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4600000006

第6章 由儒转医非易事,青出于蓝胜于蓝

开启尘封的历史,进入鄞州医林,所见医家本籍居多,外来的也不少。

外来医家,刚入鄞地之时,多不如本籍的,他们以设摊为主,自设诊所或去药店坐堂行医者微乎其微。

设诊所与在药店坐堂的多在城镇,有基本固定的行医地点。设摊的则多在农村的集市贸易场所,站起来卖药,坐下去切脉;也有在地上画圈子好像如今摆地摊的,多见于“打街拳”卖药兼治病的,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流动性大。自然,药店坐堂与设诊所的,也并非一成不变。

外来行医与外出行医一样,都被鄞人称作走江湖行医,即游医。在今人的眼里,游医形象不佳,几乎成了悬壶济世幌子下江湖骗子的代名词。然而在历史上,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上,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医疗资源的紧缺等因素,游医不但有其扎根成长的土壤,而且有其强烈的社会需求,传说中医术神乎其神的神农氏、扁鹊、华佗以及被后人尊为药王的孙思邈、撰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等都是游医。

经粗略估算,历史上来鄞地行医者,几倍于鄞人外出行医的。因为历史上的鄞地是大县、上县、望县、附郭县、首县,著名的鱼米之乡。特别是设在三江口的县城宁波,更是交通发达,市场繁荣,人口稠密,历来是商贾云集之地,所以游医中有不少来鄞地后就定居下来,拓展事业,娶妻生子,其后代也就成了土生土长的鄞人。……当然,先旅居、寓居鄞州或曾经是鄞州人,后迁居他处的也有,其中最具盛名的为樱宁生,即滑寿。

滑寿,字伯仁、伯本,号撄宁生。祖籍在许昌襄城(今河南襄城)。元初,因祖父、父亲均在江南做官而迁居仪真(今江苏仪征),元大德八年(1304)出生在仪真。

《仪真县志》称:滑寿,性警敏,习儒书,日记千余言,操笔为文,词有思致,尤长于乐府。

少年时期,滑寿拜韩说(一说韩洗)为师,学举子业。因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且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得韩说器重。青年时期,滑寿曾应乡试,成为举人。

此国家之栋梁也,这是韩说心目中的滑寿。

中举后,滑寿再未参与科举考试,原因各说不一。有人认为,滑寿的祖父、父亲均在朝廷做官,加上自身已有的举人身份,走科举之路条件固然不错,但因身体有疾,求诊于旅居仪真行医的王居中,有感于王居中的为人与行医特色,从而弃儒从医。也有人认为,正因为祖父、父亲均在朝廷为官,他看透了元代的官场,特别是当时高压的民族政策,心高气傲的滑寿,中举后即对官场失去了兴趣……

其实,滑寿拜王居中为师,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王居中,名君迪,字居中,以字行,精于古方,擅长脉诊,为当时京口(今镇江)名医。旅居仪真时,与滑寿相熟,成忘年交。滑寿曾多次登门拜访,向其请教岐黄之术,言谈中常有拜师之意,而王居中似乎只想与滑寿为友,凡交谈内容涉及拜师、招徒之类的内容,则多有回避。

一天,滑寿进门就行弟子礼,而王居中坚决不让,坚持以朋友礼相待,还亲自沏茶、让座,口称举人老爷。尽管相谈甚欢,但很少涉及医药之事,就是滑寿问起来,王居中也有意无意地回避。

几天后,滑寿又一次登门,寒暄过后直奔主题。王居中似乎也有准备,不等滑寿完全表达来意,就打断他的话,拐弯抹角地讲了一则小故事。他说,从前,有一头牛,被绳子拴在一棵大树上,很想离开树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难以脱身,急得团团转……

“我绳已断。”听到这里,滑寿笑了。他直截了当地告诉王居中,科举的确曾是自己心目中的“树”,自己也曾经心甘情愿地被拴住,围着它团团转,可如今,再也不会受到“树”的束缚了。“我之所以离开‘树’,并不是为了‘吃草’,而是为了‘耕田’”。

“哈哈哈,不是为了赚钱养家,而是为了治病救人。”王居中抚掌大笑,“可是……”王居中没有说下去,顿了顿,紧盯着滑寿的双眼,冷不防提出来这么一个问题:“如果,有朝一日,你碰到了一位难以治愈的病人,向你询问病情,你将怎么样回答?”

