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56800000005

第5章 “佛道妍融”:信仰文化

佛教和道教是中国两大传统宗教,两教与儒教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佛道两教在中国的兴起,不仅要处理宗教文化与世俗生活关系的问题,也要面对宗教文化与儒家主流价值相互结合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江西虽为一隅之地,却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成为佛教净土宗和禅宗“五家七宗”的祖庭,也成为道教净明派、灵宝派、正一派兴起的圣地。除了在佛教、道教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之外,江西还拥有赣傩这样的富有地域特色的信仰文化。赣傩的鬼神信仰和驱鬼仪式,以其历史久远、形态原始、品类丰富和自成体系而饮誉海内外,被视为研究中国古代信仰文化的活化石。

第一节 佛教文化

禅宗和净土宗是唐代以后中国佛教的主流,它们的发展都与江西有密切的关系。净土宗由晋代慧远大师开创,发源于江西庐山,东林寺就是净土宗祖庭。禅宗主流是“南禅”,自六祖慧能以下,其法脉由南岳系(洪州禅)和青原系(石头禅)所传承,二系又衍生出“五家七宗”。“五家七宗”都与江西有深刻的渊源。总的来看,江西在中国佛教史上,地位之特殊,影响之深远,在全国可谓罕有其匹。

一、东林寺与净土宗

净土宗是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故名。该法门以信愿念佛为正行,净业三福、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净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宗多以净土为归。庐山东林寺是净土宗的祖庭,是汉传佛教第一宗。从东晋太元年间的慧远法师驻锡东林算起,寺庙存在的历史已历时一千七百多年了。

慧远大师俗姓贾,东晋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人,幼时即勤奋好学。年方十三,便随其舅父令狐氏前往许昌、洛阳一带学习儒家经典以及老庄之学。二十一岁时,本想往南方豫章(今江西南昌)随当时名儒范宣子隐居,但因战乱,道路受阻,未能成行。而当时的佛教领袖释道安,正在太行恒山(河北曲阳西北)建寺弘法,大师便慕名前往参学。

慧远大师后来随同道安法师到襄阳弘传佛教。晋孝武帝太元三年(378年),前秦兵围襄阳,道安法师为免徒众遭受战祸,分遣大众往各地布教,慧远大师率弟子数十人南下,客居于荆州(今属湖北)上明寺。后来前往罗浮山(今广东境内)静修弘教的途中,路经浔阳(今江西九江),见庐山峰林闲旷秀丽,十分喜欢,认为这正是修行的好处所,于是定居于此,建造了龙泉寺,领众清修。慧远大师在龙泉寺的声望日著,各地高僧名士前来参访者日多,龙泉寺已不敷使用。于是,在江州刺史桓伊的全力资助下,慧远大师又在庐山东面重建东林寺,作为集众行道的场所。

慧远大师主持东林寺期间,道风日盛,各方名僧雅士都不期而至。如彭城(今江苏铜山县)刘遗民、雁门周续之、豫章雷次宗、新蔡(今河南汝阳)毕颖之、南阳(今河南南阳)宗炳、张季硕等,皆当时名士,都舍弃名利前来问道。慧远大师与刘遗民等一百二十三人,在庐山般若台精舍无量寿佛像前,发誓齐心潜修“净土法门”,以期“共生西方极乐世界”。并约定,每人因根器不同,福德有别,可能在往生极乐净土的道路上有先有后,先往生者需要提携后进,以达到“同生无量寿佛极乐国土”之目的。慧远大师又让刘遗民写了一篇《发愿文》,刻于石碑之上,以明其志。在此次集会之前,慧远大师曾率众于东林寺前凿池培植白莲,故此次集结被称为“结白莲社”,或称“结莲社”。“结莲社”活动确认了中国净土宗的产生,净土宗后来开宗立派,也因此被称为“莲宗”。慧远大师在庐山潜修弘法三十余年,足不出山,纵然是帝王相邀也称病不出,直至世寿八十三圆寂于东林寺为止。

至今,群山环抱,溪水回流的东林寺,仍然有众多关于慧远大师的遗迹。东林寺前的虎溪桥,至今仍盛传着“虎溪三笑”的典故。据传慧远大师在东林寺,“影不出山,迹不出俗”,一心修行,即使有贵客来访,送客也不曾走过虎溪桥。若是过了桥,山上老虎就要吼叫。一天,慧远大师送别名儒陶渊明与高道陆修静,由于谈兴甚浓,不觉过了虎溪桥,山上老虎便吼叫不止,三人恍然大悟,相视大笑。“虎溪三笑”从此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由于慧远大师及后贤的潜修弘法,东林寺被视为净土宗的祖庭。随后东林寺的声名日著,隋朝以后为全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到了唐代,东林寺盛极一时,有“殿厢塔室三百一十余间”。经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经弘法,慧远大师和东林的教义也被传到日本,日本的“东林教”即渊源于此。

二、江西与禅宗

禅宗是中国独创的宗派,分南、北二宗,北宗唐后期以后走向衰微,南宗独盛。南宗有两系,即青原系、南岳系,青原系又称“石头禅”,南岳系又称“洪州禅”。无论是青原系(石头禅),还是南岳系(洪州禅),与江西地区都有密切的关系。

由青原系和南岳系衍生出“五家七宗”,“五家”是指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五家”至北宋时,其中临济宗又衍分出黄龙宗和杨岐宗两支,于是“五家”变成了“七宗”。“五家七宗”的祖庭多在江西。

(一)“青原一系衍三宗”

吉安青原山净居寺是禅宗南宗青原系的祖庭。唐代名僧行思在青原山说法传徒,名动天下,得高足希迁,继弘其法,宗匠辈出,与马祖道一并驾齐肩。希迁高足有二,一为惟严,一为道悟。惟严传昙晟,昙晟传良价,良价传本寂、道膺、匡仁而创曹洞宗。道悟传崇信,崇信传宣鉴,宣鉴传义存。义存有两个高足,一为文偃,一为师备。文偃创云门宗;师备传桂琛,桂琛传义益,创法眼宗。

青原行思“一系衍三宗”,堪称佛教史上的奇葩。现修复的净居寺为一组明代风格,并富有江南庭院色彩的大型建筑群。寺前山口处有一座额首为颜真卿手书“祖关”二字的石雕牌坊,祖关至高,青原山当之无愧。寺门横额“青原山”三字为文天祥手书,更显示了青原山的历史厚重。寺后有行思禅师的“七祖塔”。

宜丰洞山普利寺、宜黄曹山寺是曹洞宗的祖庭。良价在宜丰洞山建普利寺,著书立说,弘法传徒,倡洞山宗旨,僧侣风从,得高足本寂、道膺、匡仁等弘播,成就一大宗派。本寂在宜黄曹山寺大弘洞山宗旨,宗风振播。良价、本寂均被尊为曹洞宗祖师。

道膺在永修云居山真如寺弘传曹洞宗,僧徒多达千余人。匡仁在金溪疏山弘传曹洞宗,参学问法者甚众,文偃禅师创云门宗前亦来参学。曹洞宗经道膺、匡仁弘扬,远传至日本和朝鲜半岛。

洞山现存佛塔100多座,良价墓塔保存完好,普利寺尚存清代重建的后法堂和僧房,其他也得部分修复,曹山寺及本寂禅师墓现均已修复。曹洞宗是日本佛教界信徒最多、实力最雄的宗派。

(二)靖安宝峰寺与南岳禅风

靖安宝珠峰宝峰寺是禅宗南岳系的灵山宝刹。马祖道一在江西大建寺庙,广弘禅法,高僧云集,声震南北佛界,为禅宗南岳一系奠基立下头功。百丈怀海得其“大机”,黄檗希运得其“大用”,各成一派宗师,并衍化出沩仰、临济二宗。

宝峰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是马祖道一的重要道场和舍利供奉处。该寺1993年重建,历时7年,规模空前,占地逾万平方米。寺后七岭奔来,左右两峰环抱,地形得天独厚。

