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领着赵彦深回到都省主阁,简要的与邢邵等人介绍了下赵彦深,只说是自己从司马子如那儿要来的书令史,以后替他主笔文书。
这段时间也确实辛苦了邢邵,由于佐吏不齐,他与辅佐高澄的尚书左丞崔昂可以说是被高衙内往死里压榨。
往全国推行购粮令的计划得到了高欢的批准,高澄将奏请天子的奏疏交给赵彦深书写,自己则坐在主位批阅各地文书,邢邵、崔昂两人早在各道文书中夹了一张白条,写下自己的处置意见,交由高澄核审。
这是高澄仿照明代内阁‘票拟’而做出的尝试,高衙内倒是轻松了,可苦了邢邵、崔昂。
陆续看了几本文书,白条的处置意见都颇合他的心意,抬起头来,余光瞟到赵彦深枯坐在矮案后,神色颇为犹豫。
再看向书案,原来他一直没有落笔。
能在司马子如帐下主笔文书,不至于一份购粮令的奏疏都写不好,难不成是要消极怠工?
高澄这么想着,忍住心中不悦,问道:“彦深,你为何还不动笔?”
“启禀尚书令。”赵彦深长吸一口气,似乎下定了决心,起身行礼道:“下吏以为这份奏疏有待商榷。”
这下不止是高澄侧目,就连邢邵以及纥奚舍乐等原有的几名郎官忍不住纷纷朝赵彦深看去。
高澄心中有些不悦,这一条措施是他与邢邵、崔昂等佐官一齐商定,连高欢都没有意见,也算是筹粮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可转念一想,赵彦深行事谨慎,日后高欢对他的评价是‘小心恭慎,旷古绝伦’,绝不会无的放矢。
于是耐着性子问道:“怎么?你觉得这个法子不好?”
“下吏以为此策甚好,可下吏担心地方州郡为了政绩,与民争粮,甚至低价强购粮食。”赵彦深的神色越发恭谨。
这就是成长环境影响看事物的角度,如今安置在尚书省的高澄幕僚中,无论崔昂还是邢邵都是出身豪富人家,而高澄又来自一个物质生活富足的时代,他们在商讨这份政令时,关注点是能否有效筹集粮食。
至于是否会出现官府借机侵夺民粮,甚至低价强购,这些僚属中即使有人预见到了,可能也不会提出来,这是时代通病,封建社会的乱世之中,统治阶级很少会把百姓当人看待。
甚至到了二十世纪不还有文夕大火、花园口决堤等惨案。
而赵彦深则不同,他自幼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家境贫寒的他对于地方官府究竟是个什么德性,远比阁中众人更加清楚,这份政令传达到各州郡不知道会有多少官吏借此牟利。
高澄心里惭愧,他没想到自己为了救民而颁行的措施,可能会伤民、害民。
惭愧之余,心底难免庆幸,还好自己将赵彦深讨要过来,才能向他指出购粮令中存在的大纰漏。
高澄神色肃然地起身走下台阶,在众人的注视下,站到赵彦深面前,朝他郑重的躬身行礼。
满堂诧异,连赵彦深也手足无措,慌了神。
高澄站直了身子认真对赵彦深道:“这一礼是我代各地百姓所行。”
“尚书令...”
赵彦深话还没说完,高澄再次朝他躬身行礼。
“这一礼是我高子惠向先生所行,若非有你提醒,我险先酿成大错。”
见高澄这般做派,阁中其余幕僚郎官也纷纷向赵彦深行礼道谢。
赵彦深神情越发拘谨,一个劲地躬身还礼,他甚至有些后悔出言提醒高澄,唯恐惹了同僚嫉恨。
然而出乎赵彦深预料的是,被他扫了颜面的幕僚中,为首之人朗声道:
“世子,下吏以为赵彦深心思缜密,可当大用。”
那人正是高澄幕府参军邢邵。
高澄本就打算要重用赵彦深,当下对着邢邵点头道:
“子才所言有理。”
邢邵在高澄幕府中算是个异类,就连已经去职的陈元康都有贪财的毛病,但邢邵是位真正的道德君子,个人品行几乎找不出可以挑刺的地方。无论是豁达的性格,还是宽厚的人品,或者清廉的作风,无一不让如今的高澄所喜爱。
收敛心神,高澄沉思片刻,对赵彦深道:“你可愿入我幕府先做一名郎官。”
“下吏不敢拒绝,多谢世子抬爱。”入了幕府自然要改口称呼世子。
高澄知道以赵彦深的能力,郎官依旧算是屈就,可他的出身实在卑微,只是尚书省一名吏员,先前高澄将他从司马子如处讨要过来,连门客身份都没有了。
既然进了自己幕府,高澄待他自然亲近,笑道:“辛苦彦深拟一道购粮令,其中,严令不许官府强购粮食,按市价交易。”
想了想,高澄继续补充道:“奏请朝廷往各州派遣购粮使,负责巡视监督粮食买卖。”
“下吏领命。”赵彦深拱手应道,经过这件事,他隐隐觉得自己似乎没有跟错人。
考虑到这些措施是否会挫伤地方官府的购粮积极性,高澄话锋一转,看向邢邵道:“子才,购粮使名册出来后,你将他们召集起来,告诉他们,我将重新核定考评制度,让他们把这消息传达给地方官府。”
“下吏谨记。”
这么计划下来,应该也不再有纰漏,高澄暗中告诫自己要吸取教训,万不能再出这样的差错。
当赵彦深把写好的奏疏递给高澄审阅,不得不说,赵彦深虽然有才干,可文采远远不如邢邵。
邢邵为文,辞藻华丽,讲究对仗,不过转念一想,政事奏疏能把话说清楚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文采,反倒是其次。
高澄直到日落时才起身离开都省府衙,也不知道吏部尚书的任命什么时候下来,杨愔虽然已经入了他的幕府,只怕还要当几天的私塾老师。
当高澄回府时,在前院长廊里正巧遇见了李希宗一家。
“下吏拜见世子。”李希宗行礼道。
“无需多礼。”
高澄注意到了跟在李希宗以及他妻子李氏身后的一个小姑娘,她应该就是李祖娥了。
长得很美,像个瓷娃娃一样,难怪原主会为了他跟高洋争风吃醋。
但看着这张脸,不知怎地,高澄脑海里就浮现了那日在庙堂里的倩影。
相比于年幼的李祖娥,还是李祖猗更能撩拨他的心弦。
李希宗今日携带家眷串门,自然是出自高欢授意,高欢还特意从学堂里招来了高洋,让他与李祖娥见个面。
此时李祖娥也大着胆子偷偷瞄了眼高澄,这就是她未来夫君的兄长?两相比较,心底难免失落。
高衙内生就一副好皮囊,可高洋着实其貌不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