“可能治不好呗。”滑寿脱口而出。

“不是的,”王居中缓缓地摇头,慢条斯理地说,“凡病人,总喜欢找技术精湛的医生治病。说‘可能治不好’,该医生的求医者就会减少。因为一般的理解是,说‘可能治不好’的医生,其医术肯定不如说‘可能治得好’的,譬如……你以为如何?”

“此话不假,但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不治,轻身重财不治,衣食不能造不治,阴阳并、藏气不定不治,形羸不能服药不治,信巫不信医不治。只要有其中之一,就很有可能治不好。”滑寿说:“尽管病家不喜欢找说‘可能治不好’的医生,但作为医生,是应该实话实说的。”

“没有欺骗呀,”王居中说,“你想想,‘可能治不好’与‘可能治得好’,不就是同样的意思吗?为什么要告诉‘可能治不好’呢?如果说‘可能治得好’,既能给病家以信心,又能获得病人之信任,拴住了一个又一个病人的心,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复诊,何乐而不为呢?何况病家是医者的衣食父母……”

“先生,有病人。”刚说到这里,有学徒敲门,打断了王居中的话。

“哦,这就过来。”王居中起身就走,将滑寿晾在一旁。

望着王居中的背影,滑寿满腹狐疑。怎么也想不到,医名响亮的王先生,竟如此心态!不过……可能是故意试探,但是,话说得那么自然,还似乎句句在理,像试探吗?在滑寿脑海里,王居中的形象,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

滑寿也没有去向王居中道别,自顾回来了。

第二天,滑寿还想再去王居中在仪真的家,但没走几步,就犹豫起来……

事又凑巧,此后的每天清晨,只要推开窗户,滑寿都能见到不远处的小河边有一位小伙子,在柳树下正襟危坐,虽手捧书本,但总是走神,时不时地望着河水出神。

滑寿觉得好奇,走出家门,来到他跟前关切地问:“怎么了,小兄弟?”

小伙子抬起头,一见是滑寿,忙低下了头。咬紧嘴唇,一言不发。

“可不可以告诉我,有什么为难之处,说不定我可以帮帮你。真的,请你相信我。”滑寿生性豪爽,人有危难或有为难之事,若遇上,必竭尽全力相助。

“滑先生,谢谢你!”小伙子被说得感动了,抬起头来。

“你认识我?”滑寿有点儿惊讶,“可我不认识你呀。”

“我来自京口。”小伙子告诉滑寿,“在你第一次来见我先生时,他就指着你的背影告诉了我……”

“你先生?”

“就是王居中呀。”

“哦……那也不要紧,说不定,我还真的可以帮助你呢。”

“我知道你是一个好人,但我的事……你是无能为力的。”小伙子告诉滑寿,自己是因为记性差,背诵课文老是掉句漏字,惹恼了先生,自己也痛苦。

滑寿笑了。“什么课文,这么难背诵,搞得你痛不欲生。”

“《黄帝内经》啊。”

“是不是这样的,”滑寿张嘴就背诵起来,“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

小伙子愕然:“你学过医?”

“不,我看过《黄帝内经》。”滑寿说。

“看过?看过就能背诵……”小伙子犹豫一下,“《难经》,看过不?”

