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的声名远播为他赢得了自己真正的倾慕者,一位俄国贵妇韩斯卡夫人和巴尔扎克陷入了一场“最炽热、最持久”的“永久相爱”中,巴尔扎克因这场“神圣纯洁”的爱情产生了难以遏止的创作灵感。
幸福的婚姻和异乎寻常的艰苦劳动,一部部杰作接连不断地诞生了。作品里展现了一个个真实的世界,巴尔扎克的世界。时至今日人们还在无数次地为他的这些作品而感动。他创作的91部作品,像一座座里程碑,让世人为之景仰。
1850年8月18日,一代文学宗师,像他笔下的高老头一样,被静静地安葬在拉雪兹神甫公墓里,但这不是一场寂静的葬礼,成千上万的巴黎市民都赶来向这位伟大的作家致哀。
巴尔扎克的作文本
有一天,一位老太太拄着拐杖来拜访巴尔扎克。她从包里拿出一本小学生的作文本,双手递给巴尔扎克,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您是一位大作家,所以我想——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并回答我,这个孩子的作文水平究竟如何?今后的前途又怎样?”
巴尔扎克从这位心情急切的老太太手中接过作文本,十分仔细地看完了作文本,然后问这位老太太:“您是孩子的外婆还是奶奶?”
“不是,先生。”老太太回答道。
“那一定是亲戚?”
“也不是。”老太太摇了摇头。
“那么,恕我直言奉告您,”巴尔扎克真诚地说,“这孩子今后出息不大,仅仅从他写的字来看,这孩子就显得很迟钝。”
“是吗?”老太太似乎大吃一惊,接着说,“不过,您已经成了一位声名远扬的大作家,怎么连你自己的笔迹也认不出来了呢?这是您当小学生时用过的许多本子中的一本呀!”
“啊,老师,是您……”
巴尔扎克无论如何也意想不到,自己孩提时代的老师直到现在还珍藏着自己的作业本,不禁惭愧得满脸通红。
自此以后,巴尔扎克改变了他过于自信、武断的性格和习惯。巴尔扎克幼时的启蒙老师在他成名之后又一次帮助了他。
巴尔扎克的手杖
巴尔扎克并非一出世就名扬天下,誉满全球。在成名之前,巴尔扎克也曾困顿过,狼狈过。他本来是学法律的,可大学毕业后偏偏想当作家,全然不听父亲让他当律师的忠告,把父子关系弄得十分紧张。不久,父亲便不再向他提供任何生活费用,他写的那些玩意儿又不断地被退了回来,他陷入了困境,开始负债累累。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只能吃点干面包喝点白开水。但他挺乐观,每当就餐,他便在桌子上画上一只只盘子,上面写上“香肠”、“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样,然后在想象的欢乐中狼吞虎咽。更发人深省的是,也正是这段最为“狼狈”的日子里,他破费七百法郎买了一根镶着玛瑙石的粗大手杖,并在手杖上刻了一行字:我将粉碎一切障碍。正是这句气壮山河的名言在支持着他。后来的事实表明,他果然成功了。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一个人只要行为高尚,不管怎样无知也会得到原谅的。
普希金——俄国诗歌的太阳
国籍:俄国
出生地:莫斯科
生卒年:1799—1837
身份:诗人、小说家
代表作品:《叶甫根尼·奥涅金》
一切开端的开端。
——高尔基
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因为在他的诗歌里面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
——别林斯基
1普希金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2普希金诸体皆擅,创立了俄国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
1799年6月6日,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诞生在莫斯科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世家。他父亲当过近卫军军官,自幼爱好文学,善于写诗,有一间私人藏书室,里面收藏着大量的名着。他的叔父是当时彼得堡的知名诗人,他也想把侄儿培养成伟大的诗人。
普希金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中长大。童年时代,他由法国家庭教师管教,接受了贵族教育,8岁时已可以用法语写诗。家中藏书丰富,结交文学名流,他的农奴出身的保姆常常给他讲述俄罗斯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使得他从小就领略了丰富的俄罗斯语言,对民间创作发生浓厚兴趣。
