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3800000051

第51章 努尔哈赤的十六个儿子

努尔哈赤的后妃们共给努尔哈赤生养了十六个儿子,本书按齿序逐一介绍努尔哈赤诸子的事迹。

1.长子褚英(1580—1615年)。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是努尔哈赤的结发妻子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扎青(汉名佟春秀)所生。当褚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为了躲避刺客对他的伤害,努尔哈赤常常在刺客来袭、出外应对刺客之前,先把他和姊姊、弟弟代善隐藏到室内相对安全的地方,然后才出去搜索刺客,他可以说自幼就经历了战火的洗礼。稍长褚英即学习武术骑射,逐渐成长为有勇有谋的少年勇士。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褚英开始了戎马生涯。努尔哈赤命令自己的五弟巴雅喇、长子褚英率兵千人出征东海女真瓦尔喀部的安褚拉库路。褚英与五叔巴雅喇率领建州军攻克了二十余座屯寨,致使其他屯寨降服,完成了征服安褚拉库路的任务,获得人畜万余。努尔哈赤为了褒奖褚英的战功,赐予他“洪巴图鲁”(英勇)的称号。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努尔哈赤派三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次子代善率兵三千人,搬接归降的瓦尔喀部蜚悠城的部众来建州。归途中,在乌碣岩地方,遭遇乌拉兵万人的堵截。在建州军三千人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褚英与代善这对胞兄弟亲率建州军冲锋陷阵,奋力搏杀,终于取得以少胜多的辉煌胜利,歼灭乌拉兵三千人,俘获战马五千匹,缴获甲胄三千副。努尔哈赤赐予褚英“阿尔哈图图门”(汉语意为足智多谋,后通译为“广略”)的荣誉称号。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三月,为了报复上一年乌拉兵堵截建州军的行为,努尔哈赤命令褚英及侄子阿敏率兵五千人征讨乌拉部,围攻乌拉部的宜罕山城(亦称牛城)。围攻的结果是攻破了宜罕山城,尽斩一千余名乌拉兵,缴获铠甲三百副,满载俘获的人畜而归。

褚英参与领导的三次军事行动所获得的辉煌战绩,使他获得了努尔哈赤的信任,努尔哈赤把建州的一半兵力交给他统辖,并且逐渐委以国政,褚英成为努尔哈赤的储君,代替父亲处理国事。万历四十年(1612年)六月,努尔哈赤正式委政于褚英。

但是,褚英在代替父亲代管政事期间,很快便暴露了他的致命弱点,即心胸狭隘,不能容人,不知爱抚五大臣,和诸弟也不能和睦相处,并且要求诸弟和五大臣绝对服从于他,以致引起诸弟和五大臣的强烈不满和共同控告。同年八月,努尔哈赤不得不当众宣布撤销褚英的执政资格。自此以后,努尔哈赤不再分配给他任何事务。特别是万历四十年(1612年)九月和翌年正月建州两次攻打乌拉部的时候,既不令其领兵出征,也不委之以留守都城的任务,实际上是将其软禁。褚英回应努尔哈赤的是诅咒出征的父亲、诸弟和五大臣,他还对自己的亲信扬言:“我们的兵出征乌拉,失败才好!如果那样就不让父、诸弟入城。”(李林:《重译满文老档·太祖》卷3.)事情被褚英的亲信揭发,努尔哈赤将褚英囚禁在高墙之内,意在促使其认错。但是褚英没有丝毫认错的表现,并且还声言,一旦他出去,便要把告密者斩尽杀绝。在这种情况下,努尔哈赤为了建州的长远之计,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忍痛将褚英处死,时年褚英三十六岁。

关于褚英之死,民间传说《太子河与太子城》是这样讲的:

罕王和明军交战,要攻打锁阳城(今抚顺),带兵来至一条大河的岸边,派大太子去打探军情。大太子来到河边,只见对岸明军旌旗招展;脚下河水急流滚滚。大太子侦察后,回到军营把实情报告了。罕王听后把眼睛一瞪,就把大太子给斩了。此后人们就把这条河叫太子河,把锁阳城叫太子城了。讲述人为洪福来,搜集整理者为徐奎生,作者引用故事的大意。(见《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辽宁卷》新宾资料本第106-107页。)

褚英死后,先是葬在赫图阿拉,天命九年(1624年)迁葬于东京陵,至今葬在那里。

努尔哈赤处死褚英之后,感到心情沉重,满腹悔恨。天命六年(1621年)正月十二日,努尔哈赤召集四大贝勒和诸贝勒对天地神祗,焚香盟誓,誓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吾子孙中纵有不善者,天可灭之,勿令刑伤,以开杀戮之端。”由此看出,褚英被处死的事情,努尔哈赤一直耿耿于怀,并且竭力不使子孙中重演此类悲剧。努尔哈赤临死之前,决定让褚英的胞弟代善继为新汗。能否看作是对此事的补偿,我个人认为也值得考虑。天命八年(1623年)五月,额尔德尼巴克什以所谓私收财物罪,被努尔哈赤轻罪重罚,加以处死。造成这次冤案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当年努尔哈赤处死褚英时,额尔德尼、吴巴泰二人进了谗言。(李林:《重译满文老档·太祖》卷51.)努尔哈赤在处死褚英的八年之后,又把进谗言促使他杀死褚英的额尔德尼处死,说明努尔哈赤对其处死褚英一事,可谓痛悔终生。

2.次子代善(1583—1648年)。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努尔哈赤的第三个子女,其母是努尔哈赤的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扎青。代善与姐姐栋鄂格格、长兄褚英均出生在明朝建州左卫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代善“生而英毅,智勇过人。从征哈达、辉发、叶赫等国,论功封为贝勒”。(《八旗通志·代善传》卷129.)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三月,努尔哈赤命令代善与叔父舒尔哈齐、长兄褚英等人率领建州军三千人前往东海瓦尔喀部搬接蜚悠城的策穆特黑城主等新归附的人户。军队在夜间行军,发现军旗上有光。舒尔哈齐主张还师。代善与褚英不同意回师,使建州军得以收集蜚悠城及附近屯寨五百户人口后返程。三月十九日,乌拉贝勒布占泰令其叔父博克多率领乌拉兵一万人,在今天的图们江右岸的乌碣岩地方阻截。面对众多乌拉兵,代善与其兄鼓舞士气说:“尔等士兵勿虑之,此布占泰曾与我交战,为我生擒,以铁索系颈,收而养之。乃经我如此豢养遣归,主乌拉国之人。此布占泰乃我手中放出之人也!时隔未久,其人依旧,勿虑其兵众多,我有天赐之弘威,又有父汗之大名,我等必能击败其兵!”二人说罢,“像没睁开眼的小狗崽一样”,各领兵五百人冲上山。代善追及乌拉统兵贝勒博克多,一纵马,以左手攫其胄而将其斩落马下,为建州军大胜乌拉兵创造了前提条件。努尔哈赤为嘉奖代善的奋勇克敌,赐给他“古英巴图鲁”的称号。(《清史列传·和硕礼亲王代善》卷1;李林:《重译满文老档·太祖》卷1;《满文老档·太祖》册1.)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正月,努尔哈赤亲征乌拉。在建州军攻克逊扎塔、郭多、鄂谟三城后,布占泰率领军队三万人,越过富勒哈城结营,准备与建州军决战。包括代善在内的建州诸将都渴望与乌拉兵决战,但是努尔哈赤说:“征伐大国,岂能遽使无孑遗乎?”代善不同意父亲的说法,他率领诸将对努尔哈赤回答说:“我士饱马腾,利速战,所虑者布占泰不出耳!今彼既出,平原广野,可一鼓擒也。舍不战,厉兵秣马何为?”(《清史列传·和硕礼亲王代善》卷1.)努尔哈赤听了代善等人的话后,命令建州军准备进击,这时乌拉兵也出营列队,两军相距百步之遥。代善在努尔哈赤的一声令下之后,随父努尔哈赤身先士卒,英勇冲向敌阵,一举攻克了富勒哈城。接着代善邀击溃败的乌拉兵,斩杀过半。布占泰发现乌拉城已被建州军占领后,狼狈逃窜叶赫,乌拉部灭亡。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接受部下所上尊号“天任抚育列国英明汗”,后金国建立。努尔哈赤封代善等四人为和硕贝勒。

和硕贝勒的和硕,为满语,汉译为“四方之方”、“角”、“楞”。在满语中,除上述一般意义外,又特用于封爵,如“和硕贝勒”、“和硕亲王”、“和硕格格”等等。

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兴师征明。建州军行军二日,遇上下雨的天气,努尔哈赤打算回师。代善对努尔哈赤说:“我与明和久矣,因其不道,故兴师。今既临境,若遽旋,将与明复修好乎?抑相仇怨乎?兴兵之名,安能隐之!天虽雨,吾军士皆有制衣,弓矢各有备雨具,何虑沾湿?且天降此雨,以懈明边将心,使吾进兵出其不意耳。是雨利我,不利彼也。”(《清史列传·和硕礼亲王代善》卷1.)代善的意见被努尔哈赤采纳,后金军冒雨前行。努尔哈赤利用抚顺大开马市的混乱时机,打着入京朝贡的旗号,混过抚顺关,在黎明的时分突然围困了抚顺城。明朝游击李永芳稍作抵抗即行投降,东州、马郡郸二城及台、堡、寨五百余都被攻克。后金军凯旋返回。当他们走出明边二十里的时候,听说明朝辽东总兵官张承胤等率兵万人前来追赶,代善和皇太极返兵对敌,准备迎战明军。努尔哈赤派遣巴克什额尔德尼谕令两大贝勒不要进战,代善令所率军队驻扎在明金边界一带,令额尔德尼回奏努尔哈赤说:“彼若待我,我则与战;若不待,是必走矣。当乘势追袭,无使我兵寂然归,致谓怯也。”努尔哈赤认为代善说得对,也把军队带进明朝边境一边。接着后金军攻破明朝的三营军队,斩杀明辽东总兵张承胤及副将颇廷相、参将蒲世芳、游击梁汝贵等人。(《清史列传·和硕礼亲王代善》卷1.)

天命四年(1619年)正月,努尔哈赤亲征叶赫,他命令代善率大臣十六人、兵五千员守卫扎喀关,以防止明军来侵。代善完成掩护任务后撤还。二月,明朝聚集十多万军队,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围剿后金,派遣杜松率军出抚顺关攻其西,派遣刘率军出宽甸攻其东,派遣马林率军出靖安堡攻其北,派遣李如柏率军出鸦鹘关攻其南,四路大军从四个方向直指赫图阿拉,企图一举荡平后金。努尔哈赤根据李永芳的建议,采取“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方针。在西路和南路最先发现敌情时,代善主张:“清河界道仄崎岖,未能骤至,当先御抚顺兵”。(《清史列传·和硕礼亲王代善》卷1.)代善的主张被大家所接受,这样后金就既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又选对了整个战役的突破口,为取得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萨尔浒战役进行的五天(三月初一日至初五日)时间里,代善驰骋在西战场、北战场和东战场上。他先在西战场上率后金军攻破明军在萨尔浒山上的敌营,后又击溃吉林崖的明军。后金军在西战场阵斩明总兵杜松、王宣、赵梦麟等。接着代善又乘胜转向北战场,攻破明军的尚间崖大营,歼灭明军大半,马林只身逃回开原。随后代善又率军进攻斐芬山,消灭了明军潘宗颜部,取得北战场的胜利。三月四日,代善和皇太极等又投入了东战场,他们先在阿布达里岗围攻刘所率领的明军,消灭了它的大部分,击斃主帅刘,少数明军溃逃。接着代善又率领后金军追击明军,在富察地方歼灭了明军的残部,收降援明的朝鲜军队五千人,取得了东战场的全胜。辽东经略杨镐不得不急令南路军李如柏撤兵,使其免遭覆灭的命运。代善在萨尔浒战役中表现出的果断、勇毅、机敏的帅才,对后金获得此役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后金由此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取得萨尔浒战役胜利后,后金诸贝勒众大臣力主进攻朝鲜,代善不同意这种主张,他以“每以四面受敌,仇怨甚多,则大非自保之理,极力主和。非爱我也,实自爱也”(《李朝实录·光海君日记》卷147.)的道理劝告其父,使努尔哈赤接受了正确的意见与朝鲜友好相处,把在萨尔浒战役中俘获的剩余朝鲜官兵二千七百人释放回国。从此后金专向明朝发动进攻。

天命四年(1619年)七月,代善跟随努尔哈赤攻克明朝铁岭城。随即在铁岭城外大败蒙古喀尔喀宰赛贝勒所率领的一万余蒙古军,生擒宰赛贝勒等多人。八月,努尔哈赤亲征叶赫,并率军围攻贝勒金台石所居的叶赫东城,代善同诸贝勒围攻贝勒布扬古所居的叶赫西城。在努尔哈赤攻克叶赫东城之后,代善使用和平手段招降了叶赫西城,叶赫部灭亡。这件事标志着女真族主体部分统一的完成。

自从褚英被幽禁处死后,代善因为“多著奇勋”北京图书馆:《和硕礼亲王代善谥烈碑文》。而被努尔哈赤立为储君。但是天命五年(1620年)对于代善来说是极为不幸的一年,这一年是代善毕生中受打击最沉重的一年,从三月到九月,危及代善政治生命的事件接连发生。首先是努尔哈赤的庶妃代因扎告讦代善与大妃乌拉纳拉氏阿巴亥之间关系暧昧;其次是在萨尔浒新都初建时期发生了代善与汗父争夺大宅事件;最后一件事是九月发生的代善的次子硕托投明未遂事件,这最后的一个事件最终牵扯出代善因为听信后妻叶赫纳拉氏的谗言欲杀次子硕托、从而引发硕托企图叛金投明未遂事件的内幕。由于这几个事件的发生,努尔哈赤终于废黜了代善的太子资格,并且将其废为庶人。后来代善于九月二十八日杀死了自己的继妻叶赫纳拉氏并且向努尔哈赤诚心悔过请罪,才得到努尔哈赤的宽宥,才逐渐恢复昔日的大贝勒的地位。从此努尔哈赤不再立储,而实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进入辽沈地区以后,代善经常在外带兵,远离最高决策集团,他的作用和地位大大下降。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龙驭上宾之前,经过反复思考,他还是决定让代善继为新汗。当努尔哈赤在清河温泉治疗的时候,在代善和皇太极在场的情况下,他面谕次子代善继为新汗,但是代善考虑以后决定让位于皇太极,他对皇太极说:“汝智勇胜于我,汝须代立。”充分显示出他的高风亮节。努尔哈赤见代善推让,便提出了另一个方案,即由所谓九王子多尔衮继为新汗,先由代善摄政,然后再传位给多尔衮。但是代善为了避免“嫌逼”,还是打算立皇太极为新汗。努尔哈赤关于新汗人选的设想在后金高层中逐渐传播开来。当努尔哈赤病势加剧的时候,他着急赶回沈阳,就是要解决后金新汗的继承人选问题,但是老天并没有给他哪怕是一两天的时间,他便“疽发背死”。

