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游戏人间》《心路一程》札记
刘荣庆
新闻与文学,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当记者与当作家,形相近而实相远。人民日报记者王钟人,50年长流水、不断线地哼诗,将哼出来的诗,结集印了砖头厚两大本。那诗,音韵铿锵,生机勃发,一步一个脚印地踏了时代的节律。我替他预卜:混饭吃的新闻作品如玻璃品,摔碎了,来有声而罕留踪。我在《报刊之友》《今传媒》当编辑时,处理过钟人题为《市场经济与新闻媒体》的论文,深觉他在学术领域富潜质而不在其位难谋其事,独木不成林。然而,钟人凭其成千余首个性卓然的诗作,却可以给中国骚坛留下响动,应了故乡的民谚——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正是:“李杜曾攀古秦岭,一路坎坷一路颂。洋州遗才已千载,还看钟人唱大风。”
1999年国庆节前后,我在北京如受刑似的苦熬时日,唯有书能够驱散烦闷。恰巧此时,学友王钟人送其长篇小说《神秘旅途》(南方出版社1999年7月版)供我解闷。缪俊杰先生在该书序言称其为“长篇纪实小说”。钟人在书的前言里开宗明义:这是一个“枳句来巢,空穴来风”的故事。其实,小说是以虚构叙事揭示社会、民族隐秘的语言艺术,怎么会弄出“纪实小说”的文学体裁?要说“纪实文学”,只会是报告文学。既是小说,压根儿没有必要向读者宣示“千万不可对号入座”。对这部小说,我一边读一边在书眉、书脚记下人物个性与情节行进的结节,读完还掩卷在封二、扉页、封三写了感想。今天翻开来再看,觉得其中有几段文字,还真反映了学友之间毫不掩饰的结实话:
“《神秘旅途》的背景壮阔而纵深,其实是中国20世纪后半叶三代人人生旅途的揭秘。柳迪、宗文龙辞世,标志了他们那个时代的终结。平敏夫妇的悲剧合葬,表示了乡村封闭守旧岁月已到了非被埋葬不可的境地。阿德、阿莉、虎生、云云、肖阳们的婚恋危机及其分分合合,意味着‘文革’之后市场经济下,这一代人的婚姻家庭行将成为社会震荡中被历史揭去的一页。悦凡酒店夫妇、开心岛老板之类黑道暴发户的前景,则不是在烈火中化为灰烬,便是在自掘坟墓中关门大吉。天天、楠克、贴子、黑子、柳德米拉、胖郭、牛二则在热闹、风险、可畏的竞争中登台亮相,走向未来。一部30万字的小说,能塑造十多个有点儿血肉、令人读罢尚记得其个性的人物,实属不易。依我看,钟人是一个富于想象力、会编故事和颇有文学语言功底的文化人,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作家。只可惜他受新闻职业影响太深,不敢用狂放冲破写实的樊篱,又尝试用中国人并不娴熟的意识流叙事,终究使自己的文学天赋未能充分释放……”
四年之后,我看到了658页的《游戏人间——王钟人诗选》(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年12月版),内中辑录了他时间跨度达42年(1960—2002)所创作的自由诗和古体诗638首,可谓洋洋大观。钟人放下小说创作,重织学生时代已开始的“游戏”于中国诗坛的梦。读了他的这部诗集,我不禁喟然叹曰:“‘游戏人间’者,看透世事、参悟人生真谛之谓也。钟人者,性情中人,洋州骚客也!”
我们是同母校同年级、同来自贫寒农家的大学同窗,人生经历的体验相类。读他学生时代的自由诗,我感到分外亲切。钟人是有心人,他将自己学生时代的习作,如唐代李贺骑驴觅佳句似的全装进布袋里,从1960年到1966年未曾中断。我也是主编本班板报的,所写诗歌、随笔、散文,却大都如猴子掰苞谷般扔了。留了一本大学一年级的《酿蜜集》,选入四卷本《从新闻黑洞跳进又跳出》的只有三篇随笔,哪里有他学生时代210首诗那么沉甸甸的分量?
