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值增值更大的作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资本经营在微观层次上的具体要求,但是国有资本预算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衍生手段,并不仅限于微观层次上的保值增值,还要求在宏观层面上发挥国有资本的调控作用,支持转型时期经济政治社会全面改革的需要,提高公共财政管理质量和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可以说,无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都要求把国有资本预算当做政府宏观调控的衍生手段。而实现宏观调控的最终目的,主要表现为兼顾公平和效率,在实质上是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公平要以人为本,更多发挥国有资本在解决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关问题上的作用;效率要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下,使国有资本成为资源配置的辅助手段,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全面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水平
通过实施国有资本预算,在超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体目标的同时,还有助于国有资产管理手段的升级,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政策的战略性、宏观性,提高所管理的国有资本的运行质量,加快由管理国有资产到管理国有股权的转变。
1.保证国有资产管理政策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一致性
国有资本预算特别是中长期变现预算在国有资产管理政策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之间搭建了一个较为直观的平台,即可以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目标,配合执行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规划,保持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划目标和方向的一致性,减少决策执行中的偏差和执行成本。国有资本预算作为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载体,一个重要作用是可以促进实现国有资产管理政策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一致性。按照我国现在国民经济规划模式和政府管理体制,主要是设立国家发展规划部门来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出国民经济发展和优化重大经济结构的目标和政策,提出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此外,财政、税务等政府机构也部分参与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按照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资部门负责国有资产管理,贯彻国有资产管理政策,但其并非政府宏观政策的制定者,而是执行者。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既要实现微观上的保值增值,还要实现宏观上作为政府宏观调控衍生手段的职能,后者必须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高度一致。因此,国有资本中长期预算的编制是通过配合和遵守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来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的宏观职能。这种一致,有助于政策执行的公开与透明,避免了政策“两层皮”现象,提高了决策资源的配置效率。
2.通过产权有序流动和重组提高国有资本运营质量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国有资本预算利用国有资本变现和国有资本再投资方向的调节,使国有资本主要集中在涉及国家安全、自然垄断和公共服务等领域,而退出一些充分竞争性、更适于非公有制成分发展的领域,实现国有资本的“进而有为、退而有序”。在国有资本有序流动的同时,也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有利契机,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股份制替代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其结果必然将促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另一方面,在国有资本中长期变现预算的导向作用下,也会在客观上加大某些领域和行业的国有独资企业和出资企业的危机感。对这些企业来说,为了避免国有资本因低回报而流出,将迫使其进行机制创新,加快改制步伐,推动国有企业的全面股份制改造。因此,实行国有资本中长期预算有利于优化市场经济秩序、提高国有资本运营质量。
3.加快实现由管理国有资产到管理国有股权的转变
按照我国现行的国有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制,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在税收之外不再上缴利润,这主要是改革开放之后国家为了更好打造市场经济微观基础、帮助企业成为独立市场主体的权益之举。实施国有资本预算无疑就是要打破这种利益分配机制,就是要向企业收缴一部分产权所有者应当获得的资本回报。而对一些企业来说,从利润自留到上缴国家,意味着企业经营压力的增加。这种压力之下,企业必须从自身经营管理入手,通过企业的再发展、再创新来提升企业创利能力,来弥补利润上缴给企业带来的资金缺口。其中,加快股份制改革将为更多企业所接受和选择,股份制公司将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的主要承载主体。而规范的股份制公司,带给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大变化是由管理国有资产转向管理国有股权,国有资产管理只有从资产形态的管理中摆脱出来,才能提高管理水平。这不仅进一步使国有资产管理更为透明化、便利化,也有助于降低国有资产管理的成本。
二、服务和支持政府宏观调控
我国正处于转型经济时期,政府宏观调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仍然不可或缺。国有资本预算作为一种利益的再分配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政府宏观调控,解决一些和人民根本利益相关的社会问题,服务公共财政职能的完善和社保体系的健全。
1.国有资产管理要关注一些与人民根本利益相关的社会问题先易后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渐进式改革轨迹,导致了目前要推进的一系列改革如政府职能转变改革、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等,面临着深层次的社会经济问题,而这些深层次的社会经济问题又与人民根本利益密切相关。部分多年经营不好的国有企业、非垄断性的国有企业,职工不仅长期低收入,而且国企改制还要把其中的职工部分分流,许多职工要承受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应该从政策上给予经济补偿,尤其是对国有企业没有专业技能的中老年职工这一“弱势群体”要给予特别关注和关怀,应该通过补偿政策,一是做实其社保的“个人账户”,二是给予一定的安置费。社会保障范围向农民的扩大,政府职能转型与事业单位改革的人员分流必然加大社保基金支付的压力,社保基金缺口必须弥补。因此,国资管理应该摆脱其主要工作就是资产保值增值的思维束缚,关注一些与人民利益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支持和推动构建和谐社会。
2.服务和支持公共财政职能的发挥和社保体系的健全