代善之所以违背努尔哈赤的意愿,拒不就任新汗,我们推测,是因为在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情势下,他没有能力驾驭他以外的三大贝勒和四小贝勒(四小贝勒为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另外,努尔哈赤留下的烂摊子也不是代善所能够收拾得了的,所以他极力推举皇太极继为新汗。

努尔哈赤龙驭上宾之后,代善的长子岳托偕同三弟萨哈廉对父亲代善说:“四贝勒(皇太极)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众皆悦服,当嗣大位。”自己的两个儿子的提议正合于自己的想法,代善当即回答说:“此吾素志也!天人允协,其谁不从?”随后,代善把父子三人的想法告诉了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以及其他诸贝勒,大家都说:“善。”(《清太宗实录》卷1.)于是在众贝勒合词再三请求下,皇太极嗣位,是为清太宗。后金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在皇太极继为后金国第二任汗王的过程中,代善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年十月,由于蒙古喀尔喀扎鲁特部“败盟杀掠,私通于明”,皇太极命代善等率师万余人前往征讨。不久,代善奏捷,俘获扎鲁特贝勒巴克与其二子及喇什希布、戴青、桑噶尔寨等十四贝勒,掠获其人民牲畜而还,皇太极亲率诸贝勒大臣到汎河迎接。

天聪元年(1627年)代善跟随皇太极围攻明朝锦州城,明兵自山海关来援,代善率军迎击,歼敌无数。

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代善跟随皇太极征明,由洪山口入关,攻克遵化,包围北京,代善率两红旗军在德胜门外击败明朝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所率领的明兵。十二月,后金军攻克良乡,破敌于永定门南,斩杀大同总兵满桂。明军五千人自山海关来援,在离蓟州二里许的地方,与后金军遭遇,代善率领左翼四旗护军奋勇杀敌,全歼明军五千人。

天聪四年(1630年)正月,明朝兵部侍郎刘之纶率军来攻遵化,代善率领后金军将其包围,破其七营,射死刘之纶。

天聪五年(1631年)三月,皇太极令诸贝勒直言时政,代善上奏疏说:“刑罚不中,民有怨言,由谳狱之不得人,宜选易之。”(《清史列传·和硕礼亲王代善》卷1.)八月,代善率正红旗军参与大凌河之役。明监军道张春、总兵吴襄(吴三桂之父)率兵四万自锦州来援,代善跟随皇太极统兵二万往攻,大破敌兵,阵斩副将张吉甫、满库、王之敬,生擒监军道张春,及副将张洪谟等。张春见皇太极但不下跪,皇太极想要杀掉他,代善启奏说:“前所俘无不收养,此人欲以死成名,奈何杀之以遂其志?”皇太极听后赦免了张春。《清史列传·和硕礼亲王代善》卷1.

先是天命六年(1621年)二月,清太祖努尔哈赤命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与皇太极按月分直,佐理政事。到了天聪三年(1629年)正月,皇太极以诸兄宜节劳,令以弟侄代替直月,迈出了削夺其余三大贝勒特权的第一步,但每次入朝,命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坐在皇太极左右,不令下坐。天聪四年(1630年)六月,皇太极以阿敏擅自丢弃滦州等四城为由,宣布他的十六条罪状,革去其爵号,籍没圈禁。(《清太宗实录》卷7.)天聪五年(1631年),皇太极抓住莽古尔泰“御前露刃”的事件,将其大贝勒的封号革掉,降为贝勒,并且处以罚银,罚马,夺属员。(《清太宗实录》卷9、卷10.)这样,皇太极在两年内连续褫夺两个大和硕贝勒的封号,皇太极以外的大贝勒,只剩下代善一人,与皇太极并坐共理国政。天聪五年(1631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礼部参政李伯龙请定朝会班次仪制,下诸贝勒会议,诸贝勒皆言:“莽古尔泰不可并坐。”在这种形势下,代善说:“我等奉上居大位,仍并列坐,甚非心所安。请上南面中座,我与莽古尔泰侍坐于侧,外国蒙古诸贝勒坐我等下,方为允协。”众皆曰:“善”。此议遂成决议。天聪六年(1632年)正月初一日,在皇太极接受众臣朝贺时,即按新规定的礼仪进行,“始南面独坐”。至此,四大贝勒体制不复存在。(《清史列传·和硕礼亲王代善》卷1;《清太宗实录》卷10、卷11.)从此后金史进入新的转折点,改变了过去的不合时宜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治制度。

天聪六年(1632年)五月,代善跟随皇太极征讨察哈尔,行军二十天,跨过兴安岭,闻林丹汗向西逃遁,便移师直指归化城,进入明朝大同、宣府境内,致书沙河堡、得胜堡、张家口诸地的守将,议和而后还军。

天聪八年(1634年)五月,代善随皇太极征明,至宣府境内,自率两红旗军从喀喇鄂博攻克得胜堡,后由朔州进攻马邑,八月与大军相会于大同,而后还师沈阳。

天聪九年(1635年)九月,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想要娶察哈尔汗的伯奇福晋,贝勒阿巴泰想要娶察哈尔汗的俄尔哲图福晋。皇太极命令诸贝勒会议,诸贝勒都说可以。于是皇太极命令贝勒豪格娶伯奇福晋、贝勒阿巴泰娶俄尔哲图福晋。皇太极的三姐莽古济(哈达格格)的女儿本是豪格的妻子。莽古济听说这件事后,说:“吾女尚在,贝勒豪格何得又娶一妻也?”由此心怀怨恨责望。有一天,莽古济路过代善营前,代善令妻子请三妹入内,设宴招待,并赠送财物。这件事被皇太极知道后,他立即大怒,派人指责代善及其第三子贝勒萨哈廉,说:“尔自率本旗人,任意行止,又将怨朕之哈达公主,邀至营中,设宴馈物,复以马送之归,是何诚心?尔萨哈廉身任礼部,尔父妄行,又邀请怨朕之人,尔既知之何无一言谏阻耶?”皇太极指责过代善父子之后,竟然“入宫,闭大内门,不许诸贝勒大臣进见”。后来诸贝勒大臣议代善“与皇上相左”之罪四条,拟革去大贝勒封号,削去和硕贝勒职,剥夺十个牛录的人口,罚雕鞍马十匹、甲胄十副、银万两。皇太极以此打击了代善的声望,提高了汗权,决定只罚银、马、甲胄。(《清太宗实录》卷25.)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五日,代善率领众贝勒大臣,以满、蒙、汉三种文字书写的表文,请上尊号:宽温仁圣皇帝。四月六日,皇太极称帝,改元崇德,定国号大清。在清朝诸帝中,皇太极是使用两个年号(即天聪和崇德)的仅有一人。四月二十八日,皇太极册封代善为和硕礼亲王。十二月,代善随皇太极征讨朝鲜,降服朝鲜国王李倧。

崇德二年(1637年)七月,因代善征讨朝鲜时违旨,以所获粮料饲马及选护卫溢额,皇太极谕诸王、贝勒、大臣说:“王(代善)等于朕虽尽恭敬,朕亦不喜,必须正身行义相辅佐,朕始嘉赖焉。”(《清史列传·和硕礼亲王代善》卷1.)代善自此很少被重用。

崇德三年(1638年),代善以失朝,自检举,部议罚锾,皇太极免其罚锾。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极突然崩逝,因其生前没有确定嗣子,故而在诸王兄弟之间,为争夺皇位继承权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其中争斗最激烈的要数肃亲王豪格(皇太极之长子)和睿亲王多尔衮(皇太极的十四弟)。八月十四日,清廷召开诸王大臣会议,讨论确立新君的问题。“两黄旗大臣盟于大清门,令两旗巴牙喇兵张弓挟矢,环立宫殿”,“索尼及巴图鲁鳌拜,首言立皇子”,即要求诸王“立皇子”为新君。索尼还表示:“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清史稿·索尼传》卷249.)代善首先提议,立豪格为君,因为他是先帝的长子,应当继承大统。但是豪格以“福小德薄,非所堪当”《沈阳状启》癸未年八月二十六日。固辞退去,他似乎是在重演其父皇太极十七年前以退为进的故技,不料他没有其父的威望,这一招反而弄巧成拙。这时阿济格、多铎二位胞兄弟要求同母弟兄多尔衮即帝位,代善也表示赞同,后来,多铎又提出立自己或者立代善为新君。代善一听说多铎要立自己为新君,马上表态说:“吾以帝兄,常时朝政老不预知,何可参与此议乎?”说完之后他毅然退出会场。这时多尔衮抓住机会说:“汝等之言是矣。虎口(豪格)王既让退出,无继统之意,当立帝之第三子(福临,当为第九子)。而年岁幼稚,八高山(固山)军兵,吾与右真王分掌其半,左右辅政,年长之后,当即归政”。(《沈阳状启》癸未年八月二十六日。)多尔衮所说的右真王是指济尔哈朗,为舒尔哈齐的第六子。多尔衮提出的这个看似折衷但多尔衮明显占优的方案被斗争双方所接受。但是大家都非常的不高兴。在诸王誓天的第二日,即八月十五日,贝子硕托(代善的次子)和俊(郡)王阿达礼(代善三子萨哈廉之长子、代善之孙)对代善说:“今立稚儿,国事可知,不可不速为处置云。”代善斥责二人说:“既立誓天,何出此言?更勿生他意!”二人遭到代善的训斥后,又去找多尔衮和多铎,先后遭到二人的拒绝。《沈阳状启》癸未年八月二十六日。八月十六日,硕托与阿达礼又找到代善说:“众已定议立睿亲王矣,王何嘿嘿(默默)?”(《清世祖实录》卷1.)代善斥责二人说:“何为再发妄言?祸必立至!任汝所为!”(《沈阳状启》癸未年八月二十六日。)代善旋即把硕托和阿达礼二人谋立多尔衮的活动告发。其子硕托其孙阿达礼伏诛。代善因而博得“大义灭亲比烈周公”的美誉。

顺治元年(1644年),朝元旦,顺治帝命代善“上殿毋拜”。顺治五年(1648年),代善病逝,享年六十六岁。顺治帝赐葬银万两,立碑纪功。康熙十年(1671年)追谥曰烈。乾隆十九年(1754年)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庙。

3.三子阿拜(1585—1648年)。阿拜是努尔哈赤与庶妃兆佳氏所生。阿拜在四十岁之前没有什么著名的活动,直到天命十年(1625年)六月六日,努尔哈赤才派遣阿拜与他的六弟塔拜、九弟巴布泰率领尼喀里、康喀赖、满都赖、喀木达尼、阿拉木、色纽、雅虎、博济里等统领军队一千人,往征东海女真瓦尔喀路,俘获一千五百人而还,努尔哈赤亲出沈阳城设宴迎接,授阿拜备御职务。

天聪八年(1634年)四月,阿拜晋升三等副将。崇德三年(1638年)五月,阿拜任吏部承政。崇德四年(1639年)八月,阿拜获封三等镇国将军。崇德八年(1643年),因为年老,阿拜被罢吏部承政的职务。顺治四年(1647年)九月,阿拜加二等镇国将军。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二十一日阿拜卒,时年六十四岁。顺治十年(1653年)五月,追封阿拜镇国公,赐谥勤敏。

4.四子汤古代(1585—1640年)。汤古代是努尔哈赤与庶妃钮祜禄氏所生。汤古代生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十一月初四日,一说生于1586年。天聪初年,皇太极以功授其为固山额真。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汤古代跟随皇太极率兵入关,矛头直指明朝的京师北京城。同年十二月,后金军接连攻克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座城池。皇太极令其偕同图尔格、纳穆泰驻守滦州。天聪四年(1630年),明军反攻滦州城,以炮毁城,城内烟火弥漫,汤古代向阿敏求救,阿敏拒不救援,汤古代遂丢弃滦州逃奔永平,后来又跟阿敏一起放弃四城逃回。逃回后,汤古代引罪请死。皇太极说:“你不能把所率领的军队全部带回来,杀了你有什么益处?”所司论罪,罢革其固山额真的职务,剥夺所属人口,籍其家。天聪八年(1634年),授汤古代三等梅勒章京。崇德四年(1639年),皇太极封其为镇国将军。崇德五年(1640年)九月二十九日,汤古代卒,时年五十六岁。顺治朝追谥克洁。

5.五子莽古尔泰(1587—1632年)。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与继妃富察氏衮代所生。万历四十年(1612年),莽古尔泰跟随努尔哈赤征伐海西女真乌拉部,接连攻克乌拉河西的六座城寨,在距离乌拉大城西门二里左右的金州城扎营。莽古尔泰等请求渡过乌拉河攻击乌拉城,努尔哈赤阻止说:“我且削其外城,无仆何以为主?无民何以为君?”说完后下令焚毁乌拉河西所得的六座城寨,后又在乌拉河边的鄂勒珲通乎玛山下建造木城,留兵千人驻守。

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授与莽古尔泰和硕贝勒封号,按年龄顺序称为三贝勒。天命四年(1619年)三月,明朝总兵杜松等率师六万人从抚顺关出边,从西路进攻后金,努尔哈赤率兵迎击,莽古尔泰跟随努尔哈赤设伏于萨尔浒谷口,从后面袭击半渡苏子河的杜松军,继之,他又与代善率兵千人保卫吉林崖。在吉林崖的战斗进行时,他又被调去参与进攻萨尔浒山明军大营的战斗,大破明军,取得了西战场的胜利。随即莽古尔泰又随军转入北战场,在尚间崖大败明军。当时东战场的明朝总兵刘出宽甸攻略栋鄂路,努尔哈赤命令莽古尔泰同代善等人前往御敌,莽古尔泰来到瓦尔喀什窩集,击败明兵二万人,阵斩刘。八月,莽古尔泰在努尔哈赤率领下征讨叶赫,他与诸贝勒围攻西城,迫使叶赫西城贝勒布扬古及其弟布尔杭古投降,叶赫灭亡。

天命五年(1620年),努尔哈赤征讨明国,从懿路蒲河进击,令莽古尔泰率领健锐百人追击明军至浑河而返。

天命六年(1621年)镇江城降将陈良策叛投毛文龙,莽古尔泰与代善一起迁金州百姓于复州。

天命十年(1625年)十月,莽古尔泰率众攻克旅顺口。十一月,莽古尔泰受命率师援救科尔沁,帮其解围。

天命十一年(1626年)四月,努尔哈赤率师征伐蒙古喀尔喀巴林部,命令代善以及诸贝勒攻略西拉木伦河,诸贝勒皆以马乏为借口表示不能进军,独有莽古尔泰率军夜渡,俘获人畜无数。

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莽古尔泰跟随皇太极征明,他与多尔衮、多铎一起攻占汉儿庄,击败明朝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生擒其副将臧调元,进逼明朝京师北京,屡次击败明朝的援军。

天聪四年(1630年)二月,莽古尔泰参与攻克了永平、遵化,然后还师。

天聪五年(1631年)三月,皇太极命令诸贝勒直言时政,莽古尔泰奏道:“谳狱据供词以定是非,未敢明知枉断,唯恐事久怠生。臣与诸贝勒大臣倍加策励。”(《清史列传·和硕贝勒莽古尔泰》卷3.)八月,莽古尔泰跟从皇太极围攻明朝的大凌河城,莽古尔泰所率正蓝旗负责包围大凌河城的正南面,莽古尔泰率护军策应。八月十二日,明军出城诱战,两蓝旗直抵城壕,遭到大凌河城上炮火的袭击,伤亡颇重,被迫退回。鉴于所部伤亡较重的事实,莽古尔泰对皇太极奏道:“昨日之战,我属下将领被伤者多。我旗护军,有随阿山出哨者,有附额驸达尔哈营者,可取还否?”