说老实话,我对五四运动以来胡适体那种白开水似的自由诗,阅读和写作兴味索然。开头儿读钟人这类诗,先入为主,心想:“辑录这些劳什子干吗?”翻了几页,嗬,读进去了。他离家翻秦岭的当儿,“辞亲求学兮奔长安,云横木桥兮山路险。带上棉衣兮包菜团,依依不舍兮离乡关。汉水哗哗兮茅屋已远,慈母严父兮泪湿衣衫。幼弟拭目兮内心茫然,星移风雨兮一片孤帆……”这首高中毕业生写的诗,并非自由体,但确实动了情。整部诗集,写得最打动人心的,我以为都是他咏歌亲情的篇章。今天的年轻人压根儿无法理解,“三面红旗”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饥饿对祖孙、母子、父子、兄弟姐妹意味着什么。他赤裸裸地捧了颗心:“考大学时命运选择我,进了大学门槛,我选择着生活。毕业做工至少不会挨饿,需要解放的人还很多。饥寒交迫时见了白馍,犹如见了亲爹,舍不得常依在怀,又不能拥有太多。毕竟要为生活奔波。圣贤论道如无饭食,便成了干尸样的躯壳……”《第一个转折——怀念外婆》,表达机巧外孙与耄耋外婆深厚的隔代亲。《外婆的遗愿》写88岁的外婆临终“闭不了眼”,只“想让石头娃喂口白米饭”的奢望。《母亲的三姨》,写诗人幼时受三姨养育之恩的深情厚谊。《想家的感觉》,用梦境“母亲不断地往我碗里添(饭),父亲又把他的饭倒给我一半,馋坏了两个幼小的弟弟,他们是那样无奈地瞪着眼……”衬托父母对长子的期盼。《车到山前》,写父亲的口头禅与座右铭——“车到山前必有路”。《父亲心中的秤》,描绘父亲务菜、卖菜的厚道,利他的品行。《父爱无言》实录父亲挨饿给诗人买杂烩面、儿子捡拾香烟头给父亲的画面,显示了少年钟人形象思维的天赋。诗人在《父亲的遗像》里露出心迹:“满脑子永不消逝的,还是您慈爱而辛劳的脸庞。”《救鱼一命》,活画出母亲善良的品行。《母亲您别流泪》,揭示了钟人面对父亲英年早逝的悲怆及其劝慰慈母的懂事、早熟、自强不息:“我和您活着,是对生命的证明,也是对生命的挑战。母亲,我想您听得懂!”《雨中扫墓》告慰父亲:“二弟考上了大学,老三上了高中,长子要出远门。尽忠方能尽孝,国家强富我再脱贫……”钟人的母亲是一位早年掩护地下党活动的中共党员,同时也是虔诚信佛的善良女性。故而诗人在《悼念母亲辞世》里吟诵曰:“……为宏佛法圆圣果,礼敬菩萨度众生。风雨今朝暗故园,福寿何曾违天命。仰视凌霄星宿座,俯察冥界十八层。白云密封玄关道,莲花百年送西升。”《三大的命运》与《表姐的身世》《荞花姐的布鞋》里,分别记录了屠夫三叔父由打光棍到老年娶妻和表姐、荞花姐两个女性的悲惨人生。《挖野菜的感觉》,记载了诗人与大学校友在麦里挖荠荠菜,煮熟拌盐狼吞虎咽,“人人庆幸口福不浅”的辛酸往事。诗人用乳名为题材表达自我理想:“做一块铺路的石子,能擎起整个城市。做石头一样的人,谁的意志还比它坚硬?”(《石头这名字》)在流行“做驯服工具”的岁月,难得钟人对“做一块铺路的石子”别出心裁的省悟与诠释。