奉新百丈寺是沩仰、临济二宗的发源地。马祖道一高足怀海,在百丈山创立禅院,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制订《禅门规式》,成为全国寺庙所遵循的《百丈清规》;二是倡导并力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家风,成为中国佛教界所倡导的优良传统,此两大创举均为佛教丛林千年传颂。

在怀海禅师制订《百丈清规》之前,禅林尚无制度、仪式。该清规设有法堂、僧堂、方丈等制度,又规定众僧分别担任东序、寮元、堂主、化主等各种职务,为八九世纪间中国禅宗脱离律寺,维持独自教团生活之必要规范。

《百丈清规》分上、下两卷,计有九章。卷上包括祝厘、报恩、报本、尊祖、住持等5章;卷下包括两序、大众、节腊、法器等4章。《百丈清规》的最可贵处,在于寺院经济方面的规定,强调僧众应饮食随宜,务于勤俭,全体僧人均须参加劳动,“上下均力”,“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在此之前,佛教沿用发源地印度的旧规,认为和尚的生活给养主要靠施主布施,《百丈清规》改变了这种状况。《百丈清规》是中国禅宗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国禅宗历久不衰的一个保障。

(三)沩仰宗

怀海有两大高足,一为灵祐,一为希运。灵祐奉师命至湖南大沩山弘法,得慧寂,慧寂至宜春大仰山建寺(后名栖隐寺),号称小释迦,弘法近50年,高徒广布,形成独具特色的仰山门风,创沩仰宗。

仰山慧寂禅师,俗姓叶。九岁时,往依和安寺通禅师。十七岁,自断二指,立誓落发。未久,入沩山灵祐之室,受其印可。据说慧寂禅师初参灵祐法门时,灵祐禅师问他:“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慧寂禅师说:“有主。”灵祐说:“主在什么处?”慧寂从西边走到东边站着,灵祐知道他和常人不同,便加以开示。慧寂禅师在沩山灵祐门下侍学十五年,互相激扬宗门。唐僖宗时迁到宜春大仰山,大振沩山法门,形成沩仰宗。后住江西观音院,再迁韶州东平山,世寿七十七示寂。示寂之前已预知,留下遗偈一首:“年满七十七,老去是今日。任性自浮沉,两手攀屈膝。”次年,被追谥为“智通禅师”。

沩仰宗强调禅修之人,应无条件地放弃惯性思维和认识能力,认为“想生为尘,识情为垢”,主张全部“能思之心”均是冗杂污秽的“尘垢”,必须舍弃它们,才能获得解脱。“解脱”的结果,也即发现自身本源常住的佛性,“思尽还源,性相常住”。有段关于沩山灵祐演禅的资料,很能够说明该宗的禅法:

有僧问沩山:“什么是道?”沩山答:“无心是道。”那僧说:“我没领会。”沩山说:“你就领会那没领会的好了。”那僧问:“什么是那没领会的?”沩山答:“你就是,不是别人。”接着又说:“你只要直接体会那不能领会的,正是你心,正是你佛。要是向外求得一知半解,把那当作禅、当作道,那就连边都碰不着。执着于名称,就是往里面运粪;不执着于名称,则是往外运粪。所以说道不是道。”

还有一段关于沩山的“沩山水牯牛”公案,也充满禅意:

沩山年迈,一天他上堂对众人说:“老僧百年之后,到山下做一头水牯牛,左肋下写五个字:沩山僧某甲。这个时候,如果叫他沩山僧,可他却是水牯牛;如果说他是水牯牛,他又是沩山僧。那么究竟该叫他什么才好呢?”这时仰山出来,礼拜而退。

围绕这段公案,后世禅师参究甚多。云居道膺禅师曾答:“师无异号。”而芭蕉彻禅师则以偈代言:

不是沩山不是牛,一身两号实难酬。

离却两头应须道,如何道得出常流。

(四)临济宗

南禅的另一支,由希运禅师及其后辈开创。希运禅师在宜丰黄檗山弘法,得义玄。义玄从黄檗希运禅师学法三十多年,之后往镇州(今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临济院,广为弘扬希运禅师的禅宗新法。这种禅宗新法因义玄在临济院举一家宗风而大张天下,后世遂称之为“临济宗”,而黄檗禅寺也因之成为临济宗祖庭。

希运禅师提倡无心,“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又说:“但能无心,便是究竟。”希运继承了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力倡“心即是佛”之说。“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他从这一思想出发,主张“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后世“心心相印”的说法即源于此。

希运不主张读佛经,而主张读“公案”(即禅祖行止记述及语录);不主张苦苦修行,而注重顿悟。他接引信徒的方式单刀直入,机锋峻烈,常以手启或警句使人悟省。凡是向希运问法的人,入门之前必遭当头一棒,能对棒击领悟者,方纳为弟子。义玄曾三度向希运求问禅义,三度被希运当头棒打,只得离开黄檗。经大愚禅师指点,义玄得省悟,又重返黄檗,终得师从希运。后来义玄在临济院接引僧徒,也袭用希运“当头一棒”的接引法,同时伴之一声大喝,后世故又有“当头棒喝”之语。

唐会昌二年(842年),希运应观察使裴休之邀到洪州(今南昌)隆兴寺宣讲禅法,旦夕问道。从学者逾千人。大中二年(848年),裴休移镇宛陵,又迎希运至开元寺,常去参问,并录其所说辑成册,题名《黄檗希运禅师传心法要》,广为印行。这本书被后世临济宗僧徒奉为必读公案。希运另有《语录》、《宛陵录》各一卷传世。

希运认为自己的禅学思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在圆寂弥留之际留言说:“前后之际,前际无去,今际无往,后际无来”,唐宣宗李忱闻其言甚为称赏,于是谥予“断际禅师”法号,尊其为空前绝后的高僧。

希运的“无心”之说,为义玄禅师阐扬发挥。义玄主张“以心印心,心心不异”,是自本心,不生不灭,斯何别乎,本圆满故。临济义玄上承曹溪六祖惠能,历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檗希运的禅法,以其机锋凌厉,棒喝峻烈的禅风闻名于世。现存《临济录》和《祖堂集》卷十九、《景德传灯录》卷十二等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和禅法。

临济宗发展至宋仁宗、宋神宗之际,临济宗传出两大高足,一是慧南,一是方会,分别在修水黄龙山、萍乡杨岐山弘法,盛极一时,形成临济宗两大派,临济宗一分为黄龙、杨岐二宗。由此,禅宗的“一花五叶”遂发展成“五家七宗”。

(五)黄龙宗

黄龙宗又称黄龙派,是临济宗的一支,以慧南禅师为开宗禅师。慧南禅师晚年住持黄龙山黄龙寺,从慧南得法者多达80余人,不仅全国各地许多名山大刹皆成黄龙宗道场,而且远传至日本。

慧南禅师俗姓章,信州(今上饶)玉山人。十一岁在信州怀玉寺为童行,十九岁落发,先依庐山归宗寺,后依栖贤寺澄,继而又依蕲州三角山(今属湖北)怀澄学云门宗,受怀澄印证,令分座接物,名震诸方。临济宗云峰文悦见到他,赞赏其为人、见识,又叹息其未得“本色钳锤”。慧南几经波折,得到石霜楚圆开导而顿悟。后来慧南到隆兴黄龙山,开法三十年,以“击将颓之法鼓,整已坠入玄纲”为己任,法席盛极一时。示寂后被谥为普觉禅师,有《黄龙禅师语录》等行世,嗣法弟子有黄龙祖心、宝峰克文、东林常总等,门叶繁茂,形成源于临济宗的黄龙宗。

慧南在黄龙“传石霜之印,行临济三命”,创“生缘”、“佛手”、“驴脚”等“黄龙三关”,开“看话禅”之先河。“黄龙三关”是慧南禅师常用的说教方式,实际是三个著名的问题。慧南禅师在佛堂中常问僧人:“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正当问答交锋时候,他却又伸手说:“我手何似佛手?”接着又问:“我脚何似驴脚?”慧南传法三十余年,经常示此三问,学者都没有明白其中的含义。

关于“三关”的禅法旨要,慧南自己曾以偈颂作过解释。对第一关,即“生缘”关,慧南禅师曾作偈颂之:

生缘有语人皆识,水母何曾离得虾。

但见日头东畔上,谁能更吃赵州茶。

此颂以平常之问,试探学者有没有更吃赵州茶即体究佛法的本领。关于第二关,即“佛手”关,则云:

我手佛手齐举,禅流直下荐取。

不动干戈道处,自然超佛越祖。

此颂把众生与佛齐举,充满机锋激流,只有凡心下动,下落生死,不动思虑干戈,方可当下自在对答,超佛作祖。关于第三关,即“驴脚”关:

我脚驴脚并行,步步踏着无生。

会得云收日卷,方知此道纵横。

这是紧扣涅槃无生境界的第三问,讲的是只有了悟佛性,脱尽生死牢关,无纤芥凝滞,得自在三昧者才能纵任自在,不为所绊。“黄龙三关”从平常入手,步步为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启发学人,跳出窠臼,扫除执解,展示了慧南禅师所开创的险绝凌厉的禅风,也体现出其提携后学、造就僧才的婆心。三问步步为营,环环紧扣,机锋四伏,这种凌厉险绝、不容喘息争辩的风格,在当时反响异常强烈,天下衲子纷纷来朝,而又往往望风而倒,死于句下。所以惠洪说慧南“门风壁立,虽佛祖亦将丧气,故能起临济于已坠之道”,“观黄龙以三关,锻尽凡圣”。黄庭坚则把三关比作大熔炉,说“自为炉而熔凡圣之铜”。

在慧南影响下,其后高僧辈出,弟子及再传弟子则“横被天下”。据说慧南得法弟子83人,皆为名山大寺的住持,其中黄龙祖心、宝峰克文、东林常总三禅师门叶繁茂,时称黄龙三系,有“鹿野狐园,众千二百神僧”之说,其影响传遍海内外,而且这些高僧与朝廷权贵如宰相王安石、张商英和权臣徐俯、韩驹及名儒三苏父子,黄庭坚、杨时等相交甚厚,其中黄庭坚、苏轼、张商英更是黄龙寺的大居士、方外大弟子,可见当时黄龙寺的影响之盛,地位之尊,黄龙寺也正是在他们的扶持与倡导下风行全国。

在黄龙宗风的巨大影响下,高丽国师坦然欣然奉佛,皈依在黄龙五世育王介谌门下,坦然嗣王位后黄龙宗在朝鲜传播日广。日本僧人明庵荣西,则拜黄龙第八世虚庵怀敝为师,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学成回国,即被升为僧正。其更是在日本大倡黄龙学术,首创日本禅宗,使黄龙后裔遍布日本全国,至今还有黄龙宗支派15个。近些年来,日本多次派人前来拜谒黄龙祖庭,黄龙宗通过日、朝传至东南亚,又从东南亚远播欧洲、美洲等地,使黄龙宗成为信徒遍布全球、影响遍及世界的大宗派。

(六)杨岐宗

杨岐宗,又称杨岐派,是临济宗一派,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江西萍乡市杨岐山普通寺为祖庭,以宋代杨岐方会禅师为祖师。杨岐宗在中华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杨岐宗祖师方会禅师,俗姓冷,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从小机警聪明,但不喜读书作文。曾作小官,因征收商税督促不力,而夜逃瑞州(今宜春)九峰山,恍恍惚惚觉得好像以前游览过一样,因此眷恋不忍离去,遂在此落发为僧。后往潭州(今湖南长沙)参石霜楚圆禅师,辅佐院务。方会跟随楚圆禅师学习禅法,历经十载而未能参透本来面目,觉得自己仍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于是与楚圆禅师独处一室之时,方会总是不失时机地问:“请师父给些教诲?”楚圆总会说:“你没看见我正在忙吗?”或者说:“你将来反正徒子徒孙满天下,何必在乎这一刻呢?”方会知道师父在搪塞自己。终于有一天,楚圆让方会陪着自己去一个地方处理问题,处理完后,师徒两人赶紧往寺里赶。走到半路,忽然下起了大雨,淋得师徒两人全身湿透,楚圆老迈,在泥泞的地里寸步难行,方会不得不背起师父往回走。忽然,方会将师父扔到地上说:“老头儿,今天一定要给我说说,否则我就揍你半死。”师父喘着气说:“既然你已经知道了这事,我也就不说了吧。”方会立刻明白了所有的事,当下激动地就趴在泥水里,给师父认认真真地叩了几个头。就此方会醒悟了。

得法后,方会禅师辞归九峰,于宋仁宗庆历中往袁州杨岐山传法,从此名闻四方。因方会禅师驻锡袁州杨岐山普明禅院(今江西萍乡上栗县杨岐山普通寺),故其宗派被称为杨岐宗,方会禅师也被称为杨岐禅师。

在方会时代,禅林各大宗师多以奇异言行显示玄微之理,或用峻烈手段,如行施棒喝等法,而方会却表现得平实无华,即没有陡峻的言辞也不说什么机要、机关等。他就是以朴实的言教、律己的身教,使行人见闻此着顿然猛醒。方会的禅法既朴实无华,又注重实行。说其朴实无华大概与他年幼之时“不喜从事笔砚”有关,但从方会思想上说,其主要是围绕“明心见性”,灵活使用各种方法,教人直指心性。临济禅基本的特色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方会的思想,在禅宗思想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临济宗走向全盛的起点。

方会禅师的禅法思想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主张“心法双忘即真如”。明心见性,是禅宗一个永恒不变的宗旨,杨岐禅师自然也不例外。有一次方会和尚上堂说法:“百千诸佛,天下老和尚出世,皆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向者里明得去,尽与百千诸佛同参;若向者里未能明得,杨岐未免惹带口业。”这段文字是说诸佛住世,历代祖师弘扬教法,都是让人明了自己的本心,从而见到诸佛自性,这就是开悟的人与凡夫对心、性不同的认识!如果人人都在心性这上面用功参修,则与佛同路。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是说每个人的心都是佛,只要找到了“心”,也就找到主宰,只有“它”才是十方世界的最灵之物。“心”在这里是指“本心”、“佛性”、“真如”,即一切众生的清净之心,也是法界真实如此、恒长不变的本质,凡夫只有找到了“心”,才可以开悟成佛。

其次,杨岐宗主张“返璞归真即大用”。“心”是我们参悟的本源,没有证悟的人,纵然说得天花乱坠,也还是一个生死凡夫,更别提度化众生了,最多也就是一个言辞优美的演讲者而已。心的认识,不能完全用言语表达,因为禅是要自己亲证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观机逗教中,杨岐禅师手段虽是灵活多变,但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接引学人“返璞归真”。如“杨岐一言,随方就圆,若以拟议,十万八千。杨岐一语,呵佛叱祖,明眼现前,不得错举。”这是说方会禅语,随方则圆,若要去拟定一个规律法则,那样十万八千也有,但最终还是这个意思,虽然我一句话,呵佛骂祖,这只有对迷眼(执着)的人才有用,目的是除却他们对外境的攀缘执着。

方会禅师为僧三十年,在当时禅林中的影响并不大,更称不上顶尖人物,其影响力不及同时代的琅琊慧觉、雪窦重显、黄龙慧南等。就拿黄龙慧南来说,两人同出石霜楚圆门下,而方会又早于慧南建立派系,但论其当时的种种情景,皆不如慧南。但方会收徒犹如一位玉匠,选料精当,绝不用次等玉石,所成之器都光明照人,因此后继有人。方会有弟子十二人,其中以白云守端最为出名,方会晚年曾以“临济正脉”付守端,白云守端的弟子五祖法演有“中兴临济”之美誉,法演的弟子中以“三佛”最为出名,即佛果克勤、佛鉴慧懃、佛眼清远,当时在朝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把当时的临济推向了全盛的局面,使得杨岐派在中国形成席卷之势。

杨岐派经几传,气势如虹,其余五家,宗绪皆绝,曹洞则一息虽存而不绝如缕,因此禅史上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说。后世论及禅宗,多以杨岐派为临济或禅宗正脉,固然子孙得力才能光宗耀祖,但如果不是方会的学识深厚、训徒严谨,也不会有此等结果。如今,杨岐宗不仅是国内最重要的禅宗派别,而且在海外也有重要的影响。杨岐宗很早就传入日本,今日已为日本佛教大宗之一,信徒超过百万。在东亚、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杨岐宗也广有信徒。