皇太极说:“朕闻尔所部兵,凡有差遣,每致违误。”

莽古尔泰说:“我部众凡有差遣,每倍于人,何尝违误?”

皇太极表示,在核查检举者举报的事实后再作处置,然后很不高兴地站起身来,欲上马离去。这时莽古尔泰说:“皇上宜从公开谕,奈何独与我为难?我止以推崇皇上,是以一切承顺,乃意犹未释,而欲杀我耶?”莽古尔泰说着,“遂举佩刀之柄前向,频摩视之”。

他的同母弟弟德格类说:“尔举动大悖,谁能容汝?”说完举起拳头殴打他。

莽古尔泰愤怒地骂他说:“尔何为殴我。”说着用手把佩刀拽出五寸左右。德格类把他推了出去。

当时代善在场,目击了事件的整个过程,他异常愤怒,说:“如此悖乱,殆不如死”。这个事件,就是清前史上著名的“御前露刃”事件。

皇太极还营后,向众人揭了莽古尔泰的老底和严责了手下的护卫,他说:“莽古尔泰幼时,皇考曾与朕一体抚育乎,因其一无所授,故朕每推食食之,解衣衣之,得倚朕为生。后彼潜弑其生母,幸事未彰闻,彼复希宠于皇考。皇考因令附养于贝勒德格类家,尔等岂不知耶?今莽古尔泰何得犯朕?……何期莽古尔泰轻视朕至此耶?”他揭了莽古尔泰的老底之后,又责怪众侍卫说:“朕恩养尔等何用?彼露刃欲犯朕,尔等奈何不拔刀趋立朕前耶?昔人有云:‘持刀必割,执斧必伐。’彼引佩刀,其意何为?尔等竟皆坐视耶?”过了一会儿,他又接着说:“朕今罄所欲言,以示尔等,尔等曾忆皇考升遐时,共谓若见有作祟如鬼蜮者,必奋力除之,以雪仇恨。此言顿忘耶?今目睹人之犯朕,而竟默默旁观,朕恩养尔等,殊无益矣。”从皇太极对众侍卫责怪之重,可以想见当时的形势是何等凶险,莽古尔泰极其拙劣地侵犯了后金汗王皇太极的个人尊严和人身安全。

当日晚上,莽古尔泰遣人申明,其“以枵腹饮酒四巵”而后侵犯汗王,欲来请罪,被皇太极断然拒绝。皇太极派额驸杨古利和达尔哈传谕说:“尔于白昼拔刃欲犯朕,昏夜复来何为?”(《清太宗实录》卷9.)

十月,大贝勒代善及诸贝勒等“以大贝勒莽古尔泰在御前露刃”议革去大贝勒,降居诸贝勒之列,夺五牛录属员,罚驮甲胄雕鞍马十给皇太极,驮甲雕鞍马一给代善,素鞍马各一给诸贝勒,另外又罚银一万两入官。皇太极以该案牵涉到他本人故不御议,代善等人的议案即行通过。(《清太宗实录》卷10.)

天聪六年(1632年)五月,莽古尔泰跟随皇太极征伐察哈尔,林丹汗预知消息逃遁,后金军转而征明归化城,攻略大同、宣府。七月,皇太极回师。十二月,莽古尔泰“以暴疾卒”,(《清史列传·冷僧机传》卷4.时年46岁。)

天聪七年(1633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莽古尔泰死去一年,当此岁暮时节,正蓝旗固山额真觉罗色诺,率领正蓝旗大臣、亲属计二十五人,前往莽古尔泰的墓所进行祭奠。祭祀完毕,色诺一行要求进入居所谒见莽古尔泰的诸福晋,向她们献酒。诸福晋阻止再四,色诺一行不听劝告,径直进入诸福晋居所,在诸福晋面前痛饮一场,多人喝得酩酊大醉,托退竟与克什图互相怒骂。核对事实后,皇太极召集诸贝勒大臣于大殿会议。众议:拟色勒斩。皇太极说:“杀之固宜,姑念愚蠢无知,从宽免死,命众人唾其面,黜之(罢官)。”皇太极又命令诸贝勒福晋议定莽古尔泰诸福晋之罪。众人议定:拟辟(死刑)。皇太极说:“尔等议诛之,诚是。但念其子已失父,又诛其母,子将安恃。姑从宽免死,尔诸福晋往辱詈而训诫之可也。”(《清太宗实录》卷17.)

天聪九年(1635年)十二月,先是莽古尔泰之妹、努尔哈赤的三女莽古济的属人冷僧机向刑部贝勒济尔哈朗,后是莽古济的第二任丈夫琐诺木杜稜向达雅齐、国舅阿什达尔汉具状首告了这样一件事:

“莽古尔泰与其女弟莽古济,及莽古济之夫敖汉部落琐诺木杜稜与贝勒德格类、屯布禄、爱巴礼、冷僧机等,对佛跪焚誓词,言:我莽古尔泰已结怨于皇上,尔等助我,事济(成)之后,如视尔等不如我身者,天其鉴之。琐诺木及其妻莽古济誓云:我等阳事皇上而阴助尔。如不践言,天其鉴之”。在这件事后不久,“莽古尔泰中暴疾,不能言而死。(天聪九年十月)德格类亦如其病死”。(《清太宗实录》卷26.)

事情很明显,莽古尔泰、德格类、琐诺木、莽古济四人“要夺御座”。(《汉译满文旧档》第156页。)

后来在籍没莽古尔泰的家产时,又获取其所造“木牌印十六枚,视其文,皆曰:金国皇帝之印”。(《清太宗实录》卷26.)

本案的最终处置结果是:莽古济伏诛;屯布禄、爱巴礼并其亲友兄弟子侄,俱磔于市;莽古尔泰的第五子额必伦被诛﹝他曾言:我父在大凌河露刃时,我若在,必刃加皇上,我亦与我父同死矣。其兄光衮(莽古尔泰二子)首告,上隐其事,不告于众贝勒,至是发觉,乃诛﹞;昂阿拉以知情处死;莽古尔泰的六个儿子,迈达里(长子)、光衮(次子)、萨哈联(三子)、阿克达(八子)、舒孙(九子)、噶纳海(?)、德格类的儿子邓什库(长子)等,俱降为庶人,属下人口、财产入官;正蓝旗附入皇上旗分。(《清太宗实录》卷26.)此外,皇太极追夺莽古尔泰之爵,除其宗籍,(《清史稿·莽古尔泰》卷217.)并将其妻妾分给豪格及岳托。

莽古济的已出嫁的女儿也遭到歧视和不幸。莽古济的长女为贝勒岳托妻,次女为贝勒豪格妻。莽古济伏诛后,豪格杀了自己的妻子,即莽古济的次女,岳托也申请杀死自己的妻子,即莽古济的长女,被皇太极阻止。

冷僧机由于告密有功,被授为世袭三等梅勒章京,以屯布禄、爱巴礼之家产给之,免其徭役,并给予敕书。(《清太宗实录》卷26.)

皇太极通过冷僧机的告讦,残酷地镇压了阴谋篡权夺位的莽古尔泰一伙,遭到了莽古尔泰曾经管辖的正蓝旗的强烈反抗。据从后金叛逃到明朝的人向宣府巡抚陈新甲说:“有努尔哈赤大子蟒五儿代(莽古尔泰)系大王子(大贝勒),已于年前病故,遗有儿子三个(应为九个),内有他长子(迈达里)于上年(天聪九年十一月,要袭王子(贝勒),有四王子(皇太极)不肯叫他袭王(贝勒),两家相争厮杀。四王子将大王子蟒五儿代儿子三个俱都杀死,还杀了当紧夷人一千有余。”(《兵部题〈宣府巡抚陈新甲塘报〉行稿》,载《明清史料》甲编,第9册,第853页。)这恐怕是清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并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莽古尔泰事件的严重流血后果。

崇德元年(1636年)正月,工部平毁莽古尔泰、德格类二人的坟墓,收取其殉葬之金银器,并将“已寒之骸骨,复行抛弃”,皇太极命令:“既复葬之”。《清太宗实录》卷27.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莽古尔泰的子女复宗籍。莽古尔泰的人生历史致此最终完结。

6.六子塔拜(1589—1639年)。努尔哈赤的六子塔拜出生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二月十八日,其生母是努尔哈赤的庶妃钮祜禄氏。努尔哈赤的四子汤古代是其胞兄。天命十年(1625年)八月,塔拜与其三兄阿拜、九弟巴布泰统兵一千征伐东海北路虎尔哈部,获一千五百属民归来,努尔哈赤于十月初四日出沈阳城迎接,赐宴犒师,塔拜论功,授游击世职。

天聪八年(1634年)四月,塔拜晋升一等参将,继而晋封辅国将军。

崇德四年(1639年)九月,塔拜去世,时年五十一岁。

顺治十年(1653年)五月,顺治帝追封塔拜为辅国公,赐谥悫厚。

7.七子阿巴泰(1589—1647年)。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生母是侧妃伊尔根觉罗氏。阿巴泰生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六月十六日。阿巴泰早年就跟随努尔哈赤征战,屡立战功,授为台吉。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七月,阿巴泰同费英东、安费扬古率兵千人征伐东海女真窩集部之乌尔古辰、穆稜二路,俘获千人。

天命八年(1623年)四月,阿巴泰偕同台吉德格类、宰桑古、岳托征讨喀尔喀蒙古扎鲁特部,阿巴泰阵斩贝勒昂安及其子,俘获其部众而还。

天命十年(1625年)十一月,阿巴泰同三贝勒莽古尔泰、贝勒济尔哈朗等救援科尔沁,当时察哈尔林丹汗围困科尔沁的克勒珠尔根城(俗称奥巴城)已有数日,后金军来到农安塔,林丹汗听到消息,当夜逃遁。

天命十一年(1627年)九月,皇太极即位,封阿巴泰为贝勒,阿巴泰对额驸杨古利等人说:“战则我擐甲胄,行猎则我佩弓矢出,何不得为和硕贝勒?”杨古利把这话报告了皇太极,皇太极劝他不要怨望。(《清史列传·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卷2.)

天聪元年(1627年)十二月,察哈尔昂坤杜稜来归,皇太极设宴招待,阿巴泰对纳穆泰说:“我与小贝勒列坐,蒙古贝勒明安、巴克俱坐我上,实耻之!”纳穆泰向皇太极报告,皇太极向诸贝勒宣布了这件事,于是大贝勒代善率领诸贝勒训责他说:“德格类、济尔哈朗、杜度、岳托、硕托早随五大臣议政,尔不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皆先帝分给全旗之子,诸贝勒又先尔入八分列。尔今为贝勒,心犹不足,欲与和硕贝勒抗,将紊纪纲耶?”阿巴泰承认错误,愿意接受惩罚,于是决定罚他甲胄、雕鞍马各四、素鞍马八。(《清史列传·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卷2.)

天聪二年(1628年)五月,阿巴泰同贝勒岳托、硕托等率军三千人往征锦州,明军弃城退守宁远,后金军摧毁锦州、杏山、高桥三城。还军时,皇太极出城五里迎接。

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阿巴泰跟随皇太极征明,阿巴泰与阿济格率左翼四旗兵攻破龙井关后,又攻占汉儿庄城。十一月,击败来自山海关的明朝援军,攻克遵化城。阿巴泰又同岳托于通州击走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迫使顺义知县投降。

当后金军驻扎在京城北土城关之东北的时候,明朝宁远巡抚袁崇焕、锦州总兵祖大寿率军二万来援,屯兵于广渠门外。阿巴泰同莽古尔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豪格向明军发动进攻。当时听说敌军右侧伏兵甚多,因而约定我军趋于右侧发动进攻,由正面进攻者,视同逃避敌兵。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趋于右侧发动进攻,大败敌人的伏兵,进抵城壕;阿巴泰脱离豪格,由正面冲溃敌兵,亦抵达城壕。诸贝勒大臣议定阿巴泰违约之罪,应削去爵位,夺所属人员给豪格。皇太极说:“阿巴泰原非怯懦无能者比,不过以顾其二子,致离豪格耳。朕奈何以子故,加罪于兄?”宥免了他的罪过。(《清史列传·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卷2.)同年十二月,阿巴泰同阿济格焚烧通州,攻克张家湾,跟随皇太极至蓟州,击败敌援兵。

天聪四年(1630年)正月,阿巴泰在山海关附近捕斩后金叛将刘兴祚,俘获刘兴祚之弟刘兴贤。二月,皇太极命阿巴泰同济尔哈朗、萨哈廉镇守永平。

天聪五年(1631年)三月,皇太极命诸贝勒直言时政,阿巴泰奏道:“国人怨,惟患不知。未有见善而不以为善,见恶而不以为恶者。臣无他能,谨识上谕,自今凡事从公断而已。”(《清史列传·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卷2.)七月,后金初设六部,皇太极任命阿巴泰掌工部事。八月,阿巴泰跟随皇太极围攻大凌河城,阿巴泰率军策应于正黄旗和镶黄旗两军之间。十月,明总兵祖大寿投降,献出大凌河城。皇太极组织诸贝勒商讨攻取锦州的策略,命阿巴泰同德格类、多尔衮、岳托率兵四千人,穿着明军的服装,偕同祖大寿及明降兵三百五十人,乘夜袭取锦州。二更时分,攻袭锦州的后金军开始行动,同时鸣炮不绝。锦州城中的明军听到炮声,以为大凌河城中的明军突围成功,便分路进行援救,后金军击斩明军颇多。当时天放大雾,后金军不少人走失队伍,也就收军返回了大凌河城。

天聪七年(1633年)三月,皇太极命阿巴泰监筑兰磐城。五月,皇太极召阿巴泰赴宴,并赐御用蟒衣一袭、紫貂皮八、马匹一。六月,皇太极下诏书询问诸贝勒大臣,征明、攻朝鲜、进军察哈尔,三者哪个在先?阿巴泰奏言说:“明之情形,皇上既悉知之,其地利臣等亦熟识之。袭其不备,关门可得。上亲统大军驻关外,择贝勒大臣分路入关,获其人可用者用之,消息易得,锦州无足顾虑。天时既至,可令祖大寿入山海关,与我兵合攻。”(《清史列传·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卷2.)八月,阿巴泰统兵二千人,同阿济格往略山海关,俘数千人以归,皇太极以其不能乘胜入关而训诫之。

