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忍让,不仅是一种修养,还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
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人和人之间相处,难免产生一些摩擦和磕磕碰碰。自己的自尊心和切身利益,也难免在有意或无意间受到一些伤害,但是,我们不能以为光靠几张嘴或是动刀动枪,就能解决所有的人事之间的矛盾纠葛,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让。
有一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易怒,并且喜欢与人打架,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有一天他无意中游荡到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休禅师正在说法,听完后发愿痛改前非,他就对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打架口角,免得人见人厌,就算是受人唾面,也只会忍耐地拭去,默默地受!”
一休禅师说:“何必呢,就让唾沫自干吧,不要去拂拭!”“那怎么可能?为什么要忍受?”
“这没有什么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它当作蚊虫之类停在脸上,不值得与它打架或者骂它,虽受唾沫,但并不是什么侮辱,微笑地接受吧!”一休说。
“如果对方不是唾沫,而是用拳头打过来时,那怎么办?”“一样呀!不要太在意!这只不过一拳而已。”
青年听了,认为一休说得太没道理,终于忍耐不住,忽然举起拳头,向一休禅师的头打去,并问:“和尚!现在怎么样?”禅师非常关切地说:“我的头硬得像石头,没什么感觉,倒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吧!”青年哑然,无话可说。
忍让是一种深厚的涵养,它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能陶冶人的情操,带给你心灵的恬淡与宁静。它不但可以改善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还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与升华。忍让实在是一门生活的学问。
如果你遇事没有做到忍让,或许发泄了怨气达到一时快意,却可能给你的成功造成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麻烦。古往今来,人世间多少憾事、多少不幸、多少悲剧、多少恐怖,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争强斗狠,不能相互忍耐而发生。有无数人因情绪偏激而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不能够忍耐而毁了自己的前程,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
柳梦刚毕业的时候,一家电视公司请她去主持特别节目。那个节目的导播看她文章不错,于是又邀请她兼任编剧。可是当节目做完,领酬劳的时候,导播不但不给她编剧费,还克扣了她一半的主持费。导播把收据交给她时说:“你签收1600,但我只能给你800,因为节目透支了。”
她当时压制着自己的愤怒并没吭声,签了收据。她心里想的是:我现在需要的是这个机会,而不是那一点点的钱。后来那个导播又找到她,她还是认真尽力地做好了那几次节目。最后一次,导播没再扣她的钱,而且变得对她极为客气。因为那时她已经被电视公司的新闻部看上,成了电视记者兼新闻主播。
后来他们常在公司遇到,可是昂头挺胸的都是柳梦,而那位导播每次都笑得有点尴尬。
一般人对待这样的事情也许都不会如此处理,可是,正如柳梦自己所说的:“没有他我能有今天吗?如果我当初不忍下一口气,又怎能有获得主持的机会呢?机会是他给的,他是我的贵人。他已经知错,我何必去报复呢?”
俗话说:“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孔子也曾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在现实生活与工作中,经常需要大肚能忍、大肚能容的气量:面对想要发作的脾气,我们需要忍;面对不耐烦的性子,我们需要忍;面对困顿不堪,我们需要忍。如果不能忍,带来的损失可能会更多。
一代伟人林肯曾给自己的忍让作过一个幽默的注解:“宁可给一条狗让路,也不和它争吵而被它咬一口。被它咬了一口,即使把它杀掉,也无济于事。”当然,做到忍,很不容易。忍,是心字头上一把刀,但是理智的人懂得,忍让是许多情况下最好的策略,是值得的。
忍让是一种豁达的挚爱,就如一泓清泉浇灭哀怨、嫉妒之火。可以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忍让又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别人冲撞了你,内心也会感到不安。你以忍让待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理解与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