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撒谎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在各种各样的沟通场合为了避免让人难堪,有的时候我们还需要一些善意的谎言,这个时候谎言就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更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美国男子克尔一生耿直,憎恶在人际交往中有任何虚假。为此,他在60年生命旅途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终于有所醒悟。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竟找不到一个可以倾心交谈的人,连妻子和儿女也已离他远去。克尔只能把自己的新想法写在日记上,讲给自己听。克尔这样说:“我到现在才相信,人与人相处是没有绝对诚实的。有时候,假话和假象更能促进友情、爱情和亲情。”
克尔的经历是很多人多少年来困惑的缩影。我们倡导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相待,但发现坦诚在许多时候会让我们碰得头破血流。
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曾给一位作家来信,倾诉和克尔一样的苦恼。他从小受到诚实的熏陶,可是走上社会不久,却因为几句真话屡遭白眼。他希望能找出原因。因为这样的问题绝不是一封信所能说清楚的。克尔为之付出了几十年的代价。作家考虑再三,只回了两句话。话是这样写的:“当我的父亲与我探讨家庭大计时,我绝对不会说假话,而当我的母亲因病将不久于人世时,我会对她说:‘没关系,医生说你马上就会好的。’”这就是说真话和说假话的区别。
善意的谎言,在人际交往中几乎不可缺少。当我们得知亲戚病重,当我们获悉朋友遭难,我们就时常会说一些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的谎言。在这个意义上,世界上没有不说谎的人。许多谎言在形式上与人际间真诚相处不相一致,但在本质上却吻合于人的心理特征。人都不希望被否定,人都希望猜测中的坏消息最终是假的。为了人们许多合理的心愿暂时不被毁灭,谎言就开始发挥作用。
真正能说好善意的谎言并不比说真话容易,首先我们应消除对谎言的偏见和负罪感;其次我们要把握好以下三点,才能把谎言说好。
一、真实
谎言是无法真实的,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模糊不清的语言来表达真实。
如果一位朋友穿着新买的时装,问我们是否漂亮,而我们觉得实在难看时,我们便可以模糊回答:“还好。”“还好”是一个什么概念,是不太好或是还可以?这就是谎言中的真实。它区别于违心而发的奉承和谄媚。
二、合情合理
这是谎言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许多谎言明显是与事实不符的。但因为它合乎情理,因而也同样能体现我们的善良、爱心和美好。
经常有这样的问题:妻子患了不治之症不久将要死去,丈夫为之极感颓丧。他应该让妻子知道病情吗?大多数专家认为:丈夫不应该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她;也不应该向她流露痛苦的表情,以增加她的负担,应该使妻子在生命的最后时期尽可能快活。当一位丈夫独自忍受着即将到来的永别时,他那与实情不符的安慰反而会带给我们激动。因为在这谎言中包含了无限爱心。
三、必须性
必须性是指许多谎言非说不可。
这种必须有时候是出于礼仪。例如,当我们应邀去参加庆祝活动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我们必须把不愉快或恼怒掩藏起来,带着笑意投入欢乐的场合。这种掩藏是为了礼仪需要,怎能加以扼制?
只要我们心存真实,把谎言仅作为交际的一种策略,这是美丽的谎言。它是在善意基础上交际的必要策略。这同丑恶的假话,同因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编造的谎言相比,两者有着本质不同。那种心术不正、诈骗、奸佞、诬陷的人迟早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