1811年,普希金进入贵族子弟学校皇村学校学习,年仅12岁就开始了其文学创作生涯。1815年,在中学考试中他朗诵了自己创作的“皇村回忆”,表现出了卓越的诗歌写作才能,特别是他诗作韵文的优美和精巧得到了广泛的赞赏。在早期的诗作中,他效仿浪漫派诗人巴丘什科夫和茹科夫斯基,学习17—18世纪法国诗人安德列谢尼埃的风格。在皇村中学学习期间,他还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的熏陶并且结交了一些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禁卫军军官,反对沙皇专治,追求自由的思想初步形成。
中学毕业后的普希金被派到彼得堡外交部任十等文官。当时正赶上政府的白色恐怖专政时代,年轻的普希金血气方刚,热情豪迈,结识了许多十二月党人,并接受了他们的思想,世界观发生质变。他和这些志同道合者们聚集在一起,经常议论朝政,指斥时弊,探寻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他用诗歌反抗欺骗和镇压人民的沙皇,诅咒人吃人的封建农奴制度。他的叙事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取材于古代俄罗斯的童话故事,赞颂了俄罗斯壮士光辉的爱国主义行为。普希金充满反抗精神的作品使沙皇政府感到惶惶不安,普希金被认为是“危险分子”,警察当局派密探监视普希金的行动,最后将他流放到俄罗斯南部的叶卡捷琳诺斯拉夫。这种流放生活并没有使普希金屈服,他以饱满和高昂的革命热情,创作了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茨冈》和抒情诗《太阳沉没了》,历史悲剧《波利斯·戈东诺夫》等,抨击俄国黑暗的农奴制度,流露对人民的同情和对自由的追求。
不久,沙皇亚历山大驾崩。革命起义失败后,新沙皇明白对桀骜不驯的普希金硬压是不会屈服的,恰好他有意笼络人心,便决定对普希金采取软化政策。1826年诗人返回莫斯科,受到文学界和大众人民的热烈欢迎。
莫斯科普希金广场普希金曾对新沙皇抱有幻想,希望尼古拉一世能赦免被流放在西伯利亚的十二月党人,但幻想很快破灭,于是创作政治抒情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表达自己对十二月党理想的忠贞不渝。
1830年秋,普希金在他父亲的领地度过了三个月,这是他一生创作的丰收时期,在文学史上被称为“波尔金诺的秋天”。他完成了自1823年开始动笔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罗斯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这成为他最重要的作品。还写了《别尔金小说集》和四部诗体小说《吝啬的骑士》、《莫扎特与沙莱里》、《瘟疫流行的宴会》、《石客》,以及近30首抒情诗。《别尔金小说集》中的《驿站长》一篇是俄罗斯短篇小说的典范,开启了塑造“小人物”的传统,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炉火纯青。
1831年普希金迁居彼得堡,仍然在外交部供职。他继续创作了许多作品,主要有叙事长诗《青铜骑士》(1833)、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833)、短篇小说《黑桃皇后》(1834)等。他还写了两部有关农民问题的小说《杜布洛夫斯基》(1832—1833)、《上尉的女儿》(1836)。
1836年普希金创办了文学杂志《现代人》。该刊物后来由别林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编辑,一直办到19世纪60年代,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而且成为俄罗斯进步人士的喉舌。
普希金的创作和活动令沙皇政府颇感头痛,他们用阴谋手段挑拨法国籍宪兵队长丹特斯亵渎普希金的妻子纳塔利娅·尼古拉耶芙娜·冈察洛娃,结果导致了1837年普希金和丹特斯的决斗。
决斗时,普希金刚刚准备停当,狡猾的丹特斯却提前开了枪。这狠毒的一枪打中了普希金的腹部,诗人最后倒在了血泊之中,俄罗斯大平原上一颗巨星坠落了,长期受害的诗坛盟主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普希金被杀时年仅37岁,普希金虽然死了,可他创造的业绩却无法抹杀,他的作品将和他的名字一样流传后世!
普希金打架
普希金出身贵族,但却能平等对待周围的任何人。在普希金还小的时候,有一次,他们家里有个叫尼基塔的仆人带着小普希金在莫斯科城里散步,忽然,一个衣着华丽、长得肥头大耳的男孩迎面走来。尼基塔无意间看了他一眼,没想到这可惹恼了那个男孩。那男孩不由分说,朝尼基塔的头上打了一棍子。尼基塔挨打以后,用手捂住脑袋,一声不吭,直愣愣地站在原地,而那个打人的男孩却若无其事,准备扬长而去。
小普希金看在眼里,恼在心头,他大喝一声:“站住,小坏蛋!凭什么打人?”他一边说一边追了上去,一把揪住那个男孩的衣领,当即给了他一记耳光。
男孩扔下棍子,同普希金厮打起来。尼基塔慌了,赶忙跑过去,把他们拉开,并劝普希金说:“我的小主人,您还不懂奴仆生来就是挨打受骂的命啊!有什么办法呢?”
