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说过:“读书是易事,思考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翻开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牛顿这个名字会不断跃入眼帘。牛顿就是一个勤于思考的典范。古今中外,卓有贡献的科学家无不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和科研中的作用。
其实,学习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不经过思考的学习,一种是经过思考的学习。我们可能有这种体验,没经过思考的东西,即使学了,也会很快忘得一干二净。学习了,理解了,加上自己思考后的东西记得最牢,往往会一生受用无穷。这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得之则深”的道理。
而孩子们现行的学习方式,主要是第一种,也就是不经过思考的学习,原因当然有教育本身的问题,也有学生自己的问题。在孩子所接受的学习和教育中,有些知识根本不需要思考或者根本不容许孩子去思考,家长往往只关注学生记住了多少内容,考了多少分,而不注意留心孩子是不是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会懒得去思考。如果这种倾向不能得到扭转,那么孩子必将是缺乏创造力的。
狄慈更说过:“进步乃是先取得盆中的婴儿,然后再倒掉盆里的水。”我们可以由读书而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当书本、报刊、广播、电视、电脑上各种信息滚滚而来的时候,缺乏思考和判断力的孩子们,如何取得“去伪存真、弃粗取精”的进步?这是每一位家长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学会思考,是人的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习惯,应当始终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是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
父母应当如何培养孩子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呢?
(1)培养孩子观察的习惯
观察会把孩子带进问题的世界。在孩子提问的过程中,他的思考能力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认真回答孩子思考中提出的问题
有些孩子爱琢磨事情,随后会提出一些问题。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别以无聊或荒诞来定论,而应该认真加以对待。
(3)开发孩子的大脑
人的大脑是智慧的发源地,充分开发孩子大脑的功能,会使他更加喜欢思考。左手和右手的协调对开发人的大脑很有好处,可以让孩子练习打字、弹琴、编织毛线,练左手书法等。
(4)经常让孩子领悟到事物的相对性
绝对的东西一般不需要思考,也不容易引起思考的兴趣。如在遇到外国人的时候,家长可以问孩子:“在我们的眼中,对方是外国人,在外国人的眼中,我们是不是外国人呢?”这可以让孩子领悟到前后、左右、上下等相对的意义。
(5)经常让孩子领悟到事物的可变性
孩子们知道大熊猫喜欢吃箭竹,父母可以告诉他,远古时代,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孩子见到毛毛虫,会又害怕又厌恶,父母可以告诉他,美丽的蝴蝶就是丑陋的毛毛虫变的。这样不断地给孩子们指出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发生的变异,孩子们的视野就会开阔起来。
(6)进行科学启蒙
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科学知识和科学家的故事,以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苗,使孩子学会用科学的清晰的思路来观察、思考世界。
(7)经常让孩子报告他的新发现
如果孩子报告说“我发现火苗总是向上的”、“我发现木块在水里是浮的”等,父母应该热情地加以鼓励和表扬。如果孩子没有发现什么,就要经常启示他某个事物、某个现象,让他逐渐有所发现。