(七)各宗融汇

永修云居山真如寺为禅宗传承接续之地。南宋以后,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三宗后继乏人,渐趋衰微。1953年,虚云禅师驻锡云居山,结茅而居,重建真如寺,力弘百丈家风,率僧众开荒种植自给,海内外竭诚施助,终使古寺重光。

虚云禅师,祖籍湖南湘乡市,俗姓萧(一说肖),初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别号幻游。虚云禅师是现代禅宗泰斗、中国佛教协会首任名誉会长,他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五宗,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

虚云在传承临济宗的同时,兼传承曹洞宗,并应请为法眼宗第八代祖、云门宗第十二代祖,沩仰宗第八代祖,各下传一批法嗣,使中断的三宗法脉得以接续,禅宗五宗再度并茂齐芳,云居山真如寺因此成为禅宗圣地。

虚云禅师1953年初至云居山时,云居山还极荒凉。虚云禅师住进茅棚,亲自率僧众开垦荒地,弘扬百丈家风,主持成立“真如禅寺僧伽农场”。农场将僧众分为农林与建筑两队。农林队开春即事开垦,辟出水田数十亩,旱地十余亩,当即下种,秋天收引稻谷数百石,旱地所种红薯也获丰收。建筑队挖土烧砖,具炉铸铁瓦,年内二层楼铁瓦砖木结构的藏经楼竣工。在此悬挂沩仰宗钟板,每日早晚上殿,坐香习禅。此后,仍率僧众如法修持,农禅并重,种地栽禾,修建寺宇,日继一日,年复一年,到1957年,主持真如禅寺重建修复工程大体完成。寺宇规划悉仿当年南华寺格局,前有重建的赵州关,而后山门、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等一字直排,左右两侧相对而建的虚怀楼、云海楼、客堂、功德堂、祖师殿、伽蓝殿等。东、西禅堂、斋堂、方丈室、库房等也一应俱全。各殿堂佛像塑建如法循制,尊尊装金饰彩,端庄严肃。虚云禅师在云居山又主持整顿寺规,严肃道风,每年夏讲经,冬禅七,创办“佛学研究苑”,培育僧伽人才。古寺因虚云禅师而重光。

真如寺于1982年后再度扩修,现在的真如寺为占地8000平方米的大型寺院建筑群,附近还有瑶田寺、圆通寺、祗树堂、云门寺上方庵及近百座古墓塔等。

第二节 道教文化

江西是历史上与道教关系最为密切的少数地区之一,其道教传统悠久,历史上高道辈出,教派迭起,形成了一些很有影响的道教派别,如灵宝派、神霄派、净明派等。时至今日,我国现存最主要的两个道派之一的正一道,其“祖庭”就位于江西鹰潭的龙虎山。

一、江西的“洞天福地”

自古以来,江西的名山大川、风景胜地,就是神仙方士和黄老道们活动的重要场所。元人丰城大儒揭傒斯写过一篇《临江路玉笥山万寿承天宫碑》,就提及江西“三大名山”与道教的关系:

天下称大名山在大江之西者三,曰匡庐,曰閤皂,曰玉笥;玉笥又为天下绝境。按道书及图志,于洞天则太玄法乐,于福地则郁木,兼有洞天福地之重。

三大名山之中,匡庐是佛教名山,也是道教圣地。閤皂、玉笥则主要为道教独占。玉笥山有承天宫,唐玄宗时出名,玄宗曾派人在此举行大型的道教斋醮仪式——河图金箓醮,以祈祷国泰民安,由此玉笥名闻天下。相随而起道观“凡十数”。唐后期,陆续有刘潜谷、曹思明、王处士、陈绍规、丁守玄、姚文质、宋怀德、汪希声八位道士住持此山,号称“玉梁八祖”。入宋及元,承天宫香火继续鼎盛,玉笥山也因而久享道教名区的盛名。

在道教的经典文献中,道教神仙的住所是“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其中明确记载位于江西境内的就有18处,分别是:

位于江西境内的5处“小洞天”:

第八洞天:江州(今九江市)庐山,洞灵咏真之天。

第十二洞天:洪州(今南昌市)西山,天宝极玄之天。

第十五洞天:信州(今贵溪市)鬼谷山,玄司之天。

第十七洞天:峡江玉笥山,太玄法乐之天。

第二十八洞天:南城麻姑山,丹霞之天。

位于江西境内的13处“福地”:

第九福地:峡江县郁木坑。

第十福地:南城县丹霞洞。

第三十二福地:贵溪市龙虎山。

第三十三福地:上饶县灵山。

第三十五福地:宁都县金精山。

第三十六福地:樟树市閤皂山。

第三十七福地:丰城市始丰山。

第三十八福地:南昌县逍遥山。

第三十九福地:奉新县东白源。

第四十七福地:江州(星子)虎溪山。

第五十一福地:都昌县元晨山。

第五十二福地:鄱阳县马蹄山。

第六十八福地:庐山。

位于江西境内的这些“洞天”、“福地”,与我国道教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有极密切的关系。如位于新建县的西山,历史上即与道教关系密切。传说黄帝乐官伶伦曾隐居于南昌西山修道炼丹。伶伦又称洪崖先生,西山因此被称为洪崖山,南昌有个别称“洪都”就源于此。西山后来又成为净明道的圣山,西山万寿宫被视为是净明道的“祖庭”。

再如庐山,据周景式《庐山记》记载,西周威烈王时(公元前4世纪),有一个“生而神灵”的人名叫匡俗,曾隐居于九江庐山的深谷老林中,求仙学道,“时人敬事之”。后匡俗被热衷求仙、希冀长生不老的汉武帝封为“南极大明公”。

另外南城县的麻姑山,原名丹霞山,古传道教长寿神麻姑在此得道,盛行各种麻姑传说。传说在汉昭帝时,有仙人浮丘公及弟子王、郭二仙在此修道。唐开元年间,道士邓紫阳曾奏立麻姑庙。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名作,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的《麻姑山仙坛记》,就记载了广泛流传的麻姑山传说与麻姑信仰。

还有峡江县玉笥山,原名“群玉山”,早于秦时就有孔丘明、骆法通、何紫霄等10人隐居修炼于此。传说孔丘明等9人仙去,唯紫霄终隐何君洞。

又如宁都县的翠微峰,据记载,西汉初民女张丽英在宁都县翠微峰(原名金精山)的金精洞修炼成仙。后乡人建仙女庙以祭,遂使金精山成为道教圣地。

在江西各地的名山胜水中,此类传说甚多,地方文献有大量的记载。这充分说明江西的名山胜地与道教之形成发展的天然联系,江西的“洞天福地”为我国道教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发源于江西的教派与高道

关于江西道教,一般认为,从中国道教创始人张陵在东汉永元二年(90年)到江西龙虎山等地从事创教活动之后,江西有组织的道教开始发端,龙虎山遂成为道教圣地。除正一道外,江西道教教派与高道辈出,影响颇大。特别是唐、宋、元、明时期,江西道教发展达到了鼎盛。

(一)天师府与正一派

据道书记载,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从四川南下江西龙虎山,继承祖业,开创天师道龙虎宗。龙虎宗经魏晋南北朝、隋唐成长壮大起来,到宋时张天师已由一教之主,发展到提举三山符篆,即龙虎山、閤皂山和茅山,三山中的前两山都在江西。元代,正一派张天师进一步被封为“正一教主”,主领江南道教。明初,天师道达到鼎盛时期,发展到掌管天下道教事。明中叶以后天师道逐渐衰落。

天师道自创教以来,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曾繁衍出一些支派,如清水道、南、北天师道、天心派、清微派、玄教、正乙派、闾山三奶派等等。天师道的教理教义虽然随着时代发展而得到丰富和发展,但其以符箓斋醮为主,辅以外丹内炼的修为方式一直延续下来。

