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情的结局并不是这样完满。陈阿娇成为皇后仅十余年,刘彻便喜新厌旧废掉了这位陈皇后,让她幽居冷清的长门宫。据说,陈阿娇失宠后,听说刘彻很喜欢阅读着名文人司马相如的诗赋,便设法托心腹送厚礼请他写一篇代诉自己凄凉境遇的文章;司马相如出于同情,为她撰了《长门赋》,叙述一位佳人因遭贬谪而在城南离宫(即长门宫)苦度光阴:“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这篇作品把一位住在冷宫永巷之中的落魄皇后的忧愁和悲思,描述得委婉动人。刘彻看后也大受感动,陈阿娇一度复得刘彻亲幸,但好景不长,她最终还是在长门宫郁闷而死。
汉武帝刘彻虽是一代“明主”,但对陈阿娇起先欲“金屋贮之”,继而又打入冷宫,则暴露了他性格中阴暗的一面。
○务要使夷狄,不敢小视中国,乱臣贼子,不敢窥测神器!——《汉书·武帝纪赞》
○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
——《汉书·武帝纪赞》
李世民——盛世君王
国籍:中国
出生地:今陕西武功
生卒年:599—649
身份:政治家、军事家
代表作品:《帝范》、《贞观政要》
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
——吴兢《贞观政要·序》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毛泽东
1李世民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2李世民开创了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唐太宗李世民于隋开皇十八年(599年),生于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他的父亲李渊,袭封“唐国公”,是有名的“八柱国”之后。
公元615年,李世民十六岁,遵父命娶名门之女长孙氏为妻。长孙氏即是后来极负盛名的长孙皇后。李世民十八岁那年,即公元617年,随父亲李被李世民灭掉的高昌古城遗址渊自太原起兵。他率领部队和他的门客打前阵,很快就击败了隋朝的军队,攻入长安,并且灭了隋。唐初论功勋,以李世民为最大,被封为“秦王”。
此后,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破李轨,杀薛仁杲(薛举之子),败刘武周……在虎牢之战中,一举翦灭了当时中原两大割据势力:王世充和窦建德。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进入长安时,受到部分军民以皇帝礼仪的招待。
随着他声望日盛,李世民与他兄弟之间的关系也逐步微妙起来。此时他的三弟元霸已死,大哥建成与四弟元吉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他。他们几次密谋杀害李世民,但都没有成功。
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他门客的建议下,先发制人,于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发动政变,兄弟喋血,一举消灭了建成、元吉的势力,成为王朝的唯一继承人。
昭陵六骏之一这一年的八月初九,李世民强迫他父亲李渊让位,自己即位为帝,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年号为“贞观”。自此开始了他二十三年的统治。在李世民统治其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
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原因,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唐太宗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
贞观之初,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君臣和谐,全国上下一心,经济很快得到了好转。到了贞观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
太宗在位期间,除政治、军事方面有卓越成就外,在社会、文教方面都有更张。在社会方面,太宗鉴于士族仍然垄断高官之途,为了平抑门第、为国家提供更多人才,太宗一方面命高士廉选《士族志》,以“立功、立德、立言”为标准,重新评估士族,无功德者一律除名;另一方面,承袭隋代的科举制度,以延揽人才。
为了提供优良教育的环境,太宗建立了以国子监为首的京师学。包括在高祖时建立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太宗时建立的律学和书学,增建校舍,足以容纳二千名学生学习。又设弘文馆,专门供皇族及高级官员子弟入读,一时文教之风大盛,四夷君长都遣子弟来长安学习。
同时,太宗又注重编修书籍和历史。他命令搜求民间死去学者的遗书。隋末,在洛阳的隋代藏书在运往长安途中毁于黄河,余者只有一万四千部,约九万卷,但到太宗成立弘文馆,其中就藏书二十多万卷;太宗又认为南北朝时期经学分为南北两学,经学纷纭,于是孔颖达加以整理,颁为《五经定本》,是为《五经正义》的稿本,为科举考试提供了基本。史学方面,太宗立国史馆,编选南北朝及隋朝历史,一方面以示唐室正统,另一方面从中汲取历史教训。