普希金纠正说:“你说得不对!有一本书里写过,贵族和奴仆都是上帝的儿子,上帝的儿子生来就是平等的,所以,这个小坏蛋没权打你。”
普希金怒视着那个男孩,又举起了拳头说:“你要向我的尼基塔大叔赔礼道歉,不然,我就要与你决斗!”
男孩听普希金说要和他决斗,就软下来,很不情愿地向尼基塔鞠了一躬,然后悻悻地走开了。
普希金的幽默
普希金年轻的时候并不出名,有一次,他在彼得堡参加一个公爵家的舞会。舞会进行时,他邀请一位年轻而漂亮的贵族小姐跳舞,这位小姐傲慢地看了普希金一眼,冷淡地说:“我不能和一个小孩子一起跳舞。”普希金闻言,心中暗怪这位小姐的无礼,于是就微笑地说道:“亲爱的小姐,我不知道您正怀着孩子。”说完,他很有礼貌地鞠了一躬,然后离开了舞厅。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爱惜衣裳要从新的时候起,爱惜名誉要从幼小时候起。
托尔斯泰——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
国籍:俄国
出生地:图拉省
生卒年:1828—1910
身份:文学家
代表作品:《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确信,在古往今来的一切作家、艺术家中最伟大的就是托尔斯泰。只要有他一个,就足以使俄国人在别人数说欧洲给人类做出的一切贡献时不至低下头来。
——俄国着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
没有看到一位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战争场面写得如此绚丽、如此宏大的作家,对人内心的人性,各个角落他都揭示了。一个人除非疯掉了,才能设想自己和托尔斯泰比肩,去较量。
——美国作家海明威
当文学拥有托尔斯泰时,做一名作家是轻松而愉快的了,即使你知道自己不会有所成就。托尔斯泰的艺术是我们大家的,他的文学艺术就是文学的希冀与愿望。
——俄国作家契诃夫
1托尔斯泰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2托尔斯泰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被公认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文学泰斗之一。
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8月28日出生于俄国图拉省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的世袭贵族家庭。母亲善良和蔼,喜欢阅读文学作品,会写诗歌,是位有才华的贵夫人。可是,他的母亲不久便因病去世了。幼年丧母本是人生的一大不幸,可幸运的是,他身边有一位姑姑给予了他慈母般的关怀和抚爱。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9月20日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文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文专业。次年,即1845年9月13日托尔斯泰转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产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1847年4月因为成绩不好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结果这件事被果戈理讽刺后写在《死魂灵》中)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是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但他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51年4月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在军旅途中托尔斯泰开始创作他的第一篇小说《童年》,后来这篇小说在《现代人》杂志一发表,便引起了文坛轰动。
第一次的成功使得托尔斯泰坚定了文学创作的决心,之后《袭击》、《少年》相继发表。令人惊叹的是,在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的过程中,他一边参加战斗,一边在战斗空隙进行创作,把那残酷壮烈的战争场面生动地描述下来,写出了三部曲《塞瓦斯托波尔》,一时轰动了俄国文学界。当身着军衣的托尔斯泰走进彼得堡的时候,聚集在那里的俄国大作家们都把他当文学天才来看待和欢迎。
1863年到1869年之间,托尔斯泰写出《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一出版便立即销售一空,并且还畅销到了西欧。接下来他创作的《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都成了旷世之作。
林中的托尔斯泰墓1881年后,托尔斯泰的人生观发生了激变,写成《忏悔录》。托尔斯泰为自己年轻时的放荡生活感到追悔。
托尔斯泰的思想转变后,认识到劳动人民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在庄园里,他经常打水劈柴,到田间去和农民一起割草耕地,农民有了困难他总是尽力帮助。他一直在改变自己的习惯,起得早,多做些体力活,戒酒,喝茶不再放糖,不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