天师道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3位出众的天师,即祖天师张陵、第30代天师张继先和第43代天师张宇初。天师道的传承时间特别长,达1800多年。至今龙虎山天师府仍在发挥着正一道祖庭的作用,其巨大影响远播海内外。

(二)葛玄、葛洪与灵宝派

灵宝派閤皂宗祖庭在樟树閤皂山,开创于三国东吴时的葛玄。据说葛玄以《灵宝经》传授弟子,几传之后到东晋末葛巢甫“造构灵宝”、“风教大行”。刘宋时陆修静刊定了《灵宝经》35卷,编成灵宝、科仪多种,于是灵宝派更为盛行,直到元代才归入正一派之中。

灵宝派与其他道派的不同之处,一是创造了后代各派公认的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二是大量吸收佛教教义,如三世说、度人说等。尤其是度人说,把道教历来以自己修炼功成得道为主的教义,发展成必须积德行善,普度众人后才能成为神仙。灵宝派因“度人”教义而自称“大乘”,以示与其他教派之“自度”追求区别开来。从此,神仙便也有了救苦救难的责任,更能号召一般民众了。

现在灵宝派虽已式微,但其对道教后来的整体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创始人葛玄在江西境内仍广受崇奉。如铅山的葛仙山至今香火旺盛,方圆上百里的乡民都供奉葛玄。

(三)许真君与净明道

晋代南昌许逊教团经长期发展,至宋元间在江西产生了儒道融合的新道派——净明道。许逊生于南昌,祖籍河南汝南,年轻时虽有学问,但不求功名,而专事修道,希望用仙道法术,拯救人间时政弊端。朝廷闻许逊贤名,屡加礼命。许逊不得已曾任蜀旌阳令,为官清正,济世救民。离任时不少百姓宁愿背井离乡跟随。许逊后从兰公、谌母处得孝道、孝悌二王的净明道法,门下有吴猛等11位弟子,连许逊共12人,号为“十二真君”(一说“十二真君”都是许逊的门下),这就形成了以许逊为中心的一个地方性教团。许逊率众人设坛传教,宣扬净明忠孝之道。

许逊在西山“拔宅飞升”后,其后代在其旧居建起许仙祠,继续传道。南北朝时许仙祠改为游帷观。唐高宗时道士胡慧超重振西山道教,撰写了《晋洪州西山十二真君传》和《许逊修行传》,这就使得以游帷观为中心的许逊仙道传闻和“灵宝净明宗旨”广为流传。北宋时,游帷观获赐“玉隆观”之名。徽宗崇道,改观为宫,号“玉隆万寿宫”,上许逊尊号为“神功妙济真君”。南宋时,金兵南侵,生灵涂炭,万寿宫主持周真公祈请许逊救民于水火之中。传说许逊下降,出《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净明黄素书》等经典,于是周真公托神建道,“建翼真坛,传度弟子五百余人”,创立净明道派。元初,西山隐者刘玉自称数遇许逊、胡慧超等,得净明道法,应许逊谶记当为八百弟子之师,于是净明道复兴,流传至今。

净明派力倡忠孝。刘玉解释说:“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但世儒习闻此语烂熟了,多是忽略过去。此间却务真践实履。”认为只要本心净明,忠孝为本,则道法自具,神灵自通,大丹自成,感召自应。故既不同于全真派的性命双修,也不同于正一派的繁缛斋醮,简单易行,是道教与理学融合的产物,故深受士大夫们的赏识,誉之为“仙家之最正者”。

对许逊的信仰在江西历久不衰,每年农历八月到西山万寿宫朝拜许真君的善男信女们络绎不绝,成为江西一带重要的信仰民俗。

(四)陆修静与《道藏》

南朝陆修静为道教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宋大明五年(461),周游四方布道的陆修静来到庐山,爱匡阜之胜,建太虚观,研经传道授徒长达7年之久。7年当中,陆修静采炼丹药,收徒布道,并致力于太虚观的拓置和扩建,最终建成一座规模宏伟、造型别致的一方名观。

陆修静在太虚观最重大的活动便是建置道藏阁。据传,阁中珍藏有宋明帝御赐的道家经书、药方和符图1200卷,“龙箧贮之”,相当贵重精美,是当时最大的道教经库。陆修静在阁中遨游于道家经籍,潜心于道教理论研究,获得渊博道学,为日后编写《道藏》和创立道教仪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陆仙逝后,朝廷追谥封号“简寂先生”,太虚观故更名为简寂观。

(五)华阳真人施肩吾

唐代江西出了高道施肩吾。施肩吾本是浙江睦州分水(今桐庐)人,元和年间考中进士后,无意仕进,慕洪州西山十二真君羽化之地之真风,于是“不待除授即东归”,到西山隐居。

施肩吾是道教中内丹派的先辈,著有《西山群仙会真记》和《钟吕传道集》等,论述补养、内丹之法,主张养形为先,其次补益精气神,然后才能练内丹,反对道教传统的辟谷、导引、房中、外丹等方术,为当时较系统的一本丹功著作。由于施肩吾的贡献,道教尊其为华阳真人。

施肩吾又是较有名的诗人,今《全唐诗》收其诗一卷,共198首,其中涉及道教神仙的有68首之多,这是他诗歌创作的主体。其中的《修仙词》似可代表他的内丹思想:

丹田自种留年药,玄谷长生续命芝。

世上漫忙兼漫走,不知求己更求谁?

《西山静中吟》足以表明其心志:

重重道气结成神,玉阙金堂逐日新。

若数西山得道者,连予便是十三人。

(六)王文卿与神霄派

北宋末年南丰道士王文卿,号冲和子,创立神霄派。王文卿自称遇火师汪君得飞章谒帝之法,后又在金陵清真洞谒雷母得雷书。从而能以五雷法役使鬼神,祈雨祷晴,诛邪斩妖。徽宗深信王文卿,当时金兵南侵,命其赍香祈祷以保社稷,王文卿多次奏谏,应以修政练兵保国。见进谏无用,便乞求还山,果然不久北宋灭亡。

王文卿回乡之后,以雷法传新城(今江西黎川)人高子羽,高传临江(今江西清江)徐次举,徐传金溪聂天锡,传到临川谭悟真时,神霄派名声大振。神霄派的雷法以内丹与符箓结合为特征,认为只有炼就内丹,才能施法,故关键在己而不在人。神霄派对后代道教影响较大,南宗从陈楠起就兼行雷法,白玉蟾还有诗歌详细地吟诵行雷法的过程。神霄派一直流传到明代的陶仲文,才渐渐湮没不彰。

此外,著名的道士尚有南宋初庐山太平兴国宫的道士刘烈,号虚谷子,有文名,善撰述,与朱熹等往来论《易》与大丹。南宋末道士雷思齐,号空山先生,本为临川高士,世习儒业。宋亡之后,隐居山野,当了道士,精于《易》、《老》之学,有数十卷著作传世,其中的《易图通变》收入《道藏》,深得当时的学者吴澄等人的好评。

三、南北融合与元以后的江西道教

从宋末元初开始,全真道逐渐传入江西。全真道最早是从湖北武当山传入江西武宁太平山的。据《太平山道谱》记载,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年),武宁县顺义乡人章哲自武当山学道归来,辟荒结庵修炼于太平山,招收弟子,创立玄门广惠派。广惠派与南、北二宗并列为全真道。稍后,南宗嫡系李道纯的弟子赵道可来到江西婺源隐修。之后,又有李珏——陈致虚一系、桂心渊和金志扬及其徒裔劳养素、郭处常、李西来、方方壶、方丘生等活动于江西南昌、九江、上饶、萍乡、吉安一带。此外,全真道也传到赣南。属全真道的龙门派等,主要分布在宁都、石城、瑞金、赣州等地。赣南原有正一道、净明道许多道观,全真道士慕名前来修道,并逐渐占据其中许多道观。

元代江西出了一位融合南北宗的高道陈致虚,是江西庐陵(今吉安)人。陈致虚先得全真派马丹阳一系的丹诀,后自称遇青城老仙,又受金丹火候之秘,主张阴阳双修,继承张伯端一系的南丹宗法,著有《金丹大要》,发挥全真派“道释同阐,仙佛合证”的思想传统。又把南宗五祖列入全真派的祀典,最终把南北宗统一起来了。陈致虚在江南、荆湘、云贵一带传道,弟子多达百余人,是元代全真派在南方的代表人物。