公元649年,李世民得了痢疾,医治无效,于次年五月病死于终南山别墅“含风殿”。他死后被葬在今天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是为“昭陵”。他的谥号为“文皇帝”。
唐太宗与魏徵
魏徵像唐太宗执政公开严明,鼓励大臣直谏,所以他手下有许多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而在这些谏臣中,最突出的当属魏徵,他经常进谏,提出过许多很好的建议,甚至常常与李世民当面争执,即使李世民大怒,也还是神色不变,坚持自己的看法。
公元626年,李世民下诏征兵,规定不满十八岁而个头高大的男子,也可以征。魏徵却扣住了这道诏书不发,太宗连催几次,他都不理。李世民大怒,召来魏徵训斥他大胆抗旨。魏徵镇定地说:“臣听说竭泽而渔,就无鱼可捕了。陛下将不满18岁但身强力壮的男子征来当兵,以后再到哪里去征兵呢?再说,国家的赋税让谁来负担呢,并且陛下以前宣布18岁以上的男子才征,现在的诏书一下,你不是失言于天下吗?”李世民听了,哑口无言,良久,才承认自己错了,撤销了这道诏书,还提升魏徵为太子太师。
一天,李世民正在逗弄一只小鹞(即雀鹰,比鹰小,可帮助打猎),见魏徵进来,怕他责怪,忙将它藏在怀中,魏徵装作没看见,向太宗奏事,又故意拖延时间。等他离开,小鹞已经闷死了。
还有一次,太宗退朝回到宫中,怒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下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徵常常当面顶撞我,使我难堪。”长孙皇后就退出去穿上礼服再进来,向李世民道贺道:“君主圣明,臣下才敢直言进谏,魏徵敢于当面顶撞陛下,说明陛下是圣明之君,臣妾怎能不向陛下祝贺呢?”李世民听了皇后委婉的批评和规劝,怒气顿消,清醒地认识到虚心纳谏对于天下兴亡的重要性。
贞观中期以后出现了盛世,大臣都极力歌颂李世民,只有魏徵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给李世民指出了10个缺点,要他警惕。李世民就郑重地将它抄在屏风上,以便早晚阅读,引为戒鉴。公元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十分悲痛,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魏徵一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唐太宗赐醋
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房玄龄怕老婆的名声,和他的卓越政绩一起成为了千古流传的话题。
有一天早朝已毕,房玄龄却在朝中徘徊不回家。唐太宗很奇怪,问他,只听他说,请皇上下旨令他的夫人不要生气,他才敢回家,太宗听了大吃一惊,没想到房玄龄竟怕老婆到这种程度。
如此的纲常不振,真是岂有此理。唐太宗很为房玄龄抱不平,故意赐给他几个美姬,杀杀他老婆的威风。房玄龄当然是不敢要的,唐太宗就让皇后出马劝说房玄龄的妻子,自然也是碰了一鼻子的灰。唐太宗大怒,亲自出马赐房夫人鸩酒说:“若同意你丈夫纳我所送的美女便罢,若不同意,那就饮此毒酒,此事绝无商量!”
只见房夫人二话不说,将毒酒接过来,一口饮下,唐太宗看到这种情形,心里大为惊骇,叹道:“此等女子我尚畏之,何况玄龄。”
唐太宗拿浓醋去吓唬房玄龄的老婆,没想到却吓着了自己和众人。而将嫉妒说成“吃醋”的典故,就是由此而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代刘饣束的《隋唐佳话》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魏徵的《谏太宗十思书》
(原为魏徵“纳谏”时引用古人的话,李世民常用其告诫自己与后人。)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国籍:中国
出生地:今四川广元
生卒年:624—705
身份:政治家
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帝,人们连想也不敢想……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毛泽东
中国有史以来,空前成功的一个女强人……就是现代女人也没有谁比得上。她拥有盖世的美丽、绝顶的聪明、超凡的理性、彻底的无情,和刻骨的恶毒,再加上强烈的政治欲望,和无与伦比的好运。她综合许许多多绝对的条件,全力发挥才智,终于在权力争夺的杀戮战场上,创下奇迹,在传统封建的父系社会中,建立一个女性当主宰的崭新帝国。
——柏杨
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她能在等级森严、崇尚血统与武力的男权社会中获得21年独掌天下的无上权力,并在延续前唐繁荣稳定的前提下,为开创盛唐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其睿智与胆识超出常人。
2在她掌权时期,边疆巩固,社会安定,她所表现出来的治国能力,也比历史上绝大多数男皇帝都强。
武则天,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其父以经营木材为业,家境殷实,富有钱财。
武则天从小性格强直,不喜女红且不习女红,唯喜读书,故知书达理,深谙政事。童年时代,曾随父母遍游名山大川,阅历深厚,培养了她的眼界和才干。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听说年轻的武则天长得明媚娇艳、楚楚动人,便将她纳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故称武媚娘。