天聪八年(1634年)五月,阿巴泰跟从皇太极征伐明朝宣府。八月,阿巴泰同阿济格一起攻克灵丘县及王家庄,献捷于大同城南山冈御营。

天聪九年(1635年)七月,皇太极对阿巴泰说:“尔尝自谓手痛,似觉不耐劳苦。不知人身血脉劳则无滞,唯图家居佚乐,身不涉郊原,手不持弓矢,忽尔行动,疾病易生。昔日以骑射为事,奚复患此?凡有统帅士卒之责者,非躬亲教演士卒,谁肯专心武事?骑射之艺精于勤而荒于嬉,不可不时加练习。尔当努力奋励,毋偷安旦夕,斯克敌制胜,能报先帝养育之恩,为国尽忠矣。”(《清史列传·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卷2.)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阿巴泰晋封为多罗饶余贝勒。同年五月,阿巴泰偕同阿济格率兵攻明,攻克雕鹗堡,逼近延庆,分兵攻陷定兴、安肃、容城、安州、东安、文安、宝坻、顺义、昌平、雄城等十城,败敌五十六阵,俘获人畜十数万。十二月,皇太极亲征朝鲜,令阿巴泰驻防噶海城,组织边民防敌。

崇德二年(1637年)二月,皇太极自朝鲜班师,阿巴泰携住噶海兵返还沈阳。

崇德三年(1638年)二月,皇太极亲征喀尔喀,令阿巴泰与礼亲王代善等留守沈阳,并监筑都尔弼城,修筑盛京至辽河的大道。九月,阿巴泰同睿亲王多尔衮征明,在青山关附近毁边墙而入,攻克青山关、董家口、青山营、榆木岭口等。还师后,皇太极赠给阿巴泰白银五千两、马二匹。

崇德五年(1640年)六月,阿巴泰等同睿亲王等赴明朝义州,督兵屯田,有功。七月,阿巴泰同贝勒杜度率兵设伏宁远路,歼灭明朝的运粮兵,获米千石。九月,阿巴泰击败明朝杏山、松山的军队,十二月,往围锦州。

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阿巴泰由于听从多尔衮离锦州城三十里驻营及遣兵轮流还家的安排,受到罚银二千两之处分。六月,阿巴泰跟从皇太极再次攻围锦州,在松山城大败明朝总督洪承畴的援兵十三万人,获马五百七十匹,歼敌数万人。九月,皇太极返还盛京时,留清军合围松山、杏山、高桥,命阿巴泰仍与诸王轮番围攻锦州。

崇德七年(1642年)三月,锦州向清军投降,阿巴泰同郑亲王济尔哈朗攻克杏山城,回师驻防锦州。十月,阿巴泰授奉命大将军,同内大臣图格率师征明,皇太极亲自送至郊外。十一月,阿巴泰率军由黄崖口攻入明境,击败明朝总兵白腾蛟、白广恩于蓟州,凡攻克招降城八十八座;还军时攻略沧州、天津、三河、密云,掠获黄金一万二千二百五十两、白银二百二十万两,俘获人口三十六万九千万余人、牲畜五十五万匹头。崇德八年(1643年)六月,由墙子岭凯旋,皇太极派遣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等到郊外三十里迎接,赐给阿巴泰白银一万两。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阿巴泰晋封为多罗饶余郡王。

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阿巴泰受命赴山东,镇压满家洞农民起义军。

顺治三年(1646年)三月,阿巴泰卒,终年五十八岁。其功绩刻碑记之,立于墓所。

康熙元年(1662年)二月,以阿巴泰之子岳乐晋封亲王,赠其为饶余敏亲王。康熙十年(1671年)六月追谥曰敏。

乾隆十九年(1754年)九月,阿巴泰入祀盛京贤王祠。

8.八子满族之父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是继努尔哈赤之后后金的第二代汗王,是清帝国的开国皇帝。皇太极的生母是叶赫纳拉氏孟古格格,皇太极生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从幼年起,皇太极即显示出聪明、敏捷、机智的特点,在父兄出兵征战的期间,努尔哈赤令其掌管家政,他都处置得井井有条,开始发挥出他那不同寻常的管理才干。青年时代,皇太极生长得仪表堂堂,威严庄重。

万历四十年(1612年)皇太极跟随努尔哈赤征伐乌拉部,攻克其临近乌拉河的六座城寨,他的军事生涯自此开始。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皇太极领正白旗,成为一旗之主。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史称天命元年,皇太极与其兄长一起给努尔哈赤上尊号“天任抚育列国英明汗”,拥戴其父努尔哈赤即汗位。后世史家把这一年算作后金国建立、后金天命纪元开始的一年。努尔哈赤任命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与皇太极为四大贝勒。按着年龄顺序皇太极被称为四贝勒。自此,四大贝勒“共理机务”,参与国家管理,皇太极成为后金政权的上层核心人物之中的重要一员。

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师伐明,进攻抚顺。在战前的军事会议上,皇太极提出,利用抚顺大开马市的机会,智取抚顺。努尔哈赤采纳皇太极的建议,又打着进京朝贡的旗号,出其不意地攻克抚顺。从此,长达几十年的明金战争史拉开序幕。

天命四年(1619年),明金之间的第一个重大战役——萨尔浒战役爆发,皇太极先后在以萨尔浒为主的西战场、以尚间崖为主的北战场、和以阿布达里冈为主的东战场率兵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为消灭明军的三路主力建立了辉煌的战功。在随后的后金军向辽东地区的进军中,皇太极跟随努尔哈赤先后攻取开原、铁岭。在攻占铁岭的次日,代善、皇太极等率后金军又擒获了蒙古喀尔喀五部的核心人物宰赛。八月,努尔哈赤征伐叶赫,努尔哈赤攻克叶赫东城,皇太极与代善一起招降了叶赫西城,叶赫部灭亡。叶赫部的灭亡标志着后金统一了海西女真各部即女真族的主体部分。

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发动了辽沈大战。皇太极跟随其父率军进攻沈阳,他以百骑击败明兵数千人;在随后进攻辽阳的大战中,皇太极首先率军冲入明阵,攻破明军五万人的阵营并向南追击六十里,为后金军先得沈阳后占辽阳又立军功。

天命七年(1622年),努尔哈赤率军进攻广宁,皇太极率军随征。和平占领广宁后,皇太极奉父命攻克义州。

天命九年(1624年),皇太极与其兄弟受父命领兵迁移喀尔喀巴岳特部恩格德尔部众于辽阳。后来他又受命与蒙古科尔沁部来使盟誓。

天命十年(1625年),皇太极与莽古尔泰等率领精锐骑兵五千人驰援科尔沁,迫使察哈尔林丹汗逃遁。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辞世,皇太极以其出众的才能和较强的实力,受代善等众贝勒拥戴继承汗位,以翌年(1627年)为天聪元年。后金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天聪元年(1627年),皇太极派阿敏率后金军首次入侵朝鲜,获得胜利,双方缔结兄弟之盟。由于与明议和没有达成协议,皇太极率大军伐明,攻宁远、锦州不下。皇太极为消除民族矛盾,实行满汉分屯别居的政策。

天聪二年(1628年)正月,皇太极亲征察哈尔国多罗特部,杀其台吉古鲁,俘获一万一千余人。四月,袁崇焕以总兵毛文龙与后金私通杀死毛文龙,自毁辽东的海上防线。九月,皇太极亲征察哈尔部,追捕败军至兴安岭而还。

天聪三年(1629年)正月,皇太极实行新的办公方法,以大贝勒以下诸贝勒代理直月之事,从而迈出了削弱其他三大贝勒特权之第一步。十月,皇太极亲率十万大军绕道内蒙古,首次进关突袭北京。十一月,皇太极巧使反间计,致使明朝崇祯帝朱由检逮捕并处死了辽东巡抚袁崇焕,明廷自毁长城。这是明廷继撤职处死熊廷弼、撤职孙承宗之后,在辽东地区制造的又一典型的自毁长城的事件。《清实录》记载这件事的详细经过是这样:“先是获明太监二人(杨春、王成德),令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巴克什达海监守之。至是还兵,高鸿中、鲍承先遵上(皇太极)所授密计,坐近二太监,故作耳语云:今日撤兵,乃上计也。顷见上单骑向敌,敌有二人来见上,语良久乃去。意袁巡抚有密约,此事可立就矣。时杨太监者,仰卧窃听,悉记其言。庚戌纵杨太监归。后闻杨太监将高鸿中、鲍承先之言,悉奏明主(崇祯帝朱由检),明主遂执袁崇焕入城,磔之。”(《清太宗实录》卷5;《清史稿·鲍承先》卷232.)昏庸的明末帝朱由检制造了历史上又一例千古奇冤。明末不是没有能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对抗的帅才,而是大有人在,像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等人就是这类出众的人才,但先后都被明帝害得或死或退休,这样的朝代不被清王朝所取代才是怪事呢!皇太极策划反间计、轻易地除掉劲敌袁崇焕,足见其政治斗争手腕之高。

天聪四年(1630年),截至二月,后金军连克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皇太极命令察哈喇、阿巴泰、图尔格、鲍承先分别驻守上述四城,自己率师返回沈阳。六月,皇太极以阿敏等屠戮永平等四城逃归,定其十六条大罪,并将其幽禁。这是皇太极打击四大贝勒的权势、加强君主专制的重要步骤之一。

天聪五年(1631年)正月,后金始铸红衣大炮(“天佑助威大将军”)成功。六月,后金仿明制,定官制,设置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由一贝勒主持部务。七月,黑龙江呼尔哈部落酋长四头目来朝。八月,皇太极以莽古尔泰“御前露刃”,通过众议革除其大贝勒爵位。同月,皇太极率大军围攻大凌河城,十月,迫使祖大寿献城投降,后金军兵不血刃地占领大凌河城。

天聪六年(1632年)正月,皇太极始南面独坐,废除了即位五年以来他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受国人朝见的旧制,进一步强化了汗权,标志着努尔哈赤所设计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度的最后破产。至此,四大贝勒的体制不复存在。三月,皇太极以国书十二字头向无圈点,上下字雷同无别,命令巴克什达海酌加圈点,以分析之。(蒋良骐:《东华录》卷2.)达海受命后,“补额尔德尼、噶盖所未备,增为十二字头”。(《清史稿·达海传》卷228.)经过达海改进后的满文,后世称之为“有圈点满文”或“新满文”,比起“无圈点满文”或“老满文”,更为完备,为满族文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皇太极对满族的成长、壮大与发展的又一重大功绩。四月,皇太极率满蒙军队远征察哈尔,察哈尔林丹汗远遁青海。

天聪七年(1633年)五月,明将孔有德、耿仲明率众从山东登州航海来归。六月,皇太极封孔有德为都元帅,耿仲明为总兵官。同月皇太极以征讨明国、朝鲜及察哈尔,三者用兵何先,命诸贝勒大臣,各抒所见。七月,令满洲各户有汉人十丁者,授绵甲一,共一千五百八十户,命汉军旗额真马光远等统之,这是后金正式建汉军旗的开始,旗色黑。八月,遣国舅阿什达尔汉等颁钦定法律于科尔沁部土谢图济农。

天聪八年(1634年)正月,尚可喜招抚长山、石城二岛,携人民数千户来归。三月,皇太极命孔有德、耿仲明军之旗纛以白镶皂,尚可喜军之旗纛于皂旗中用白圆心为饰,汉军旗的兵力进一步增加。四月,皇太极定以沈阳为“天眷盛京”,赫图阿拉城为“天眷兴京”。皇太极命礼部考取通满洲、蒙古、汉书文义者为举人十六名。这是后金(清)设科取士之开始。七月,皇太极率大军再次入关,掳掠宣府、大同一带,收俘察哈尔余众。十二月,皇太极命霸奇兰、萨木什喀率兵征呼尔哈部,谴吴巴海、荆古尔代率兵征瓦尔喀。

天聪九年(1635年)二月,皇太极命多尔衮、岳托率护军及精兵万人,往收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上年察哈尔林丹汗病死于青海大草滩,其部属纷纷来归,故有此次军事行动。三月,黑龙江索伦部头目巴尔达齐率二十二人来朝。四月,霸奇兰、吴巴海先后传来捷报。五月,多尔衮率大军在西喇朱尔格遇察哈尔汗妻囊囊太后等来降,在额哲的驻所托里图又收降额哲及其生母苏泰太后,得获传国玉玺,察哈尔部至此灭亡,漠南蒙古尽入后金版图。八月多尔衮等人率军凯旋,将所获历代传国玉玺“制诰之宝”献给皇太极。后金设蒙古都统各旗各一,下设副都统、参领各二,这样就设立了蒙古八旗。九月,大贝勒代善获罪,受到责罚,至此,皇太极对四大贝勒中的其余三个大贝勒都进行了程度不同之打击,从而彻底地巩固了汗权。十月,皇太极宣布改族称“诸申”为“满洲”,谕曰:“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清太宗实录》卷25.)皇太极改族称为满洲(辛亥革命后通称满族)这个事件标志着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从此满洲这一新生的民族进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我们完全有理由将皇太极称之为满族之父。

天聪十年(1636年)正月,后金颁诏规定:清太祖庶母之子称“阿哥”,六祖子孙俱称“觉罗”,分别以系黄带子和红带子加以区别。三月,改文馆为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宏文院。四月,群臣给皇太极上尊号为“宽温仁圣皇帝”,皇太极即皇帝位,改天聪十年为崇德元年,建国号大清,追尊始祖孟特穆(猛哥帖木儿)为泽王,高祖福满为庆王,曾祖觉昌安为昌王,祖父塔克世为福王。皇考努尔哈赤尊谥为武皇帝,庙号太祖,皇妣孟古尊谥为武皇后。皇太极成为清朝的第一代皇帝,我们称之为清朝的开国皇帝。

崇德元年(1636年)五月,皇太极命武英郡王阿济格率领清军入关,掳掠京畿地区,派多尔衮、多铎征伐山海关牵制明军,从而配合阿济格的军事行动。阿济格掠获人畜十八万有奇。十二月,皇太极亲征朝鲜。这一年清政府设置都察院。

崇德二年(1637年)正月,朝鲜国王李倧称臣投降,清朝与李氏朝鲜签订“父子之盟”。确立了两国的君臣关系,彻底解除了清朝征明的后顾之忧。二月,清军从朝鲜班师。四月,武英郡王阿济格攻克皮岛。

这一年,分汉军为左右翼,即一旗汉军分为两旗,旗色皆用元青,石廷柱为左翼都统,马光远为右翼都统。

崇德三年(1638年)二月,皇太极率阿济格、多铎亲征喀尔喀蒙古,五月旋师。六月,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更定六部、理藩院、都察院八衙门官制,官分承政、参政、理事、副理事、主事五等,停止王与贝勒领部院事,以削弱王(贝勒)权。九月,皇太极命令睿亲王多尔衮、贝勒岳托分两路征明,遍掠河北、山东,获人畜四十万。十月,皇太极亲征蒙古喀尔喀,查萨克图汗惊惧远逃。

崇德四年(1639年),分汉军为镶黄、镶白、镶红、正蓝四旗,任马光远、石廷柱、王世选、巴彦(李永芳第五子)任四旗固山额真。二月,皇太极派遣石廷柱、马光远,另派阿济格率将士征明。皇太极又亲自出征,围攻松山,未下回军。十一月,因为索伦部的总首领博穆博果尔拒不纳贡,皇太极派遣索海、萨穆什喀等征索伦(今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诸民族)、虎尔哈部落。