学生时代的钟人,从生活与范文里知道了诗与形象思维的联结,也出奇地在意象思维上开了窍。这从《夜半狗咬》《记住这面坡》《野生的菊花》《一场春雪》《一片新叶》《香山看红叶》《五月布谷忙》及其诸多咏物诗的象征里,可以瞅出端倪。当然,他也写了如《沉默是金》之类颇有含金量的哲理诗,但整体而言,直接说理又带学生气的自由诗,往往有剥掉时政口号烙下自我印记的现象。不能用当今的目光关照历史。在那个人人背语录、人人说一种话、“因言获罪”的时段,青涩年岁的钟人,竟能吟出一二百首出自心性的诗,简直令人惊诧不已。何况,《夜半来了沙尘暴》《如是我走》等智慧地批判现实的另类诗作,又需要何等识见,何等胆略!诗集内最有艺术与民间文学价值的,当数那首《乡村民谚》。它轻盈、调侃而意旨又深藏待掘:“社教的这个村子,在华北平原的中心。地不足千亩人不满五百,民谣俗谚书写不完。‘没钱的娶个线坠子,滴里当啷一辈子;有权的选个花姑娘,鲜花插在牛粪上。’初看看并不以为然,细瞧瞧有点果不其然。会计在村里有权又有钱,长得确实一副苦瓜脸;娶的媳妇娇艳而不结果,方圆百里还有人暗恋。工作队的骨干膀大腰圆,分粮不够吃、屋无一间,三十多才娶个带崽的寡妇,肚子又像个瓦罐……”
钟人创作的古体行吟诗,在《游戏人间》里辑录428首。我称它为行吟诗,因了那是诗人在中国黄河上下、大江南北旅行的产物。作者将之分为《京沪津渝》《陕甘青宁新》《冀晋内蒙豫鲁》《苏浙赣皖湘鄂闽》《云贵川藏》《粤桂琼港澳》《辽吉黑》七卷。这类依托名胜古迹、名人故居而运筹构思,表达诗人自我心声的作品,其成功全在于巧用典故,能将地理历史知识激活而又雅俗共赏。古代行吟诗人、边塞诗人旅行,靠骑马骑驴骑骆驼、乘船、徒步,弊处是速度慢,好处是可以驻足仔细观察、思忖。如今旅行,坐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名川大山差不多都设了索道,转瞬之间,就将古人成月成年时间才能看的景致观览无遗。钟人的古体诗题材,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涉猎了,这由《游戏人间》的分类目录一望可知。旅行便捷可以一生赏遍天下美景,但要以走马观花的方式,写出才情并佳的好诗,谈何容易!逛趟子,图轻省,不易细致观察,不易连贯思索,灵感难以激发;而没有激情,怎么会有诗句从肺腑流淌出来呢?钟人读的书多,思维敏锐、联想力丰富;阅景中顿悟迭出,情随景生,如神相助。他的《悲怀八女》,是观光黑龙江林口县乌斯浑河西岸1938年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兵弹尽粮绝壮烈牺牲纪念碑的抒怀之作:“东瀛犯神州,爷娘哭奔走。裙钗护家院,义愤照千秋。我来祭英魂,心共男儿羞。嘈嘈乌斯军,慢弹声咽幽。”诗人不是冷眼旁观者,一句“心共男儿羞”,胜过千百句豪言壮语。《登狼牙山有感》之一“秋来易水寒,雁去风声远。壮士跳崖处,泪湿红杜鹃。拾级汗如雨,蹬腿扯藤蔓。极目白塔上,义气冲云天”。狼牙山抗日五壮士的事迹,国人皆知。诗人即景抒情,站在当年“壮士跳崖处”,热血奔涌,笔锋直指自我心态——“泪湿红杜鹃”,用意象思维的象征手法形成静中含动的跌宕。诗眼在登烈士纪念塔之巅“极目”而望,似摹景而意在景外:“义气冲云天”。九寨沟是名闻中外的美景,骚人墨客游览没有不歌咏的。然而,同一地望四时八节、昼夜晨昏,景色各不相同;观者文化底蕴与视角有异,作品自然各出机杼。钟人的《走向九寨沟》,如记者写山水游记似的,用画面组接之法动态写景:“川北仙境画中闻,云海磊山无处寻。雪复寂莽锁羊肠,风卷长途起凡尘。松潘冷卧万籁悠,幸有热酒暖游心。岷江秋水急波澜,直驱万壑叩天门。”潇洒飘逸中披露了旷达的胸襟。《秋夜宿九寨沟》又透示出一种浪漫、诙谐、典雅:“日照万赖(籁)拥晴岚,月挂嶂叠半虚幻。初啖牦肉细品尝,紧拥凉被慢成仙。几处帐篷篝火熊,多少笙箫舞翩然。一曲羌声呀啦嗦,六魂先已上九关。”