国有资本管理引入和实施国有资本预算制度,主要是服务和支持公共财政职能的发挥和社保体系的健全,具体地说是采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变现收入向公共财政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划拨的方式。公共财政和社会保障都是政府公共管理的一部分,两者是否有效、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影响到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质量。当前,公共管理方面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类是被称为“改革成本”的资金缺口,包括改革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国企改组改制带来的,包括人员安置、职工养老医疗、承接企业办社会负担等支出;间接成本是一些和社会经济转型有关的潜在的公共风险,譬如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各级政府承接企业办社会职能、县乡财政风险等引起的资金需求。另一类是公共管理职能转变所带来的资金压力。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城乡协调和区域协调。其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资金支持。特别是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以及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等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作保障。做好上述工作,现有的财政收入以及社保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因此,国有资产管理必须承担起一部分责任。而且,要通过国有资本预算把该项责任计划化、科学化。如果政府不清楚在未来5年中有多少国有资产用来支付改革成本、有多少国有资本可用来弥补社保基金缺口,就等于放弃了国有资本预算管理这一宏观调控的衍生手段。
三、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除支持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外,国有资本预算对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也有一定帮助,主要表现在服务和支持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无论社会经济发展到哪一个阶段,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出相对的稀缺性,从而要求人们对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便用最少的资源耗费,获得最佳的效益。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是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通过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在竞争中实现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间的合理配置。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市场机制作用的盲目性和滞后性,有可能产生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均衡以及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计划方式或者称行政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国有资本在经济领域的宏观调控作用主要是作为市场竞争的补充手段来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而且,由于政府代行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责,决定了国有资本配置资源是一种行政方式。强制、直接、迅速是其最基本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可以发挥市场机制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国有资本预算来规划国有资本的“进退”规模和领域,从而服务和支持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1.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中共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步伐。特别是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重点提出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有资本以及相应的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支柱地位,合理、科学规划国有资本再投入及国有资本退出的领域和规模,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例如,国有资本预算可以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使再投资性质的国有资本用于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新技术研发等行业,使相关企业获得最直接的资金扶持。同时,国有资本预算还可以通过支出划拨的形式,扶持节能技术研发,支持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清洁生产和防污处理,加大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力度,达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的,加速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进程。同理,国有资本预算还可以通过国有资本变现预算使那些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退出经营领域,同样起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
2.促进城乡及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一个难点。当前这种不平衡突出表现为城乡发展失衡和区域经济布局不合理。“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工作的重点。国有资本应该充分发挥资本集中的作用,在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做出贡献。国有资本预算既可以通过加强对国有农垦企业的选择性支持,也可以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以及扶持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企业等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区域经济布局调整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在现有区域发展格局中,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推进西部大开发等问题亟需解决。无论是从成因还是从发展现状上看,这些问题的解决的方式之一都离不开新一轮的投资支持。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牵扯到石油、煤炭、林农、军工等多个行业(领域),涉及产业工人数以万计,改建、扩建、转产以及人员安置的任务十分艰巨,不单纯是一个经济转型和振兴的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的问题。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国有资本预算对此必须给予关注。可以通过投资倾斜加大对老工业基地改扩建的资金支持,还可以通过强制部分国有资本退出的方式来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本结构,从根本上激活资本运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