贞观20年,唐太宗于寝殿之侧设太子别殿,以方便太子侍奉,不料这却为身边太子和武则天创造了肌肤之亲的接触机会。年轻的武则天头脑灵活,见太宗即将不久于人世,遂移情太子李治。偏李治性情柔弱,被成熟妩媚的才人吸引不能自拔。
唐太宗死后,武则天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此事,被无子而已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她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唐高宗早有此意,当即应允。
武则天墓前无字碑武则天入宫4年后,利用皇后、宠妃之间的矛盾,先后将王皇后、萧淑妃送上不归之路,扫除了自己登上皇后宝座的障碍。当高宗忐忑不安地向朝中大臣征求立后意见时,国舅长孙无忌、元老褚遂良因事关父子两代皇帝体面而极力反对立武氏为后,而同样位居国公、赐姓为李的开国重臣李——徐茂公却说:“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
一句模棱两可的金殿对话,使懦弱天子高宗定下立武氏为后的决心,使大唐盛世走出一位统治天下几近五分之一世纪的声威赫赫的女皇帝。
公元655年登上皇后之位的武则天,在高宗“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的状况下,“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这一时期可谓武则天从皇后走上帝位的过渡阶段,既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威望,又丰富了治国经验,还培植了忠于自己的政治势力,为日后改朝称帝打下重要基础。
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卒,中宗李显刚刚继位,武则天则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一年后便废掉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睿宗。李显、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处处受制于武后。
公元690年,武则天认为亲临帝位的条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广造舆论:“武后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接着又一手导演了以唐睿宗为首的六万臣民上表劝进,请改国号的壮举。至此,水到渠成,则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的“万岁”声中,登临大宝,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这年,她已是67岁的高龄。
公元705年,中宗李显即位,复国号为唐,武则天退居上阳宫。11月,武则天病逝,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武则天“禁屠”趣闻
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颇有佛缘,女皇武则天便是其中一位。武则天推崇佛教的目的,是想把佛教当做自己登上权力顶峰的思想武器。她一当上皇帝,便宣布“释教开革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除划拨专款大修寺庙,大造佛像,大量翻译佛经外,还多次用行政手段掀起全民崇佛的热潮。在强制性的全民崇佛运动中,有一道禁杀牲畜、禁捕鱼虾的命令,曾闹出了不少趣闻。
不杀生是佛教五戒之一,是佛门弟子基本的行为准则。但不准普通老百姓吃肉,实施起来无疑有很大难度。为了查验禁屠令的执行效果,武则天特命宰相娄师德下基层巡视。宰相视察工作,基层官吏自然要设宴接待。宴席上,首先送上来的是一盆羊肉。基层官吏解释说:这羊不是我们杀的,是狼咬死的。既然是狼咬死的,吃了当然不算犯禁。接着送上来的是一盘鱼。基层官吏又声明:这鱼也是狼咬死的。娄师德一听喷饭大笑:你咋这么笨呢,应该说这鱼是水獭咬死的才对。欢笑声中,美味佳肴很快成了腹中之物。
由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武则天的禁屠令在基层的执行状况不会太理想。事实上,古往今来的任何一项政令,如果不得人心,最终结局必定是草草收场。后来,武则天大约也觉得这个禁令有点过分,因而在处理违禁案例时,对当事人十分宽容。
左拾遗张德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便偷偷地杀了一头羊宴请宾客。其中有个叫杜肃的人,饱吃一顿羊肉之后,居然写了一纸状文向皇帝告发张德。
第二天上朝时,武则天对张德说:“你妻子生了一个男孩,可喜可贺啊!”张德向武则天拜谢。武则天又道:“可是羊肉从哪里弄到的呢?”张德赶紧叩头连称死罪。武则天道:“我禁止宰杀牲畜,是吉是凶难以预测。可是你邀请客人,也该有选择地交往。无赖之人,不能一起聚会。”然后拿出杜肃的状文给他看。杜肃卖友求功不成,反遭奚落,吓得直冒冷汗。武则天显然认为杜肃出卖朋友事大,而张德违犯禁屠令事小。由此可见,连武则天自己后来都不把禁屠令当回事了。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臣轨》
诸葛亮——智慧的化身
国籍:中国
出生地:今山东临沂
生卒年:181—234
身份:政治家、军事家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