崇德五年(1640年)三月,皇太极命郑亲王济尔哈朗、贝勒多铎,率兵修筑义州城,驻扎屯田,并且派清军围攻锦州,至此拉开松锦大战的序幕。四月,远征黑龙江上游的萨穆什喀、索海率军凯旋,俘获人口计五千六百七十三人。七月,皇太极再遣章京席特库、济席哈率精锐轻骑兵东征索伦部落,十二月中旬,清军先在甘地捉获了博穆博果尔的弟弟和家属,十四天后,在齐洛台(今俄罗斯赤塔)地方,擒获博穆博果尔和他的妻子,并于次年正月押至沈阳。

崇德六年(1641年)二月,皇太极命令将贫困牛录之该管章京等解任,这一条措施颇值得后世借鉴。三月,皇太极以多尔衮、豪格等离锦州远驻,并私遣甲兵归家,降为郡王,罚银万两。皇太极命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以挖深壕围困明锦州城。三月二十四日,明朝戍守锦州的以吴巴海为首的蒙古人哗变,清军攻进锦州外城。六月,皇太极再命多尔衮、豪格率军围困锦州。皇太极采纳内三院大学士范文程关于在满、汉、蒙古内考取生员、举人的建议。七月底,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八总兵十三万人来援锦州,到达松山。八月,皇太极亲临松锦决战的前线,指挥清军对敌作战。清军于松山、杏山一带大败明军,王朴、唐通、白广恩、马科、吴三桂诸总兵败逃。九月,清军将明军主帅洪承畴、巡抚丘民仰等围困在松山城中。因为皇太极之宠妃宸妃病危,皇太极离开松山,返回沈阳。围困松锦之指挥权交由杜度(褚英长子)、多铎、阿济格、阿巴泰等诸王贝勒执掌。

崇德七年(1642年)正月,松山副将夏承德以其子夏舒为质、密约内应。二月,夏承德作内应,引清兵登城,松山城破。清军生擒洪承畴、邱民仰等。三月,锦州援绝粮尽,祖大寿率将出降,是为祖大寿二次降清。四月,郑亲王济尔哈朗、睿郡王多尔衮、肃郡王豪格等以红衣大炮攻克塔山城,歼灭城内明军七千人。接着清军炮轰杏山城,杏山城投降。清军终于取得松锦决战的胜利,这是继萨尔浒战役之后明清战争史上的又一次战略性决战,它以清军的完胜把皇太极的军功业绩推向了最高峰。五月,明朝遣兵部员外马绍愉、主事朱济之等来沈阳议和。六月,皇太极遣明使马绍愉等人返国。汉军由四旗扩编为八旗,每旗设固山额真、梅勒章京。七月,皇太极以功晋封多罗睿郡王多尔衮、多罗肃郡王豪格俱复为和硕亲王。九月,皇太极命沙尔虎达、朱玛喇率将士征虎尔哈。十月,皇太极命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与内大臣图格统将士征明。二人率军入关,深入山东境内。西藏达赖五世罗卜藏嘉木措派遣伊拉古克三胡土克图和厄鲁特蒙古戴青绰尔济等,经过万里跋涉,首途沈阳,与清朝通好。这是西藏和清朝交往之开始,表明西藏已经叛明归清。

崇德八年(1643年)三月,皇太极命护军统领阿尔津、哈宁噶等率将士征略黑龙江虎尔哈。五月,西藏使者伊拉古克三胡土克图一行离沈返藏,皇太极命以察干格隆为使,携带他的信,同藏使赴藏。六月,征明的阿巴泰凯旋,是役清军计攻克了三府、八州、六十七县,归顺者六城,败敌兵三十九处,俘人口三十六万九千,马驼牛羊三十二万一千有奇。七月,远征黑龙江的阿尔津等凯旋,获男妇二千八百余口、牲畜四百六十头。

八月初九日夜,皇太极端坐寝宫南炕,患中风突然病逝,终年五十二岁。皇太极庙号太宗,上尊谥为:应天兴国宏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俗称北陵。

9.九子巴布泰(1592—1655年)。努尔哈赤的第九子巴布泰的生母为嘉穆瑚觉罗氏真哥,巴布泰出生时间是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一月初十日。天命十年(1625年)十月,巴布泰与其二位兄长阿拜、塔拜率军远征东海北部虎尔哈部,俘获一千五百部民而还。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后金初设十六大臣,巴布泰受命与霸奇兰同理正黄旗事。

天聪四年(1630年),巴布泰随二贝勒阿敏驻军永平。明军攻陷滦州,巴布泰不能抵御,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城失守。巴布泰随阿敏逃回沈阳后被罢职。天聪八年(1634年)四月,皇太极授巴布泰以副都统职务。五月,巴布泰从大军征明,攻克保安州。十一月,巴布泰获财帛甚多,匿不以闻,照窃盗律革职。崇德六年(1641年)五月,巴布泰封为三等奉国将军,六月,晋升为辅国将军。

顺治元年(1644年),巴布泰随睿亲王多尔衮定鼎京师,同都统谭泰一起击败李自成农民军,追逐至望都县。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评定功绩,巴布泰晋升为一等奉国将军。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巴布泰跟随贝勒勒克德浑远征湖广(即两湖:湖北、湖南),追剿农民起义军于安远、南漳、西峯口、关王岭、襄阳府。顺治四年(1647年)九月,巴布泰晋升为三等辅国将军,接着又晋封为辅国公。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巴布泰同贝子务达海讨伐大同的叛将姜瓖,十月,巴布泰又晋封为镇国公。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二十二日巴布泰卒,时年六十四岁,被授予谥号恪僖。

10.十子德格类(1596—1635年)。努尔哈赤的第十子德格类,是努尔哈赤与继妃富察氏衮代所生之子。德格类与莽古尔泰、莽古济、费扬古为同母所生。由于德格类的生母衮代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努尔哈赤的大妃,所以德格类很早就被授予台吉的称号。

天命六年(1621年)二月,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军攻略奉集堡,将要回军的时候,有一名普通士兵指出明兵所在的地方,德格类同台吉岳托、硕托率领军队前往进攻,击败明军二百人,进逼明总兵李秉诚的大营,迫使其部众二千人溃逃。三月,德格类同台吉寨桑古巡视三岔河桥,来到海州,城中的官民吹奏乐器,舁舆(用轿抬着)迎接德格类等人。德格类等命令军队不得扰民,不得掠夺财物。士兵们都在城头露宿,不入民宅,次日,德格类等人安抚居民之后,返回界凡城。天命八年(1626年)四月,德格类同台吉阿巴泰远征喀尔喀蒙古扎鲁特部。天命十一年(1626年)十月,德格类又跟随大贝勒代善征讨扎鲁特部。这一年,德格类晋封为多罗贝勒。

天聪三年(1629年)九月,德格类同贝勒济尔哈朗等攻略锦州,焚烧其积聚粮物,所获人畜财物不可计算。天聪五年(1631年)六月,皇太极命诸贝勒直言时政,德格类奏道:“国家要在慎选正直,任以国事,屏谗邪,远奸佞,则贤、不肖皆知取法。臣等与诸贝勒皆以公正自持,效忠竭力。至谳狱,或刑罚不中,请即罷斥,另选良臣任法司,则政简刑清,国家何忧不太平?”(《清史列传·多罗贝勒德格类》卷3.)七月,后金设六部,皇太极任命德格类掌理户部事。八月,德格类跟随皇太极围攻大凌河城,正蓝旗的军队围攻城南,德格类在这里率师策应。九月,德格类率军击败明朝的监军道张春、总兵吴襄等所率领的援军。十月,大凌河的守将祖大寿投降,与皇太极约定共同袭攻锦州。德格类同贝勒阿巴泰率领后金军履行这一任务,夜袭锦州,击斩明兵甚众,但未能攻陷锦州。天聪六年(1632年)五月,德格类同贝勒济尔哈朗率师攻略归化城及黄河诸路,俘获察哈尔溃散的兵民。九月,德格类率兵攻克旅顺口。天聪八年(1634年)五月,德格类跟随大军征明。六月,德格类抚定蒙古来归人户众多。七月,德格类攻克独石口,但进攻赤城不克,随后进入保安州,在应州会合大军,全军还师沈阳。

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初二日,夜,德格类暴疾而亡,如同其胞兄莽古尔泰一样,时年四十岁。十二月,冷僧机讦告其主子莽古尔泰盟誓谋逆大罪,德格类坐以同谋,削爵除籍,将其妻妾赐给阿济格。德格类之子邓什库并坐,削宗籍,为庶人。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命复宗籍,赐红带子。

11.十一子巴布海(1596—1643年)。努尔哈赤的第十一子巴布海的生母是努尔哈赤的庶妃嘉瑚觉罗氏真哥,巴布泰是他的胞兄。巴布海生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九月,努尔哈赤为向明朝表示自己决无“犯顺之意”,愿遣自己的儿子巴布海作人质,或住广宁,或赴京师。明朝兵部讨论后,以其子“真伪难辨,留之反为所绐”,而将其遣回。(《明神宗实录》卷512.)这之后,巴布海被授以牛录章京。

天聪八年(1634年)巴布海晋为一等参将,后称辅国将军,这一年,皇太极命其与镇国将军阿拜祭陵,他不等待阿拜便自行前往,但祭祀用牛还没有运到,他妄取民间牛只替代。后以祭牛尝民,民以牛小不接受。为此导致一场官司,经过诉讼,罚巴布海银三十两偿民,但是巴布海拒不交纳罚银,致使该民再次诉讼。皇太极闻讯后,责其愚黯,并认为他是受制于其妻、杨古利之女儿。(《清史稿·巴布海》卷217.)难怪当年努尔哈赤要把他送到明朝作人质,后金少了他反而会比多了他要好些。

崇德四年(1639年),皇太极授巴布海以副将职务,后为镇国将军。崇德七年(1642年),巴布海对自己的地位不满,曾对固山额真谭泰说:“愿罢我梅勒章京任,今堪为梅勒章京者,多如草木,岂须我也。”谭泰向他讲了“为国任事”的道理后,巴布海发誓说:“我若口与心违,天日鉴之,当令我身死。”此外当图赖分拨贫富牛录时,约巴布海会议,巴布海说:“我牛录富足可隶第一甲喇。”众议:应论死。皇太极宥其死,革镇国将军职,废为庶人,夺其永管牛录为公中牛录。(《清太宗实录》卷62.)

福临即位不久,巴布海更以飞书(匿名帖)讦告谭泰。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二十三日,福临(实际上是摄政王多尔衮)即以其造匿名帖陷害谭泰罪将其与其妻、子阿喀喇处死,巴布海时年四十八岁,并籍其家产给予谭泰。

顺治九年(1652年),谭泰获罪伏诛,乃将巴布海的儿女及遗产给了巴布海之胞兄巴布泰。(《清史稿·巴布海》卷217.)

12.十二子阿济格(1605—1651年)。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阿济格的生母是努尔哈赤的大妃乌拉纳拉氏阿巴亥,与其同母的弟弟还有多尔衮、多铎。阿济格生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七月十五日。阿济格很早就被授为台吉。天命十年(1625年)十一月,科尔沁台吉奥巴深受察哈尔林丹汗欺凌之苦,来信向后金乞求援助。阿济格随三贝勒莽古尔泰等征讨察哈尔,大军开到农安塔的时候,林丹汗逃遁,后金军返回。天命十一年(1626年)四月,阿济格偕同台吉硕托征讨喀尔喀蒙古巴林部;十月,又随大贝勒代善征讨扎鲁特部,阿济格皆立有战功。这一年,阿济格被封为贝勒。

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阿济格同二贝勒阿敏等讨伐朝鲜,攻克五座城市。五月,阿济格跟随皇太极征战明国,偕同莽古尔泰等率领偏师护卫塔山粮运,击败明军二万人,与大军会师于锦州,进抵宁远城北,歼灭明朝援军火器兵千余人。明朝总兵满桂出宁远城东二里结阵,皇太极想要对该支明军发动攻击,阿济格请求跟随战斗。诸贝勒以该支明军距城近,不可攻为理由竭力劝阻。皇太极大怒,亲率阿济格等人驰击明军前队骑兵,一直追至城下,尽数将其歼灭。诸贝勒个个羞愧难当,奋身上马,来不及穿戴甲胄,即飞驰进击,分头击杀明朝步兵,斩敌无数。

天聪二年(1628年)三月,阿济格由于擅自作主同母弟多铎的婚事而被削爵,但是不久就恢复了爵位。

天聪三年(1629年)八月,阿济格同贝勒济尔哈朗等攻略锦州、宁远,焚毁其积蓄,俘获三千人。十月,阿济格跟随皇太极进攻明朝,率领左翼四旗后金军及蒙古兵攻克龙井关。明朝汉儿庄副将易爱、洪山口参将王遵臣来援,阿济格率军斩杀了二将,歼灭了他们的部众。然后阿济格率军包围了汉儿庄,迫使明朝守将李丰投降。十一月,阿济格率军攻克洪山口,进至遵化,明朝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率精兵来援,阿济格奋勇冲击,赵率教败逃。当时正赶上皇太极率领数十骑兵巡视遵化城垣,就势拦击败兵,阿济格追击斩杀了赵率教,杀死了赵率教以下将官几人,于是进抵北京城下。明朝辽东巡抚袁崇焕、锦州总兵祖大寿率领援兵二万人屯驻在广渠门外,后金军追杀明军至城壕,阿济格以战马被创死亡,方才率军回还。十二月,阿济格同贝勒阿巴泰等攻略通州,焚其船,攻克张家湾。不久,阿济格又跟随皇太极视察蓟州的地形,遭遇明朝山海关援兵五千人于蓟州城外。阿济格同代善等人突入敌营,歼灭了明军。

天聪五年(1631年)三月,皇太极命诸贝勒直言时政,阿济格奏道:“臣愚鲁无能,致烦圣虑。自今愿痛改前非,勉励职业”。(《清史列传·和硕英亲王阿济格》卷1.)八月,皇太极率师征明,由白土场直趋广宁,阿济格同贝勒德格类、岳托率兵二万由义州进抵大凌河,与大军会合,夜围锦城。明军袭击阿济格的军营,当时天放大雾,人们相见也辨别不清面目,阿济格严阵待敌。不久雾散天晴,阿济格急速出击,大败明军,生擒游击一员,获马匹二百余。皇太极亲自慰劳,以金卮赐酒。九月,阿济格在小凌河岸和大凌河城大败明军。

天聪六年(1632年)五月,阿济格跟随皇太极远征察哈尔,林丹汗闻讯逃遁。阿济格统左翼及蒙古兵攻略大同、宣府,明军恐惧,把存贮在张家口的犒边财物全部献给了后金军,七月,阿济格率军回师。

天聪七年(1633年)五月,明朝降将孔有德等自山东登州从海道来归,阿济格同济尔哈朗、杜度等往迎,使得孔有德等人的辎重全部到达海岸。六月,皇太极下诏书问讯,征明、征朝、征察哈尔,三者何先?阿济格奏道:“臣意当攻明,以耕耘毕兴师。皇上亲驻关外,诸贝勒将帅率大军进关,攻略城堡,招抚民人。然后相敌形势,酌量缓急而行,计之得也。”《清史列传·和硕英亲王阿济格》卷1.八月,阿济格同阿巴泰等攻略山海关,俘获甚众。