钟人的古体诗深沉大气,境界高迈,我以为其诀窍在于叙事中善于用典故砌天窗以透空气。他的用典平实质朴,不诘屈聱牙,不故作晦涩艰深。当代文人写古体诗的不少,而能于平实天然中开掘出雅致、诚挚、厚实者,却微乎其微。《游戏人间》里,确实藏了不少耐咀嚼回味的佳构。
2012年春,钟人托其二弟宗义转给我他的旅美五言、七言古诗选《心路一程》(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年1月版),内收诗作369首。屈指算起来,钟人出版行世的诗累计已达1007首,可谓高产诗人。书的封面虽有“王钟人旅美古诗新作选”的副题限定,其实书内还附了他的若干篇散文、杂文与新闻作品。要读懂钟人,读懂钟人的诗,不能不读他的几篇文笔优美的散文《永远的感念——写在老社长胡绩伟九十华诞之际》《往事琐忆(节录)》。他的散文都是记事的,但诗人的气质,穿插于字里行间的“夹议”,散发着一股抒情气氛。读《游戏人间》时,因为没有看钟人晚出的散文,对诗的背景只能从宏观的时代断面切入。读了这两篇散文,结合每首诗的注释,很容易揣摩出其每首诗的骨骼与魂灵。新闻作品讲客观、公正,记者须得将主观倾向藏在对新闻事实的选择与书写里头;叙事散文虽不排斥作家托事抒情,那情愫总得开合有度。诗歌不同,诗人借着词藻、韵脚、节律,在诗句跳荡奔腾或绵邈凄迷的诉说中,往往敞开心肺给人看。钟人的《游戏人间》如此,《心路一程》亦如此。1983年年初,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胡老头”(胡绩伟)、总编辑秦川、副总编辑丁济沧选他去报社行政管理处任职时说:“现在编辑部的宣传就好比打仗,行政部门工作要跟上、配合好,后院不能起火;纯粹的知识分子去不行,大老粗去也不行;你既是秀才又有点西北楞娃的土气,他们说你比较合适……”依我看,王钟人的诗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他将秀才的雅与陕西楞娃的俗合而为一作为创作的至高诉求。尽管他无意于当大作家、名骚客,但他是那种抱着童贞与天籁的心又执着于民族文化的人,凡认准的事儿要干就非干个有模有样的“完美主义者”。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阳春白雪历来被泛指为高雅的曲子,下里巴人则指民间歌谣、俗曲俚调。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美学法则,在数千年的中国诗歌史上,是历代众多诗人追索的艺术目标与深层次境界。我深知,美与丑是对立的统一,人世上并没有“完美止境”,哪里会有尽善尽美的诗呢?吾国从五四运动引进西洋的自由诗,到采集大跃进民歌、“文化大革命”泛滥成灾的政治口号诗、拨乱反正中的朦胧诗,市场化、城市化中的港台体与网络诗,百年诗坛交口赞誉而堪称“完美”的诗,都实在数不出来太多。王钟人是站在诗界门外的歌者,没有诗人的光环笼罩,也没有“专业创作指标”的压力,就那么在自唱自乐中有意无意寻觅了一个可望而又难以企及的美学灯塔,五十余年锲而不舍,并用千余首诗作证明自我艺术征途的无怨无悔,这作为不是诗坛中的“陕西楞娃”又是什么呢?
