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沅弟左右:
鄂署五福堂有回禄之灾①,幸人口无恙,上房无恙,受惊已不小矣。其屋系板壁纸糊,本易招火。凡遇此等事,只可说打杂人役失火,固不可疑会匪之毒谋,尤不可怪仇家之奸细。若大惊小怪,胡想乱猜,生出多少枝叶,仇家转得传播以为快。惟有处处泰然,行所无事。申甫所谓“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星冈公所谓“有福之人善退财”,真处逆境者之良法也。
弟求兄随时训示申儆②。兄自问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诀。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故自戊至今九载,与四十岁以前迥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吾九年以来,痛戒无恒之弊;看书写字,从未间断,选将练兵,亦常留心,此皆自强能立工夫。奏疏公牍,再三斟酌,无一过当之语自夸之辞。此皆圆融能达工夫。至于怨天本有所不敢,尤人则尚不能免,亦皆随时强制而克去之。弟若欲自儆惕,似可学阿兄丁戊二年之悔,然后痛下箴砭③,必有大进。
立达二字,吾于己未年曾写于弟之手卷中,弟亦刻刻思自立自强,但于能达处尚久体验,于不怨尤处尚难强制。吾信中言皆随时指点,劝弟强制也。赵广汉本汉之贤臣,因星变而劾魏相,后乃身当其灾,可为殷鉴④。默存一悔字,无事不可挽回也。
“注释”
①回禄之灾:即火灾。
②申儆:儆戒;训戒。
③箴砭(zhēn biān):古代用石针治病。后借喻为纠谬;规谏。
④殷鉴:指可以作为后人鉴戒的往事。
“当代阐释”
默存悔字无事不可挽回
不犯错的人是没有的,犯了错而全不悔恨的人也是很少的。但仅仅悔恨还不够,还应当由悔而悟,边悔边悟,最终大悔大悟。能因悔恨而醒悟,这过错就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就成了真正的好老师。
曾氏说:“默存一悔字,无事不可挽回也”,一个人心中存着一个“悔”字,就会很客观地思考问题,就像孔子的学生子路那样“闻过则喜”,不会为自己的过错推诿,也不会因做错事而懊丧,而是吸取经验教训努力补过,改过,使自己的行为得到积极的修正,从而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当然,仅有“悔”还是远远不够的,虽然说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自己的错误深有悔悟之时,才会想方设法去纠错,去改过。但也有人在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时候停下了脚步。
孟子讲过一个寓言: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一只鸡,有人告诉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行为。”这个人却说:“我得慢慢改正偷东西的习惯,先由每天偷一只到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就不再偷了。”这个人的错误在于,自己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就应该赶快停止,为甚么要等到明年呢?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应该坚决加以改正,决不能迁就、放纵。
南宋的思想家陆九渊说过:“闻过则改,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即听到别人说自己有过错应当立即改正,知道自己的过失应当不隐讳,而改正自己的过错应当毫不害怕。陆九渊根据“闻过则喜”典故,扩充了知过必改的含义。首先,不怕别人指出错误;其次,知道错了不自欺欺人;最后,坚决的改正错误。“不惮”两字很重要,有了错误不要怕别人议论,不怕丢面子,更不要害怕改过的困难。做到这三点,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曾氏的境界似乎还要高一些,他不仅“闻”过后改,也甚至还在不断“思”过,“悔”过。曾氏一生看重一“悔”字,从下面的严词中可见一斑:“自知有过而因护一时之失,展转盖藏,至蹈滔天之奸而不悔,斯则小人之不可近者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