天聪八年(1634年)五月,阿济格跟随皇太极征讨明朝,攻克保安州,八月,攻拔灵丘县,斩知县、守备等。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评定功绩,阿济格晋封多罗武英郡王。五月,阿济格同阿巴泰征明,攻克鵰鄂堡,进逼延庆。阿济格等先后攻克定兴、安肃、容城、安州、雄县、东安、文安、宝坻、顺义、昌平诸县,五十六战皆捷,俘获人畜十八万,擒总兵巢丕昌等人。他又派都统谭泰等人设伏,斩杀遵化三屯营守将。十二月,皇太极率师亲征朝鲜,令阿济格驻守牛庄。

崇德二年(1637年)三月,硕托等率军攻打皮岛,久攻不下,皇太极命阿济格率军千人前往助攻。四月阿济格率军到达,水陆并进,一举攻克皮岛,斩杀总兵沈世奎,俘获人户三千有奇。皮岛又名椴岛,是明朝东江镇的首府。

崇德四年(1639年)二月,阿济格跟随皇太极征明,阿济格率军来到大凌河东,扬言欲以红衣炮攻台,守台的明兵恐惧,大凌河东的四里屯、宝林寺、王民屯、于家屯、成化峪、道尔彰诸台先后归降。不久,阿济格率领四旗护军还守塔山、连山,俘获人马以千计。九月,阿济格与阿巴泰攻略锦州、宁远一带。

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阿济格同郑亲王济尔哈朗围困锦州,策动把守外城的蒙古台吉吴巴什等投降,在吴巴什的内应下,阿济格乘夜登城助击,大败明兵,占领锦州外城。四月,阿济格于松山北岭击败明朝援兵。六月,阿济格再攻明朝的关内援兵,进抵松山城下。八月,阿济格率军参与击溃冀辽总督洪承畴十三万援兵的激战,追敌至塔山,获其笔架山十二堆积粟。接着阿济格又率兵复往塔山,邀击败逃明兵。他还同多尔衮一起攻克敌台四座,生擒明将王希贤、崔定国、杨重镇等人。九月皇太极返回沈阳后,阿济格同杜度、阿巴泰、多铎等分兵围困锦州。十一月,阿济格迎击自松山出城来袭的军队,降其众两千余人。

崇德七年(1642年)二月,阿济格率兵围困杏山,派遣前锋统领鄂莫克图等攻略宁远。

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再同郑亲王济尔哈朗征宁远,先后攻取中后所、前屯卫和中前所。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阿济格同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攻破李自成农民军。十月,阿济格晋封和硕英亲王,赐鞍马二匹。旋即受命为靖远大将军,由沿边进入陕西,切断李自成农民军的归路。阿济格在陕西进攻起义军,八战皆捷,攻克所属州县城四座,逼使三十八城投降。

当时李自成为多铎所败,放弃西安,占据商州,收集湖广起义军七万人,计二十万人,声言欲取南京。阿济格奉命追击农民军,阿济格率清军追及邓州、承天、德安、武昌、富池口、桑家口、九江,一路屡败农民军,最后追至农民军老营,大败农民起义军。李自成败亡于湖北九宫山,刘宗敏战死,军师宋献策被俘。这次追击战役,共有十三次大战,阿济格战战奏捷。故明宁南侯左良玉之子左梦庚正泊舟于九江东流县界之扬子江中,听说清军到,执总督袁继咸等,率马步兵十万、舟船数万投降。阿济格一路冲杀,计攻下河南属城十二、湖广属城三十九、江西属城六、江南属城六,都设官抚定之。八月,阿济格率师凯旋。摄政王多尔衮责其不候旨班师,又擅索土默特、鄂尔多斯王等等罪过,降为郡王,罚银五千两。

顺治三年(1646年)阿济格恢复原爵。

顺治五年(1648年)八月,阿济格受命剿灭天津、曹县的抗清武装,十一月,多尔衮命阿济格赴大同驻守。十二月,大同总兵姜瓖叛变清朝。多尔衮特命阿济格为平西大将军,讨伐姜瓖。

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摄政王多尔衮至大同,正赶上当时阿济格的两位妃子病卒,摄政王多尔衮通知阿济格先归北京,阿济格启奏说:“予不希富贵,但丈夫重名誉,欲佐命效力,俾后世垂名史册耳。顾以妻死弃大事而归乎?”(《清史列传·和硕英亲王阿济格》卷1.)他终于没有离开军队。四月,恢复左卫以后,他才受命还京。六月,阿济格遣人启奏摄政王说:“辅政德豫亲王征流寇至望都,潜身僻地,破潼关、西安,不歼其众;追腾机思,不取其国。功绩未著,不当优异其子。郑亲王乃叔父子,不当称‘叔王’;予乃太祖之子,皇帝之叔,当以予为‘叔王’。”(《清史列传·和硕英亲王阿济格》卷1.)阿济格在奏疏中先攻击多铎,尔后又攻击济尔哈朗,原来他自有他自己的比较大的野心。八月,阿济格又同贝子巩阿岱统兵征大同。九月,明朝总兵杨振威斩杀姜瓖、其兄姜琳、其弟姜有光,投降清军。

顺治七年(1650年)冬天,多尔衮因为“有疾不乐”,率领包括阿济格在内的诸王、贝勒等往边外围猎,不料摔下马来,摔伤了膝盖。十二月初八日,多尔衮病势加重,便召阿济格秘议后事。次日,即十二月九日夜,多尔衮勉强嘱咐完后事,便在喀喇河屯撒手人寰。多尔衮死后,阿济格企图承袭摄政之职。那天夜晚,诸王赴临,独有阿济格一人不到场。他私自遣人至京城,召其第五子郡王劳亲,要其多带兵来,以便胁迫摄政王多尔衮所管两白旗归附自己。阿济格放出欺骗性言论说,摄政王多尔衮后悔以多尔博(多尔衮本无子,收多铎第五子多尔博为嗣子)为子,多尔衮曾取阿济格的第五子劳亲入正白旗。他还暗示端重亲王博洛(阿巴泰的第三子、努尔哈赤之孙)等人速速推荐自己为摄政王。多尔衮的柩车还京行至石门时,顺治帝前来迎丧,阿济格竟然不摘掉佩刀。等到他的儿子劳亲率兵来到以后,阿济格命令部属大张旗帜,与劳亲的军队汇合在一起,环绕灵车而行。小皇帝福临迎柩车于德胜门外,阿济格与劳亲父子俩居于众人之首,坐在皇帝左右。摄政王的近侍额克亲、吴拜、苏拜等出面告发了阿济格想要作乱的罪行。郑亲王济尔哈朗便在路途中遣兵监视阿济格的一举一动。至京师之后,十二月二十六日,议政王大臣会议阿济格之罪,将阿济格削爵、幽禁,降劳亲郡王爵为贝子。闰二月,由于对阿济格的初议定罪过轻,议政王大臣再次会议,移系别室,籍其家,他的儿子劳亲等人皆黜宗室。三月,阿济格在狱中私藏兵器的事情被发觉,诸王大臣复议:“阿济格前犯重罪,皇上从宽免死,复加恩养,给三百妇女役使及僮仆、牲畜、金银、什物,乃仍起乱心藏刀四口,欲暗掘地道与其子及心腹人约期出狱,罪何可贷?应裁一切,止给妇女十口及随身服用,余均追出,取入官。”(《清史列传·和硕英亲王阿济格》卷1.)

九月三十日早晨,监守阿济格的毛海等人,听到阿济格厉声喊叫着说,要堆集衣物,放火烧毁监房。当日中午,看守忽然听到拆房摔瓦的声音爆响不绝,急忙上报。诸王认为阿济格悖乱已极,不宜再留。顺治帝于十月十六日令阿济格自尽,爵除,籍其家,除其宗籍,(《清史列传·和硕英亲王阿济格》卷1.)其诸子均为庶人,阿济格的次子傅勒赫无罪仍入宗室。阿济格死年四十七岁。

《鞑靼漂流记》这样描述阿济格:“(阿济格)是一个性格粗暴的人,遇事不加考虑,所以不管政务。他年约五十几岁,脸上有麻子,瞪着一双眼睛,使人看了害怕。听说他又是个很勇猛的人,在战场或者攻城的时候,只要一动手,非打胜不可。和明朝作战的时候,屡立战功。有一次,攻城的时候,城内请求投降,皇帝也答应了,可是巴图鲁王子(指阿济格)不同意,进城后还杀了很多人。”这段资料有助于我们了解阿济格的个性。

13.十三子赖慕布(1611—1646年)。努尔哈赤的第十三子赖慕布的生母是努尔哈赤的庶妃西林觉罗氏,赖慕布出生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天聪八年(1634年)四月,赖慕布授骑都尉。崇德四年(1639年)九月,赖慕布任议政大臣,参与政事。崇德七年(1642年),赖慕布跟随武英郡王阿济格征明,击败宁远的明军。十月,由于取得攻克锦州的大捷,皇太极亲临笃恭殿,设宴赏赐诸王贝勒大臣,武英郡王不俟领赏辄归私第,赖慕布因为没有进行劝阻而获罪,革去世职,罢黜议政大臣职务,罚银一百两,不许在阿济格处行走。同月,武英郡王阿济格驻守高桥时,正值皇太极最爱的妃子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病故办丧事。有一次阿济格到公篇古帐内,扎喀纳仿效哈宁噶之父的戏舞,弹弦而歌,后来他又在阿济格本人的帐内,弹弦为戏。赖慕布由于容忍这种行为,众议应黜宗室,皇太极决定免除赖慕布之罪。(《清太宗实录》卷63.)

顺治三年(1645年)二月,赖慕布被封为奉恩将军。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十一日,赖慕布卒,时年三十六岁。顺治十年(1653年)五月,赖慕布追封辅国公,谥号介直。

14.十四子多尔衮(1612—1650年)。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多尔衮的生母为努尔哈赤的大妃乌拉纳拉氏阿巴亥,多尔衮与阿济格、多铎为同一母亲所生。多尔衮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十月二十五日出生。天命五年(1620年),多尔衮九岁时,由台吉晋升为和硕额真,掌管十五牛录。天命十一年(1626年)皇太极继位后,多尔衮被封为贝勒。

天聪二年(1628年)二月,皇太极率精骑远征察哈尔多罗特部,大败多罗特部于敖穆伦,俘获万余,多尔衮由于从征有功,获得墨尔根岱青的称号(意为聪明王)。

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多尔衮跟随皇太极自龙井关进入明边,与三贝勒莽古尔泰等攻克汉儿庄。十一月,多尔衮随皇太极逼近北京,在广渠门外击败辽东巡抚袁崇焕、锦州总兵祖大寿所率领的明朝援军,十二月在蓟州歼灭明朝山海关的援兵。

天聪五年(1631年)三月,皇太极命诸贝勒直言时政,多尔衮奏道:“谳狱重务,凡任事诸臣,当悉心详议,不可苟且塞责。”(《清史列传·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卷2.)七月,后金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皇太极命多尔衮掌理吏部事。八月,多尔衮随皇太极围攻大凌河城,明兵出城诱战,多尔衮与诸将一起冲入敌阵之中,敌人坠入壕内,死者百余人,大凌河城上炮矢齐发,后金将士有不少阵亡者。皇太极深切责备多尔衮的随从官说:“定例,遇敌时,贝勒坐阵军中,令诸将率兵击之。今贝勒轻自进战,尔等何不阻止?倘有疏失,尔等死不足蔽其辜矣。”(《清史列传·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卷2.)十月,祖大寿献大凌河城投降。皇太极与祖大寿商议攻取锦州之方策。多尔衮与阿巴泰率军四千人,乔装成明军跟随祖大寿扮作溃兵状,突袭锦州没有成功,但击斩应援的明军甚众。

天聪六年(1632年)五月,跟从皇太极征讨察哈尔部的多尔衮与济尔哈朗在归化城西南黄河岸边俘获其部众千余人。

天聪七年(1633年)六月,皇太极以诏书,征询贝勒诸臣的意见,征明、征朝鲜与征察哈尔,三者何先?多尔衮奏道:“宜整兵马,乘谷熟时,入明边围北京,截其援兵,毁其屯堡,为久驻计,可坐待其敝也。”(《清史列传·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卷2.)

天聪八年(1634年)五月,多尔衮随从皇太极征明,入龙门口,败明兵,克保安州,略朔州,至五台山而还。先是,后金军征察哈尔,林丹汗西渡黄河,欲奔唐古特,行至青海大草滩,病卒。其子额哲率千余户滞留托里图。

天聪九年(1635年)二月,皇太极命令多尔衮同贝勒岳托、萨哈廉、豪格统兵一万人前去招抚额哲。四月,后金军开到锡喇珠尔格,收降其台吉索诺木及所属一千五百户,逼近托里图,多尔衮害怕额哲的部众受惊溃逃,便按兵不动。额哲的母亲,乃是叶赫东城贝勒金台石的孙女、台吉德尔格勒之女,名叫中根儿。中根儿的弟弟南褚,作为后金的大臣,受命前去抚慰其姐。南褚不辱使命,获得了成功。于是额哲遂事奉其母,率宰桑、台吉等部众投降后金,多尔衮获得元朝传国玉玺“制诰之宝”。当时鄂尔多斯部济农(济农是明代蒙古贵族首领称号之一,是亲王的译音)额璘臣引诱额哲投附他,二者盟誓之后,鄂尔多斯部济农额璘臣已经游牧而去,后金派使者追上之后对他说:“尽返所携察哈尔人众,不然,即移兵讨。”鄂尔多斯部济农额璘臣恐懼,把察哈尔的所有部众都送了回来。六月,后金军返程渡过黄河,岳托率军千人保护归降的察哈尔部众驻扎在归化城。多尔衮与萨哈廉、豪格两贝勒携带额哲及宰桑(蒙古贵族的称号,为汉语“宰相”的转音),台吉(蒙古贵族称号)等征明,后金军自平鲁卫到达朔州,摧毁宁武关,攻略代州、忻州、崞县、黑峰口及应州,斩首六千余,俘获不可计算,最后由归化城携带降众返回沈阳。

察哈尔据有的元代玉玺,交龙纽,鐫汉篆曰“制诰之宝”。元顺帝出逃的时候丢失在沙漠之中,过了二百多年,有一个在山麓牧羊的人发现有一只羊不吃草,以蹄刨地,他便进行发掘,结果得到了这枚玉玺。这枚玉玺出土后,归了元代后裔博硕克图汗(1565—1624年或1626年,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济农),后被察哈尔林丹汗得到。后金军回到沈阳后,多尔衮令额哲献给了皇太极。后金的众贝勒大臣便以蒙古全体臣服,而且得到了前代的玉玺,给皇太极上尊号。皇太极遂于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在沈阳即皇帝位,建国号大清,改元崇德。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多尔衮晋封和硕睿亲王。八月皇太极命阿济格、阿巴泰率师征明,清军已经越过北京。皇太极又命多尔衮同多铎等征伐山海关,牵制明军,配合入关征明的清军。在阿济格所率清军奏捷后,多尔衮也率清军班师。十二月,多尔衮跟随皇太极征伐朝鲜。

