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数学逻辑智能还比较差,如果对孩子强行灌输数字概念,几乎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形象性的东西会更感兴趣,现行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就采用了不少的图片,让孩子在形象的教学中学会数学知识。父母在辅导孩子学习数学时,不妨也采用这种方式,多用些实物和图片,相信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下面是一位家长和老师的对话:家长:我儿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一直不爱学数学。我想尽了各种办法,包括表扬他、鼓励他、给他额外增加题量等等。有时候在我的引导下他还能做出来,但大多数时候还是不爱学习数学。
我只有采取强制的办法,天天让他背,让他记。但是,给他说了多少遍,强调了多少遍了,还是不管用。
他做数学作业极慢,一个小时才做完三四道加减题,我看着他那样子就来气。对这样的情况有什么办法吗?
老师:在教孩子的时候,不要一味向他说教,让他死记硬背,而应该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
一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弱。你可以试着用一些实物或图片来教孩子。还可以编几个小故事,让孩子通过故事和情境来学习。
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额外作业,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没有兴趣。即使有必要增加一点额外题,也要寓教于乐,可以边玩边学。这位老师所说的方法,显然是科学的。对一二年级的孩子进行数学方面的教育,一定要注意教育方法和形式的问题。主要是引导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这样他才会主动学习。
让孩子正襟危坐地在书桌前啃着数字,和让孩子采集鲜花、收集贝壳比起来,哪个更有趣呢?答案无疑是后者。
孩子也许在父母的小黑板前对二加二的计算毫无兴致。但是,如果你把他带到动物园,和他一起数小猴,他一定会非常专注的。
所以,家长辅导一二年级的孩子学数学,要结合实物和图片,把抽象的数字符号寓意于实物中,把干巴巴的数学知识用更能引发孩子兴趣的方式表达出来。
例如,教孩子认数的时候,家长可以同时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和一些实物,如积木、豆子,等等,家长随机抽出一张数字卡片,让孩子按照卡片上的数字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例如,把数字为5的卡片展示给孩子,看孩子是否能够拿出数量为5的积木或豆子。家长也可以自己拿出一定数量的实物,然后让孩子从卡片中找出写有相对数字的一张来。如此一来,枯燥的数字就变成了趣味游戏了。
教孩子辨别物体的不同形状时,家长可以准备一些几何形状的卡片。比如,准备两张边长不相等的正方形的图片,再准备两张边长和角度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的图片,将其混入其他图片中。然后家长从一堆图片中任意拿出一张,让孩子找出另一张相似的图片,并对它们的形状进行描述,比较它们与其他形状的图片有什么不同。如此一来,孩子认识的图形就会深深地记在脑海中了。教孩子分类的时候,家长可以准备一些动物、水果或人的图片,也可以准备积木、豆子等实物。然后要求孩子把这些东西分成不同的组,并且要孩子说明他为什么要这么分。如此一来,孩子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就可以初步得到锻炼,有助于孩子数学思维的形成。
其他诸如分解、加减、计算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实物和图片来进行教育。只要父母善于观察和利用,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提高他们的数理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