“看过。”

“《难经》中的第《三十六难》……”小伙子手捧着《难经》,用试探的目光望着滑寿。

“脏各有一耳,肾独有两者,何也?然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元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一也……”

“其实,最容易出错的是《四十二难》……”小伙子翻开了手中的《难经》。

“其实,也不难,主要是理解。”说着,滑寿又背诵起来。“人肠胃长短,受水各多少,各几何?然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常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之大半。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半,长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半。广肠大八寸,径二寸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故肠胃凡长五丈八尺四寸,合受水谷八斗七升六合八分合之一,此肠胃长短受水谷之数也……”

听到这里,小伙子忽地站起来,向滑寿深深作了一个揖。“滑先生,我错了……”至此,小伙子才彻底地敞开胸怀,说出了导致自身痛苦的真实原因。他说:“我的先生认识你的先生,还时常将我与你比,说韩先生的学生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说实在的,我一直不相信。你第一次来,先生就平白无故地指着你的背影训导我,说‘老师引进门,成才靠自己……’你第二次来了之后,先生又说‘要通医理,必先有所悟。而自悟之道,源自读书,人家韩先生的学生一通百通,触类旁通……’前几天,你又来了。那天晚上,先生的话更多,说什么‘医理包罗万象,日月星辰、风土寒暑、山川草木、衣食住行、民情习俗、为人处世,墨家、儒家、道家、兵家、法家、纵横家、阴阳家、农家、名家、杂家都要懂一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积薄成厚,人家韩先生的学生……’我忍不住顶撞了一句‘人,也就是人’,先生戛然住口,面容一下子变得难看……”说到这里,小伙子哽咽起来。“我也姓王,人家叫我小王……5岁那年,跟随母亲逃难到京口,当天,母亲就去世了,是先生出钱帮助埋葬,又扶养我成长……来仪真这么些日子,先生还没有收过穷人一文钱,自己省吃俭用……还常说粗布暖、菜饭香,人生足焉,而我,明知先生是恨铁不成钢,却还要去顶撞他。幸亏今天遇到了你,我这才彻底明白,先生的话一点儿也不错,只是自己太愚钝,实在对不起先生了……”

在小王那声声自责中,滑寿也深感自己的渺小与稚嫩,情不自禁地说:“对啊,应该先去向王先生认个错。”

“是的,我这就去……”

“不是你,而是我。”

“你?你去向我先生认什么错……”小王莫名其妙。

“……”滑寿默默地离开了。

第二天,滑寿选择了王居中相对空闲的午后,又一次登门拜师。一进门,小王手指着对面右厢房告诉滑寿:“先生还在午睡,滑先生可在厅堂等候。”说着,引滑寿去厅堂坐下,并沏上了一杯茶。

刚呷一口茶,右厢房内响起了王居中的声音:“进来吧,我已等候你好久了。”

如同前几次那样,分宾主坐下。

“那天,是我不好,”滑寿刚坐下,王居中居然先开口道歉了。“是我不应该对滑先生有所疑虑,还冷落了先生……”

“不不不……”滑寿连忙站起来说,“是我愚笨,误解了先生,今天特地登门谢罪,请求原谅,并乞求入门赐教。”说着,滑寿伏地跪拜叩头。

“不不不,”王居中慌忙起身搀扶,说道,“有你这样的弟子,是我的福气。以我之才,收你为徒,恐怕以后委屈了你。”

……

入门第一天,王居中就以《难经》为题,结合自身经历,直截了当地告诉滑寿,医理的精熟不仅仅在于背诵,而在于沉潜体味与反复熟练,只有这样,才能人书合一,习与性成。其后,王居中时常寓医理于自己的诊疗行为之中,让潜心于医的滑寿有所悟、有所得,学以致用。