崇德二年(1637年)二月,多尔衮同肃亲王豪格率军从宽甸路进入长山口,攻克昌州,击败昌州兵于宁边城下,又以五千人追败其黄州援兵一万五千人。继而多尔衮进攻朝鲜的江华岛,以红衣大炮击毁四十只战船,乘胜攻入岛上,攻克江华城,俘获朝鲜王妃及其二子,朝鲜国王李倧走投无路,被迫乞降。皇太极班师后,命多尔衮约束随后返国的清军,携带朝鲜质子李、李淏及大臣返国。

崇德三年(1638年)二月,皇太极亲征蒙古喀尔喀部,命令多尔衮与代善等人留守沈阳,并且监筑辽阳都尔弼城,过了一个月工程完工后,改名屏城。他还受命同阿巴泰董治盛京至辽河的大路,该路宽十丈、高三尺,两面夹以壕沟。八月,多尔衮授职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兵征明。多尔衮率军从董家口毁边墙进入明界,乘其无备,攻克青山营,与岳托所率右翼清军会合于通州河西。然后清军越北京至涿州,分兵八道,一路攻城略地至山西界而调头东进,指向临清,从那里渡过黄河后,攻破济南。接着清军北上,攻略天津、迁安,由太平寨出青山关。此次战役清军凡二十余战均取得胜利,攻克城市四十余座,召降城市六座,俘获户口二十五万有奇。

崇德四年(1639年)四月,多尔衮率军凯旋,皇太极赐给多尔衮马五匹、银二万两。

崇德五年(1640年)六月,多尔衮同豪格等赴义州屯田。皇太极命令多尔衮等人在离锦州近的地方扎营,切断敌人往来的道路。多尔衮与豪格率军来到后,攻克了锦州城西的九座台堡,将锦州城东、城北、城西的庄稼全部割掉,还攻克了小凌河西的二座台堡。但是到了崇德六年(1641年)二月的时候,围困锦州的主要领导者多尔衮和豪格等人先行归家。由于这一错误的决定,皇太极决定处分多尔衮和豪格。多尔衮降为郡王,罚银万两,剥夺两个佐领的户口。

崇德六年(1641年)六月,多尔衮同被降职的肃郡王豪格前往替代郑亲王济尔哈朗等围困锦州。多尔衮携红衣大炮攻克塔山城外四座台堡,生擒明副将王希贤等人。九月,多尔衮返还盛京。十一月,多尔衮代替贝勒杜度再围锦州。

崇德七年(1642年)二月,清军攻克松山城,擒获蓟辽总督洪承畴。三月,祖大寿献锦州城第二次投降。四月,多尔衮移师攻克塔山城,歼灭明军官兵七千人,又以炮轰击杏山城,明将开门请降,清军尽毁松山、塔山、杏山三城,之后班师。七月,评定功绩,多尔衮恢复和硕睿亲王爵位。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夜,皇太极逝世。八月十四日礼亲王代善率领诸王、贝勒等宣誓拥立六岁之福临(皇太极的第九子)登基,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共同辅理国政。两天后,谋立多尔衮的郡王阿达礼、贝子硕托伏诛。二十六日,福临举行即位大典。十二月,多尔衮同郑亲王集众定议,停止诸王、贝勒、贝子管理六部的状况。

顺治元年(1644年)正月,多尔衮拒绝朝鲜国王李倧馈物,通告郑亲王及诸大臣说:“朝鲜国王因予取江华岛时,全其妻子,常以礼来馈,较诸王独厚,向曾奏闻先帝受之。今我等辅政,谊无私交,不当受。”(《清史列传·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卷2.)于是决定禁绝外国馈送诸王、贝勒礼品。是月,郑亲王济尔哈朗召集内三院、六部诸大臣,“谕以凡政事先白王,书衔名亦先之”。如果把这句话解释一下,就是:通告他们说,凡属政事先告多尔衮,在书写二辅政王的名字的时候亦先写多尔衮。郑亲王的做法为后来的多尔衮专权跋扈埋下了祸根。三月,都统和洛会等告讦肃亲王豪格抱怨多尔衮不拥立自己,语言悖妄,因而多尔衮召集诸王贝勒审判定案,削去肃亲王豪格的爵位,议政大臣扬善等谄附谋乱,诛之。四月,福临授命多尔衮奉命大将军印,令其统领阿济格、多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征伐明国。当清军驻扎在翁后的时候,明朝平西王吴三桂从山海关送书信来请求清朝派兵。多尔衮得到吴三桂的书信后,即把锦州的红衣大炮移向山海关。当清军驻扎在连山时,吴三桂再次遣使催促清军迅速前进。于是清军星夜急驰地越过宁远城,扎营在沙河,这里距离山海关只有十里路。吴三桂报告农民军已出边立寨。多尔衮命令诸贝勒迎击农民军,清军在一片石击败了农民军唐通部,接着开至山海关。吴三桂出迎清军。多尔衮命令吴三桂先归营,其所属军兵各以白布系肩作为标识,并使吴三桂的军队作为先驱首先入关冲杀在前。当时李自成率领起义军二十余万,自北山横亘至海岸列阵待敌。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多尔衮命令说:“流贼横行久,犷且众,不可轻击。吾观其阵大,相去远,首尾不能顾。可鳞次集我兵,对贼阵尾,伺其气衰。突之必胜。努力破此,则大业成矣。勿违节制越伍躁进。”(《清史列传·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卷2.)清军的阵势列好之后,多尔衮令吴三桂军居右翼末尾,悉数全力搏杀,与李自成的农民军展开激战。当日大风扬沙,遮天蔽日,咫尺莫辨。农民军与吴三桂军苦斗良久,精疲力竭。这时清军齐声呼噪几次后,乘风停沙止的时候,从吴三桂军的右侧突然出击,万马腾跃,矢飞雨堕,直捣农民军的中坚。李自成当时正站在高岗上观战,知道后投入战斗的是清军,立刻胆落,急忙策马下岗逃走。清军无不以一当百,追奔四十里地,农民军大败逃回京师。多尔衮当即在军前晋升吴三桂的爵位为平西王,下令关内军民都要剃发,以马步兵万人归于吴三桂指挥,令其作为先驱追击起义军。后金——清的统治集团梦寐以求的突破山海关的夙愿,就在吴三桂与多尔衮的勾搭中轻而易举地实现了。

五月初一日,清军驻扎在通州。李自成已先一日逃离北京。多尔衮令诸王同吴三桂各率所部追剿起义军。多尔衮进入北京后,采取措施安定民心,比如为崇祯帝发丧三日,按照帝礼下葬;令归顺诸臣俱以明朝原官职任事;安辑百姓,饬令将士登城休息,不许进入民宅,等等。武英郡王阿济格等追击农民起义军到达望都,李自成逃向西安,京师附近的诸多城市纷纷投降。多尔衮分遣都统觉罗巴哈纳、石廷柱、叶臣及侍郎王鳌永等招抚山东、山西、河南。

当时明福王朱由崧(明神宗之孙、明光宗之子、崇祯帝之兄)自立于江宁(今南京)。他任用的大学士(其职权相当于宰相)史可法督师扬州,又设江北四镇,沿淮、徐设置戍卒。多尔衮想要招他投降,令南来的副将韩拱薇等致书史可法,但是遭到史可法的断然拒绝。

在京师附近的城市初定的时候,多尔衮派遣辅国公屯齐哈、和度等人去沈阳迎接皇帝。奏道:“京师形势宜建都,皇上宅中图治,宇内朝宗,可慰天下仰望心。”(《清史列传·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卷2.)等到皇帝福临临近京师时,多尔衮率领诸臣迎驾于通州。十月,皇帝福临在皇极门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建碑记载其功绩;恢复豪格的肃亲王爵位;晋封阿济格为英亲王,令其同吴三桂、尚可喜由边外向绥德进攻;恢复多铎的豫亲王爵位,同孔有德、耿仲明由河南向西安追剿起义军,平定西安农民军后,豫亲王还征江南。

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豫亲王攻克扬州,史可法自杀未死,为清军所执,不屈被杀。豫亲王多铎继又攻占江宁,在芜湖擒获朱由崧,弘光政权灭亡,江南平定。闰六月,英亲王阿济格追剿农民军至武昌,东下九江,故明宁南侯左良玉之子左梦庚率众降。

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多尔衮遣肃亲王豪格远征四川农民起义军张献忠。五月,多尔衮率诸王大臣出安定门送豫亲王多铎出征苏尼特部。八月,豫亲王多铎击败喀尔喀部土谢图汗、硕雷汗,凯旋。多尔衮迎接他到乌兰诺尔,宴赏出征的王、贝勒以及外藩台吉等人。

顺治四年(1647)七月,多尔衮召集尚书、启心郎开会,对他们说:“内大臣、礼部佥以豫亲王功懋,应晋‘辅政叔王’。予初亦念及,以豫亲王为予季弟,犹豫未果。今复思黜陟(官吏的进退升降)为国家钜典,乌容瞻徇?尔等与诸王议行。”又诚勉豫亲王多铎说:“汝继予辅政,其益加勤勉!”(《清史列传·多尔衮》卷2.)旋即罢去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的职务,恢复阿济格亲王的爵位。很显然,多尔衮妄图建立亲兄弟的独裁统治,他在大肆培植个人势力,积极网罗同党,任用亲信。十二月,多尔衮以身患风疾不胜跪拜为理由,服从诸王大臣的决定,今后,多尔衮免除跪拜之礼。多尔衮享受到了诸王享受不到的特权。他向着自己预定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顺治五年(1648)二月,肃亲王豪格平定农民起义军后凯旋,多尔衮网罗罪名将其幽禁,直至其死。十一月,多尔衮晋为皇父摄政王。

顺治六年(1649)三月,豫亲王多铎因出痘病死,多尔衮想把摄政王位传给他的梦想破灭。

顺治七年(1650)正月,多尔衮纳肃亲王豪格妃博尔济吉特氏为己妃,真正是,死害其夫,又夺其妻。多尔衮还遣官至朝鲜选妃,五月与朝鲜女成婚于连山。七月,多尔衮想在边外筑城消暑,令户部计额征地亩人丁数,加派直隶、山西、浙江、山东、江南、河南、湖广、江西、陕西九省银二百四十九万两有奇,以输工用。十一月,多尔衮以身体患疾率诸王贝勒到边外行猎,十二月初九日,多尔衮死于喀喇河屯,时年三十九岁。

顺治八年(1651)二月,苏克萨哈、詹代等首告多尔衮死时,其侍女吴尔库尼将殉,呼喊从官罗什、博尔惠、苏拜、穆济伦,告以多尔衮曾制八补黄袍,令与大东珠、朝珠、黑貂褂潜置棺内;又多尔衮欲于永平圈房,以两旗官兵移驻;与都统和洛会等共定逆谋,因出猎稽迟未行。都统谭泰也首言多尔衮纳肃亲王妃,并令肃亲王子至第较射,和洛会以恶言詈之。郑亲王济尔哈朗、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及内大臣等疏言:“……又擅自诳称太宗文皇帝之即位,原系夺立,以挟制中外,又陷威逼,使肃亲王豪格不得其死,遂纳其妃……应追治其罪,削爵,黜宗室,籍财产入官,其嗣子多尔博给信亲王多尼。”(《清史列传·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卷2.)皇帝同意这一结论。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乾隆帝下诏书,多尔衮追复旧封,配享太庙,其睿亲王爵,世袭罔替。八月,入礼盛京贤王祠。(《清史列传·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卷2.)

15.十五子多铎(1614—1649年)。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多铎的生母是努尔哈赤的大妃乌拉纳拉氏阿巴亥,与阿济格、多尔衮为同母所生的胞兄弟。多铎生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二十四日。天命五年(1620年)多铎七岁时,由台吉晋升为和硕额真,掌管十五个牛录。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十二岁的多铎又承袭十五个牛录,因而其共掌管三十个牛录,领有了整旗,成为正白旗主旗贝勒。

天聪二年(1628年),多铎十四岁,跟随皇太极出征察哈尔多罗特部,这是多铎的初次从征,获得大捷,俘获万余。车驾将到沈阳的时候,皇太极在途中大宴从征将士。皇太极环顾诸贝勒说:“蒙天眷佑,率幼弟领偏师往征异国,俘获凯旋,宜赐二幼弟以名。”于是命名多尔衮贝勒为“墨尔根代青”,多铎贝勒为“额尔克楚虎尔”。(《八旗通志·多铎》卷135.)

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多铎从皇太极征明,后金军逼进北京,明朝辽东巡抚袁崇焕等率兵来援。由于多铎年幼被留在后面,正值明朝的溃败士卒来犯,多铎率军击败了这些败兵。十二月,多铎跟随皇太极前往巡视蓟州,斩杀了山海关的援兵五千人。

天聪五年(1631年)三月,皇太极命诸贝勒直言时政,多铎奏道:“臣未预理刑,其中公私不得知。但观法司诸臣,实心任事、秉公执法者少,当令明习法律,遵守成规。”(《清史列传·和硕豫亲王多铎》卷2.)八月,多铎从皇太极围困明大凌河城。正白旗兵围东北,多铎率摆牙喇兵(精兵)在后策应。多铎同大贝勒代善等攻克近城台堡。九月,明朝援军七千人从锦州开出,抵御我军的前锋部队,在小凌河岸扎营,皇太极率二百骑兵飞驰冲击,敌兵溃逃。多铎急起直追,当临近锦州时,他从马上摔了下来,他所乘坐的战马跑入敌阵之中。后来多铎乘军校札福塔的马返回。过了十天,明朝援兵四万人在距离大凌河十五里的地方扎营,多铎从皇太极击败了这支庞大的援兵。十一月,多铎同济尔哈朗贝勒等率兵三千五百人,往塔山以东阻截沿海隘口,俘获百余人。

天聪六年(1632年)五月,多铎从皇太极征察哈尔,林丹汗西遁青海。多铎同济尔哈朗、多尔衮等俘获其部众千余人于归化城西南的黄河岸边。

天聪七年(1633年),皇太极下诏书征询:征明、征朝鲜、征察哈尔,三者何先?多铎奏道:“我兵非怯斗,止攻山海关外城,岂可必得?攻关外城与攻北京城,名虽不同,劳苦则一。宜直入关,庶可餍士心,成久远计。且相机审时,古语有之。若缓旦夕,敌渐知备,因城池,修根本,何隙之可乘?我何爱于明?只念士卒劳苦,姑与和。若时可取,愿不待再计。至察哈尔,且勿加兵;朝鲜已和,勿遽绝;唯先图其大者。如蒙天佑得之,余随所求皆至矣。”(《清史列传·和硕豫亲王多铎》卷2.)