明代江西又是高道辈出。元末朱元璋进攻陈友谅时,据说遇神仙道士周颠,听其建议在鄱阳湖一战大获全胜,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庐山立碑纪念,又亲撰《周颠仙人传》。明代开国功臣刘伯温,传说中他善于方术,其师即为上高的术士曾义山。

明代江西又有高道赵宜真,安福人。从小习道,得净明道法、清微雷法和全真道法,成了当时道教中兼擅各派功法的“通人”,因而受到明初诸帝的礼遇。后定居于紫阳观,行医治病,从事著述,有《原阳子法语》、《灵宝归空诀》等收入《道藏》,深得时人推重。其弟子刘渊然,赣县人,少年时在当地祥符宫当道士,学雷法,能呼召风雨。仁宗时赐号长春真人,给二品印诰,与正一真人共领天下道教事。世宗朝,贵溪上清宫道士邵元节进京,为嘉靖帝求子有应,又能祈雨雪,深受宠信,赏赐穿一品服,官拜礼部尚书,可能是江西道士中最为显赫的一位了。

明末到清代前期,江西又出了两位内丹功法大师伍守阳和柳华阳,都是南昌人。伍守阳在明末放弃儒业,专习全真派龙门功法,参照禅学,隐迹深山,最后得道。传说他在一百年之后出山,传授给柳华阳。柳华阳少年时即好佛法,后在皖水双莲寺出家,故后人称之为“禅师”。然一遇伍守阳,便尽得其传,且有所发展。伍守阳著有《天仙正理直论》、《仙佛合宗》,柳华阳著有《金仙证论》、《慧命经》,后人把此四书合刻,称为《伍柳仙宗》。这一套功法叙述详明,比较浅显易懂,对后代影响很大。

综上所述,江西道教确实是源远流长,教派迭起,高道辈出。江西的名山胜地与文化传统,使江西成为历史上道教文化的重要根据地。

第三节 傩文化

傩文化是指以鬼神信仰为核心,以请神逐鬼活动为其外在表现形式,并以祈福免灾,沟通人神关系为目的的完整的文化系统。江西有着相当丰富的傩文化资源,这是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西傩俗称“赣傩”,是中国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西地域文化的精华。江西傩以其历史久远、形态原始、品类丰富和自成体系而饮誉海内外,被视为是研究中国古代信仰文化的活化石。

一、赣傩的渊源

江西傩遍布全省各地,比较集中的有抚州、萍乡、九江、吉安、赣州、上饶、景德镇等地,跳傩在赣东北尤为盛行,享有“十家九傩”之说。

江西傩历史悠久,从唐宋时算起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汉代就有傩祭活动,清代修撰的南丰县金沙堡余氏家谱《傩神辨记》:汉吴芮将军封军山王者,昔常从陈平讨贼驻军山,对丰人语曰:“此地不数十年必有刀兵,盖由军峰耸峙,煞气所钟,凡尔乡民一带介在山辄,须祖周公之制,传傩以靖妖氛”。吴芮将军征伐南粤驻兵南丰军山,曾派部将梅举行过祭山仪式,以此告诫南丰人以跳傩来平定妖氛,而这祖周公之制传傩以靖妖氛无疑是指王室宫廷中“方相氏”的驱鬼逐疫之傩祭。根据《后汉书》记载,汉代宫廷傩队的中心人物是“方相氏”,装扮成“黄金四目,蒙熊罴,玄衣朱裳,执戈扬盾”,跟随辰子(幼童)百二十人和人扮的十二神兽,目的是将宫中的恶鬼驱逐出去。可见规模之大,气氛之肃穆。只是这种傩队中的“方相氏”在唐代以后较少见了。而与辰子相类似的跳傩,在当地却流传甚久。据正德《建昌府志》载:“腊月忌灶,扫屋尘(名曰除残),小儿辈戴面具舞于市(似古傩礼)”;同治《广昌县卷》又载:“新春人家设春台酒,切生菜卷春饼,少年子弟搬春戏或朱裳鬼面以为傩。”

这些记载说明,这种小儿舞傩的活动,尽管无“方相士”率领,但和汉代傩队中的“辰子”是有直接关系的。明清以后,傩祭尽管在宫廷中活动已经逐渐衰微,但却在民间流行开来,成为地方民俗的一部分。

江西傩文化,始于汉初,两千多年来,傩风不绝。据统计,清末至今,南丰县有傩班150多个,不仅留存明代傩神庙,保留古老的傩祭仪式,而且流传80余个传统节目和傩面具百余种2000余只,现有傩艺人2000余名。江西萍乡上栗县自古素有“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之称,现保存明清时期古傩庙20多座,承袭古典傩舞50余折,有古傩面具400余种,面具雕刻艺人20名。赣傩在历史上曾经遍及赣域各地,目前相对集中在东起婺源西达萍乡这个半月形地带,其中抚河流域的南丰、乐安、广昌又是赣傩最为集中的地区。此外,修水、万载、彭泽也有赣傩活动。

萍乡、南丰的傩神庙,应时而祀,蔚然成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心下,江西南丰和上栗的傩文化得到挖掘、整理、研究和提高,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前来考察,并多次参加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南丰和上栗两县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傩舞艺术)”。2001年南丰石邮傩和萍乡傩班又分赴日本和中国台湾省表演,并在江西省文化厅组织下,在香港举办了赣傩展示活动。

二、傩祭仪式

江西傩祭现今还保留着唐宋时代的宫廷傩与民间傩形式的表演。这一点从南丰石邮村的搜傩仪式就可以看出。古人盛行傩祭,寄托着人们驱鬼逐疫的希望。据石邮吴氏族谱《乡傩记》记载,明永乐元年,有族人吴潮宗出任某处监守镇,当地暴发瘟疫,百姓死之无数,吴潮宗焚香默祷傩神,命邑中士大夫奉迎神像,傩到之处疫即止,于是百姓纷纷立庙供奉。宣德年间吴潮宗回到家乡,在石邮置办了二十四尊傩神像,并建立专门的傩神庙。

如今,傩神庙仍然是当地重要的庙宇之一。庙内正中设神坛供奉傩神,一年只开两次,初一在此起傩,十六在此收傩。傩祭仪式要求:起傩,先将傩神面具请出傩庙,随后即在本村或去外地跳傩,起傩司仪根据各家需要及时唱赞词,诸如文魁科举,人兽兴旺,福禄太平之类,而后便是追恶鬼,竭屈溽,这种追赶恶鬼驱逐邪气的现象逐村逐户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天天亮。同样,收傩仪式也极为隆重,夜烛神光彻夜通明,远村近邻如同赶庙会一般蜂拥而至,热闹非凡,长者煞有其事,善男信女诚惶诚恐,气氛好不肃穆庄重。

萍乡傩祭文化,主要分布于湘东区、芦溪县、上栗县等地。据清乾隆四十九年所修《萍乡县志》载:“先春三日,乡人乃傩,魅面朱衣,执戈扬盾,驱疫疠以达阳气。”清道光年间重修的《昭萍志略》载:“立春先日,乡人舁傩集于城,俟官迎春后,驱疫于衙署中及各民户。”可见萍乡傩举于立春之日,为官方迎春祭祀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为春季时傩,其目的在于撵除阴寒之气以达阳气。萍乡傩有几个重要特点:傩面具傩神庙多,据上世纪80年收集整理共发现五千多个傩面具和十余处傩神庙,还有三百多年前的傩服饰和大量的傩法器。

三、傩面具

傩面具,是驱疫祈祥的符号。原始社会时群居生活,先民们为了生存,同奇虫猛兽做斗争,戴着狰狞面具,手持棒矢,呼号冲杀,以恶相猛威的特征,来赶吓疫鬼。江西在唐宋时期傩的逐疫活动,便是按照宫廷大傩及民间的某些神雕刻的傩面具。早在民间广泛流行的,近有开山(方相氏)、傩公傩婆、钟馗、将军、土地、灶神、小娘等数种。千百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民的创造,以及各地互相交流吸收,江西汉族的傩面具也在不断扩充,到民国时,全省共存有几百种形形色色的傩面具。它们内涵丰富,神态各异,载负着历代人们对扫除瘟孽以保人寿年丰、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同时,这些傩面具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