在王居中的悉心教导下,没多久,滑寿就医理大精,医技大进,医心大悟,居然发现了至高无上的经典医籍的不足之处:《素问》本是《黄帝内经》的组成部分,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奠基之作。然而滑寿感觉到,《素问》的内容虽然博大精深,但文字深奥,难以理解,各家的注释又多有曲解,有些注释反而会令人产生歧义,加上流传久远、辗转摘抄等原因,存有不少的疏漏与错误。《难经》也一样,虽然是对《黄帝内经》的辨析,论述详尽,但历代注本不能阐发其本义者多,叙述层次、篇目结构也有些杂乱,还有文字缺漏等情况。

于是,滑寿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王居中并向其请教,可否将两书的内容重新进行分类整理、给予新的注释或编撰,以便于以后的读者能正确地理解本义,不至于产生歧义。凑巧,小王立于一旁,听了滑寿之说,目瞪口呆。

重新整理、注释甚至编撰这两大医著?小王觉得不可思议。

出人意料的是,王居中沉吟了一会,点点头。

在王居中的支持下,滑寿首开节略类编《素问》的先河,在《素问》全书中选录了精要部分,分12个类别,重新进行编排、并作简要注释,是为《读素问钞》。同时,参考对照《黄帝内经》的内容,融会张仲景、王叔和、李东垣、杨玄操等10余家之说,结合自身读书体会,对《难经》中的字词、名物、病因病理等进行了重新注释,形成了《难经本义》。

因为滑寿是由儒而医,具有深厚的文字学功底,熟悉文字古音、古义,所以他所注释的《素问》与《难经》文义准确,内容完整,言简意赅,高人一筹。正如清周学海在《增辑难经本义》序中所说:“自宋以来,注《难经》者二十余家……多繁拙而少所发明,至滑氏始能晓畅。”

“人世间,也只有非常之人,才有非常之举。正因为有非常之举,才能获得非凡之成就!”成书之日,闻知消息的王居中如此评说。

过了几年,王居中要带着小王回京口了。

临行前夕,滑寿特地去街上酒店订来酒菜,送入王居中寓所。说是践行,其实也可算是谢师。

“好吧,再陪我喝两盅。”这是王居中的话。

出乎意料,几杯酒下肚,平时海量的王居中居然慷慨激昂了。他说:“男子汉大丈夫,出生于乱世,当提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滑寿深知王居中脾气,凡慷慨激昂之时,酒一杯接一杯喝,犹如饮茶,说话却有条有理,犹如讲学。

果然,王居中开始一杯接一杯地喝酒,从宋代名相范仲淹的这句名言说起,由着自己的思绪,一口气上溯到药王孙思邈。“且不说‘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就说‘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吧。诊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单纯依靠诊脉就能断病且妙手回春的,绝不是下医……还有人说‘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什么叫未病之病、欲病之病呢?我行医也几十年了,既不能治未病之病、欲病之病,也无法在临证中区分这两者之间实际的不同。人世间,有多少的已病之病,是不治之症,能治愈已病之病的,也不是下医……治病好似治国,用药犹如用兵,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话。”说着,又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孙思邈说‘欲为大医者,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而尽善尽美者矣’……看来,我这一生,是无法达到这一境界了,唯有你……”抬起头,望着滑寿,王居中好像年迈的父亲面对儿子那样,眯缝着双眼慈祥地笑。“也就那么短短的几年,你已经在多方面超越了我。真的,我时常在想,要是你没有扎实的儒学功底、过人的儒者风骨……你我之间也许就是一般的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因为你也知道,我有小王在身边,原本是不打算在仪真招徒弟的……”

如同往日,王居中畅所欲言。滑寿除了为王居中斟酒、敬酒,就是细细地品味王居中的人生感言。每次对饮,师徒俩乘兴而饮,兴尽而止,就是对饮一个通宵,也从不见有谁烂醉如泥,滑寿也海量。对饮时,师徒俩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王居中的话总能给滑寿以启迪和教育,至少能在其中寻找出一个道理,今晚也一样。

“不过,”王居中换了个话题。“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擅长与不足。譬如我,人说精古方,善脉诊……”说到这里,顿一下,王居中望着滑寿,出人意料地问:“你说说,我的针灸术如何?”

