奔环龙路渔阳里二号,拜访了李达。

在张国焘的记忆屏幕上,“李达是一个学者气味很重、秉性直率的人,有一股湖南人的傲劲,与人谈话一言不合,往往会睁大双目注视对方,似乎怒不可遏的样子。他的简短言词,有时坚硬得像钢铁一样”。

接着,张国焘来到本书序章中所着重描述过的那幢著名的房子——望志路一○六号。李汉俊已从三益里迁入这里。

张国焘如此形容李汉俊:“他也是一位学者型的人物,可说是我们中的理论家,对于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研究特别有兴趣。他不轻易附和人家,爱坦率表示自己的不同见解,但态度雍容,喜怒不形于色。他热诚地欢迎我的先期到达,认为很多事在通信中说不清楚,现在可以当面商讨。”

张国焘从“二李”那里,迅速地察觉“二李”与马林之间的关系不那么融洽。

张国焘这么回忆李达的话;

马林曾向他声称是共产国际的正式代表,并毫不客气地向他要工作报告。他拒绝了马林的要求,理由是组织还在萌芽时期,没有甚么可报告的。马林又问他要工作计划和预算,表示共产国际将予经济的支持。他觉得马林这些话过于唐突,因此直率地表示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正式成立,是否加入共产国际也还没有决定;即使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而加入了共产国际,它将来与共产国际所派的代表间的关系究竟如何,也待研究;现在根本说不上工作报告、计划和预算等等。他向马林表示,共产国际如果支持我们,我们愿意接受;但须由我们按工作实际情形去自由支配。……

张国焘从李汉俊那里,也听到类似的意见。

“二李”性格耿直,怎么想便怎么说,怎么说便怎么做,于是与马林之间产生明显的分歧,有几次差一点吵了起来。

张国焘从“二李”那里知道了马林和他们会谈的内容。于是,他来到南京路上那大东旅社,在屋顶花园跟马林会面。

他记忆中的马林的性格是非常鲜明的,与维经斯基的和颜悦色、为人随和恰成反比:“马林给我的印象是不平凡的。他这个体格强健的荷兰人,一眼望去有点像个普鲁士军人。说起话来往往表现出他那议员型的雄辩家的天才,有时声色俱厉,目光逼人。他坚持自己主张的那股倔系劲儿,有时好像要与他的反对者决斗。”

难怪,如此倔强的马林,会与直来直去的“二李”弄僵了关系。

张国焘虽然比“二李”小七岁,但是显得圆滑乖巧,他既与马林很谈得来,又与“二李”也很亲密。这样,他往来于马林与“二李”之间,成为双方的协调人。中国共产党“一大”的筹备工作,原是由“二李”负责。这么一来,张国焘插了进来,反客为主,把筹备工作的领导权抓在手里,此后,中国共产党“一大”由张国焘主持,内中的缘由便在这里。

北京的另一名代表刘仁静,比张国焘晚些天前来上海。他和邓中夏一起从北京来到南京。7月2日至4日,刘仁静、邓中夏在南京出席了“少年中国学会”年会——因为这个学会是在1919年7月1日正式成立的,所以选择7月1日这一天召开年会(刘仁静未赶上开幕式)。这样,刘仁静大约在7月6日左右到达上海。

据谢觉哉日记所载,毛泽东和“何胡子”是1921年6月29日午后6时离开长沙,坐船到武汉,再转长江轮船,抵达上海的,时间大致上跟刘仁静差不多。

陈潭秋和留着小胡子的董必武一起,在武汉登上长江轮船,顺着东流水,驶往上海。

王尽美和邓恩铭自从与张国焘作了一日谈之后,一起相约动身,登上南去的火车,前往上海。

不久,周佛海也登上海轮,从日本鹿儿岛前往上海。

姗姗来迟的是广州的代表。不论是马林、尼柯尔斯基,还是上海的“二李”,都期望陈独秀前来上海。一封封信催,还发去几回电报,陈独秀仍然不来。

于是,包惠僧从广州坐了海船,于7月20日直达上海。

陈公博没有和包惠僧同行。他最晚一个抵沪(周佛海何时抵沪,现无法查证。考虑到日本路途较远,也可能他晚于陈公博抵沪)——他带着新婚的妻子李励庄,于7月14日启程,从广州到香港,登上邮轮,7月21日来到上海。