读《心路一程》,我感到了他身在异域又心系中国的情思。如2008年9月16日写的《旅外过中秋》:“自制十二饼,客旅味不同。人间数日别,天上一轮共。古诗诵明月,半弦辞亦工。中秋年年过,聊慰拳拳情。”诗人在美国底特律,与老伴、儿子儿媳、两个小孙儿,三代同堂,团团圆圆过中秋节,本是人世幸事,但“客旅”的他,心之一角却生了“拳拳情”。次年6月5日(农历五月十三)写的《有怀月将圆》,这心情更显然:“古圣若长溪,后学半涓滴。无那小年儿,失所常流离。举目投影像,蓝布净如洗。明镜邀共赏,一半在西岐。”虽然他的根在太平洋对岸的中华,周秦汉唐故地“西岐”,又受了传统文化熏陶,产生不了崇洋者那种“美国月亮比中国圆”的思绪,但对异国风情仍然抱着新闻记者独有的敏锐观察与画面写真:“开窗将晓林园悠,出门乍见圆形楼。七街八衢相跟从,云行霞飞人潮流。移时观众排大道,须臾马萧喧闹收。金镫银鞍踢踏过,星旗仪仗直开路。四座语惊哗然起,三军铿锵纠纠走。山呼千掌赛虎啸,河涌万口争雷吼。铜鼓咚咚飒爽姿,长号呜呜气傲牛。老兵招手频敬礼,林肯来了忙抬头。印第安舞任粗犷,亚非古韵舒广袖。海洋汐浪正沸腾,欢歌奔放接龙游。碧空翱翔袅袅升,蓝宇旷袤揽锦绣。举幅张帆招摇过,片刻浏览五十州。”钟人这首2008年7月4日作于华盛顿市的七言排律,释放了首次观光美国国庆活动的诧异、新颖心境,那胸中所藏北京国庆观礼的画面便是参照物。国人吟诵此诗,自然会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参与第二次创作”。中美两国历史、文化、习俗、制度造成差异明显的国情,国庆活动可比性也显而易见。诗人沉住气不做一句一词比较,显露了包容异质文化的胸襟与任凭读者解读的豁达。
如果说,《游戏人间》载录了诗人青少年对父母至亲的依恋之诗,那么,《心路一程》则更多载录了他暮年弄孙的遐思。如2008年9月2日《送长孙上洋学堂》,将对孙女既疼爱又怕宠坏的矛盾心情活画了出来:“长孙名陶陶,此日上学校。沿着父辈路,开始人生道。头扎双丫髻,发拢金箍帽。手提小饭盒,身背大书包。车向密西河,悬念曲路遥。唯恐风雨骤,锤炼九州苗。外语没过关,国文识字少。幼肩承重担,寸脚想登高。出世未离窝,宠如掌中宝。跌跤牵柔肠,跳跃恐闪腰。古稀常忆旧,暮年盼秋好。之今冬又近,又期春来早。”2009年9月5日,他在美国想象读澳大利亚悉尼小学的外孙马源正在吹萨克斯管,写了《秋日怀马源》:“怀孙秋夜北美天,仰观浮云悉尼山。昔别小童爷在京,今思少壮南洋岸。动如日月何足惜,学出秀林四方冠。联想长驻放鹤峰,爱听鸣管在人间。”我与钟人是同时代人,经历了中国社会已逝去的70年岁月,虽知有隔代亲的人之常情,但将自身苦难生存样态与儿孙生在福窝窝的现状相比,总会油然生发一种忧患感。尽管王陶陶在美国、马源在澳洲,作为爷爷的钟人,脑海仍然铭刻着陕西洋州的故园、祖坟。我读了他在美国写的诗《示儿》,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学有所长算一流,遇事不急始成熟。