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所有人失去了信心的时候,老姜突然喊了起来,“看,是那个一身黑的小子!”众人朝着老姜指着的方向看去,某处的北胡追兵仿佛被一把看不见利剑刺穿,接连从马上跌落,并且再也没有从地上爬起来,而这把利剑似乎是一个骑着黑马的瘦小的身影。北胡的追击被死神的收割速度阻滞了。众人情绪霎间被点燃,不由得“啊啊”地喊了起来。
“一,二,三,四……十三!十四!……”不知道是谁先开始的,众人一起数着黑衣人所到之处掉落马下的北胡人的数量,声音越来越大,声音也越来越颤抖,这样的杀伤力也太恐怖了!
终于,向沙城撤退的齐国军队到了城门口,但是北胡人的追兵也紧追到了城前。城墙上的众人把目光转向了城门,开还是不开?开城门,北胡人可能会趁虚而入。不开,经过一番厮杀才终于回到沙城的齐国兄弟怎么办?要眼睁睁看着他们倒在自己的城下吗?能做这个决定的莫将军还在城外,而城外却没有开城门的指令传来。众人的心又紧张起来,怎么办?
这时,从齐军的阵营中向北胡人的方向冲出了一骑,黑马黑衣,手执长枪,直奔北胡的将旗而去。随着这一骑的出现,北胡人那里出现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很快,北胡也冲了出一个将领,迎向了齐军中冲出来的黑衣人。两匹马错身而过,齐军的黑衣人长枪一晃,滑过了北胡将军的咽喉,而北胡将军的弯刀的轨迹却划了一个没有任何用处的圈,接着北胡将军便歪斜着身子从马上掉落。黑衣人勒住了缰绳,一人一马一长枪,静立在两军之间。
看到这一幕,老姜和城墙上的众人一起大喊着“威武!威武!”
北胡人那边好像受到了很大的惊扰,追击停了下来。
一个人和一群人对峙了很久,直到城墙上传来收兵的锣声。众人才发现齐国的军队已经全部进入了沙城,除了那个黑衣人。传达收兵的锣声再次响起,黑衣人还是没有动。老姜和城墙上观战的众人急了,乱七八糟地喊了起来,“回来啊”,“快撤啊”。第三次锣声响起,黑衣人终于回头看了一眼沙城,动作顿了一下,然后迅速带马向城门冲去,城门在黑衣人冲进去的同时完成了关门封城。
老姜坚定地举着手里的饼和汤,连小七也坚定地没有去接。二十天前的那场让人难以置信的战斗,让连小七成为了沙城军民心中的“黑衣妖怪”,专门收割北胡人性命的“大妖”。二十天来,老姜带着崇敬之心,每天三次亲手为连小七端饭送汤。近卫营也每天三次上演这一幕哑剧。连小七不说话,或是皱着眉头盯着饭食不去接,或以接过饭食送给旁人一半,自己吃一半。老姜也不说话,不管连小七吃不吃,端着饭食,眼中的热情能把饭食再煮熟一次,静静地等着连小七去接。哑剧的落幕往往是伴随着李四虎的出现。
“老姜,要虔诚啊。”李四虎猫着腰,闪过垛口,蹲在了老姜的身边,用肩膀轻松轻松撞了撞老姜,裹成粽子的左臂一点儿也没有影响语气的欢快。
老姜施舍了一点眼光给李四虎。
李四虎笑嘻嘻一笑夺过老姜手里的杂粮饼,塞到了连小七的怀里,努努嘴说:“小七,吃吃吃。老姜做的饭,别的不说,还是管饱的。”李四虎冲着连小七挤眉弄眼,抻着长音。
老姜姓姜,从十三岁进沙城军,当了六年的伙头军,面相上鲜嫩无比,资历却老,被戏称为“老姜”。在沙城军的这些年,老姜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脱离伙头军,奈何四肢不协调,反应也不够快,学个刀法,差点变成了刺杀师傅未遂而后自杀未遂。老姜平日里特别崇拜武艺高强之人。以前老姜的偶像是李四虎,现在发现了比李四虎还厉害的连小七,李偶像就只能变成李四,靠边站了。
老姜有些恼羞成怒,一下子站了起来,“我做的饭只能管饱吗?我家以前可是开酒楼的!我从八岁就……”
老姜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连小七一把推倒,平躺在了地上,手里的汤碗扣在了胸前,紧接着一支羽箭擦着老姜的头顶飞过,钉在了三人身后的矮墙上。老姜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的喉头发紧,发不出声音,只有“妈呀,我的小命”这几个字像泼墨出的字幕,在老姜的头脑中不断回荡。
李四虎没有理会躺在地上愣神的老姜,闪身贴到了垛口边,侧着头寻找射箭之人,待他刚看清楚有一队胡人已经策马驰到距城门不足十丈远时,就听到身边响起羽箭离弦之声。李四虎转向身边,看到连小七手握长弓,面色肃然。待李四虎再看向城下,发现前来骚扰的胡人已然撤退,只是城下多了三具胡人的尸体。
“你到底是何方妖孽啊?”李四虎不是第一次见到连小七的迅捷而准确的箭法,却是每一次见到后都无法抑制自己深受打击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