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的护国运动,首先爆发于昆明,震撼中外,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袁世凯的皇帝梦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和清朝近三百年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还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可是曾几何时,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了。
袁世凯靠出卖戊戌变法起家,后又靠镇压义和团发迹。武昌起义的爆发,敲响了清朝灭亡的丧钟,却给袁世凯带来了转机。在帝国主义的压力下,清政府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开始,任命袁为湖广总督和钦差大臣,袁嫌官职太小,便硬顶软拖,拒不上任。后来,改任为内阁总理大臣,袁认为实权到手,立即走马上任。掌握清廷实权后,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袁采用反革命的两面派手法,逼清帝退位,又逼孙中山让权。他终于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于1912年3月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并不以当临时大总统为满足,而在做着皇帝梦。他继续以出卖国家主权为条件,进一步取得帝国主义支持后,便强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接着,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将大总统的权力规定得与皇帝一样,搞终身制和世袭制。在镇压了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加快了复辟的步伐,于1915年在众多喽啰的“拥戴”下,当上了“洪宪皇帝”。
昆明首举护国大旗
袁世凯复辟帝制非常不得人心,人民群起而攻之,声讨之声响彻神州大地。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发表《讨袁檄文》,指出袁“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号召“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还派人到各省策划倒袁运动。1915年春,孙中山就曾派他的战友、云南普洱人吕志伊到昆明策划倒袁运动。9月初,吕志伊与滇军中部分军官商议了在云南发动讨袁武装斗争的问题。他们作出了以下决定:一是唐继尧如反对帝制,仍推其为领袖;二是唐继尧如表示中立,则以礼送他出境;三是唐继尧如附和帝制,则杀之;四是如唐采取二三项,则拥罗佩金为领袖。同时,决定积极开展活动,做唐继尧的工作,力争使之支持讨袁。此时的唐继尧,看到“民主共和”观念在云南已深入人心,滇军官兵大都反对帝制,遂决心讨袁。他向吕志伊表明了反对袁称帝、准备武装讨袁的态度。唐继尧还考虑到云南仅有两师兵力,尚不及北洋军的1/10,经费也短缺,便请吕志伊外出联络各种党人响应,并向海外华侨筹集军费。吕志伊见唐继尧决心已下,云南武装讨袁大势已无法逆转,便欣然应允,于10月底离滇,赴南洋活动,约请逃居海外的革命党人回国相助,并陆续向华侨筹集了款银十余万元资助讨袁。
其实,早在吕志伊来滇之前,滇军中的大部官兵,由于有辛亥革命的熏陶,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十分不满,已经在酝酿着倒袁。唐继尧决心倒袁后,蔡锷、李烈钧、方声涛、熊克武等也先后从国内外几经周折至滇。他们的到来,壮大了云南的倒袁力量,举兵倒袁的时机已经成熟。
1915年12月下旬,蔡锷、唐继尧等举行了会议,由唐继尧主持,共商讨袁事项,出席会议的人共同宣誓:“拥护共和,吾辈之夷。兴师起义,誓灭国贼。”12月23日,云南致电袁世凯,要求取消帝制。袁拒不答复。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等在云南正式起义,通电全国,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出兵讨袁。震惊中外的护国运动,就这样在昆明首先发端了。
护国运动建奇勋
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云南起义军取名“护国军”,组成三个军,分别由蔡锷、李烈钧、唐继尧任总司令。他们率部分三路,于1915年底和1916年初向四川、贵州和两广发动进攻,与袁世凯的北洋军展开生死搏斗,袁世凯派曹锟、张敬尧等迎战,均不断被护国军打败。
云南护国讨袁的消息传开,全国为之振奋,纷纷响应。1916年1~5月,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四川、湖南等省相继宣布独立。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奉天、甘肃等省,也纷纷起来反对袁世凯。英、美、日等帝国主义及袁世凯的心腹,如段祺瑞、冯国璋之流见袁大势已去,便都不再支持他。军事上的失败,政治上众叛亲离,使袁世凯感到十分孤立,不得不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做了八十三天皇帝梦的袁世凯终于从皇帝的宝座上滚下来了。6月6日,又在举国讨伐声中绝望地死去。
云南昆明首先发动的护国运动,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再造了共和,在历史上立下了不朽功勋。这是云南和昆明人民的光荣,它的功绩应永载史册。为了纪念护国运动,1916年12月有关方面决定以每年12月25日为护国运动纪念日。1916年经公议,决定将当年护国军举行誓师讨袁大会的绣衣街及南校场以东的一段街道称为“护国路”,并在绣衣街与南屏街东口交叉处立护国门,门为四柱三开花棂大铁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拓宽道路发展交通,已将护国门拆除,但“护国路”的街名仍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