面对面的,让学生评价老师,谁都有点儿为难,好在滑寿与王居中相处了这么些日子,关系融洽,亦师亦友,所以滑寿脱口就答:“以仪真医界度之,先生的针灸术无人超越;以先生度之,针灸术无需超越。”

“知我者,伯仁也!”王居中感到高兴,举起酒杯,主动碰了一下滑寿的酒杯,然后一饮而尽。“确实,我的针灸术,只掌握了皮毛,教给你们的也只能是皮毛。不过,今天我倒很想听听,你对针灸术的看法。”

滑寿举杯一饮而尽,一边为王居中斟酒,一边说:“就我所知……针与灸历史悠久,是医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古人治病主要依靠针灸,很少采用药物、汤液……方药盛行以来,针灸却又逐渐被人所忽视,学习针灸之人也越来越少,作为医生的甚至还不知道经络与腧穴……”

“好,讲得好!”王居中更高兴了,又一次端起自己的酒杯碰了一下滑寿的,又一饮而尽,然后接过滑寿的话头说:“针灸之道湮而不彰并非始于今,在我从医之前已成趋势。因而我也如此……”顺流而泻,王居中告诉了滑寿一个亲身经历。“一年盛夏,午后,京口郊外的树荫下,栖息着一群难民,因暑热,一妇人忽然倒地,随之嘈杂声骤起。刚好我出诊路过,闻声知道有人得了急病连忙跑过去。只见那妇人头发蓬乱,颧骨突兀,袒胸露腹仰躺在干燥的泥地上,鼻翼一下一下地扇动,手足一阵阵抽搐,身旁还蜷缩着一个小男孩。也因暑热,那男孩面色潮红、皮肤干热、恶心呕吐……”说到这里,王居中的脸色渐渐凝重起来。“那时候,我年轻,虽知有针灸,但主要是用方药,习惯于用汤液,从不随身携带针灸类药具……面对暑厥,身为医生也只能掐人中、揪顶发……要是如今再遇,那妇人定然不会如此轻易死去。”

说到这里,王居中的话音戛然而止,师徒俩默然相对。

“那么,这位小男孩呢……”滑寿忍不住问。

“就是他呗。”王居中指了指尚在对面房间看书的小王。“那年,他才5岁……”王居中郑重其事地说:“为了不重蹈我的覆辙,凡我徒弟,离师前夕,不管是辍学转学,还是学满独立从业,我都要叮嘱几句,对你也一样。”

闻言,滑寿连忙离席,跪请王居中。“聆听先生赐教!”

王居中正襟危坐,一字一顿地说:“为医重在针灸,务必精益求精,针具不离不弃,及时除病解厄!”

“谨遵师命,一生铭记!”连磕三个响头之后,滑寿才真正理解王居中今晚所说的话,也深刻地体会到了王居中的良苦用心,又在心中增添了三分敬意。

待滑寿在原位坐下,王居中又说:“东平高洞阳,是当今针灸大家,难得一见的神针……”

“我也有所闻。”

“如有可能,可以去山东……”

“我也有此意。”

酒来杯去,边饮边聊,直至雄鸡啼叫,师徒俩才上床抵足而眠。

次日,王居中就带着小王回京口去了。第三天,滑寿踏上了新的拜师学艺之路……

在高洞阳那里,这位《内经》《难经》《本草经》《伤寒论》等诸多经典医著精通的医坛奇才,经对人体经络进行系统性研究之后发现,奇经八脉中的任脉与督脉,一脉在前、一脉在后,分行于腹背中央,各有专门腧穴,与其他的奇经不同,应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于是提出了前无古人的“十四经脉说”。

