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别人一定要懂得晓之以理,善于晓之以理。理,就是道理;晓之以理,就是讲道理。简单的事情,用小道理,一两个典型事例,再加上简明、扼要的分析,就可以讲清楚,说服别人;复杂的事情,用大道理,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触动一点就可能牵动全局,必须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进行一系列的说服工作,从而如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不宜由自己单方面推断出来交给对方,最好以征询意见的口气与对方共同探讨得出结论。让他把你的意见、主张,当作自己寻求的答案,自愿接受。
有人曾经这样说:“说服的关键在于帮助对方产生自发的意志。”所以,说服,并不是让对方在理论上获得理解而进行的“解说”,当然,也不是强迫对方在无奈的情况下被动被说服而行动。
现在,可以想象,如果我们想让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态度有某些改变,或者想让他接受一种新思想,采纳一个好的建议。但是,不巧的是,这个人非常固执,很难接受别人的想法,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思想是最有价值的,根本就不管别人的建议是如何好。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这种人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并按照我们所提供的正确方法做事呢?或许我们能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一些启示:
1939年的初夏,美国物理学家西拉德心急如焚:纳粹德国把许多科学家搜罗到了柏林,同时还有从捷克铀矿区弄来的大量的铀。西拉德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个危险信号!如果希特勒手里有了原子弹,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西拉德找到爱因斯坦,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了封信,信中希望总统重视原子弹的研究,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他们委托美国总统罗斯的私人顾问、著名的经济学家萨克斯向罗斯福总统转交那封信。
因为总统一直忙于战事,直到10月11日,萨克斯才有机会同罗斯福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交谈。萨克斯先向罗斯福面呈了爱因斯坦的长信,继而又朗读了科学家们关于核裂变发现的备忘录。可是,罗斯福听不懂那些深奥的科学论述,反应十分冷淡。罗斯福十分冷淡地回绝了萨克斯的满腔热情:“这些都很有趣,不过政府若在现阶段干预此事,似乎还为时过早。”
第二天,罗斯福邀请萨克斯共进早餐。他们刚坐下,罗斯福就先开口说:“你有什么绝妙想法,在吃饭之前先讲吧。不过,今天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明白吗?”“我只向你讲述一段历史,总统阁下。”萨克斯知道,总统不懂物理学,但对历史很感兴趣。他接着说:“英法战争时期,在欧洲大陆上战无不胜的拿破仑,在海战中却屡战屡败。一天,美国发明家富尔顿建议把法国战舰的桅杆砍断,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并保证那样便所向无敌,很快就可拿下英伦三岛。不过,拿破仑却想,船没有风帆就不能走,木板换成钢板必然会沉没,他认为富尔顿是一个疯子,把他赶了出去。”说到这里,萨克斯停顿了一下,看着总统继续说道:“历史学家在评述这段历史时认为,如果拿破仑采纳了富尔顿的建议,英国将不会那么幸运,19世纪的历史将重写。”
听完萨克斯的叙述,罗斯福的脸色变得十分严肃,他陷入了深思。罗斯福已经完全被西拉德的那份报告和爱因斯坦的信所折服了。几分钟后,罗斯福斟满一杯酒,递给萨克斯,微笑着说:“你赢了!”两只酒杯碰在一起。萨克斯笑了,他知道,总统已经接受了他的建议,原子弹将大大加强盟军的战斗力。罗斯福也笑了。两天后,美国成立了研究原子武器的委员会。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说服别人就是一个“什么人”,“说什么”,“怎么说”的一个综合过程。由此看来,说服别人的方法就是培养自己的说服能力,实际上也就是培养一种综合的谈话能力。所以,我们青少年应该注意掌握说服别人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说服能力。
说服别人需要时间,也需要耐性。我们要懂得慢慢去做,一定不能急躁。要给别人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我们的思想,让这种思想慢慢深入到别人的心中,变成别人的想法。其实,这样就相当于我们给别人播下了种子,然后让它在别人心里生根发芽,从而让别人收割。
说服别人,晓之以理,一定要满怀信心,争取主动。当对方已明确、坚决地表示“不行”、“不可以”、“不同意”等之后,再说服他,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当然,争取主动仍要运用委婉、商榷的语气,千万不要盛气凌人、以势压人。如对方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再说服他,同样也要付出加倍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