来了,来了,十五位代表终于汇聚于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

关于这十五位代表,在“文革”中往往以“毛泽东等”一语代替。后来曾改成“毛泽东、董必武等”。尔后,又改为“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等”。如今,常见的提法是以城市为序,即:“上海李达、李汉俊,北京张国1、刘仁静,长沙毛泽东、何叔衡,武汉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王尽美、邓恩铭,广州陈公博、包惠僧,日本周佛海,共产国际马林、尼柯尔斯基”。这样以城市为序的排名法,是经过中国共产党党史专家们再三斟酌而排定的。

另外,“中国共产党‘一大’十五位代表”,往往被写成“中国共产党‘一大’十五位出席者”。“出席者”与“代表”之间,存在着概念的差异。原因在于包惠僧的代表资格引起争议——包惠僧是武汉小组的成员,而武汉已有董必武、陈潭秋两位代表;倘若说他是广州小组代表,而他当时是1921年5月由上海派往广州向陈独秀汇报工作的,不是广州小组成员。也有人以为,广州代表原本是陈独秀,而陈独秀来不了,指派包惠僧去,因此他是“陈独秀代表”!为了避免争议,改成“中国共产党‘一大’十五位出席者”,则万无一失——不论怎么说,包惠僧总是出席了中国共产党“一大”,是一位“出席者”!

不把包惠僧算作中共“一大”代表,过去所依据的是毛泽东1969年在中国共产党“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第一次代表大会,只有十二个代表。现在在座的还有两个,一个是董老,再一个就是我。有好几个代表牺牲了,山东的代表王尽美、邓恩铭,湖北的代表陈潭秋,湖南的代表何叔衡,上海的代表李汉俊,都牺牲了。叛变的,当汉奸的,反革命的有陈会博、周佛海、张国轰、刘仁静四个,后头这两个还活着。还有一个叫李达,在早两年去世了。

毛泽东的话,一言九鼎。由于毛泽东说出席中共“一大”只有十二名代表,没有把包惠僧列为代表之一,因此中共党史界便依据毛泽东的话,不把包惠僧算作中共“一大”代表。

细细追究起来,那“出席者”之说。最初也源于毛泽东。

毛泽东在1936年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这么说及中共“一大”:“在上海这次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次会议中,除我之外,只有一个湖南人,其余的出席会议的人物中有:张国焘、包惠僧和周佛海。一共是十二个人。”

在这里,毛泽东明确地把包惠僧列为中共“一大”的“出席者”。但是,可能当时毛泽东的回忆有误,把中共“一大”的出席者说成“十二个”。

长期以来,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领袖,他的话富有影响。中共党史研究者们依据毛泽东的话,长期以来这么说:

中共“一大”的“代表”是十二人,“出席者”是十三人。其中是“出席者”但不是“代表”的是包惠僧(当然,这里没有把马林和尼柯尔斯基计算在内)。

其实,包惠僧的身份,算是广州小组代表也可以。因为他是由广州小组推选、由陈独秀提名的。也有人主张包惠僧可以算是“陈独秀指派的代表”。

不论怎么说,如今包惠僧的代表身份日益得到确认。“十三人代表”之说,已经日渐被中共党史界所接受。

除了这十三人代表得以普遍确认之外,不久前又发现了两位未曾正式到会的代表。这两位代表,一位来自南京,一位来自徐州。在1920年至1921年,南京和徐州都已先后建立了中共党组织,所以在中共“一大”召开前夕,也都收到了出席大会的通知。南京派出了一名代表,徐州也派出了一名代表。徐州的代表叫陈亚峰,南京的代表一说是郭青杰,一说是刘真如。陈亚峰从徐州来到南京,与南京代表一起来到上海。只是他们受无政府主义影响颇深,不愿受党的纪律的约束,没有出席大会。

笔者绕开种种关于“代表”和“出席者”的争议,关于代表排名的先后次序的争议,在这里排出一张以年龄(出生年月)为序的代表名单,年长者在先,年轻者在后(同年出生者标明月份):

“图_中_不_figure_0214_0086_em”

这是一次年轻的会议!

