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正在遍寻入处而不得。现在可谓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何能让人不欣喜若狂?
寨子用款待最尊贵客人的礼仪招待了大家,清冽甘香的棒棒酒,现场宰杀的活猪、活牛、活鸡。木制的钵、盆、碗盘,朴拙可爱,原木本色的底子上,用朱砂、赭石等大自然赐予的色彩在上面绘制了花鸟虫鱼,日月山河。其中一个木制的碗上是两只抵头相向的小牛犊子,整个只用赭石色的线条简洁地勾勒部出了牛的骨架,却形象逼真地如同在现场一般。
当夜,一行人俱大醉。第二日,那部族首领即与林如海达成了共同御敌之攻守同盟。这也难怪,一来林如海与之有救命之恩;再者,那安西王霍亮对西南夷族也多有吞没之心,几多杀戮。族人死于其手的也不在少数。协议达成,林如海揖而归。
及到京城,已是情势今非昔比。西北匈奴已在两国夹击仓皇他顾,倒生生丢失了靖城北部,太行山以南大部的河山。只退守于那太行山以北的苦寒之地,而彻底让出了太行山以南,尚可种植作物的匈奴族最为丰美的土地。那呼延钰闻听战况,却是一口心血涌上,早年间胸口旧伤发作,不日而终。尔后,匈奴举国上下一片哀声,再无争战之力。而月氏国与大夏的通商之道彻底贯通,再不用借道匈奴。
而西南方面,夷族利用本族特殊的地形以及特有的产物,并黛玉亲自教与他们的‘西风乌龙阵’、‘回形长蛇阵’、‘一字雁形阵’等各种阵形,时不时地让安西王霍亮大声叫苦。那新任的族长不由大呼过瘾,终于一报往日之辱。那安西王霍亮原本意同镇南王佟胜形成互相呼应之势。如此一来,却是弄得他自顾不暇。哪里还有精力分兵支援镇南王之进攻。援驰万里,若被他人连锅儿端了老窝,那才叫得不偿失呢!
皇上拓拨哲这几日却如坐过山车一般。先是西北捷报频传;后有西南形势大好;可京城的庆功酒还没来得及端起,江南却频频告急。那镇南王也不愧是个沙场老将,竟在西北、西南不利于他的情势之下,连下江南三城。一时之间,京城竟有些芨芨可危。
拓拨哲才刚刚有些儿阴转晴的脸上此刻又乌云密布。看来佟胜这老儿是铁了心要与朝廷撕破脸了。看着皇上的脸色,德公公也是眼观鼻,鼻观心,不敢稍有他顾,只怕一个不留神让那位看个心里不痛快,又是一场祸事。
拓拨哲这几日足足憔悴了一圈,直到西北、西南情势好转,才好不容易有了个笑脸儿。谁知这好消息还没有捂热呢,那边儿就发出了十万火急的求救信号。要说那两个孩子也算不错,若换了别人,只怕还不知如何呢。只是如今粮草也紧,兵马也急,战火才熄,倒是派谁去支援好呢?西北方定,虽有太行天险。然匈奴新丧,举国皆哀,难保不籍此报仇。自当留有堪当重任的老将才行。可选之人,也唯有燕宁与水境两人了。
西南稍安,那安西王堪堪与西南夷族斗个平手。然安西王霍亮毕竟老奸巨滑,假以时日,翻身怕也未必是什么难事。那夷族所仗无非毒物与天险,可守,若论攻,则差了许多。
思来想去,拓拨哲将朝中之人拨拉了几个来回,尚没有寻得一个合适的。莫名其妙地就生出了一股无名之火。
拓拨哲将手中的奏折掷于案上,起身往上书房外走去。德公公也不敢问,只能快走几步跟上。这个年就这样在担忧之中过去了,年夜晚皇上都没有心情好好地吃。这好不容易的西北、西南安稳了,镇南王那时却不叫人省心。世人只道皇上九五之尊,以为尽享天下荣华,却从未想过皇上所操的心原比众人多得多。德公公一边跟着皇上往前走,一边脑海中闪现着这些年皇上度过的那些个不眠之夜。不留神前边拓拨哲一个急停,德公公来不及停下,竟撞到了皇上身上。一个踉跄,拓拨哲险些摔个跟头。
德公公忙上前扶住,同时慌忙跪下:“奴才走神了,请皇上责罚!”拓拨哲笑道:“你想什么呢,竟想得如此入神?”德公公道:“皇上明鉴,奴才在想世上只道皇上好,却不知皇上背后的心酸与辛苦。奴才从皇上还是皇子的时候就跟着皇上了,这几年来皇上所度过的一个个不眠夜、所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又有谁能想象?谁能了解?”
听得此言,拓拨哲突然放声大笑,只是那笑声里竟有几分沧凉:“朕三十六岁亲政,坐上这个位子已经有十二年了。这十二年来,朕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没有全身心放松地好好做过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就连后宫,朕都为了江山社稷的考虑而去临幸谁。哈哈哈……”
拓拨哲狠狠地捶向身旁的一棵大树,神情无限落寞:这些年,自己处心积虑,不也或有私心;****早起,夜夜晚息,谁也不敢全然相信,自己后宫的那些个女人,自己的儿子,他不知道哪个会是暗中算计自己的那个。什么亲情、爱情通通的都没有。想当初,自己也曾有过动心的女人,可是,结果呢?哈哈哈……
看着皇上纠结而痛苦的表情,德公公知道自己怕又勾起了皇上不怎么愉快的回忆。于是,忙上前劝道:“皇上但放宽心,这些年,奴才看着几位皇子日渐长成,慢慢的可以为皇上分忧了;北静王据守西北,匈奴也不敢或犯,此次更是驱逐其于太行山之北,可得百年安宁;西南此次与那安西王结下了梁子,也可互成钳制之势。”拓拨哲听了,先冷哼两声,后才脸色稍霁。不过毕竟是做了多少年皇上的人,虽有情绪,也不过是须臾之间的事罢了。只抚了抚有些红肿的手掌,然后转身回了上书房。
第二日,就有一道圣谕快马加鞭地送到了西北边城——靖城。北静王爷水境尚末喘息均匀,就又带领着十万兵马往江南去了。
又是一年春风绿了江南岸。杨柳摇摆,烟花三月。然而文人雅士们却没有了往年曲斛流水,填曲听词,宴饮赏乐的心情。整个江南被战争阴云笼罩,大街小巷关于战事的谈论和揣测已经成了永恒的话题。更有甚者,一些有办法、有能力的达官贵人们早早地携了家眷往京城来了。而因战争引发的粮食紧缺在这原本是鱼米之乡的江南也日益地突出起来。青壮男子都被征丁入伍,家里俱剩了老弱妇孺之流,在这青黄不接的初春时节,日子过得更是艰难。饿毙于野,流离失所之人与日俱增。一时之间,饶是江南富庶,也现出了贫乏困顿之色。四皇子拓拨瑾与云麾大将军水溶看于眼中,痛于心中,却是除却无奈,依然无奈。只恨自己不能早日结束战争,还老百姓一个白日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