孺子习诗诉衷曲,读罢新作频点头。难得同心向故园,忠义仁孝堪可留。家国飘零数十载,迟怀乡情落雁后。万物无全须放眼,息事宁身少远忧。穷我一生旧业在,灵山卧佛必护佑。”钟人的这首写于2008年3月24日的诗,是和当时在北京的女儿的同韵诗的。钟人已有九年未见的胞弟到北京旅游,女儿有感抒怀寄其父曰:“何事京华苦淹留?故园辜负已十秋。魂牵祖母坟前土,心系洋州老宅楼。忽闻至亲喜相逢,乍见还分泪频流。唯愿善良天护持,家和体健更无愁。”父女两代血脉相牵、诗书连心,纵然分隔于天涯海角也“魂牵祖母坟前土,心系洋州老宅楼”。当代中国的移民潮汹涌澎湃,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已成为不能不关注的社会难题。我读了钟人父女的诗,不胜唏嘘:“汉语古体诗渊源流长,辉煌灿烂,乃我们祖先创造的国宝、寄托民族命运的载体。用进口自由诗(如以胡适为代表的白话诗派)否定古体诗的存在,不管理由多么堂皇,多么蛊惑人心,均属数典忘祖的愚蠢之论!当一个民族丢弃自身文化精华而完全委身于异质文化时,还能存在下去吗?毋庸讳言,这并不是鼓励当代古体诗承袭格律一成不变,事实上,从诗经起,古体诗一直在改革之中前行。毛泽东、叶剑英、董必武、陈毅、赵朴初均在创作中进行了探索,成果卓越,毛泽东的古体诗词更独领一代风骚。王钟人的800首古体诗,也是探索途程的结晶。目前网络文学中诗歌占了大宗,网络诗歌中古体诗词风生水起,精粹频出。我相信,汉语古体诗还是有生命力的。一个流传了数千年的民族诗体,怎么会让‘假洋鬼子’(进口自由诗)三拳两脚打得溃不成军呢?”
读钟人《游戏人间》《心路一程》两部诗集,感慨良多,我虽对作古诗半瓶子水,不讲对仗、平仄,也不由写了三首顺口溜赠钟人:良善积得栀子香,根扎山野放芬芳。乡怜未晓金刚经,只知利众胜烧香。高堂无言心如金,汗润幼苗出栋梁。子欲养时亲不在,忍将诗文唤爷娘!洋州自古地毓灵,熊猫朱鹮伴诗翁。蜀道不遏赤子心,寸草脉脉孕才情。三十省市趁时歌,越洋高楼涌比兴。喜看宝宝牵裳泪,都作骚场送爷声。秦岭不是寻常峰,一草一木都关情。长江黄河两分界,流派纷纭绘殊景。若溯汉族生发地,千年精粹仍国风。君手挥动如椽笔,延续文脉事非轻!
另,钟人2008年4月2日赠我《读卜元〈新闻民俗学〉》云:“开卷长轴挂前庭,撰拾巨著至智功。初览三籁无诧异,再捧洪荒更天惊。名山之副布流远,中西合璧融古风。真知万种必全寿,溯源丘岭几千重。民间有奇王老九,无如闻坛刘荣庆。传道解惑尽终身,学兄有才弟不穷。”默诵一过,不胜汗颜,遂赋原韵和钟人曰:“霍老长轴蕴豪情,何师肝肠费叮咛。明知三籁出庄子,始敢拓荒度残生。屈平自沉史迁继,夜过坟场自留声。诗乡曾学王老九,才拙不通骚门径。蜗牛耕田白苦辛,呈上‘洞集’祈斧正。”所谓“洞集”,指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拙著四卷本《从新闻黑洞跳进又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