天聪八年(1634年)五月,多铎跟随皇太极率师征战明朝,他与阿济格等率兵从巴彦朱尔格地方进入龙门口,击败明军,攻克保安州。继又经略朔州,向东到达五台山而后还军。

天聪九年(1635年)五月,皇太极派遣多尔衮等征战明朝的山西省,考虑到明廷必然调动宁远、锦州的明军前去救援,便命多铎率军进入广宁和宁远、锦州交界的地方牵制明军。多铎率军从广宁出发向宁远、锦州开拔,他以都统阿山、石廷柱率兵四百人作为先锋。明朝总兵祖大寿令副将刘应选、吴三桂、刘成功、赵国志加上锦州松山兵共计三千五百人在大凌河西扎营。多铎率后金军刚刚开过十三山站,阿山等遣人前来报告敌兵数目。多铎率领所有军队飞驰进击,后金军所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明军惊慌溃逃。后金军分成两路追击逃窜的明军,一路追到锦州城下,一路追到松山城下,斩杀刘应选及军官八人、明兵五百,生擒游击曹得功等人,获马二百余匹,甲胄不可计算。翌日,多铎军攻克一台,然后回到广宁边境驻扎,十八天以后返还沈阳。皇太极出怀远门五里外迎接,由于多铎首次带兵在外,并能出奇制胜,皇太极赏赐他良马五匹、甲五副。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多铎晋封为和硕豫亲王。六月,皇太极命他掌理礼部事。八月,多铎同多尔衮征战明朝锦州,收降胡永陞等人,从义州还军。十二月,皇太极征讨朝鲜,派遣户部承政马福塔等率兵三百,装扮成商人,作为前锋部队,前往包围王国的都城。多铎等率摆牙喇兵千人跟后。清军到达朝鲜王城,朝鲜国王弃城逃跑。清军不用驾设云梯,跨城而入,朝鲜军四处逃窜,清军穿城而过,追击国王,追击四十里之后,将朝鲜王围困在南汉山城。清军在这里接连击败朝鲜巡抚和副将的两路援兵共二万余人。

崇德二年(1637年)正月,清军北渡汉江,扎营于汉江北岸,距离朝鲜国王的都城东二十里左右。朝鲜全罗、忠清二道的巡抚、总兵合兵一起来援,立营于南汉山城。皇太极命多铎率兵前去探查,当时正降大雪,天气阴晦,无法望见敌营。多铎纵兵进战,先击败山下列阵的敌兵,继又追到山顶大营方才收兵。次日早晨,多铎又率兵进击敌兵,发现朝鲜兵已于夜间拔营逃遁,清军缴获朝鲜军队的战马一千一百四十匹还营。二月朝鲜投降,清军班师。

崇德三年(1638年)九月,皇太极到演武场送睿亲王多尔衮征明,多铎以目疾刚刚痊愈没有前往送行,皇太极决定等到多尔衮班师后再议多铎之罪。之后多铎从皇太极征战锦州。多铎同贝子博洛率本旗摆牙喇及土默特兵从蒙古托衮博伦地方攻入明朝境内,俘斩明哨卒十余人,攻克桑阿尔寨故居大兴堡,斩杀守备及壮丁二百人,获妇女、幼丁七十口,在路上又擒获祖大寿谍工二人。皇太极令多铎往助另一路清军济尔哈朗军。当多铎的军队将过中后所时,祖大寿的明兵前来袭击,伤清军九人,夺获战马三十匹。多铎且战且退,斩杀明兵三十人,夜间到达济尔哈朗营地。翌日,多铎率军迫近中后所城,皇太极也率军抵达,明兵不敢出击。

崇德四年(1639年)五月,多铎由于前述不送多尔衮出师及在中后所损失士马罪,被降为多罗贝勒。八月,皇太极命多铎执掌兵部事务。十月,多铎受命同肃亲王豪格征宁远城,在城北的山岗击败明兵,斩杀总兵金国凤及其二子。

崇德五年(1640年)三月,多铎受命同郑亲王济尔哈朗分统左右翼兵前往义州,在那里葺城屯田,月余完工,垦田东西达四十里,使得明朝山海关外的宁远、锦州二城的军民不得耕种土地。多铎还与济尔哈朗率摆牙喇兵一千五百人往迎蒙古多罗特部苏班岱等降众,击败明军,皇太极赐多铎御厩的良马一匹。十一月,多铎率兵围攻锦州,夜晚在桑阿尔寨堡设伏兵,第二天早晨,明军到达,多铎率兵击败敌军,追歼明军溃败兵卒到达塔山城,斩杀敌军八十余名,获马二十匹。

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多铎再同郑亲王率军围困锦州,与锦州守郛(外城)之蒙古将领诺木齐、吴巴什等里应外合夺取了锦州外城,并在杏山、松山之间屡败明军。八月,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八总兵、十三万军队来援锦州。皇太极亲统清军驾临前线,自盛京出发急驰六日,到达松山,环绕松山设下营寨。明军恐慌,夜晚逃遁。皇太极命多铎设伏。明总兵吴三桂、王朴从杏山城逃奔宁远,清军前锋兵自杏山向西追逐到达高桥,多铎伏兵四起,杀敌不可计算。九月,皇太极因宸妃海兰珠病危返回盛京(沈阳),令多铎与诸王轮流围困松山。松山城内马步兵全员出动,夜犯镶黄旗石廷柱汛地,清军将其击败,斩杀千余人,缴获大炮五十七门。十一月,明督师洪承畴从松山城内出兵六千人来战,侵犯正红旗和正黄旗兵营,清军各依汛地沿壕射杀,计杀敌四百二十四人,收服明军两千余人。

崇德七年(1642年),明朝松山副将夏承德从城内秘密遣人来,约为内应,以其子夏舒作为人质。清军于夜半时分在城南竖梯登城,生擒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邱民仰及总兵王廷臣、曹变蛟、祖大乐。七月,评定功绩,多铎晋升为多罗豫郡王。十月,皇太极派遣贝勒阿巴泰由黄崖口征战明朝的蓟州,命多铎屯兵宁远边外立营,牵制明兵。

崇德八年(1643年)四月,因为皇太极患病,向天祈祷。多铎疏言:“兵不得已而用,今日之势,宜暂息兵。至国中兴作,俟规模既定,然后举行,但当以农务为急。农务克勤,则庶民衣食丰足;衣食丰足,则举国庆豫,圣躬(皇太极的身体)长享安和矣。此后举行,未晚也。”(《清史列传·多铎》卷2.)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多铎随多尔衮入山海关,进攻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所部,定都北京。十月,多铎晋封和硕豫亲王。当时明朝福王朱由崧立于南京,设江北四镇,企图造成割据一方的局面。多铎受命为定国大将军,统兵南征,先行镇压河南李自成农民军。十二月,多铎率军停留在孟津,派遣护军统领图赖首先渡河,使得沿黄河的十五座寨堡望风归附。清军连克陕州、灵宝,在距潼关二十里的地方大破李自成农民军,农民军将领刘宗敏败逃。

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多铎率清军继续追击农民军,屡战屡胜,李自成的精锐丧失几尽,败退西安。清军进入潼关,之后又进入西安。李自成在此之前五天撤离西安,南下湖广省。二月,捷报传至北京,顺治帝嘉奖多铎八个大字:“壮猷伟略,调度有方”。(《清史列传·多铎》卷2.)朝廷命令多铎把陕西的事务交付英亲王阿济格,即由河南进攻淮、扬,讨伐南京朱由崧政权。多铎接到命令后,于二月回师河南,农民军平南伯刘忠迎降。三月,多铎分兵进攻南阳、开封,自己统兵进攻归德,诸州县纷纷投降。四月,多铎夜渡淮水,直指扬州,在距扬州二十里的地方立营。翌日,清军进抵扬州城下,发文招降明朝大学士史可法、翰林学士卫胤文等。遭到拒绝。清军对扬州城持续地发动了七天的攻城战,最后攻克扬州,并对扬州进行屠城,清军曾大肆屠杀十天,史称扬州十日。史可法被俘不降,终遭清军杀害。福王朱由崧听说扬州失守,便逃往太平。五月,清军抵达长江北岸,并次第渡江。清军抵达南京,明朝忻城伯赵之龙、魏国公徐州爵、大学士王铎、礼部尚书钱谦益等迎降,多铎接收文武官员数百员,马步兵二十三万有奇。多铎派遣尼堪、屯齐等追击福王于太平。福王又逃到芜湖。明总兵田雄、马得功捆缚福王及其王妃送给清军。当福王逃到太平的时候,明大学士马士英挟持福王的母亲向南逃到杭州,商议尊奉路王朱常淓抵御清军。六月,马士英在杭州战败,渡过钱塘江逃遁,路王朱常淓率领部众投降。继而淮王朱常清亦自绍兴来降。浙东、浙西悉数归顺清朝。十月,多铎凯旋,顺治帝在南苑行郊劳礼,晋封多铎为和硕德豫亲王,赐给黑狐帽、紫貂朝服、金五千两、银五万两、马十、鞍二。

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蒙古苏尼特部腾吉思、腾吉特等人叛投喀尔喀,顺治帝下诏书召集外藩诸蒙古兵会集于克鲁伦河,由多铎为扬威大将军,偕同承泽郡王、皇太极的第五子硕塞统率清军进行追剿。七月,清军到达盈阿尔察克山,听说腾吉思在衮噶噜台。多铎率清军星夜急驰三日,击败蒙古叛贼于谔特克山,斩杀台吉茂海,渡过图拉河,追到布尔哈图山,斩杀腾吉特的两个儿子、腾吉思的三个孙子及喀尔喀台吉十三人,全数缴获其家口和辎重。清军驻扎在扎济不喇克,蒙古喀尔喀土谢图汗的两个儿子率兵二万,硕雷汗的儿子率兵三万,分两路迎战清军,清军奋力击杀,取得大捷,追击溃军三十余里,先后斩首级数千,俘虏千余人,俘获骆驼一千九百只、马二万一千一百匹、牛一万六千九百头、羊十三万五千三百有奇。十月,多铎率军凯旋,顺治帝出安定门迎接,宴请诸将。

顺治四年(1647年)七月,多铎晋封辅政叔德豫亲王,赐金千两、银万两、鞍马二匹,增册文称“定鼎中原以来,所建功勋,卓越等伦”云。(《清史列传·多铎》卷2.)

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多铎因患天花而突然病逝,时年36岁。

顺治九年(1652年),根据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人的决议,多铎因多尔衮被揭发有谋逆罪受牵连被削爵为郡王。康熙十年(1671年)六月,追谥为通。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多尔衮昭雪,多铎追复亲王及封号,配享太庙。八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16.十六子费扬古(1615—1635年)。努尔哈赤最小的儿子。十六子费扬古的生母是努尔哈赤的继妃富察氏衮代,他与莽古尔泰、莽古济、德格类同母,清朝的文献只记载,费扬古在皇太极统治时期“坐罪赐死,削宗籍”,(《清史稿·费扬果(古)》卷218.)其他无记。据唐邦治考证,费扬古的死与天聪九年十二月揭发出的莽古尔泰等人的谋逆案有关。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圣祖命莽古尔泰、德格类子孙复宗籍。费扬果(古)的曾孙、三等侍卫尼雅罕呈宗人府,请复宗籍。宗人府以闻,圣祖曰:“此事朕知之,但不详耳。费扬果(古)太祖子,太宗时因获大罪诛死者。”命复宗籍,赐红带。(《清史稿·费扬果(古)》卷218.)

同类推荐
  • 大明神将

    大明神将

    一本明穿小说,希望大家能喜欢。
  • 万历新史

    万历新史

    1582年,是大明王朝兴衰的分水岭,这一年,主角重生成了万历帝,新的历史由此开始!
  • 宽容(译文经典)

    宽容(译文经典)

    《宽容》是一本畅销近百年的通俗历史读本,作者房龙以深厚的人文关照及倡导思想自由的精神,解析了人类为寻求思想的权利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类思想解放史。借助于房龙极其著名的“宽容”之眼,让我们重新发现和更深入地认识几千年来政治、宗教、文化、社会的曲折发展历史和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漫长历程。
  • 唐山

    唐山

    赵飞伦是个普通的大学生,对历史只知道大概,不会炼钢造炮,更没有征战天下的雄才大略,甚至有些懦弱,不通人情世故。他来到唐初乱世,不仅要考虑怎么活下去,还经常被这两个问题困扰:李世民,到底是军功盖世的千古圣君,还是军事低能的虐民暴徒?李建成,到底是狭隘忌刻的庸碌太子,还是仁厚爱民的大唐战神?
  • 仙相世

    仙相世

    周末出门遇见一个猫,居然就这样随意的穿了,竟造化弄人的到了一个傻公子的身上,一个傻公子这可如何是好,算了,既然已经这样了,那就安逸的当这个傻公子好了。什么!时局要动荡了,那就一统天下好了。看一个傻公子的治世之道。
热门推荐
  • 孤僻文豪的诸葛大力事件簿

    孤僻文豪的诸葛大力事件簿

    在爱情为主题的世界里,当天才学霸诸葛大力走进孤僻文豪的内心,他将如何延续他们的故事,谱下新的篇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千夜帝君

    千夜帝君

    玄幻没了打怪升级,主角没了主角光环;别人的主角出门就能捡到宝,李千夜一出吴县就被人贩子拐跑……唉!只感叹这人生无常啊!正如李千夜所说:“天不助我!”
  • 灵气领主

    灵气领主

    灵气复苏,姜恒拥有了创造灵气的能力。从此以后,别人吸收他制造的灵力,他就能变得强大。慢慢地成为灵气时代的灵气之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本日记本

    一本日记本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会了,对待所有事情都不再认真,现在莫名的心痛,不能自拔的心痛,赶着我上路,流水无痕,落花相惜,失忆,我知道。
  • 最牛武侠QQ群

    最牛武侠QQ群

    秦逸一个传统武侠小说迷!一次偶然机会加入一个武侠QQ群,里面一群武侠的狂热爱好者;大家网名都是来自小说主角的名字;恭喜你,抢到张三丰的太极功真传!恭喜你,抢到丁春秋的吸星大法!恭喜你,抢到小龙女的......等等等等似乎有什么不对?每次抢到的东西都是真的,而一次抢红包的经历让他知道这些人都是小说中主角本尊;从此踏上一条走向巅峰的路!!!
  • 学渣少女正在逆袭中

    学渣少女正在逆袭中

    本学渣少女正在逆袭中,谁敢不服!玄恩粉丝群592571173大家一定要记得加入呦!
  • 芥末男女

    芥末男女

    龙虾与芥末,婚姻与激情。许多事情发展到后来往往会不按个人意志出现一些问题,爱情也不例外。小说中恋人最终以相同的理由——你给的是我不要的,我要的你不能给予,结束了他们长达五年的悲伤爱情。有时候,爱情能够战胜背叛,却承受不了平庸。原来,爱情是需要被支撑的,比如信任、理解、责任、担负。就好像花朵的美丽,美丽来自于花朵,花朵依赖土壤生存才有醉人的芳香。
  • 异星降尘

    异星降尘

    颓废的林峰惶惶度日,父母怒其不争,漠不关心,妻子的背叛,让他颓而轻生,人生的最后一夜,他平躺在一座大厦的楼顶,静静的看着漫天繁星,一颗星星似乎坠了下来,向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