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塞·约翰逊指出:选择职业时,令世人羡慕的职业未必适合你自己。所以,人不要追求不切实际的职业。事实上,能否成才与成功取决于你本人而不取决于职业。
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大都抱有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能获得一种称心如意的职业。有些人如愿以偿了,有些人却碰了壁,而且不少人因为这种错误的选择,不仅打乱了他们的一切计划,同时也使他们陷于不幸和痛苦之中。
“不幸”者足以令人同情,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又实在让人难以原谅。因为他们之所以落入“不幸”,往往都是由于“不自量力”和过于草率造成的,即他们的愿望远远超出了本人力所能及的范围。
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愿望与实际的选择毕竟不是一码事。仅从愿望出发,不考虑自己的条件,愿望终将落空。歌德说:“在我平生每一发展阶段或时期,我的最高理想从来不超越我当时的实际情况。”
因此,不管人们曾经有过怎样的“志愿”,在选择职业时都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究竟具有怎样的能力,然后根据这种能力的大小量力而行。
一般说来,人的能力包括:最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一定的技能、形象思维的丰富性、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及思维敏捷的程度等。通常,一个人在这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高低优劣,往往可以作为衡量其能力大小的标准。假如一个人想要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的能力,那么他只需在自己做过的许多事情中找出做得最好的那一件,一般情况下,它都能说明人们当时能力的极限。在选择职业时,这种极限一般是不易超越的。
但是一个人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英国一句谚语说的:“眼睛能看见所有的东西,但看不见它自己。”因此,当人们在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认真分析的时候,就必须排除一切主观因素的干扰,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比较客观和清晰的认识。
一个人能力的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再加上正确方法的指导,能力完全可以实现由低而高的转化。然而这是以后的事情,在职业选择时是不足为凭的。
我们知道,有些人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很强的能力,所以常常被人们称做“全才”。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对音乐、建筑、绘画、数学、地质、生理等都进行过很深的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是一个非凡的思想家和科学家,被称为是世界上最聪慧的奇才。但像达·芬奇这样的人毕竟是太少了,大部分人总是在某一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相对而言在其他方面就比较差些。例如,被人们誉为“科学之王”的亚历山大·洪堡,是第一流的地理学家、植物学家和化学家,但他希腊文的成绩却很差。“歌曲之王”舒伯特,在谱写歌曲时才如泉涌,但记忆力却很差,有时连自己谱写的歌曲都忘了。
如果说那些“全才”多产生于古代,那么今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日益提高,社会分工愈来愈精细,各种职业都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要想在各方面都具有很强的能力,是难以想像的,或者说根本是不可能的。因此,在选择职业时,人们必须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最佳选择。
阿西摩夫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起初,他很想从事化学研究,可后来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并没有很强的能力,于是就利用他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进行科普作品的创作,终于成为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后来在谈到职业选择时,他说:“选择是最容易的事,我就选择我能做得最好的事。”
从某种意义上讲,阿西摩夫的经历,对于许多正面临着职业选择的人,是很有启发作用的。对此,斯宾塞·约翰逊指出:一个人在择业时,应在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并知道这种能力在哪方面表现得更突出之后,再作出抉择,这样就能避免大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