滑寿认为“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也。人身之任督以腹背言,天地之子午以南北言。可以分,可以合者也。分之以见阴阳之不杂,合之以见浑沦之无间……督脉为阳脉之纲,任脉为阴脉之海,两者同起于会阴,共终于龈交,一背一腹,一阳一阴,周流不息,如环无端,起阴阳相济之功”。在此认识基础上,滑寿逐一考证了十四经脉、657个腧穴,“考证其阴阳之往来,推其骨孔之所驻会”,运用循经列穴、循经取穴方法,使腧穴与经络的关系固定下来。同时全面考证、总结、分析研究了针灸学理论与临床操作的发生、发展历史,以《内经》为指导,《金兰循经取穴图解》为基础,结合高洞阳所传授的开合流注、方圆补泻之法,编撰形成了《十四经发挥》。

《十四经发挥》在我国针灸史上占有显著地位,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明张景岳注《类经》,其《经脉》篇多采滑寿之说;高武的《针灸聚英》、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也均按十四经顺序排列经穴。

《十四经发挥》,于明代传入日本。日本人即对此书进行了注解及翻刻。日本最早的医学院校之一的跻寿馆,立即将《十四经发挥》列为针科必修课;秋田藩的明德馆亦将《十四经发挥》列为必学课,经考试合格后方能行医。直至江户末期,《十四经发挥》一直是日本民间医学教育的重要教材,被视为“习医之根本”,学针灸者几乎人手一册。

《十四经发挥》,为经络腧穴理论的普及之作,所论经脉次第、腧穴歌韵语、经穴图谱,皆为后世针灸家取穴定位依据,成为后世学习针灸专科的必读医籍。明代医学大家吕复称此书为医门之司南。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为中国针灸事业振兴和针灸走向世界做出卓越贡献的承淡安(1898~1957)先生,不但校注刊行《十四经发挥》,而且一针见血地指出“针灸得盛于元代,皆滑氏之功也”。

……

也许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也许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天赋,在以药物汤液治病兴盛、针灸治病之道日废之时,滑寿力挽狂澜,以著书立说为主要方式,发展、规范了祖国医学不可或缺的部分——针灸,也使他的医名很快响彻江浙两省,继而延伸至大江南北。

同类推荐
  • 少年成吉思汗

    少年成吉思汗

    本书讲述了元朝开国皇帝成吉思汗的少年生涯。将成吉思汗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自身对命运的努力和追求都融入到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当中,通过生花妙笔让读者感受到他的理想、信念、胸怀和情操,对学习如何做人、做学问、做事业都有很大的益处。
  • 原来雍正

    原来雍正

    他人到中年才登上皇帝宝座,却一直背负着弑父杀弟的骂名;他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却少被后世史家赞誉;他处事果断凌厉,却痴迷于佛道的修身养性……在雍正身上,集中了太多的神秘。雍正是不是篡位登基?改诏说?弑父说?一段历史,几多疑问。勤政爱民的是他,杀戮功臣的也是他。昏君乎?暴君乎?千秋功过,任后人评说。本书作者张研教授兼具史识和才情,以丰厚的学养、通俗的笔触,从历史大背景、人性层次以及权力斗争的微妙细节着手,通过对雍正身心、雍正信仰、雍正功过乃至雍正之死的分析,向读者娓娓讲述一个原来的、真实的雍正。在历史的天空中,还原一个被妖魔化的帝王。
  • 乔布斯给世人留下了什么

    乔布斯给世人留下了什么

    苹果教父乔布斯的传奇一生,究竟给世人留下了什么?是的,这才是乔布斯留给我们最有价值的财富:他给世人留下了无法复制的苹果神话,他给世人留下了无懈可击的经营理念,他给世人留下了无与伦比的创新思维,他给世人留下了无往不胜的人生启示……
  • 铁马秋风——陆游