根据各地不同的风情民俗,以及人们对某些人或事的崇敬心理和信仰,江西的傩面具从功能和造型上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神将型面具:包括开山,唐、葛、周三元将军,欧阳金甲将军,四大天将,王、马、殷、赵四大元帅,杨戬,鲍三娘与花关索,太子,白马将军,欧阳二将等。

(二)吉神型面具:包括纸钱、清源、和合、傩公傩婆、魁星、前司郎、鸡嘴猪嘴等。

(三)兽面具的人物化:东汉后期的宫廷傩,增加了十二神兽驱赶疫鬼。这十二神兽都有“衣、毛、角”。十二兽的形象,现在很难一个个考证其具体内容,但其有共性,即兽形。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多数傩面具中保留的两种是明代从陕西传来的兽形人物面具,这是古代宫廷傩面的变异。

(四)戏曲人物面具:包括有目连救母、观音坐莲、召将、打罗汉、金刚、判官刷簿、雷公电母、尼姑下山、源于明代弋阳腔七本《西游记》的傩节目、源于弋阳腔七本《封神传》及其他一些戏曲节目中的戏曲人物。渐渐的傩祭中含有了祈福纳祥的内容,别具一格的有猪嘴鸡嘴傩,传说乐安家畜饲养比较发达,盛产贡猪,又因瘟疫猖獗,乡民为了乞求猪神和鸡神的保佑,把一双眼睛、一个嘴巴两个断片合在一起,就成了猪嘴神和鸡嘴神,既简单又形象,以求人畜平安。

赣傩面具独特魅力体现在其艺术造型上独到的艺术处理,应该说赣傩面具造型的不是现实物象,而是老百姓对生命现象的体悟或感受。冥冥之中的神灵,看不到又摸不着,是抽象而又虚幻的东西。从人类最初对太阳、大地的崇拜,到对神明的崇拜,透露了远古社会形态演变的隐秘信息。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历史上一些英雄人物也进入了神的殿堂,成为善良、慈祥、勇敢和正义的化身。其造型,遵循着它自身的艺术规律与原则,往往因角色的不同而有差异,其表现手法主要以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人物的不同性格的形象塑造。傩面具大都以古名人为原型,对角色的性格注重深层刻画,形象各异、栩栩如生。从神韵来讲,个个神形具备,感情刻画细致入微,喜怒哀乐一览无遗。有的温和端庄,风流儒雅;有的森严凌厉,正气凛然;有的威武肃穆,大气磅礴。总之,各具其神,性格鲜明,有着浓厚的民族气息和强烈的地方特色。

从色彩来说,赣傩面具色彩古朴典雅,鲜明浑厚,既有宗教色彩的内涵,又有戏曲脸谱模式和寓意;既有传统绘画之神韵,又具现代浪漫抽象的格调,真可谓是色彩斑斓、和谐细腻、雅俗共赏。

四、傩舞与傩戏

上千年来,赣傩由祭傩渐变成为宜人宜神之傩,加之融入本土文化与民间习俗,发展到演示故事情节的傩舞,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进步。江西跳傩是以舞为主,并且保留了古老傩舞的风貌,傩舞与傩戏大体可分以下几种形式:

(一)先行傩再演戏。这种傩戏就是照搬当地流行的戏曲,随着时代的变迁,演出剧种的不同,并在明代就有这种情况,明嘉靖天一阁抄本《宁州志》载:“娱事之乐,诸如杂摹百技,傩、傀、倡优、灯彩戏剧等,城乡土庶犹然成风。”及至清末同治间,《义宁州志》又载:“分宁傩神最灵者造众。武乡二十六都,前明傩神俗称皇帝,素著。灵异灾害,祷无不应。”“各大姓宗族倡捐置买田租,竞立神会,雕彩傩像,兴修傩庙,以供报赛。”由于这种酬神还愿的需要,使傩歌、傩舞与演戏相结合的“案堂班”,在修水县不仅出现较早,而且遍布城乡各地。对这种傩歌、傩舞与戏曲(不戴面具)合演的形式,《义宁州志》就已注明“乡里演戏迎送,谓之行傩”。当时有艺人是傩神的崇奉者,班主也是傩主,并有“无傩不开案”之说。可见行傩与演戏的关系极其密切。这种“案堂班”的傩歌,与当地民歌、道士腔交融,再受江西弋阳腔的影响,变成了“傩歌高腔”,但在演出上还保留请送傩神和唱傩歌的例规。比如开演前由傩主请神,领众人唱傩歌等。这种傩戏的演出,实际上是一种娱人乐神的活动。

(二)先掸傩后演戏。每年春节期间,掸傩班以傩神菩萨大小为序,抬举着游走,各户都要分别接傩,掸傩班表演傩舞后,夜间在户家演出当地的戏曲(不戴面具),人们借此驱邪求福,闹新春至清明时止。这掸傩的“掸”字,保留了《周礼》中的“以掸除疾疠之鬼”的称谓。可见与宫廷的傩队不无关系。

掸傩有五个主要的傩神面具,以燉托置。靖安县称这些傩神为将军(亦叫“阿公”)。“一将军”是有身和手足的菩萨形黑脸,头较大,为傩神主。另外四个傩神是“二将军”红脸有须,“三将军”红脸有须,鼻处略皱着;“长将军”亦称两面将军,即前面为黑脸,后面为红脸,头上有钢叉,更是一位将军的形象;面山将军系红脸有须,还有唐明皇的一幅画像,称“挂角将军”,一个木雕小孩塑像称唐太子。掸傩的其他面具还有土地、和合、小娘子灶神等。

靖安和奉新等县的掸傩,虽无宋代这种“傩队”的宏大,但傩队的组成如装扮将军、土地、小妹、灶神和高举彩旗及随锣鼓乐队伴奏等形式,正保留了宋代宫廷傩队的遗风。

(三)傩舞向傩戏的转变。在赣西边陲的万载和萍乡,均为客家人主要居住地。这一带跳傩,分为“开口傩”、“闭口傩”两种。所谓“开口傩”,就是能唱的傩戏,“闭口傩”为傩舞,这是赣傩戏中的另一种形式。

1.万载县的傩戏(即“开口傩”),由马步、洞口耕畲和范塘等地的傩班演出,现保留傩戏剧目只剩《花关索与鲍三娘》的四出戏,唱词属于“词化体”。

2.萍乡行傩。祀奉的欧阳金甲(正洞)将军为雕刻傩面处师的祖师。傩主神、唐、葛、周三元将军(分别成为大、二、三将军),每年腊月二十四请道士打蘸,将傩面洗净后供于神案,正月初二开始跳傩,一般是去求傩神赐福消灾的户家演出。萍乡傩舞有《头阵》、《太子》、《钟馗捉小鬼》、《赵公》、《白马将军》等等。到了正月十六日封案(俗称封洞)。除请道士、和尚打蘸外,在傩神庙内通宵唱傩戏,傩戏剧目有《孟姜女》、《桃园三结义》、《孔明摆阵》、《关公斩颜良》等等。