在代表之中,最为年长的“何胡子”不过四十五岁,最为年轻的刘仁静只有十九岁。三十岁以下的有十位,占三分之二!

十五位代表的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八岁,正巧等于毛泽东的年龄!

这是一群热血青年,为着一个主义——共产主义,为着一个学说——马克思学说,汇聚在一起了!

令人惊讶的是,除去两位国际代表之外,在十三个中国人当中,湖北籍的占五位,湖南籍的占四位,“两湖”相加占九位!

在十三位中国共产党代表之中,北京大学学生占五位——陈公博、张国焘、刘仁静。加上曾在北大工作的毛泽东,及在北京大学短期学习过的包惠僧,则是五位。另外,“南陈北李”两位郡是北大教授。

在十三位中国共产党代表之中,曾经留学日本的有四位——董必武、李汉俊、李达、周佛海。加上“南陈北李”,则是六位。

在十三位中国共产党代表之外,其实还有若干位完全应当进入代表之列而因种种原因未来的:

陈独秀——当然代表;

李大钊——当然代表;

杨明斋——在苏俄出席共产国际“三大”;

张太雷——在苏俄出席共产国际“三大”;

陈望道——与陈独秀产生分歧而没有出席;

施存统——可以来而没有回国。

另外,在法国的张中府、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因路远联系不便而不能回国出席。

同类推荐
  • 话语权:美国是怎样取得主动的

    话语权:美国是怎样取得主动的

    本书从话语权角度诠释美国长期保持强势地位的原因所在,分析大量经典案例及当下热点话题,提出中国在话语权上的诸多问题及展望。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是美国政府转移民众关注力的替罪羊?中国大豆反击战是话语权之战?美国想方设法策反各国社会精英?
  • 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与理论武装(2019年修订)

    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与理论武装(2019年修订)

    重视理论创新,推动理论武装,加强思想建设,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经验。本书共八章,主要围绕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武装呈现新面貌、充分发挥思想建设的基础性作用、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推动全党来一个大学习等方面展开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武装的推进历程和实践走向,内容丰富、主题鲜明、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针对性,能够给读者带来深刻启发、巨大激励,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思索·改革:财政补偿与医疗卫生服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思索·改革:财政补偿与医疗卫生服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国内外医疗卫生服务财政补偿的历史沿革以及西安实例论证,具体分析研究政府财政补偿投入对城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效率的影响,以期对如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提供参考和借鉴。
  • 弘扬长征精神 争当时代先锋

    弘扬长征精神 争当时代先锋

    本书是西南交通大学马列学院组织编写的论文集,旨在弘扬长征精神,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深入研究和弘扬长征精神,充分发掘长征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贯彻教育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文集以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为契机,以“弘扬长征精神,争当时代先锋”为主题进行征文比赛,共选取约90余篇优秀征文以及与“长征”相关的研究性论文结集出版。
  • 政体简论

    政体简论

    《政体简论》内容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总论”。主要对政体的概念、政体的类型、政体的决定因素和政体的理论进行论述。指出政体作为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主要是指中央政权的组织形式。无论何种类型的政体,都是源于公共权力对社会统治和组织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都是国家权力职能作用在组织结构上的有形体现。所谓政体,实际上是根据国家权力职能分工的需要所建立起来的一套相互关联的组织机构。政体的实质是“特殊的公共权力”职能组织的内部结构。在介绍政体理论中,强调指出: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共和国是无产阶级进行统治的现成政治形式;民主共和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式,必然会随着国家的消失而消失。
热门推荐
  • 超能骑手

    超能骑手

    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他永远不会堵车。点餐就用饿不饿外卖~
  • 巨星女特工

    巨星女特工

    T市十大明星企业楚氏集团的接班人,任性、高傲的他,与她处处相碰,冤家,他们绝对是冤家!全国人气最旺的偶像派影星,因为过去的种种,将自己的心冰封起来。但她却一点点的将他的心融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那么近又那么远

