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塞·约翰逊指出:感慨人生不公的人,总是为自己寻找退缩的理由。勇于追求的人,一定会在艰难中有所突破。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之中。也就是处在某种具体的环境之中。所谓环境,就是所有包围着你、和你发生联系的事物。某种环境与身处其中的个人总是相互作用。如果你不能既适应又突破环境,使环境发生变革,那么环境总是制约着你。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不断以自己的规范与法则作用于个人的人格,而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很难找到使自己完全满意的环境,几乎每个人的境遇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如意的问题。不如意的事情就像自身的影子,无论你在何时何处,它都会跟随着你。你要坚持自己的个性与追求,那又很可能被人看不惯,因为社会不欢迎与众不同的人。环境就是这样给人的激情和志向设置一堵高墙,罩上一层阴影,打消你成就事业、求得发展的欲望和决心,甚至会扭曲你的人格,让你失去了自我。如果再加上自身的条件不如意,那就更糟糕了。这就有一个如何适应环境的问题。
所谓适应,是指一个人不论客观环境与主观体验如何,都能生活、工作在其中,并能采取常态的对策,通过正常渠道向环境施加自己的影响。人的适应能力的强弱当然和诸多因素有关,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心理素质的高低,所以通常所说的适应能力也就是心理适应能力,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适应困难、消极适应和积极适应。
适应困难,是指难以适应自己所处的具体环境的变化。这种人情绪往往不稳定,易受压抑,当出现事情不公平、个人不得志或出现调动、迁居、失恋、丧失亲人等事件时,很难接受和适应这种现实。这种不适应的时间长了,很容易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导致身心疾病,当然很不利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消极适应是指对生活、工作环境不满意而又无可奈何。这种人能够听天由命,顺其自然,一般不会引起情绪上的巨大压力。他们往往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来自慰,有自己的一套处事经验。这种类型似乎使人感到适应能力较强,但它是消极保守的,不能积极采取对策来改变自己的处境。这种人对于环境的局限只能接受而不能超越,因而也就难以实现自我发展。
积极适应是一种最佳的适应状态,它是指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论是比较满意还是不满意,都能积极地生活和工作,坚持走自己的路。积极适应还包括改造性适应。
所谓改造性适应就是说当一个人处境不利时,能够通过主观努力,刻苦奋斗,突破环境与条件的局限,有所发展和成就。达尔文原来被父亲逼迫学神学,但他的志趣却在生物学上,后经艰难困苦的环球旅行,广泛考察,终于成为举世瞩目的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事在人为,虽苦犹甘,这是改造性适应的特点,也就是在框架的限制中寻求自由,在艰难的困境中寻求突破。
许多人常常抱怨社会不公,环境不好,也抱怨自己的条件不好,自己得到的太少。可我们是否意识到这是在用一种脱离实际、歪曲事实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对待环境与条件的局限,对待周围的一切呢?我们是否注意到了那些生活充实、有所贡献的人们所处的环境、所具备的条件,原本也是不如意的呢?
社会是决不可能给我们每个人都铺好现成的、完全适合自己发展的路的。社会是一片沃土,但是到处有荆棘。因此,我们走向沃土深处,就先要敢于走进荆棘丛。不能适应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曾有一个科学家在头盖骨里放了一粒种子,种子竟生长起来并顶出头盖骨。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的真理是要学会在夹缝中生长,这就叫适应。
我们每个人踏入社会之后都处于一定的而又不尽如人意的环境之中,这是我们必须承受的事实,也就是有所局限的框架。这个框架尽管是无形的,但谁也无法超脱它,只能适应它,在适应的过程中寻找突破口,寻求个人的发展。承受不是屈从,适应不是放弃正当的追求,因为积极的承受和适应,除了谋生的意义之外,其实质是在社会大学深造,在困难环境中锻炼。这样的人生岂不是更有意义吗?
如果不想默默无闻,首先就要适应默默无闻。如果不想被环境制约,首先就要敢于突破。惟有如此,才能找到人生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