以上万载、萍乡等地的傩戏是由傩舞发展而成的,除剧本采用元明时期的“词话本”以外,在表演上还运用了傩舞的演法和技巧,这就使其具有鲜明的跳傩艺术特点。

3.南丰傩舞剧。赣东地区抚州为江西跳傩活动较发达的地区,尤其南丰县(旧属建昌府),不仅跳傩起源较早,影响甚大,而且在傩的后期发展上,还形成一种傩舞剧。这是江西傩戏的另一种形式。南丰跳傩以甘坊和石邮两地最为古老。但甘坊村的傩来自南丰的金沙村,那么,余氏家族的跳傩,就是随宗族的迁移而进入南丰的。甘坊、石邮保留的傩舞节目有《开山》、《纸钱》、《魁星》、《雷公》、《双伯郎》和《傩公傩婆》等,和宋代宫廷傩队装扮的名目,并不相同。南丰跳傩,由傩舞向真正的傩戏发展,约在清代以后。据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建昌府志》载:“新春观土牛……复有竹马、大傩、和合、狮子之类戏衣彩衣,戴面具而舞……遍舞于民间,旬有余日乃已。”可见在此之前,傩舞剧就在南丰出现了。但是,表演傩舞剧的傩班,与甘坊、石邮的古傩班,显然是不同的。所演剧目大部分是出于明代的弋阳腔《目连传》、《西游记》、《封神传》和《三国传》等,并通过傀儡戏班的演出,为傩班吸收。不过傩舞剧,只演其中的一些片段故事,在表演上除保持傩舞的基本风格特点外,还大量吸收戏曲的造型艺术和武术的部分动作。

4.婺源的舞鬼戏。赣东北的婺源县,俗称跳傩为“舞鬼”或“鬼舞”。该县旧属安徽徽州府。现婺源长径村的跳傩,相传是明嘉靖年间由本村在外地做官的程文著从陕西带来的。稍后于庆源村也出现跳傩。这两地的舞鬼,除驱鬼逐疫的仪式外,保留傩舞节目与南丰相同的有《傩公傩婆》、《魁星点斗》、《判官醉酒》、《和合舞》等。婺源傩的驱鬼仪式是每年十二月二十日晚,要由两人扮成“八十大王”(像古傩逐疫的方相氏)和小鬼,由“药炉(火篮)”引路,锣鼓伴随,在全村各户家逐邪消灾。这种仪式和南丰县的钟馗驱疫极为相似。可见婺源县傩祭,最早是宫廷傩的一种。

婺源跳傩的傩舞剧,主要体现在《舞花》这个节目上,是舞鬼中的一出压轴戏,演秦始皇长子扶苏被药酒毒死的故事。这出傩舞剧的人物造型,受汉唐时代宫廷傩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这个《舞花》节目内容很简单,但在艺术表演上却能看到宫廷傩的一些风貌。婺源县长径、庆沅两地的傩班艺人,大都会演目连戏,或白天跳傩,晚上演目连戏。由于受了目连戏的影响,婺源县有的舞鬼节目,就吸收了“高腔”的唱本,如《姜女送衣》,加上弦乐伴奏,开口起唱,这是婺源傩舞剧的又一发展。

傩舞在民间不仅吸取了古代神话的养料,而且深受历代民间艺术和民间人情风俗的影响,傩舞走出宫廷以后,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这不能不说是蜕变成傩戏的中间阶段,因为它的表演唱、做、念、打已初具戏剧的雏形。戏曲源于歌舞,傩戏也遵循了这个轨迹,毫无疑问,这个中间阶段是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的,赣傩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积淀,是中国傩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类推荐
  • 中国民间服饰艺术

    中国民间服饰艺术

    本书介绍了民间服饰的款式、特点、民间服饰与其他民间艺术、民间服饰和穿戴习俗、制作工艺、民间传说、民间图案等。
  • 雄辩古希腊

    雄辩古希腊

    律师,嘴炮,古希腊。未来的答案深藏于历史孔隙之中。这是一个华国道路制霸西方历史,彻底改变西方未来的故事。一个来自华国的律师意外接触到了自上古时代开始就决定着西方历史走向的神权游戏。在游戏里他去到了古希腊,接触了中世纪,最终用华国思维将东方人的方法传遍整个西方世界。
  • 光辉岁月:香港特别行政区20年(1997-2017)

    光辉岁月:香港特别行政区20年(1997-2017)

    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的第20年。20年里,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一国两制”制度的统领下,香港在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香港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了增进内地和香港的沟通交流,增强相互了解,深化血脉亲情,特出版本书,每年精选10个具有影响力的大事件,共计200个事件,展现20年来香港在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 铁血强宋

    铁血强宋

    少年吴三朵穿越宋朝成为吴玠,得到麒麟钢枪,练出麒麟钢枪十八招,战西夏,抗金寇,功勋卓显。为抗敌兴起北方的女真族南侵,吴玠固守秦岭天堑大散关,部署了“和尚原”、“绕凤关”、“仙人关”战役,粉碎了女真人企图灭亡南宋的阴谋。风起云涌的战争中,吴玠结识了九房妻室。九房妻室个个是巾帼英雄、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女主角莫小儿更是聪敏智慧,是吴玠的理想军师。
  • 重生之我是朱元璋

    重生之我是朱元璋

    朱元璋是一位传奇的皇帝。他是数千年来起点最低的一位皇帝,他是农民、乞丐、是和尚,但他最终成为了帝王。本文穿越到元末,回顾朱元璋的奋斗史,尽量保持史实的情况下让这段历史变得有趣。那么,我们开始吧!
热门推荐
  • 碎红尘:绾歌

    碎红尘:绾歌

    青丝乱,易剪断。情丝断,一见乱。她终究成了他的妃,尽管他对她千般宠万般好,终究抵不过她心底的那一抹青色的身影。她一把纸伞羞涩颜,倾城倾国终不是他一生陪伴的佳人,从此她似君,他是臣。他得到了,也失去了。爱恨不过一瞬间,恨或不恨,她终究是他的。
  • 短亭短红尘碾

    短亭短红尘碾

    布莱克说过: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转眼云烟,殊不知是前世回眸还是今生缘分,握住的终究是自己的,莫不要因他人之语放弃自己的追求,完美的爱意从来只存在于传说
  • 仙帝是怎样练成的

    仙帝是怎样练成的

    你要揍我?经过众仙的同意的同意了吗?你要和我比有钱?你知道我的徒弟是谁吗?你要和我比背景?你知道我的父亲是谁吗?你要和我拼打架?你知道我的师傅是谁吗?三千世界,自有三千道理。而我,有我自己的道理!书友群:756223680快来一起愉快的玩耍吧!!!!!
  • 暗夜女皇是他的妻

    暗夜女皇是他的妻

    前世一生凄苦,被人所害。再醒来,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她的前身,是一个孤女,生时恶兆大盛,世间轰动,而长大后痴痴傻傻。十岁前,她是尊贵无比的镇疆王府郡主,十岁后,却是乡村孤女,流落在京郊乡村中无人问津。但这一切,在她十一岁那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她要为父亲和祖父报仇,为家族讨回公道,却在艰难路途中遇到了他。他是整个国家的神明,是当今圣上的九皇弟,更是这世上最神秘的秘密。当他们携手相行,却发现了关于他们惊天的机密,同时,一场巨大的灾难也悄然降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阿炳的诸天生活

    阿炳的诸天生活

    程序猿陆仁炳,苟在诸天时空,过日子的故事
  • EXO之闪婚大作战

    EXO之闪婚大作战

    一觉醒来,竟穿越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这种场面不是小说中才有吗?这让夏晗韵非常头疼。一入学校,竟然就惹了校草。
  • 超能对决

    超能对决

    仙界999999年,魔界的至尊“邪魔仙”逸楼,修炼成魔界无上功法“万魔噬天”后,率领魔兵魔将,攻打仙界、佛界,这一战是仙魔斗争史上最艰难的一站,魔界以一敌二是未落下风,天兵天将,佛兵佛将死伤无数,眼看仙界、佛界就要失守,所有仙、佛都会沦为魔界的阶下囚,天帝无奈布下“乾坤结界”护住人界苍生后,启动“无上转世大阵”,大阵一动,巨大转世力裹住了,仙界、佛界、魔界、所有成员,包括神兽、魔兽一起投入六道中的人间道,仙魔之战就这样以同归于尽的方式结束,可能您觉得故事到此结束了,其实故事才刚刚开始,我们要讲的就是这些仙佛魔转世到人间后的故事、、、
  • 因果戒律链

    因果戒律链

    就算拥有了可以改变世界的超能力,最想要改变的,还是我和你之间的这一切。就像五月天唱的那样:“为什么拯救地球是那么容易,为什么束手无策啊,我和你的爱情。”
  • 女王狙中你的心了哦

    女王狙中你的心了哦

    江决遇到一个人,决定把她放在心尖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