    那么近又那么远

    初恋使她不在相信爱情,她曾问他,你爱过我吗?他冰冷冷的说,没有。简单的两个字让她对以往那些甜蜜的回忆写上了“全是假的''她以为她不会再爱了,没想到她的生命里又出现了一个人,使她再次感觉到了爱情的甜蜜,原以为他和她能这样一直走下去,可是她发现了一个秘密,让她再一次觉得这一切又都是个笑话......
  • 大唐龙牙

    大唐龙牙

    苍茫秦岭,深夜枪鸣。一个杀手,在力竭昏倒过后,穿越到了唐朝。 历史,终将因他而改写! 唐,不会因强而亡,它终将屹立世界之巅。 群聊:177146582,欢迎书友来嗨聊。
  • 大卫·科波菲尔(有声双语经典)

    大卫·科波菲尔(有声双语经典)

    大卫·科波菲尔是一名命运多舛的遗腹子,他幼年丧母,沦为孤儿,于是投靠姨婆,在她的帮助下开始新生活。他品尝了友谊、爱情带来的欢欣与苦涩,历经了无常世事的磨砺,终于成为一名成功的作家,与至亲爱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在这部传世经典中,狄更斯通过主人公的坎坷人生和奋斗过程,传递了务实进取、遏恶扬善的道德理想,也勾勒出19世纪英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
  • 阳光下的罪恶:骗术大揭秘

    阳光下的罪恶:骗术大揭秘

    给你一把解剖刀,剥开骗子的画皮,分析骗子的心理,淋漓尽致地揭露骗子骗人的伎俩。尽管骗术不断变换包装,花样不断翻新,但其基本套路仍然没有改变,万变不离其宗,即利用人们心理上的弱点,蒙蔽你的眼晴,诱你入套。本书将借你一双慧眼,深刻剖析被骗者之所以上当受骗的普遍根由,识破骗子的伎俩,让骗子原形毕露,给骗子应有的下场。让善良的人们看透骗子的表演,避免遭受损失,让骗子失去市场,让诚信重新归位。
  • 我能接到来自万界的委托书

    我能接到来自万界的委托书

    一个颓废青年,在自己的电脑上不断接收到各种来自其他世界委托的故事。
  • 奋斗在蛮荒时代

    奋斗在蛮荒时代

    他来到了古器时代,发誓要带领他的小伙伴们走出石器时代,从此,他开始了苦苦的耕耘!他发誓,要靠自己的努力创造一个更加伟大的民族!他最感谢的还是他的小学中学大学的老师们,当身处在石器时代里的时候,才发现,老师们教导他的每一样知识,这时候都是如此的有用!
  • 琉璃心经——凝雪融冰

    琉璃心经——凝雪融冰

    本书共计42章,以男女主角的交错命运为主线,带出江湖各大门派的纷争和众多名家大师的爱恨情仇。本书中,江湖上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各路门派,但主导江湖风云的却是士人、农家、工匠、商贾四大门派,其中士人派下又分为琴棋书画四个门派。所以江湖绝技不再只是拳脚刀剑的功夫,还有琴棋书画的切磋,也有工匠农家的劳作。世间万事,莫不为功夫;人间百业,无不是修行。在男人主宰的江湖,还有一个孤绝世外的门派,江湖称为珈灵派,弟子世代为女子,以治病救人为业,虽修得高深功力,但只为养生自卫。尽管从不介入江湖纷争,但因弟子无不美貌非凡,引得无数江湖豪杰折腰断肠,故有“珈灵现身,江湖不宁”的传言。绝迹江湖近百年已成传说的珈灵派,却有一位女弟子横空出世,以绝世容颜和绝世医术惊艳了江湖。而她现身前后江湖上一连串的惨案,似乎再次验证了那一恐怖传言。她是如琉璃内外澄澈的药师佛,还是嗜血凶残的药叉?当江潮退却,才发现所有的惨痛结局,起因竟然是多年前一场棋局。江湖的凶险如同千年积雪难以融化,真情却似夏日繁花,在冰川下盛开。我眼眸最后看到的,是你的万般不舍的目光。我耳边最后回响的是你百转千回的呼唤,这就是残酷命运给我最大的恩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