    铁马秋风——陆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

    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

    相对于国际上汗牛充栋的拿破仑研究,孙中山学还有很多谜底有待揭晓。透过孙中山,关注孙中山周围的陈炯明、戴季陶、胡适诸人,可谓连成一片,满目桑田。人物研究的曲曲折折,个案与事件层层推进。孙中山是近代中国史上的枢纽式人物,经验与智慧超凡脱俗,为人行事往往逸出常轨;其活动与思想能够勾连同时代的大事要人,对研究者的见识与功力极具考验。作者在深入梳理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证虚,通过了解孙中山周围的人事及其内在联系,具体掌握其每一言行的殊境、思维、潜意识甚至无意 识,力求达到了解之同情的境界。
热门推荐
  • 小熊维尼

    小熊维尼

    他经常自嘲“没脑子”,却总是主意新奇;他最喜欢贪吃蜂蜜,却也时刻关注朋友所需;他时不时犯点小傻,可伙伴们还是喜欢他;他已经86岁“高龄”,却依然活跃在全世界小朋友的心里。他是谁?他就是小熊维尼。
  • 重生之望妻成瘾

    重生之望妻成瘾

    本文女王、培养男主从弱到强,讲述的是孤院长大的沈辉与女总裁商明美之间的爱恨情仇沈辉从小就知道生活艰辛,孤儿院教会他什么是世态炎凉,没有用的孩子可能连吃饱都是奢求;跟了陈三使他明白,什么方式不重要,达到目的才最重要的;而与老头在一起的日子,他又单纯了很多,他最知道人情冷暖,却又不懂人情世故;不同的人与环境给了他不同的思考,他懵懂中知道有些是对的,有些是不对的,但究竟要怎样判定,他又糊涂,这是19岁的沈辉对看不到未来的担忧与无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甜品的100种做法

    甜品的100种做法

    《甜品的100种做法》介绍了100种适合家庭操作的精致美食,甜品有糖水、蔬果汁、豆浆、蛋糕等,点心分为中式点心和西式点心,款式新颖、类别丰富,助您在家即可享受各色美食。
  • 愿得你心不分离

    愿得你心不分离

    青梅竹马的他?高冷腹黑的他?还是乐观阳光的他?选择恐惧症的她会怎样选择呢?“你好,我叫苏心离”苏心离.....心离.....愿得一人心,白手不分离?
  • 校花的贴身魔术师

    校花的贴身魔术师

    为了给校花当魔术指导老师,张楚不得不回到阔别十年的都市。他原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却没想到接连不断卷入了一个又一个麻烦的漩涡中。神秘的魔法使,诡异的死徒,妖魅的真祖,一个个强大的敌人不停出现。美女同学,极品校花,童颜老师,妩媚御姐,一个个妩媚娇嫩的美女等着他去采摘。
  • 契约霸爱

    契约霸爱

    他是某军区总司令的儿子,钱权在握,而她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公务员,他强吻她、绑架她、威胁她,还冷笑地告诉她,你会迟早脱光了来求我,果然,在她被他逼的走投无路时,正如他所言,她毫无尊严的站在他面前,将身上的衣服一件一件脱下,十年契约,他放下狠话,不单要得到她的身体,还要得到她的心,可终究是谁将自己的心给了出去,再也收不回来?甘愿被她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可她却不屑一顾。
  • 葫中剑

    葫中剑

    一葫芦一界一剑一葫芦葫中剑
  • 南篱旧事

    南篱旧事

    我曾路过你的心,不是我不肯停留,而是你不肯收留。好的坏的我都给你,你别皱眉别嫌弃我好吗?女主角林沫与她的前男友(男主角)言辰梓再一次地相遇,言辰梓却整蛊林沫,可林沫还是对言辰梓的心有余悸,最后林沫无动于衷,承受着言辰梓的整蛊,但是言辰梓看着林沫被xxx的一幕,心里大喊:“谁都不许碰林沫!只有我才可以欺负她!”
  • 鼎烨史记

    鼎烨史记

    吾乃一介草民,怎敢怜悯天下苍生?吾乃一介俗人,怎敢改变人心险恶?吾乃一介凡人,怎敢超度世间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